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资治通鉴》:手握一副烂牌,魏文侯是如何登上中原霸主之位的?

《资治通鉴》:手握一副烂牌,魏文侯是如何登上中原霸主之位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左传今读 访问量:4181 更新时间:2023/12/4 20:15:21

三家分晋,赵国获利最多,得到了北部的大片土地,魏国、韩国屈居赵国的南面,魏国偏西,韩国偏东。魏国西边是一河之隔的秦国,北边是强大的赵氏,东边是新兴的韩氏,南边越过中条山和黄河是秦、楚、郑国拉锯争夺的陕地,魏氏被紧紧地裹在晋西南一隅。虽然在东面还有几块飞地,但都很不巩固,难以建成战略基地。魏国所处的周边环境很复杂,魏文侯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遭到围攻,面临亡国的危险。

面对严峻的生存压力,魏文侯锐意进取,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一步步将弱魏带上了中原霸主的位置。

一、改善与韩国、赵国的关系,营造和平的外部环境

三家分晋后,韩、赵两家将精力放到了扩张上,都想把对方干掉。赵献侯想联合魏文侯消灭韩氏,赵、魏平分韩氏;韩武子想联合魏文侯消灭赵氏,韩、魏平分赵氏。对于赵、韩的提议,魏文侯均给予了明确的拒绝。详细参见昨天的分析《资治通鉴》:面对挑唆怎么办?魏文侯的策略令人拍案惊奇!

魏文侯向韩、赵两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赵、魏、韩三国紧邻,必须要和平相处,如果内斗,就会被拖在晋这个封闭的环境里,谁都无法发展;赵、魏、韩只有联合起来向外扩张才有出路。韩、赵两国经过短暂的扩张碰壁后,认同这个观点,遂将重心放在发展内部上,三晋出现了难得的和平局面。

二、抓住秦军昏庸的有利时机,攻占河西,拓展生存空间

三晋和平相处,魏国将视线放到了西边,打起了秦国的主意。前些年秦国国君趁乱上位,属于乱臣贼子,连续几代国君昏庸无能,治国无方,民怨沸腾(后来秦孝公发布招贤令,还把这四位君主拉出来痛骂了一番)。

魏文侯二十七年,魏军西渡黄河,在少梁筑城,经过几番较量,渡河的魏军占住了少梁这个重要的军事据点。随后任命军事天才吴起为进攻秦国的主帅。吴起指挥渡河的魏军对秦国在西河地区的军事据点进行清除,陆续占领了临晋、王城、元里、洛阴、合阳、阴晋等城。吴起不但打仗有一套,治理地方也很得力,将魏国的便民利民政策带到了河西,得到了当地百姓的支持,到了魏文侯三十八年,魏国完全占据了河西,魏国的领土大大扩张。

魏文侯攻占陕(三门峡西),控制秦国与中原各国的交通干道,并在洛水东岸修筑长城,将秦国牢牢控制在洛水以西近百年;控制秦国同中原列国的交流,从中攫取暴利。秦国后来十分仇恨魏国,根源就在这里。

三、通过李悝变法,为称霸中原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魏文侯任用李悝为相,进行变法改革,极大地促进了魏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使魏国因此而富强。

经济上,推行“尽地力”和“善平籴”的政策,鼓励农民精耕细作,增强产量。国家在丰年以平价购买余粮,荒年以平价售出,以平粮价;主张同时播种多种粮食作物,以防灾荒。

魏文还侯鼓励魏国百姓从商,参与各国土特产贸易,魏国获得了大量的商业税,国库充实了。想想崇祯皇帝上位后,在一帮文臣忽悠下取消商业税,不禁一声叹息。

四、唯才是用,打破传统的以宗族子弟为主的用人习惯

魏文侯礼贤下士,唯才是用,废除维护贵族特权的世卿世禄制,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强国。

重用李悝,进行变法,魏国达到了富国的目的;李悝为人公正,相人极准(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推荐了很多人才,比如宰相魏成。

