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大秦帝国》原著:秦孝公的深情与抱负,天地可鉴

《大秦帝国》原著:秦孝公的深情与抱负,天地可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晨风晓月趣历史 访问量:3326 更新时间:2024/1/30 14:11:43

嬴渠梁是秦献公的正妻嫡出,气度非凡,文武双修,自然是国君的继承者,比起比他大三岁的哥哥、大将军嬴虔来说,他的深度与气量更适合将遭受排挤、在生死存亡边上的秦国带向强盛。

在秦献公与魏国在少梁之战中身负伤重,临终前他将21岁的嬴渠梁叫到床前,叮嘱了他三件事:

1、不要报仇,忍辱负重,富国强兵;

2、善待大臣及世族元老;

3、兄弟同心,不得交恶。特指赢虔,秦献公看出了嬴虔的能力与不足,让他写下了血书“若负君弟,天诛地灭”八个字,让他极力辅佐嬴渠梁治理好秦国,共创辉煌。若有一天,嬴虔生异心,将此血书公诸天下,人人得而诛之。

嬴渠梁即位,他便是重用商鞅变法的秦孝公,秦国在他手里开始日益强大,扭转了在七国战乱中穷困受压的地位,成为逐鹿中原的一颗耀眼新星。

嬴渠梁振兴秦国的抱负,天地可鉴,日月可表,人神共睹,远不只天降商鞅于秦,时势而成的深度变法那么唯一。

新君夹缝求生

嬴渠梁即位后,先宣布一切如旧,安定朝堂各位大臣,各归本份,各施旧职;再对嬴虔深表信任,将秦国的所有军机大权全部交给他掌管,以示兄弟同心;然后嬴渠梁释放魏国被俘的丞相公叔痤归国,以示停战修好,不再大动兵戈,换来默默重振国力的时间与精力,连连征战,越打越穷,人心不安。

公叔痤预言:以秦公之气量胸怀,数年之后,必大出于天下!

此时的六国正在魏国的主持下举行了逢泽会盟,目的就是瓜分秦国。对于六国组成的30万马,贫困的秦国如何应对?

秦国的国库目下只有五千金,却欲凑足两万金送给魏国以化解秦国的生死围困,除了诸位大臣共凑了一些私钱以外,太后也拿出了她所有的私藏,秦国上下共度危难。

嬴渠梁自断左手二指,将鲜血滴在立下的石刻碑“国耻”二字上,以示国人与自己强秦的决心。

一场老霖雨从天而降,似乎是天助秦国,让六国的兵马无法在这样的天气里出兵伐秦,只能是延缓它日,延缓便代表着一切皆有变数,拖的时间越久,人心越不齐,决议越加动摇。

在这延缓的时日里,各国皆因内部矛盾,纷纷焦头烂额未有余力谈及对外出兵,于是六国会盟之路自断自抑,就这么散了,不了了之,秦国再一次获得了喘息的机会。

恰逢红颜,助其成事

此时,嬴渠梁偶遇了百里奚后代玄奇,也是墨子的高徒,少有的女弟子,她的出现,让嬴渠梁一眼便是一生一世的牵挂,直到在嬴渠梁46岁命终那年,大臣们为了了却他的一桩心事,才派人从墨家隐遁的神农大山里找回玄奇,她不顾一切地与嬴渠梁成婚,又在嬴渠梁病逝以后,风尘仆仆地返回大山,再也寻不到踪迹。

玄奇对嬴渠梁的帮助是默默付出,她为他去魏国促成了商鞅来秦的决心与机会,又获得了当时的天下显学、文武兼修的“政侠墨家”门徒的支持,但玄奇换来的却是,墨子认为,玄奇太过于意气用事,不堪大任,罚她在墨家总院里自省三年,不得出山。

嬴渠梁一生只有一位独子嬴驷,是他与比自己大几岁的侍女采桑所生,采桑生下嬴驷一个月后便消失了,只留下了八个字的血书“身患内疾,远遁山林”。

刚开始嬴渠梁不理解为何采桑要这样离他而去,但随着阅历的增加,他才知道了采桑的一片苦心,原来,她是在为国君与儿子作长远的打算,不至于让他们遭受朝堂与世人的诽议,这样的方式消失才是两全其美。

嬴渠梁为采桑的离去而痛心疾首,立下强国之志,不再想个人的私事,直到遇上玄奇,这个令她魂牵梦绕了二十多年的红颜知己。

玄奇奔波四方,剑走天涯;嬴渠梁一生心系强秦,做了商鞅变法二十多年的强大后盾,直到耗尽生命的灯油,在玄奇的陪伴之下安然离世。

秦孝公为儿子嬴驷留下的,是一个励精图治,变法二十多年,法制稳固的强秦,被天下称为“丛林虎、中山狼”的强秦!

