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孟尝君为什么被灭族?被谁灭族?孟尝君是叛臣吗?

孟尝君为什么被灭族?被谁灭族?孟尝君是叛臣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仙儿爱生活 访问量:3313 更新时间:2024/2/4 4:06:13

荀子在《臣道》中这样评价孟尝君田文,他说:“上不忠乎君,下善取誉乎民,不恤公道通义,朋党比周,以环主图私为务,是篡臣者也。”接着他又说了:“韩之张去疾、赵之奉阳、齐之孟尝,可谓篡臣也。”在荀子的观点里,所谓的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不过是一个谋权篡位的奸臣而已!孟尝君田文身为齐国公子,又受到齐闵的器重,但是他在齐国的地位甚至能够和齐王不相上下,人人皆说齐国王相是一家,让人好生羡慕,齐国的政治想必一定十分稳固。可是,实际的情况却是,孟尝君持宠而娇,积累了超过王室的财宝,在各诸侯国之间的名声也高于齐闵王。在齐国的朝堂之上,也只有孟尝君一人能够享受坐着上朝的殊荣。但是,最后他做了什么,他背叛齐国而去侍奉秦国。秦齐虽然结盟,但是谁都知道这种结盟只是暂时性的,将来秦齐之间必有一场大战,孟尝君此时跑去秦国当丞相,俨然就是叛国的行为,当然为齐闵王所不容。

在民间,孟尝君的名声和呼声众多,许多能人异士都来求见孟尝君,向孟尝君展示自己的才能,希望能够成为孟尝君的门客。而孟尝君呢,他对外来的、有一技之长的人都不拒绝,长此以往,许多的恶霸就成为了薛地的噩梦。孟尝君收取门客,不问出身,不问人品,只问能力,这种做法给他最后被灭族埋下了隐患。如果说是孟尝君的贤能吸引那些人来投奔他,倒不如说孟尝君的府邸就是一个犯罪团伙的集中营,他接纳的大多是罪人逃亡者、鸡鸣狗盗之徒。这些人在人品上就很有问题,孟尝君不关心人的品性,才会使自己的一众人等成为一方恶霸。《史记·孟尝君列传》记载有孟尝君“招致天下任侠,奸人入薛中盖六万余家矣。”这就使得孟尝君的封地薛地增加了很多的犯罪分子和暴力分子,直到汉代的司马迁去薛地考察时,薛地的民风都是很差的。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古老的名句,孟尝君自己也变得和这些暴力分子一般无二,都成为了杀人不眨眼的恶魔。在齐国,孟尝君地位高,权势大,自然是可以横着走的,可是到了别国就不一样了,别国可不会客气的对待你一齐国的宰相。孟尝君当年途经赵国,赵国的平原君好生招待了他,许多赵国百姓得知了孟尝君在这里出现,纷纷出来看孟尝君到底长什么样。有人觉得孟尝君和自己想象中有些出入,本以为是个威武的汉子,没想到是个文士的打扮。孟尝君听了此话后大怒,竟然灭掉了赵国的一个县城。这是只有恶魔,只有刽子手,只有暴力狂才能做出来的事情啊!

由于孟尝君得罪了很多人,他的薛地也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都是些凶恶之徒,最后得罪了大头,孟尝君的后人就因此被灭族了。

标签: 孟尝君

更多文章

  • 门客私下收人好处向孟尝君提意见,孟尝君知道后却鼓励这种做法

    历史人物编辑:乔鸿浡标签:孟尝君

    在《资治通鉴·周纪二》里讲到了孟尝君纳谏的一件事情:说有一次孟尝君代表齐国出访楚国,楚国的国君就送他一张象牙床。孟尝君也很高兴就要让人直接给送回齐国自己家里去,这时候楚国官方负责送货的人是一位叫登徒直的人。当他听到孟尝君说要给他送回国去的时候,心里就不高兴了,毕竟太远了不想送货上门。所以登徒直就找到

  • 孟尝君田文:任三国丞相,凭鸡鸣狗盗之徒脱险,亦君子亦小人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靠谱学标签:孟尝君

    回望战国时代,有这么几个人,他们身居高位,却能礼贤下士,竭力招揽人才为己所用,他们麾下门客众多,运筹帷幄,在风云变幻的战国时代,他们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战国四公子”中,孟尝君田文无疑在历史上留下了更加广为流传的故事,但是对于他的评价,历史上却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是真君子,也有人说他是小人。礼贤下士田

