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战国最划算买卖,魏文侯何以行个礼,就建了魏国霸业

战国最划算买卖,魏文侯何以行个礼,就建了魏国霸业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神秘天策上将 访问量:4454 更新时间:2024/1/13 3:47:15

趣读《资治通鉴》九:魏国霸业1

尊师重道为中国传统,拜师礼也成了今日还有的风俗之一。

正式点的,奉茶下跪礼仪齐全,不正式的也要鞠躬致敬以表诚心。

正式不正式,在师徒这块,今日其实都不看中,更多看的是心意。

(拜师心要诚)

但在古代社会,寻常拜师礼,皆止步君上。

即便皇子年幼,有指定师傅日日需行礼,可成年之后,也难见几个帝王,每见老师,恭恭敬敬行礼,规规矩矩奉茶,这属僭越,也算礼的一种。

所谓尊卑有别,说的就是这理。

但这也是按常理而言,还有特例!

一般而言,能成特例的,要么特别牛,要么特别衰,拥有十足的教育意义。

这不,关于尊师重道的特例就非常有教育意义。

话说战国初年,三家分晋之后,初生的魏国迎来了第一位名君,这人特有名呼为:魏文侯。一般而言,用文做点缀的君主帝王,都非常人可比,要么文成武德,要么强国谋局。

(牛人魏文侯)

这魏文侯就是如此,属战国时代,经营管理界的大才全才。

最具代表意义的就是,他非常善于发掘人才,吸引人才,任用人才。

而这一切的引子,则源自对于一个如乡野村夫一样人的敬重。

这人就是段干木。

段干木其人,据说祖籍河东,属老子李聃(dan) 后代,看出生,难免给人神秘色彩。除了是老子后人外,他还是先贤圣人孔子再传弟子,属子夏(孔子门徒)门人。

一般而言,读书读到这程度,想不出名都难,随年岁渐长,在各路大V鼓吹下,段父子就获得了“河东三贤”的名声。不过这段老先生有点古怪,就是不愿出仕为官,为何如此?

要么我行我素惯了,要么真才实学不咋地。

(人才都有脾气,比如吴起

听闻了段老先生名声后,就引起了魏文侯好奇心。

这人如此厉害,我一定要请他帮我。于是就有了一次又一次师徒之礼一样的见面。

每次魏文侯见到段夫子,或去探访段夫子,都会郑重其事的以师礼对这夫子,一来二去,无数人就说。

君上啊,这夫子仅一介草民,即便有大才,也当不得如此重礼,你如此不是折煞其人,坏了尊卑规矩吗。

每当听闻众人的疑惑,魏文侯都故作高深,少有应答,反而我行我素,执意用师生之礼对待段干木。

这一来二去,我行我素的魏文侯名声也越老越好了,无数士子在江湖中都听闻,新生的魏国,有一个折节下士礼贤待人的名君。

广告打出去,难免广而告之,最后无数人慕名而来。

魏文侯终于得意的笑了。

这广告打的值得啊,一次又一次执师礼,不过鞠躬事,就换来无数英才,划算。

这件事也成战国初年最划算的营销事件之一。

比后世秦孝公裂土求才(商君),燕昭王筑台引凤(乐毅)早了几十近百年。

这三件事,应该并称为战国时代三大营销事件,目的也十分单纯,为了人才而已!

(想方设法求人才)

春秋战国时代,属混乱大时代,原本宗主国周朝衰微,天下群雄并起。

这种大竞争、大割裂、大纵横的时代,无疑给了无数自命不凡的英才,施展抱负的空间。

我一直认为,乱世出豪雄,治世出庸才,这话虽不地道,但看历史,却有道理!

大治时代,人才并不值钱,因为需要的迫切程度不高,稳定的环境,需要的是能用的人手,而不是能用的干才。由此,才有了春秋战国时代,特殊精英人才与日俱增的大脾气,和君王们休生养性的和善脸出现!

大脾气配和善脸,这对比,想想好美好!

比如魏文侯之余段干木,不就是如此吗?

魏文侯表面看执礼甚恭,他内心是否骂个不停,又有谁知?我觉得或许有!

君王压制自己脾气,目的就是团结自己团队,以免敌国的猎头来自己这抢人。

这就是竞争时代,给予人才的最佳回报。在这样有的选择的时代,才有所谓“良禽择木而栖”故事出现,才有人才流动频繁现实出现。

(人才备受重用的必然)

因为啊,要留住人才。

一靠待遇,二靠前景,三靠态度,三者缺一可,缺二可,缺三不可!

谈钱俗,我们谈感情,谈前景俗,我们谈规划,谈态度不俗,因为我是人才啊!

后世的刘备诸葛亮不就这故事重现吗。

刘备要钱没钱,要前途很渺茫,为何诸葛亮愿出山?态度好啊!

看完魏文侯资治通鉴中的故事,我们回到现实看,是不是道理一样!

原典再现:魏文侯过段干木之闾而轼,其仆曰:“君何为轼?”曰:“此非段干木之闾乎?段干木盖贤者也,吾安敢不轼?

关于《资治通鉴》解读,争取一日一到两篇吧......

