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赵武灵王:黄帝之后第一伟人!秦国之外最有可能统一天下的雄主

赵武灵王:黄帝之后第一伟人!秦国之外最有可能统一天下的雄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秀姐0913 访问量:2394 更新时间:2023/12/6 7:50:54

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列国图强,合纵连横战乱频仍,逐渐形成了秦楚燕韩齐赵魏七个最强盛的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中,或任用贤才变法图强,或攻城略地开疆拓土,都历经过最为风光的辉煌鼎盛时期,出现过称雄图霸的明君雄主。

战国七雄中,赵国出了一位最有作为的国君,是秦国之外最有可能统一天下的一代雄主!

这就是被梁超誉为“黄帝之后第一伟人”的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赵雍(约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95年),赵肃侯的儿子,战国时期赵国第六代君主,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98年在位,加上壮年退位后作主父(太上皇)的四年共有三十一年,是在位时间最长的赵王。

尽管赵武灵王只活了四十六岁,却取得了推进胡服骑射改革,消灭中山国,击败匈奴收服楼烦,修筑长城稳定边境,扶植燕秦两国国君一系列的辉煌成就。如果不是自己失误,赵国很有可能力压秦国,成为战国诸侯第一强国,甚至统一天下也未未可知。

先来浏览一下这位赵国雄主的传奇一生。

一、少年即位,化解危机

公元前326年,赵肃侯去世,肃侯年仅十五岁的儿子赵雍继位。然而,刚刚即位就面临凶险严峻的挑战!

赵国的宿敌魏国国君魏惠王,联合楚、秦、燕、齐等诸侯强国,趁赵国新丧、幼君初立之际,各派锐师万人来参加会葬,俟机图赵。赵国应对稍有差池,就会被五国联军趁机灭掉!

赵武灵王在托孤重臣肥义的辅佐下,采取一系列针锋相对的举措,来应对这些心怀鬼胎、居心叵测的吊唁者。

一是命令军队做好准备,随时投入战斗;二是寻求外援,联合韩国和宋国共同对敌;三是重赂越王和楼烦王,在背后进攻楚国和燕国,使得两国无暇参与对赵国的趁火打劫。

做好一切准备之后,严令这些不速之客,只允许五国使者携带的吊唁之物入境,五国军队不准进入赵国边境。五国使者见赵国陈兵以待戒备森严,没有丝毫可乘之机,只好在参与赵肃侯葬礼之后便无功而返。

二、审时度势,经略北方

赵武灵王父亲赵肃侯生前热衷于中原逐鹿,与魏、秦等国斗的不可开交。赵武灵王即位后,看到中原各国相互缠斗难分胜负,赵国参与其中只会成为乱局的一方,短时间难以获取胜利。

于是,赵武灵王就审时度势,调整赵国的战略发展方向。

首先,巩固与韩国的同盟关系,稳定南方的局势。赵武灵王四年(公元前322年),赵武灵王与韩宣王会盟,明确父亲赵肃侯生前定下的韩赵联姻。次年,赵武灵王迎娶韩女为夫人。

初步安定南方之后,赵武灵王把赵国的战略方向调整到北方。重点解决心腹大患中山国,以安定内部。大举进攻经常袭扰北方边境的游牧民族,以安定北境,稳固赵国的大后方。

三、经略燕国,扶植新王

公元前318年,燕王哙受到苏代和鹿毛寿的撺掇蛊惑,把王位禅让给相国子之,太子平引入齐军进行反抗,引发燕国大乱。

赵武灵王冷眼旁观,决心扶植一个燕国国君。于是,赵武灵王以为燕国平乱为名,派兵迎接在韩国作为人质的燕国公子职为燕王。经过数年混战,于公元前311年拥立公子职登上燕国王位,是为大名鼎鼎的燕昭王

赵武灵王有着自己的盘算:这个人质其实是韩国与燕国约定南北夹击赵国的筹码,如果公子职归国,韩燕的对付赵国的约盟就自动解除;扶植新的燕王,以后肯定对赵国感恩戴德,听命甚至依附赵国,这样北方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四、胡服骑射,威震北方

经过对中山国和北方游牧民族十余年的战斗实践,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正式颁布法令,赵国全境实行胡服骑射的重大改革。

