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始皇能够统一六国,秦孝公做出的贡献有多大?

秦始皇能够统一六国,秦孝公做出的贡献有多大?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精彩搞笑段子 访问量:1686 更新时间:2024/1/29 18:50:46

秦始皇能够完成消灭六国,统一中原的大业,除了自己的雄才大略,更重要的是六世秦王遗留下的雄厚功业,正是有了这坚定的基础,秦始皇才得以运用武力统一天下。不过要追根溯源,那就要得益于秦孝公,他又到底做出什么贡献呢?

一、全力支持商鞅变法

秦孝公21岁即位,之前几代君位动荡,国力削弱,为恢复秦穆公时期的霸业,秦孝公决定发布求贤令,吸引了来自各国的精英人才,其中就包括商鞅。

虽然商鞅人微言轻,之前在魏国也没有出色的政绩,但仅仅凭借对他革新理念的认可,秦孝公就全力支持商鞅变法,甚至为了推行变法,惩治了自己的亲大哥公子虔,于是朝野震惊,也使变法顺利进行。

经过变法的推行和改良后,秦国国力日益强盛,也成为日后秦国凌驾于其他六国打好基础。可以说变法是秦国统一天下的关键,秦孝公是奠基人,其他秦国国君只是追随者。

二、重视人才,不问出身,奠定秦国治国模式

前面提到的“求贤令”,并不只是一张希望招揽天下人才的告示,又像是一份秦国历代君王的“罪己诏”的自责书。

其中明确指出前几代秦王的过失,也说出秦孝公要振兴秦国的决心,同时表达了招揽人才的诚意,正是这份“诚心诚意”的求贤令,才说服天下那些怀才不遇的大才来秦国碰运气。

而秦国通过变法尝到甜头后,开始极力推行这一务实的治国理念,成为后来历代秦王的治国指南。如秦惠文王时的张仪和时光,秦武王时的甘茂,秦昭襄王时的范睢,甚至后来的秦相李斯都是来自其他六国的人才。

如果这些人才白白流失,被其他六国重用,不仅仅是秦国国力的损失,也增强别国的国力。

三、攻打魏国、迁都咸阳

1、攻魏

从公元前354年,经过变法强大后的秦孝公,多次派兵进攻魏国,占领了少梁、安邑、固阳等地,扩大了统治疆域,这只是其一,更重要的是,从武力上开始碾压魏国,不但震慑的对方,还消除了魏国窥伺秦国疆土的野心,让他以后不再敢西进。

2、迁都咸阳

公元前349年,秦孝公从栎阳迁都到咸阳。这样一来可以远离魏国,减少威胁。二来远离旧贵族势力强大的栎阳,以后变法的压力只会减弱,更重要的是,咸阳这里的地理位置更佳。

总结

可以说秦国的崛起,就是一部不断挖掘各国人才,为秦效力的,不断革新的发展史,能够实现这一切的先行者,就是秦孝公。如果没有改革拓新、眼光远大的秦孝公,那有没有传颂万代的秦始皇,那就说不定了。

本文由三水小牛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标签: 秦孝公

更多文章

  • 如果秦国没有出现秦孝公,秦国会有以后的强大吗?

    历史人物编辑:暴暴说历史标签:秦孝公

    如果秦国没有出现秦孝公,秦国仍然会崛起,会成为一个强大的诸侯国,但统一天下的可能性不大。原因如下:一、秦国在秦献公时期已经开始崛起,开启了变法,开始插手中原事务秦献公时期,秦国已经开始了初步的变法: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废除人殉制度,吸引外国人口入秦,限制贵族权利、加强君主集权等等。虽然效果没

  • 秦国是陕西人的骄傲,秦始皇和秦孝公,谁是秦国最大的骄傲?