标签: 魏文侯

更多文章

  • 一直都赢。战国时,魏文侯曾问谋士李克,吴国之所以灭亡,是因为什么原因造成

    历史人物编辑:香堂姐美食标签:魏文侯

    一直都赢。战国时,魏文侯曾问谋士李克,吴国之所以灭亡,是因为什么原因造成的。李克回答说,数战数胜。魏文侯说,数战数胜,是国之福吧,怎么会亡国呢?李克说,多次出兵征战就会导致民生疲敝,又多次战胜就会导致国主骄傲,国主骄傲 野心膨胀,而民生虚弱 人怀异端,是不可能做到不亡的。凡事有相生相克,“数战数胜”

  • 魏文侯变法,与新型国家的诞生

    历史人物编辑:胡文浩标签:魏文侯

    战国初期的列国局势是魏国国势独盛,所谓“晋国天下莫强焉”,而其所以独强,则是战国初期魏文侯时代的变法的结果。经过春秋时代的发展和文侯的改革,战国初期魏国的王权是相当强的,既没有了世族对王权的掣肘,也牢牢掌握住了军权,可以说已经形成了一种专制权力。所以文侯有一次对师经曰“使我言而无见违。”世族统治的覆

  • 魏国危机四伏,魏文侯如何开启战国首霸?

    历史人物编辑:潇湘历史坊标签:魏文侯

    孟子曾经说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所以自古以来,我们就用这三个要素来衡量国家跟个人的成败。在春秋战国历史上,有这么一个奇怪的现象,按照地理位置划分,中原地区是四战之地,四通八达,无险可守。秦齐楚晋,这四个分别位于东南西北的诸侯国,依山阻河,进可攻退可守,占尽了地利。 可是在开局的时候,往往最

  • 三家分晋,魏文侯对秦国崛起提出了哪些挑战?

    历史人物编辑:徐晓林标签:魏文侯

    春秋末期,韩赵魏三家联合分裂晋国,公元前403年,周王室正式承认这三家为诸侯,与晋侯并列,战国由此展开。春秋时,秦国最忌惮的是晋国,如今晋国一分为三,秦国面对的对手一下子又多了两个。秦国原以为凭借老资格的霸主地位,三晋总得给点面子。但没想到,三晋中的魏国率先崛起,对秦国提出了新的挑战。历史上,魏文侯

  • 《资治通鉴》:面对挑唆怎么办?魏文侯的策略令人拍案惊奇!

    历史人物编辑:南国一张标签:魏文侯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寡人有疾,寡人好货”,小时看《新白娘子传奇》对这两句话印象十分深刻。这两句话出自《孟子》:孟子见魏惠王,魏惠王开门见山就说我这个人嘛,既喜欢钱财有很好色,先生看还有救吗?孔孟学说在战国时期很不受待见,又怕落下轻慢贤士的罪名,以此来委婉拒绝,魏惠王也算是磊落之人啊。魏惠王是三晋

  • 魏国在魏文侯时期有多强,竟然可以雄霸中原百年之久

    历史人物编辑:钰说时光标签:魏文侯

    魏国是战国七雄之一,东边和齐国相邻、西南和韩国相邻、南面和楚国接壤、北面又有赵国相邻、西面就是秦国。在当时魏国处于四战之地,但是就这种忧患的环境竟然让魏国还成了雄霸中原的霸主,并且持续百年之久。我们看看魏国是如何崛起的,又是如何衰落的。魏国起源于三家分晋,当时韩魏赵三家并称三晋。三晋起初关系密切魏国

  • 李牧是赵国唯一的希望?如果赵王迁重用李牧,秦国还能灭了赵国么

    历史人物编辑:陈帅说历史标签:赵王迁

    李牧如果没有被赵王杀害,那么秦国也能够灭掉赵国,只是过程更加艰辛罢了。其实从白起坑杀40万赵国降卒开始,赵国就已经无力和秦国相抗衡了。就算后来在魏无忌的帮助下,赵国苟延残喘了下来,却已经失去了争霸天下的实力。自保尚且实力不足,更何况他们还连续出了两个昏庸无能的君主赵悼襄王和赵王迁。人家秦国是奋六世之

  • 都要国破家亡了,赵王迁为什么还要杀死李牧?答案就在《史记》中

    历史人物编辑:孙聪标签:赵王迁

    自战国中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以后,赵国用先进的骑兵代替了落后的车兵,赵国的军事实力格外强壮,除了秦国无人可挡。赵国不仅有一支具有很高战斗力的部队,还涌现出一些名将李牧,活跃于赵幽缪王时代,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也是赵国继廉颇以来最优秀的将军。他对骑兵的巧用在四大名将里独树一帜,可以说是用兵如神。赵国,在经

  • 赵悼襄王要召某娼女进宫,李牧劝阻无果,十几年后,赵国灭亡

    历史人物编辑:史话笑侃标签:赵悼襄王

    赵悼襄王要把一个娼妓弄进宫里,大将李牧直谏:“大王不可啊,这么个来路不正的女人,会污染王室血液,严重者会害得国家倾覆,您忘了她已经祸害过一个赵氏大宗族了吗?”可惜美色当前,这些话赵悼襄王根本没听进去一个字,他道:“国家是否混乱,在于寡人,和女人有何干系?”十几年后,李牧被杀,赵国灭亡,原因正出在这个

  • 长平之战的起因,求胜心切的赵孝成王,终究是付出了应有的代价!

    历史人物编辑:付如艳标签:赵孝成王

    长平之战的起因,求胜心切的赵孝成王,终究是付出了应有的代价!在长平之战中,廉颇负责的是赵国上半场的主将,是其率领赵国儿郎开赴上党与秦军展开对决的,并且成功地将秦军给拦在了丹河以西。在这里形成了秦赵之间对垒的局势,战事也是在这里陷入了胶着,然而正在秦赵之间的攻守之势已经大面积展开之后,等待了许久时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