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胡服骑射:赵武灵王实行的制度改革,为何会成为赵国的发家史?

胡服骑射:赵武灵王实行的制度改革,为何会成为赵国的发家史?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历史 访问量:4681 更新时间:2023/12/6 7:58:55

“胡服骑射”是指在战国时期,赵武灵王为了振兴赵国,大力推广“胡服”和“骑射”的一种改革。

为什么改变人们穿衣风格和教授人们骑射技术就能够把国势衰弱的赵国,变成仅次于秦国的一大强国呢?“胡服骑射”为什么可以成为赵国的发家史呢?

胡服骑射

实行胡服骑射的原因和内容

公元前326年,赵肃侯去世。赵肃侯在位的时候励精图治,为赵国在战国那个诸侯争霸的时期,初步奠定了北方霸主的地位。

但是在赵肃侯去世之后,曾经被赵国打败的魏国开始联合齐、楚、燕、秦等国家,企图对赵国不利。

这一切对于刚刚即位的十五岁的公子雍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而这个公子雍就是赵武灵王。因为赵国是和秦国是接壤的国家,随着秦国实力的日益增强,赵国变成了秦国扩张领土过程中的重要目标。

除了秦国,中山国在得到齐国的支持之后也开始觊觎赵国的城邑,赵国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也对赵国的领地虎视眈眈。

赵肃侯

在这种情况下,赵武灵王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他意识到,如果不进行改革和发展提升赵国的军事等实力,随时都有可能被消灭。因此,赵武灵王开始了“胡服骑射”的改革。

对于胡服,一开始主要是对赵国将士们的军服进行的改革。

在这次改革之前,赵国的士兵们穿的衣服都是中原汉服——长裙长袍且宽衣博带。赵武灵王认为这样的服饰大大降低了士兵们在战场上作战的灵活性,从而降低了军队的作战能力。

而北方胡人的强大战斗力让赵武灵王注意到胡人穿的是窄袖短衣和长裤,无论是生活起居还是狩猎作战都很方便。于是赵武灵王下达了“胡服令”,不仅是军队将士要改装成胡服,贵族大臣也要改装。

“胡服骑射”

对于将士们来说,军命不可违,但是对于贵族而言,他们却并不想换装。很多皇亲国戚公然表示反对,其中的代表就是公子成。

公子成认为“易古之道,逆人之心”,也就是改变一直以来的服饰款式,不利于稳定民心。

好在大臣们支持赵武灵王的胡服改革,反驳了贵族的责难。

加上胡服客观存在的优势——轻便实用,最终不仅贵族们接受了胡服,连赵国的百姓都主动改变了自己的服装。

胡服

在胡服改革进行后不久,赵武灵王便开始“招骑射”,组建骑兵部队。

一是将原本臃肿的步兵和车兵部队解散之后重新整顿,二是将胡人的俘虏加以收编,然后模仿胡人的装备和训练方法。

由于当时的原阳城水草丰美,适合养育战马,所以赵武灵王便将原阳城作为了骑兵训练的主要阵地。

胡服骑射政策实行一年后,赵武灵王就组建起了一支强大的骑兵军队,在之后的战斗中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威力。为什么推行胡服骑射制度之后,赵国能够再次跻身强国之列呢?

赵武灵王

胡服骑射顺应了军事发展的需要

在进行胡服骑射改革之前的18年时间里,赵国和其他诸侯国之间的很多对战屡屡以失败告终,甚至林胡和楼烦这样的游牧民族也开始对赵国的领地资源进行掠夺。

“胡服骑射”的改革,改变了赵国在军事上被动挨打的局面,强化了赵国的军事力量。

胡服骑射改革中,赵武灵王把重点放在了改革军队内部的结构机制和传统的作战方法上。实施胡服骑射后,赵国的军队摆脱了笨重而且耗资巨大的甲衣战车,赵国军队因此变得更加灵活机动而富有战斗力。

国库也因此得以减轻沉重浩繁的军费开支,百姓赋税徭役的负担也减轻了。胡服骑射的改革一方面实现了强兵,另一方面实现了利国利民,这正是胡服骑射得以成功的基本因素。

胡服骑射

赵武灵王所倡导的胡服骑射的战法,改变了一直以来,中原诸侯国争霸中车战的这一陈旧的战法,开了新的军事作战方式的新纪元。

此后,以骑兵和步兵为主要战力的作战方式逐渐推广开来。这在赵国的军事发展乃至中国古代军事战史上,都有不可低估的历史价值。

此外赵武灵王对于骑射的推广,对战斗和交通的布局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此之前,中原地区的战斗都是使用的马车,马被用来当成是拉车的工具,间接对马匹的使用大大降低了马的价值。