赵武灵王主动打破华夏尊贵、戎狄卑小传统观念的勇气,在当时乃至后世都是十分罕见的。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改革,抛弃中原华夏族的长袍宽袖的着装,改着短小利落的胡服;舍弃笨重缓慢的步兵战车的战斗模式,改用机动灵活的骑兵战斗模式。同时起用了大批能力出众、出身低贱、有戎狄背景的人,建立起一支能被国君牢牢控制的国家骑兵。

自此,赵国骑兵横行天下,所向披靡。

公元前306年,胡服骑射改革的第二年,赵武灵王指挥赵国铁骑分东西两路用兵,势如破竹,捷报频传。东面对内进攻中山国,兵锋一直压迫到中山国都城灵寿(今河北平山)附近。西北方向跨过黄河大败林胡,攻取林胡与秦国接壤的榆中地区(今河套地区),自北向南对秦国造成的压迫之势。

五、隔岸观火,等待时机

公元前306年,南面的长江流域也发生了巨变。同样雄心勃勃楚国楚怀王,灭掉东面庞大的越国,成为独据长江中下游的超级霸主。之后,乘胜向北方的韩、魏、秦、齐大举进攻,攻取四国不少的土地。

面对楚国咄咄逼人的攻势,韩、魏、秦、齐四国惊恐万状,赶紧向雄踞北方的赵武灵王求救。而楚国也没有闲着,楚怀王也派来使者,联系南北夹攻四国。

赵武灵王两不得罪,左右逢源,乐得坐收渔翁之利。一面向求救的四国派驻使臣,安抚其抗击楚国的决心;另一方面派人秘密入楚,转达赵国同意楚国南北夹攻的建议。

有了赵国的承诺,五国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

老谋深算的赵武灵王隔岸观火,紧盯着混战中的南方诸国,等待着最有利的时机出现。

六、故技重施,再扶秦王

赵武灵王实施胡服骑射改革的当年,秦武王因为到周王室太庙举鼎被砸而死,秦武王无子,武王生母惠文后与芈八子(就是后来的宣太后)都想欲立自己的儿子,秦国陷入激烈的嗣君之争。

经过三年的争斗,芈八子在争斗中胜出,本来要立次子嬴芾。为了赵国战略利益,赵武灵王故技重施,主张立在燕国为质的嬴稷。公元前305年,芈八子迫于赵武灵王的压力,只好立嬴稷为秦王,是为秦昭襄王。

赵武灵王主推公子稷上位秦王的意图是显而易见的,在东北方向扶植燕昭王之后,西方再扶植一个秦王,能够同时控制燕国和秦国两个强国,赵国称霸诸侯,甚至一统天下的梦想还远吗?

七、亲入虎穴,胆略超人

公元前298年,赵武灵王继续向秦国施加压力,迫使宣太后任命赵国谋臣楼缓为秦相。趁楼缓入秦拜相之时,赵武灵王扮作随从人员秘密进入秦国,亲自考察沿途山川地形,刺探秦国情报,为进攻秦国做准备。

赵武灵王跟随楼缓,在咸阳暗中观察揣测秦国文臣武将的贤庸强弱。最后,还跟随楼缓潜入秦宫面对面见到宣太后和秦昭王!赵武灵王暗中发现宣太后母子皆为人中龙凤,必定是自己和赵国的强劲对手。与此同时,宣太后母子也发现楼缓身后的随从气度不凡,绝非等闲之辈。

极其敏感的赵武灵王从秦王宫出来,感到宣太后母子对自己有所察觉,立即连夜动身,骑快马星夜兼程返回赵国。等宣太后母子回过神来,派人一直追到边界才见这个神秘人物刚刚飞马绝尘而去。

赵武灵王和宣太后母子,这对伟大的对手,此次特殊的会面,彼此都是暗自心惊。

八、平定北疆,称霸草原

公元前297年,赵武灵王亲率赵国铁骑经略北部边境,收服了楼烦王,收编大量勇敢善战的游牧族骑兵,兵势更胜。并且修筑长城防止匈奴袭扰,自此平定北疆,称霸草原。

公元前296年,赵武灵王发起了对赵国的“国中之国”中山国的最后一击,终于攻灭了中山国,去除了赵国的心腹大患。赵国版图内自此再无中山阻隔,北面的代郡与南面国都邯郸之间的畅行无阻。

赵武灵王经过三十年的努力,实施胡服骑射加强军事实力,北面夺取河套地区,击败游牧族收服楼烦国,消灭中山国安定内部,扶植燕秦两国新王,成为名副其实的北方霸主。

接着,赵武灵王把目光投向了战乱频仍的中原,准备亲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赵国铁骑,与诸侯各国逐鹿中原、一较高下,实现自己扫除六合、统一八荒的霸业雄心。

九、壮年退位,悔之晚矣

雄心勃勃的赵武灵王,正要南下逐鹿中原之时,忽然发现自己已经不是赵国国王了!

