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孟尝君田文:任三国丞相,凭鸡鸣狗盗之徒脱险,亦君子亦小人

孟尝君田文:任三国丞相,凭鸡鸣狗盗之徒脱险,亦君子亦小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历史靠谱学 访问量:4559 更新时间:2023/12/15 12:29:04

回望战国时代,有这么几个人,他们身居高位,却能礼贤下士,竭力招揽人才为己所用,他们麾下门客众多,运筹帷幄,在风云变幻的战国时代,他们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战国四公子”中,孟尝君田文无疑在历史上留下了更加广为流传的故事,但是对于他的评价,历史上却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是真君子,也有人说他是小人。

礼贤下士

田文对于手下的门客相当宽厚,他大肆招揽人才,并且竭尽全力给他们最好的待遇,即便为此要舍弃一部分家业。

他从来不在意他们的身份和地位,即便是犯罪逃亡的人,也一视同仁,饮食起居,都和自己的标准一样,所以天下的贤士,都心向往之。

每当他接待宾客时,都会安排一名内侍在屏风后记录他们的对话,以及询问到的宾客的住处。当宾客离开后,马上派使者带着礼物去他们的家里抚慰,宾客们无不心甘情愿为他做事。

有一次在宴请宾客时,有人遮住了灯光,其中一位宾客非常恼火,认为饭菜的质量肯定不一样。

田文听了,当下端起自己的食物与他对比,那个宾客羞愧地无地自容,只好刎颈自杀以谢罪。从此,田文礼贤下士的名声传遍了各国,许多有才之人都愿意归附他。

鸡鸣狗盗

田文虽然贵为齐国王室之人,却有过一段在秦国担任丞相的经历。当时,秦昭襄王听说田氏之名,想要将他收入麾下,为秦国所用。

彼时田文并未得到齐国重用,听说秦国有官可做,便不顾门客劝阻,欣然奔赴秦国。

秦昭襄王先让他担任丞相,却又听从秦国臣子的建议,害怕他“身在曹营心在汉”,时时处处为齐国考虑,会有损秦国的利益,于是立即罢免了他相国的职务,并将他软禁起来,想要处死他。

田文知道大事不妙,急忙派人向秦昭襄王的宠妾求助,那位宠妾却提出要田文之前献给昭襄王的白色狐裘。如此价值连城之物,天下找不到第二件,田文一时犯了难,不知道如何是好。

此时,田文豢养的门客中,有一位擅长披着狗皮偷东西的人自告奋勇提出来可以帮忙偷到那件白色狐裘。

于是当夜,那位门客便化妆成狗,潜入了秦昭襄王的仓库取出狐裘,献给了秦王的宠妾。

宠妾没有食言,向秦王吹枕风替田文求情,秦王架不住美人的请求,心一软就答应了释放田文。田文一刻也不敢停留,连夜乘车逃亡。

行至函谷关时,天还未亮,守关的士兵听不到鸡鸣声就不打开关门。田文急得团团转,生怕秦昭襄王反悔,又将他捉回去处死。

情势危急之下,有一个会学鸡叫的门客挺身而出,他一学鸡叫,附近的鸡也都跟着打起鸣,守城士兵见状,马上为他们打开关门,一行人得以继续逃亡。

秦昭襄王果然反悔,但再派人去追的时候,田文早已逃之夭夭,昭襄王也无可奈何。

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孟尝君田文不拘一格招揽贤才,果然在关键时刻救了自己一命。

仅此而看,他的确是一个礼贤下士的君子,但许多人并不知道,在途径赵国的时候,虽然得到了平原君赵胜的热情款待,他却因为被人嘲笑身材矮小而大怒。

当即与随从跳下车马,接连砍杀了数百人,足足毁掉赵国一个县才扬长而去。以“礼贤下士”闻名的贵公子作出如此举动,着实令人费解。

亦君子亦小人

田文的门客众多,在他参政治国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起过不小的作用,但是从史书上的记载来看,他也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样从善如流。