胡服骑射

赵武灵王推行的骑射,则让中原人认识到了将马匹当成直接乘坐工具的便利,丰富了中原军事作战的方式。

赵武灵王在组建了骑兵队伍的第二年,就率领这支队伍进驻到胡人的地区,开拓了赵国的领土,将云中和九原等地纳入到了赵国领土之中。

不仅如此,强大的战斗力还迫使胡人每年向赵国进献马匹资源。赵武灵王的儿子继位之后,还带领骑兵队伍吞并了中山国。

一时间,赵国的实力和威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剧照

胡服骑射加强了民族融合

胡服骑射除了直接加强赵国在战国时期的军事实力,也让赵国在民族融合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战国时期,大多数的诸侯国因为地处中原,在占据了地理优势之后便开始贬低边陲小国,认为边陲小国是蛮夷之地,对边陲地区的一切包括优势都进行了否定。但是赵武灵王却没有以这样狭隘的眼光看待胡人。

赵武灵王看到了胡人善骑射,以及服饰上的优势,并突破重重阻碍将这种优势和中原的制度、习俗进行融合,也允许胡人加入赵国的骑兵编制,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原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

赵武灵王

在赵武灵王进行改革之前,胡人因为缺少和汉人之间的交流,一直对汉人很不友好,通常都会用很野蛮的方式对待中原人。

但是在赵国的将士以及百姓效仿胡人的穿着和作战方式之后,胡人认为赵国是友好宽容的国家,开始愿意和赵国交往。

比如胡王一开始不愿意将马匹卖给中原国家,但是在听到他的臣子说买马的中原人穿着和胡人一样的衣服,便同意与中原国家商量买马之事。

赵国因为这次胡服骑射的改革吸收了很多胡人的“精华”,也促进了赵国将士们武艺的进步。赵国将士们的武艺由此也得以向着复杂化和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大大提升了赵国在其他诸侯国中的地位。

胡服骑射

胡服骑射促进了国家团结

在胡服制度实行之前,赵国的王公贵族为了彰显自己与众不同的身份和地位,会通过服装与普通百姓加以区分。

在推行胡服制度之后,普通的劳动人民感受到了胡服带来的便利,因此在民间开始广泛流行。

那些王公贵族在发现越来越少的人穿之前的长袍之后,便开始接受了胡服改革,也开始穿短衣。这种服装的统一,弱化了君臣高官和百姓之间的身份界限,提升了国家在普通百姓心中的形象。

胡服

胡服骑射改变了经济和社会的结构

实行了胡服骑射制度之后,赵国的经济结构和权力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地处中原的赵国,一方面通过胡服骑射扩大了疆土,二是使很多中原人学会了骑射。

这两个方面使得中原人也能够参与到游牧生活中去,增加了游牧经济在国家经济结构中的比重。

此外,因为赵国对胡人持有的宽容态度,很多的胡人也改变了对赵国的看法,一些擅长游牧经济和骑射的胡人精英主动参加赵国的军队选拔,最终通过自己的实力进入到了赵国的军政高层,从而改变了赵国的权力结构,使得赵国的实力能够融合发展。

胡服骑射

总结

赵武灵王的改革提高了赵国军队的作战能力,将赵国的综合实力从赵肃侯时期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促进了民族融合,也影响了后代服饰的演变。

大浪淘沙,在中华大地上,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故事代代相传。从河北博物馆到内蒙古博物院,再到大同市博物馆,所展览的赵国铜器、玉器和陶器,依然在诉说着赵国通过胡服骑射“发家”的故事。

胡服骑射的改革也充分体现了赵武灵王的博大胸怀,在他生活的年代,中原的华夏文化在社会上具有很高的地位,但是他敢于大胆地向少数民族学习,并将“胡服骑射”定为国策。

敢于冲出那种唯我独尊的观念,能够力排众议的胆略是前无古人的,这是赵国赖以发展的一种底气。

剧照

赵武灵王推行的胡服骑射在历史上的影响,看似不及很多后来的商鞅韩非子张居正等人倡导的变法改革,但是这一改革带来的意义依然非同凡响。

作为战国时期较为成功的封建化改革之一,因为时代的局限性,赵武灵王的改革最终没有能够继续深入,综合国力的欠缺最终还是使得赵国无法改变在统一战争中被消灭的命运。

但是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典型,“胡服骑射”在民族融合,服饰变化,军事改革等方面对 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改革的成功与得失对以后历朝历代的改革实践也是有着现实的借鉴意义。

只是,赵武灵王作为一代君王也有其失误的地方,所引发的危机,最终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参考文献

[1]刘妙.胡服骑射与丝绸之路[J].语文学刊,2017,37(05):1-13.

[2]蒋丽.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各民族互鉴融通的典范[N]. 中国民族报,2021-12-07(005).DOI:10.28114/n.cnki.ncmzb.2021.001261.