这还要从四年前说起。

公元前299年,赵武灵王即位第二十七年,时年42岁的赵武灵王突然做出一个不可思议的决定——把王位传给年仅12岁的儿子赵何,自己号称主父!

赵武灵王想的很好:让肥义辅佐儿子赵何全权处理国内政治、经济事务,自己腾出手来专心负责军事和对外战争,为赵国攻城略地开疆拓土。

但是,这只是赵武灵王的一厢情愿。

仅仅过了三四年,一众朝臣已经聚拢在自己亲手推上王位的幼子赵何周围,自己不知何时已经沦为赵国的二号人物!

赵武灵王此时毕竟只有四十五六岁,正值身强力壮、精力旺盛的年纪,怎能甘心大权旁落、受制于人!尽管那个人是自己的儿子,是几年前自己亲手推上王位并且大力扶植的接班人。

十、惨死沙丘,令人叹惋

于是,赵武灵王纵容长子赵章与赵王争斗,甚至要把北方的代郡分封给赵章让其称代王。打算以此分散削弱赵何的权力,甚至夺回王位重新执掌朝政。

这就造成赵国王室内乱,为自己凄惨的结局买下的种子。

公元前295年,主父以在沙丘选看墓地为名,让赵章与赵王何一起随行。赵章趁机发动叛乱,失败后逃到主父宫寻求父亲庇护。拥护赵王的赵成和李兑率兵攻入主父宫,杀死赵章后封死宫门,把主父一人死死围困。

主父孤身一人被困宫内,前后达三个月之久,连宫中的老鼠、麻雀等一切能吃的东西,都被可怜的主父搜索干净!主父最后被活活饿死,其惨之状,实难想象!时年,主父四十六岁!

赵武灵王之后,儿子赵何(也就是赵惠文王)武功尽管不如乃父,但也算一个明君。再之后赵王就一代不如一代,赵国实力就不断被秦国削弱。特别是秦赵两国长平之战,被秦军杀掉四十五万士卒,赵国精锐损失殆尽,从此一蹶不振,失去与秦国抗衡的能力。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长平之战时的秦王,正是秦昭襄王,也就是赵武灵王扶植上位的那个燕国人质。惨死的赵武灵王如果泉下有知,恐怕肠子都要后悔青了。

如果赵武灵王没有自己犯下致命的失误,导致惨死沙丘宫,战国的历史走向可能会发生重大的改变。以后统一天下的,是赵国而非秦国,也是有可能的。然而,历史就是历史,不容假设。

文/时空长风

回味历史文化,下期更精彩。

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关注,谢谢支持鼓励。

文中配图来源网络,侵删。

标签: 赵武灵王

更多文章

  • 此人堪比赵武灵王,以弱胜强创造战国奇迹,可惜儿子是个坑货

    历史人物编辑:王金星标签:赵武灵王

    提起赵武灵王,秦昭襄王相信大家不知道的很少,但是提起他来,可能好多朋友就不知道了,其实他的雄才伟略丝毫不下于赵武灵王,他就是战国时期燕国国君燕昭王。按道理来讲他是继不了位的,因为他上面有个长兄,燕王哙的长子太子平,可当时的燕国国君燕王哙非要仿效尧以天下让与许由的故事,将王位让给丞相子之,于是乎就坏事

  • 赵武灵王作为古代难得的雄主,文武双全,却亡于逆子之手

    历史人物编辑:徐慧说历史标签: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是难得的雄主,《史记·赵世家》载:他为赵国创建了六大政治优势:一、挫败了魏国等“五国会葬”阴谋,理顺了赵与魏楚秦韩的关系。二、实行“胡服骑射”军事改革,训练了十多万“赵边骑”精锐骑兵。三、培养了肥义、廉颇、赵豹、楼缓、信期等一批忠臣良将。四、护送燕公子职回国作了燕昭王,促成秦公子稷回国做了秦

  • 胡服骑射让赵国“开挂”?赵武灵王的一个改变,打开了新的局面

    历史人物编辑:红星龙历史标签:赵武灵王

    “本文章已经通过区块链技术进行版权认证,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编转载抄袭,违者追究法律责任”春秋战国最先的战争模式,要具备几个条件:首先要有合理的原因才能开站,第二是打战必须要有形式,不可随意。第三是身份高的人才能打战,贫贱之人没有机会参与开战。第四双方军队需进行列阵。这是由周礼的约束形成的战争模式,这种

  •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当汉服对话胡服,一场不同文化的碰撞之旅!