  • 孟尝君的鸡鸣狗盗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汽车前一线标签:孟尝君

    孟尝君在秦国不受待见,门客狗盗偷得银狐裘献给秦昭公的宠妃,得到了离开都城的令牌。孟尝君带领门客东出函谷关时,正是夜色渐息,黎明将至,而秦国守卫若无紧急号令,皆以鸡鸣为号开启城门,门客鸡鸣则模拟鸡鸣之声,赚得函谷城门大开,孟尝君等人方才得以逃离秦国。这就是所谓的鸡鸣狗盗故事。在中国人的思维中,如何搭建

  • 孟尝君徒有虚名,养士三千尽是鸡鸣狗盗之徒?孟尝君:不养是你傻

    历史人物编辑:甲午敲钟人标签:孟尝君

    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推行的分封制,赋予了各国政权的合法性,长达五个世纪的动荡岁月自此而来。但五个世纪间的纷争中,一些人脱颖而出,成为了时代的“弄潮儿”。齐国孟尝君就是其中一位,与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赵国平原君,并称“战国四公子”。孟尝君此人心怀大志,但本人谋略、勇武并不出色,他是靠“养士”三千成

  • 为什么说看似受害者的赵惠文王,才是谋害父亲的真凶

    历史人物编辑:黑米侃影标签:赵惠文王

    赵太子的父亲并没有平分赵国,不过赵章的“安阳君”称号也相当尊贵,但“王位”,他终究不如“王位”。他随时准备为赵国而战。仗着父亲对自己的愧疚和耻辱,师父已经显出老态龙钟,赵章的所作所为越来越忘恩负义。与此同时,赵雍命田氏接受赵章的指挥,以安阳君的副手身份紧随其后,但田不离在赵国的名声“阴暗”,身边始终

  • 赵惠文王是如何夺取王位的?他是如何成为赵国第七位君王的?

    历史人物编辑:曾金平标签:赵惠文王

    #头条创作挑战赛#赵惠文王的王位并不是自己夺取的,而是他的父亲赵武灵王亲手送到他手中的,他还在赵武灵王壮年之时就成为了赵国的第七位君王,但是赵惠文王也的确为了获得王权做出过争夺,争夺的结果就是将自己的父亲饿死在了宫殿之中。 战国时期,赵国终于迎来了一位雄主,在他的带领之下,赵国迅速走向强大,这位雄主

  • 秦惠文王和赵惠文王都是惠文王,谁更名副其实,哪个更伟大

    历史人物编辑:邀月历史阁标签:赵惠文王

    说起战国时期的君主,可以说出名的非常多。毕竟战争时期也是战乱不断的时代,诸侯之间的兼并战争非常严重。在那个战乱的年代,一个英明的君主对国家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一般来说从君主的谥号就能看出来君主的好坏,毕竟谥号有褒义和贬义之一。不过由于战国时君主众多,所以很多国家的君主谥号都相同。我们今天看一下惠文王

  • 赵武灵王扮成使者秘访秦国,亲自策划灭秦路线,若实施能灭秦吗?

    历史人物编辑:张丽萌标签:赵武灵王

    《过秦论》中才有: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过秦论》.贾谊众所周知,自从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国力大增,山东六国数次合纵攻秦也都被秦国挡在了函谷关外面。当时,秦国的东面是函谷关、东南部是武关、西南则是大散关,西北占据着萧关。这样完成的防御体系似乎注定六国打不进去,可是在同一时期却有2个热血青年

  • 赵武灵王和李渊都禅让了,为何结局差别很大?最成功的禅让是乾隆

    历史人物编辑:马帅标签: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的禅让结局那是偏心导致的,李渊的禅让那是被儿子逼的,只有乾隆的禅让是比较体面的,所以三人在禅让以后,只有乾隆的结局是最好的。赵武灵王的偏心,最终害得他饿死在沙丘。赵武灵王偏爱小儿子王子何,可是他的大儿子王子章已经是法定继承人了。为此赵武灵王心里一直盘算着把王子章给废了,改立王子何为太子。王子

  • 赵武灵王犯的两个大错,为秦国选了好君主,却选错了自己的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不敢飞得太远标签:赵武灵王

    如果给战国君主来个大排名,赵武灵王绝对能挤进前五。他是赵国史上最伟大的君主,放在整个战国史中,也仅此于秦始皇和秦昭襄王。如果不是他锐意改革,胡服骑射,引进北方游牧民族的作战方式,中原汉人不知何年才能进入骑兵时代,汉匈之战恐怕就要改写了。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物,却被自己的亲生儿子活活饿死在沙丘宫中,这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