翟璜为相三十余年,为魏文侯推荐大量栋梁之才:推荐吴起守西河,推荐西门豹为邺令防备赵国,北门可为酸枣令抵御齐国,推荐乐羊灭中山国,推荐李悝改革变法,使魏国大治……

任命西门豹治理邺城,抑制赵国南进中原。西门豹到达邺城后,先是废除了为河伯娶亲的陋习,止住了百姓的流失,赢得了民心;然后开凿了十二条水渠,消除漳水泛滥的危害,改善田地质量,吸引了大批民众;利用地理优势,鼓励民众经商,获利颇丰。邺地的百姓对西门豹十分拥护,赵国多次进攻,始终不能巩固占领。

信任重用乐羊,攻破中山国。乐羊进攻中山国,开始很顺利,连克数座城池。在灵寿城遇到了麻烦,一围就是两年,双方进入僵持状态。魏国朝廷上下是议论纷纷,有人偷偷地写了一些折子送给了魏文侯,其中说到这乐羊可能是私通中山国,根本就不想打仗,只是故意在那儿耗时间。看到了这些奏章的魏文侯只是笑了笑,便随手扔在了一旁。后来的燕惠王可就差劲儿多了,听信谗言,赶走乐毅,不仅功败垂成,还损失了一位国之柱石。

重用吴起,攻占河西。吴起声誉不佳(应是政敌诬陷),逃到魏国后,魏文侯充分利用其军事才能,攻打秦国。……

五、拜子夏为师,将战国文化中心迁移到魏国,增强国家软实力

魏文侯异常尊重当时著名的大儒子夏(孔子弟子,各国士人的灵魂宗师),拜子夏为老师。这个举动吸引了大批的士子投奔魏国,一时间魏国人才济济,华夏文化的重点转到了魏国,使魏国俨然成为中原各国中的文化宗主国。后来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几位大才商鞅、公孙衍、张良、范雎、庞涓孙膑均来自魏国,可惜子孙不孝,不加重用,白白便宜了他国。

三家分晋时,魏国面临着极为严峻的生存压力;经过魏文侯的锐意改革,一步步登上了战国初期的中原霸主之位。

标签: 魏文侯

更多文章

  • 战国最划算买卖,魏文侯何以行个礼,就建了魏国霸业

    历史人物编辑:神秘天策上将标签:魏文侯

    趣读《资治通鉴》九:魏国霸业1尊师重道为中国传统,拜师礼也成了今日还有的风俗之一。正式点的,奉茶下跪礼仪齐全,不正式的也要鞠躬致敬以表诚心。正式不正式,在师徒这块,今日其实都不看中,更多看的是心意。(拜师心要诚)但在古代社会,寻常拜师礼,皆止步君上。即便皇子年幼,有指定师傅日日需行礼,可成年之后,也

  • 一直都赢。战国时,魏文侯曾问谋士李克,吴国之所以灭亡,是因为什么原因造成

    历史人物编辑:香堂姐美食标签:魏文侯

    一直都赢。战国时,魏文侯曾问谋士李克,吴国之所以灭亡,是因为什么原因造成的。李克回答说,数战数胜。魏文侯说,数战数胜,是国之福吧,怎么会亡国呢?李克说,多次出兵征战就会导致民生疲敝,又多次战胜就会导致国主骄傲,国主骄傲 野心膨胀,而民生虚弱 人怀异端,是不可能做到不亡的。凡事有相生相克,“数战数胜”

  • 魏文侯变法,与新型国家的诞生

    历史人物编辑:胡文浩标签:魏文侯

    战国初期的列国局势是魏国国势独盛,所谓“晋国天下莫强焉”,而其所以独强,则是战国初期魏文侯时代的变法的结果。经过春秋时代的发展和文侯的改革,战国初期魏国的王权是相当强的,既没有了世族对王权的掣肘,也牢牢掌握住了军权,可以说已经形成了一种专制权力。所以文侯有一次对师经曰“使我言而无见违。”世族统治的覆

  • 魏国危机四伏,魏文侯如何开启战国首霸?