门客冯谖曾毛遂自荐替田文前去封地收租,却又假造田文的命令,烧掉了所有的债券合同,虽然封地中的百姓皆大欢喜,高呼万岁,但惹得田文心中不快。

直到他被齐湣王削去官职遣送封地后,百姓对他夹道欢迎之时,才明白冯谖从前所说“焚券市义”之意。

担任齐国宰相之时,他同样曾派遣侍从魏子前往封邑收粮食,但魏子却私自将所收到的粮食以田文的名义送给了一位贤德的人。

田文怒而辞退了魏子,却不曾想到,未来有一天他被人造谣谋反,正是这位贤德之人自刎于宫门,以死来证明田文的清白。

同时,从史书中不难看出,田文也是一个睚眦必报的人。他担任齐国宰相,声望日隆,以至于天下之人只知田文而不知有齐王,因而遭到了齐湣王的不满,想要嫁祸于他,除之而后快。

田文逃亡至魏国,被魏王任命为宰相。他没有忘记齐湣王对他的所作所为,于是联合秦国、赵国一起攻打齐国,齐湣王战败而逃去莒地,不久便死在了那里。

此时的田文,在诸侯之间的声望可以说达到了极点,他保持中立,却地位尊崇,无论在哪个国家,都能受到隆重的礼遇。门客冯谖为他献计营造的“狡兔三窟”,可以说让他高枕无忧。

然而,战国时期的政治斗争是每一个“肉食者”(语出《曹刿论战》,意味身居高位之人)都不可避免会被卷入。有的人生前显赫一时,死后却门风萧条,田文就属于这一类人。

他去世后,被追谥为“孟尝君”,葬礼极享哀荣,许多诸侯都派遣了使者前去吊唁。然而,田文死后不久,他的封地就因为几个儿子的纷争被魏国、齐国联合攻灭,令人叹息。

人性往往是复杂的,历史上如田文这样能斡旋于诸侯之间的人物,更加难以单纯地认定他是好或者坏。

身为齐国王族,先后仕于秦、齐、魏相国,又联合他国攻打自己的祖国;说他礼贤下士,不拘一格降人才,却也曾因为门客办事不合心意而发怒;说他贤能且有治国之才,却为保自身平安而留下“狡兔三窟”作为退路。

如莎翁所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对于田文的评价,也应当是形形色色,不能一概而论。

也正是因为有他这样复杂的人,中国的历史才会绚丽多彩,每一章每一句都值得细细品味,能够引人深思。

标签: 孟尝君

更多文章

  • 孟尝君的鸡鸣狗盗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汽车前一线标签:孟尝君

    孟尝君在秦国不受待见,门客狗盗偷得银狐裘献给秦昭公的宠妃,得到了离开都城的令牌。孟尝君带领门客东出函谷关时,正是夜色渐息,黎明将至,而秦国守卫若无紧急号令,皆以鸡鸣为号开启城门,门客鸡鸣则模拟鸡鸣之声,赚得函谷城门大开,孟尝君等人方才得以逃离秦国。这就是所谓的鸡鸣狗盗故事。在中国人的思维中,如何搭建

  • 孟尝君徒有虚名,养士三千尽是鸡鸣狗盗之徒?孟尝君:不养是你傻

    历史人物编辑:甲午敲钟人标签:孟尝君

    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推行的分封制,赋予了各国政权的合法性,长达五个世纪的动荡岁月自此而来。但五个世纪间的纷争中,一些人脱颖而出,成为了时代的“弄潮儿”。齐国孟尝君就是其中一位,与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赵国平原君,并称“战国四公子”。孟尝君此人心怀大志,但本人谋略、勇武并不出色,他是靠“养士”三千成

  • 为什么说看似受害者的赵惠文王,才是谋害父亲的真凶

    历史人物编辑:黑米侃影标签:赵惠文王

    赵太子的父亲并没有平分赵国,不过赵章的“安阳君”称号也相当尊贵,但“王位”,他终究不如“王位”。他随时准备为赵国而战。仗着父亲对自己的愧疚和耻辱,师父已经显出老态龙钟,赵章的所作所为越来越忘恩负义。与此同时,赵雍命田氏接受赵章的指挥,以安阳君的副手身份紧随其后,但田不离在赵国的名声“阴暗”,身边始终

  • 赵惠文王是如何夺取王位的?他是如何成为赵国第七位君王的?