    历史人物编辑:成晋南标签:赵武灵王

    为不同文化提供最多碰撞机会的,便是战争。在今日的邯郸市,耸立着一座赵武灵王的雕像,意气风发的武灵王身穿窄袖战衣,上披甲胄,架马弯弓,仪态英武!这一点一滴的细节处,无不提醒着人们,他最大的功绩——胡服骑射。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赵国虽然国土辽阔,但实力不算上乘,面对虎视眈眈的北方劲敌,更显弱小。公元前30

  • 一代雄主赵武灵王,为何会被年仅10的儿子活活饿死在沙丘?

    历史人物编辑:王德友标签:赵武灵王

    文/清歌向暖赵武灵王公元前299年,赵武灵王赵雍只两拨操作,直接炸翻朝野。1、废太子赵章(大儿子),立公子赵何为太子。2、赵何的“太子”屁股还坐热,正值壮年的赵武灵王又当朝宣布,禅位给了太子何。为什么赵武灵王在自己年富力强,吃嘛嘛香的时候就急急忙忙地传位给赵何呢?作为一个高瞻远瞩的政治家,赵武灵王到

  • 赵武灵王的最后三个月:被围困在行宫,以雏雀为食,活活饿死

    历史人物编辑:月照一天雪标签:赵武灵王

    说起赵武灵王赵雍,或许诸位会感到陌生,这位战国时期赵国的君主,亲手将赵国打造成战国七雄之一,而且他也是战国时期开创国家二元政治的先行者。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军事政治家,却在生命的最后三个月里,食不果腹被迫爬树掏鸟窝,将雏鸟用来充饥,最后被活活饿死。当时的赵国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主父”之尊的赵雍会被活活

  • 战国时期,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对中国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何柳静标签:赵武灵王

    两千多年前的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这件事在历史书上经常会提到。因为那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可以说是衍生除了一大批的优秀人才和优秀思想。事实上秦王扫六合并不是很容易的,尤其是灭楚国、赵国这两个国家。楚国是因为太大了,赵国是因为之前胡服骑射的改革台强大了。其实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远远不是军事上的强大

  • 赵武灵王搬起两块石头,一块砸垮齐国脊梁,一块砸断自己双脚

    历史人物编辑:老泰迪讲历史标签:赵武灵王

    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成为战国时代正式开启的重要标志,赵国横空出世。三家分晋,魏国开局就是王者,在魏文侯的带领下,轰轰烈烈的改革,轰轰烈烈的发展,成为战国初期霸主。然而,赵国自独立成国后,却一直默默无闻,不见大的发展,国力不比韩燕两国强多少。直到赵武灵王赵雍成为赵国国君,看着强邻环伺、危机四伏的境况,

  • 开启胡服骑射改革的赵武灵王,为什么没能一统天下,反而被饿死?

    历史人物编辑:耿来意标签:赵武灵王

    胡服骑射改革前,赵国的实力在七雄中属于中等,还会受到其他国家的侵扰;胡服骑射改革后,赵国的军事力量快速增长,由于时间太短,和秦国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统一天下自然不可能了;至于赵武灵王最后被饿死,则是因为家事没处理好,在继承人问题上出现了动摇。01:胡服骑射改革时间太短,赵国的实力还不足以统一天下韩赵魏

  • 介子推割股奉君,为何会被晋文公遗忘?答案很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霓裳星座标签:介子推

    一朝君主一朝臣,领导最主要的权力,就是人事权,和骊姬,晋惠公一样,晋文公上台第一件事情,便是重用自己人,对跟随自己流亡的赵衰,先轸,狐偃,贾佗,魏犨,胥臣等人,先封赏爵位,再提高待遇,都安排在国家的重要领导岗位上。然而晋文公又不同于他的前任,他虽然提拔自己人,但绝不是任人唯亲,他提拔的这些人在当时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