    历史人物编辑:潇湘历史坊标签:魏文侯

    孟子曾经说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所以自古以来,我们就用这三个要素来衡量国家跟个人的成败。在春秋战国历史上,有这么一个奇怪的现象,按照地理位置划分,中原地区是四战之地,四通八达,无险可守。秦齐楚晋,这四个分别位于东南西北的诸侯国,依山阻河,进可攻退可守,占尽了地利。 可是在开局的时候,往往最

  • 三家分晋,魏文侯对秦国崛起提出了哪些挑战?

    历史人物编辑:徐晓林标签:魏文侯

    春秋末期,韩赵魏三家联合分裂晋国,公元前403年,周王室正式承认这三家为诸侯,与晋侯并列,战国由此展开。春秋时,秦国最忌惮的是晋国,如今晋国一分为三,秦国面对的对手一下子又多了两个。秦国原以为凭借老资格的霸主地位,三晋总得给点面子。但没想到,三晋中的魏国率先崛起,对秦国提出了新的挑战。历史上,魏文侯

  • 《资治通鉴》:面对挑唆怎么办?魏文侯的策略令人拍案惊奇!

    历史人物编辑:南国一张标签:魏文侯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寡人有疾,寡人好货”,小时看《新白娘子传奇》对这两句话印象十分深刻。这两句话出自《孟子》:孟子见魏惠王,魏惠王开门见山就说我这个人嘛,既喜欢钱财有很好色,先生看还有救吗?孔孟学说在战国时期很不受待见,又怕落下轻慢贤士的罪名,以此来委婉拒绝,魏惠王也算是磊落之人啊。魏惠王是三晋

  • 魏国在魏文侯时期有多强,竟然可以雄霸中原百年之久

    历史人物编辑:钰说时光标签:魏文侯

    魏国是战国七雄之一,东边和齐国相邻、西南和韩国相邻、南面和楚国接壤、北面又有赵国相邻、西面就是秦国。在当时魏国处于四战之地,但是就这种忧患的环境竟然让魏国还成了雄霸中原的霸主,并且持续百年之久。我们看看魏国是如何崛起的,又是如何衰落的。魏国起源于三家分晋,当时韩魏赵三家并称三晋。三晋起初关系密切魏国

  • 李牧是赵国唯一的希望?如果赵王迁重用李牧,秦国还能灭了赵国么

    历史人物编辑:陈帅说历史标签:赵王迁

    李牧如果没有被赵王杀害,那么秦国也能够灭掉赵国,只是过程更加艰辛罢了。其实从白起坑杀40万赵国降卒开始,赵国就已经无力和秦国相抗衡了。就算后来在魏无忌的帮助下,赵国苟延残喘了下来,却已经失去了争霸天下的实力。自保尚且实力不足,更何况他们还连续出了两个昏庸无能的君主赵悼襄王和赵王迁。人家秦国是奋六世之

  • 都要国破家亡了,赵王迁为什么还要杀死李牧?答案就在《史记》中

    历史人物编辑:孙聪标签:赵王迁

    自战国中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以后,赵国用先进的骑兵代替了落后的车兵,赵国的军事实力格外强壮,除了秦国无人可挡。赵国不仅有一支具有很高战斗力的部队,还涌现出一些名将李牧,活跃于赵幽缪王时代,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也是赵国继廉颇以来最优秀的将军。他对骑兵的巧用在四大名将里独树一帜,可以说是用兵如神。赵国,在经

  • 赵悼襄王要召某娼女进宫,李牧劝阻无果,十几年后,赵国灭亡

    历史人物编辑:史话笑侃标签:赵悼襄王

    赵悼襄王要把一个娼妓弄进宫里,大将李牧直谏:“大王不可啊,这么个来路不正的女人,会污染王室血液,严重者会害得国家倾覆,您忘了她已经祸害过一个赵氏大宗族了吗?”可惜美色当前,这些话赵悼襄王根本没听进去一个字,他道:“国家是否混乱,在于寡人,和女人有何干系?”十几年后,李牧被杀,赵国灭亡,原因正出在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