    历史人物编辑:曾金平标签:赵惠文王

    #头条创作挑战赛#赵惠文王的王位并不是自己夺取的,而是他的父亲赵武灵王亲手送到他手中的,他还在赵武灵王壮年之时就成为了赵国的第七位君王,但是赵惠文王也的确为了获得王权做出过争夺,争夺的结果就是将自己的父亲饿死在了宫殿之中。 战国时期,赵国终于迎来了一位雄主,在他的带领之下,赵国迅速走向强大,这位雄主

  • 秦惠文王和赵惠文王都是惠文王,谁更名副其实,哪个更伟大

    历史人物编辑:邀月历史阁标签:赵惠文王

    说起战国时期的君主,可以说出名的非常多。毕竟战争时期也是战乱不断的时代,诸侯之间的兼并战争非常严重。在那个战乱的年代,一个英明的君主对国家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一般来说从君主的谥号就能看出来君主的好坏,毕竟谥号有褒义和贬义之一。不过由于战国时君主众多,所以很多国家的君主谥号都相同。我们今天看一下惠文王

  • 赵武灵王扮成使者秘访秦国,亲自策划灭秦路线,若实施能灭秦吗?

    历史人物编辑:张丽萌标签:赵武灵王

    《过秦论》中才有: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过秦论》.贾谊众所周知,自从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国力大增,山东六国数次合纵攻秦也都被秦国挡在了函谷关外面。当时,秦国的东面是函谷关、东南部是武关、西南则是大散关,西北占据着萧关。这样完成的防御体系似乎注定六国打不进去,可是在同一时期却有2个热血青年

  • 赵武灵王和李渊都禅让了,为何结局差别很大?最成功的禅让是乾隆

    历史人物编辑:马帅标签: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的禅让结局那是偏心导致的,李渊的禅让那是被儿子逼的,只有乾隆的禅让是比较体面的,所以三人在禅让以后,只有乾隆的结局是最好的。赵武灵王的偏心,最终害得他饿死在沙丘。赵武灵王偏爱小儿子王子何,可是他的大儿子王子章已经是法定继承人了。为此赵武灵王心里一直盘算着把王子章给废了,改立王子何为太子。王子

  • 赵武灵王犯的两个大错,为秦国选了好君主,却选错了自己的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不敢飞得太远标签:赵武灵王

    如果给战国君主来个大排名,赵武灵王绝对能挤进前五。他是赵国史上最伟大的君主,放在整个战国史中,也仅此于秦始皇和秦昭襄王。如果不是他锐意改革,胡服骑射,引进北方游牧民族的作战方式,中原汉人不知何年才能进入骑兵时代,汉匈之战恐怕就要改写了。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物,却被自己的亲生儿子活活饿死在沙丘宫中,这是为

  • 赵武灵王先废太子后让位11岁儿子,真的全是“昏招”?-读战国40

    历史人物编辑:摩尔历史标签:赵武灵王

    “松鼠父子读战国”系列故事之(40):赵武灵王退位文/松鼠爸爸(注:头条APP里打开此文后,可点击右上角“耳机”自动播放语音。#松鼠父子读历史# 原创文章,谢绝转载 )赵武灵王赵武灵王赵雍在胡服骑射、取得一系列征战胜利后,突然心血来潮,要提前退位。前299年五月,在位27年的赵武灵王在东宫举行盛大的

  • 胡服骑射:赵武灵王为何进行制度改革,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钱宇豪标签:赵武灵王

    众所周知,改革是一个国家政权系统性重构的活动,但是,改革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而且不允许操之过急,否则,不仅仅没有有力了解决社会弊病,甚至还可能使国家陷入动荡当中,走向灭亡。历史上因改革不力而灭亡的朝代有很多,例如西汉末年王莽建立的新朝,就因为出台了一些超前的措施而灭亡,除此之外还有隋炀帝时期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