标签: 赵武灵王

更多文章

  • 赵武灵王:黄帝之后第一伟人!秦国之外最有可能统一天下的雄主

    历史人物编辑:秀姐0913标签:赵武灵王

    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列国图强,合纵连横战乱频仍,逐渐形成了秦楚燕韩齐赵魏七个最强盛的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中,或任用贤才变法图强,或攻城略地开疆拓土,都历经过最为风光的辉煌鼎盛时期,出现过称雄图霸的明君雄主。战国七雄中,赵国出了一位最有作为的国君,是秦国之外最有可能统一天下的一代雄主!这就是被梁启超誉为“

  • 此人堪比赵武灵王,以弱胜强创造战国奇迹,可惜儿子是个坑货

    历史人物编辑:王金星标签:赵武灵王

    提起赵武灵王,秦昭襄王相信大家不知道的很少,但是提起他来,可能好多朋友就不知道了,其实他的雄才伟略丝毫不下于赵武灵王,他就是战国时期燕国国君燕昭王。按道理来讲他是继不了位的,因为他上面有个长兄,燕王哙的长子太子平,可当时的燕国国君燕王哙非要仿效尧以天下让与许由的故事,将王位让给丞相子之,于是乎就坏事

  • 赵武灵王作为古代难得的雄主,文武双全,却亡于逆子之手

    历史人物编辑:徐慧说历史标签: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是难得的雄主,《史记·赵世家》载:他为赵国创建了六大政治优势:一、挫败了魏国等“五国会葬”阴谋,理顺了赵与魏楚秦韩的关系。二、实行“胡服骑射”军事改革,训练了十多万“赵边骑”精锐骑兵。三、培养了肥义、廉颇、赵豹、楼缓、信期等一批忠臣良将。四、护送燕公子职回国作了燕昭王,促成秦公子稷回国做了秦

  • 胡服骑射让赵国“开挂”?赵武灵王的一个改变,打开了新的局面

    历史人物编辑:红星龙历史标签:赵武灵王

    “本文章已经通过区块链技术进行版权认证,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编转载抄袭,违者追究法律责任”春秋战国最先的战争模式,要具备几个条件:首先要有合理的原因才能开站,第二是打战必须要有形式,不可随意。第三是身份高的人才能打战,贫贱之人没有机会参与开战。第四双方军队需进行列阵。这是由周礼的约束形成的战争模式,这种

  •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当汉服对话胡服,一场不同文化的碰撞之旅!

    历史人物编辑:成晋南标签:赵武灵王

    为不同文化提供最多碰撞机会的,便是战争。在今日的邯郸市,耸立着一座赵武灵王的雕像,意气风发的武灵王身穿窄袖战衣,上披甲胄,架马弯弓,仪态英武!这一点一滴的细节处,无不提醒着人们,他最大的功绩——胡服骑射。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赵国虽然国土辽阔,但实力不算上乘,面对虎视眈眈的北方劲敌,更显弱小。公元前30

  • 一代雄主赵武灵王,为何会被年仅10的儿子活活饿死在沙丘?

    历史人物编辑:王德友标签:赵武灵王

    文/清歌向暖赵武灵王公元前299年,赵武灵王赵雍只两拨操作,直接炸翻朝野。1、废太子赵章(大儿子),立公子赵何为太子。2、赵何的“太子”屁股还坐热,正值壮年的赵武灵王又当朝宣布,禅位给了太子何。为什么赵武灵王在自己年富力强,吃嘛嘛香的时候就急急忙忙地传位给赵何呢?作为一个高瞻远瞩的政治家,赵武灵王到

  • 赵武灵王的最后三个月:被围困在行宫,以雏雀为食,活活饿死

    历史人物编辑:月照一天雪标签:赵武灵王

    说起赵武灵王赵雍,或许诸位会感到陌生,这位战国时期赵国的君主,亲手将赵国打造成战国七雄之一,而且他也是战国时期开创国家二元政治的先行者。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军事政治家,却在生命的最后三个月里,食不果腹被迫爬树掏鸟窝,将雏鸟用来充饥,最后被活活饿死。当时的赵国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主父”之尊的赵雍会被活活

  • 战国时期,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对中国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何柳静标签:赵武灵王

    两千多年前的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这件事在历史书上经常会提到。因为那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可以说是衍生除了一大批的优秀人才和优秀思想。事实上秦王扫六合并不是很容易的,尤其是灭楚国、赵国这两个国家。楚国是因为太大了,赵国是因为之前胡服骑射的改革台强大了。其实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远远不是军事上的强大

  • 赵武灵王搬起两块石头,一块砸垮齐国脊梁,一块砸断自己双脚

    历史人物编辑:老泰迪讲历史标签:赵武灵王

    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成为战国时代正式开启的重要标志,赵国横空出世。三家分晋,魏国开局就是王者,在魏文侯的带领下,轰轰烈烈的改革,轰轰烈烈的发展,成为战国初期霸主。然而,赵国自独立成国后,却一直默默无闻,不见大的发展,国力不比韩燕两国强多少。直到赵武灵王赵雍成为赵国国君,看着强邻环伺、危机四伏的境况,

  • 开启胡服骑射改革的赵武灵王,为什么没能一统天下,反而被饿死?

    历史人物编辑:耿来意标签:赵武灵王

    胡服骑射改革前,赵国的实力在七雄中属于中等,还会受到其他国家的侵扰;胡服骑射改革后,赵国的军事力量快速增长,由于时间太短,和秦国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统一天下自然不可能了;至于赵武灵王最后被饿死,则是因为家事没处理好,在继承人问题上出现了动摇。01:胡服骑射改革时间太短,赵国的实力还不足以统一天下韩赵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