    历史人物编辑:文化纵横说标签:秦孝公

    排名和比较永远是难事,就像秦孝公和秦始皇两人,都是秦国历史上杰出的国君。他的主要贡献不同,所以也很难分出高低。秦孝公之贡献秦孝公对于秦国最主要的贡献,就是坚定不移地支持商鞅施行变法,在当时,秦国守旧派的势力十分强大。纵观整个秦国,支持变法的人几乎就只有秦孝公和商鞅不得不说,这两人都是十分刚毅且坚强的

  • 秦孝公与商鞅为什么能改革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小诚锅美食标签:秦孝公

    秦国发展到秦孝公时期,可以说是内忧外患,危机重重。数年战争已经让秦国千疮百孔,民生凋敝,随时都有灭国破产的危机。怎么办?这是摆在秦国面前必须要尽快解决的问题。史上最牛招聘启事,500年一雄文《求贤令》开启秦国新征程。《求贤令》原文为:昔我缪公自歧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

  • 秦孝公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秦孝公陵在什么地方

    历史人物编辑:契机电视君标签:秦孝公

    秦孝公是战国时期的秦国君主。公元前338年,谥号孝。他的母亲是谁?我们都知道秦孝公是秦始皇的始祖。记得秦孝公那一代,秦国开始真正强大起来,慢慢开始超越其他国家。至于他母亲的信息,历史上似乎没有任何记载。或许是因为他的母亲不是什么重要人物,所以没有记录下来。至于野史中是否有相关资料,就不得而知了。秦孝

  • 商鞅与秦孝公三次对话,前两次打酱油,第三次让秦孝公眼前一亮

    历史人物编辑:李梓轩标签:秦孝公

    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没有从历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训。本文由麻辣读史原创创作,欢迎转载分享一提起春秋战国,就必然会想到诸子百家。这是中国历史上思想和文化极速发展的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学术盛况。除我们如今熟悉的四大,儒家,墨家,道家,法家,还有阴阳家,纵横家等。这些个学派都试国将自己的学术观念

  • 秦孝公任用公孙鞅变法能否促进秦国发展? 陈胜吴广因何而起义?

    历史人物编辑:周扒皮侃历史标签:秦孝公

    战国初年,周王室的统治已经名存实亡了,主宰天下的战国七雄不断地进行兼并战争,都想统一天下。如何加强实力呢?出路只有一条,就是改革。当时各国纷纷进行改革,秦国也是其中之一。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位,他决心改变秦国的落后形象。当时有个卫国人公孙鞅,欲展才学,他见到孝公的求贤令后,就投秦一试。秦孝公见公

  • 秦孝公死后,商鞅的结局为何如此悲凉

    历史人物编辑:古古历史标签:秦孝公

    秦孝公死了,商鞅的伯乐靠山去了;秦国变强了,商鞅的仇家来了,既有私仇也有国恨;变法成功了,百姓安居了,商秧却被自己的变法逼向了绝路,结果死于战场,全家被诛,尸体还被车裂……这些就是秦孝公死后,商鞅的真实结局。背景商鞅,约生于公元前395年,死于公元前338年,卫国(今河南省黄县梁庄镇)国君的后裔,姬

  • 卫鞅和秦孝公一拍即合,推行新法令,为何秦国会路不拾遗?

    历史人物编辑:震旦说标签:秦孝公

    秦国一开始比较弱小,卫鞅怀才不遇,跑了很久不被重视,来到秦国后,卫鞅却和秦孝公一拍即合。最后,秦孝公决定变法,推行卫鞅的新法令,这便是商鞅变法。商鞅主张,第一重视农业生产,第二要训练好军队,第三还要赏罚分明。秦孝公一开始,人们都不信新法令,商鞅便出了个主意,谁把都城南门的大木头搬到北门,谁就赏十两金

  • 秦孝公嬴渠梁:秦孝公为什么选择信任商鞅推行变法

    历史人物编辑:带着老伴去旅游标签:秦孝公

    秦孝公赢取梁秦孝公,生于公元前381年,在东汉方志中被称为秦平王《越绝书》。应姓赵氏,唐《史记索隐》记载,字渠良。他是战国时期非常杰出的秦国君王。他的父亲是秦献公英世熙。他在位共计24年,是在位时间最长的国王。秦孝公无论是在政治制度上,还是在经济、军事、文化上,都为秦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他在位期间最

  • 商鞅初到秦国面见秦孝公,秦孝公差点睡着?秦孝公:能不说空话吗

    历史人物编辑:船长趣谈标签:秦孝公

    公元前362年,秦国来了一个很特殊的年轻人。这个年轻人,是卫国公族的一个远方偏支子孙。在春秋战国时期,因为大家都奉行嫡长子继承制,继承了父亲爵位的嫡长子,后人就是主脉。而其他没有继承爵位的兄弟,他们的后人,就是偏支。而这种偏支的子孙,经过几代繁衍之后,地位往往就会下滑得非常严重。和主脉相比,虽然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