天降商鞅于秦,正当时

商鞅入秦,其实是时势所造,也是秦国自强的光环所吸引的天下有志之士。

秦国大开国门,向天下招贤纳才,是真金白银,在火里试一试便知晓,无数的假名士,徒有虚名的学子们,在熊熊烈火中不堪忍而纷纷离去,只有商鞅入秦,先徒步访遍秦国三个月观其全貌以后,才下定论,诊出病症所在,对症下猛药,才能起死回生。

商鞅提出变法,嬴渠梁便做他坚实的后盾,为他铺路打点,挑选干将摆平宗室老族的干扰,商鞅方可大展拳脚,无所顾忌地秦国施行他在老师鬼谷子那里的毕生所学所悟。

商鞅第一击便是,在渭水河滩斩杀孟西白三族七百多人,第二击又因14岁的嬴驷胡乱杀了纳粮百姓,怪其往封地纳的粮里掺了沙子而杀了几人,商鞅将太子傅二人问责,嬴虔削鼻,公孙贾刺脸流放,嬴驷被父亲嬴渠梁赶出去自行体验民间凄苦,商鞅又斩相关人等三百多人。

一系列的整顿吏治和民间法度,秦国在君臣的共治之下终于强大富庶了。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商鞅的显赫,成了六国的障碍,在秦孝公一去世,六国与宗室老族们便开始逼着新君嬴驷斩杀商鞅,强加十宗罪于他,迫于无奈与日后东山有名,已经在世事中练就了一身沉稳与智慧的嬴驷,不得已在商鞅的自请之下,对他五牛分尸。

嬴驷杀商鞅而不废新法,先顺其意,然后再慢慢清算六国与老族们逼杀忠良的罪名。这一切,嬴驷做得干脆利落,又沉稳周到。

昨日那个轻狂少年已死,今日这个秦惠文王嬴驷,令天下瞩目。

对于嬴驷杀商鞅,在看《史记》的时候,司马迁说商鞅是轻罪重罚,十户连坐,民怨四起,嬴驷追杀,死是必然;而在孙晧晖的《大秦帝国》里,却将嬴驷杀商鞅写得这般无奈又有情有义。

我倒更倾向于孙晧晖在《大秦帝国》里的这种说法,商鞅在秦国二十多年的变法是成功的,也是扎根于秦国的,使秦国的法制深入民心,打下了日后大出于天下的最深根基。

商鞅能遇到嬴渠梁,嬴渠梁能懂商鞅,他们的强强联合,又何尝不是一种天意安排?但嬴渠梁的强秦抱负,却又绝不止步于商鞅变法,他的胸怀与气度,他的文武双全,他的一往情深,他的雄心大志,又何尝不是一种对秦国它日东出的必然呢?

时刻励精图治,莫问前程,前路有光,亦莫忘初心!

标签: 秦孝公

更多文章

  • 秦始皇能够统一六国,秦孝公做出的贡献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精彩搞笑段子标签:秦孝公

    秦始皇能够完成消灭六国,统一中原的大业,除了自己的雄才大略,更重要的是六世秦王遗留下的雄厚功业,正是有了这坚定的基础,秦始皇才得以运用武力统一天下。不过要追根溯源,那就要得益于秦孝公,他又到底做出什么贡献呢?一、全力支持商鞅变法秦孝公21岁即位,之前几代君位动荡,国力削弱,为恢复秦穆公时期的霸业,秦

  • 如果秦国没有出现秦孝公,秦国会有以后的强大吗?

    历史人物编辑:暴暴说历史标签:秦孝公

    如果秦国没有出现秦孝公,秦国仍然会崛起,会成为一个强大的诸侯国,但统一天下的可能性不大。原因如下:一、秦国在秦献公时期已经开始崛起,开启了变法,开始插手中原事务秦献公时期,秦国已经开始了初步的变法: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废除人殉制度,吸引外国人口入秦,限制贵族权利、加强君主集权等等。虽然效果没

  • 秦国是陕西人的骄傲,秦始皇和秦孝公,谁是秦国最大的骄傲?

    历史人物编辑:文化纵横说标签:秦孝公

    排名和比较永远是难事,就像秦孝公和秦始皇两人,都是秦国历史上杰出的国君。他的主要贡献不同,所以也很难分出高低。秦孝公之贡献秦孝公对于秦国最主要的贡献,就是坚定不移地支持商鞅施行变法,在当时,秦国守旧派的势力十分强大。纵观整个秦国,支持变法的人几乎就只有秦孝公和商鞅不得不说,这两人都是十分刚毅且坚强的

  • 秦孝公与商鞅为什么能改革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小诚锅美食标签:秦孝公

    秦国发展到秦孝公时期,可以说是内忧外患,危机重重。数年战争已经让秦国千疮百孔,民生凋敝,随时都有灭国破产的危机。怎么办?这是摆在秦国面前必须要尽快解决的问题。史上最牛招聘启事,500年一雄文《求贤令》开启秦国新征程。《求贤令》原文为:昔我缪公自歧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

  • 秦孝公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秦孝公陵在什么地方

    历史人物编辑:契机电视君标签:秦孝公

    秦孝公是战国时期的秦国君主。公元前338年,谥号孝。他的母亲是谁?我们都知道秦孝公是秦始皇的始祖。记得秦孝公那一代,秦国开始真正强大起来,慢慢开始超越其他国家。至于他母亲的信息,历史上似乎没有任何记载。或许是因为他的母亲不是什么重要人物,所以没有记录下来。至于野史中是否有相关资料,就不得而知了。秦孝

  • 商鞅与秦孝公三次对话,前两次打酱油,第三次让秦孝公眼前一亮

    历史人物编辑:李梓轩标签:秦孝公

    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没有从历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训。本文由麻辣读史原创创作,欢迎转载分享一提起春秋战国,就必然会想到诸子百家。这是中国历史上思想和文化极速发展的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学术盛况。除我们如今熟悉的四大,儒家,墨家,道家,法家,还有阴阳家,纵横家等。这些个学派都试国将自己的学术观念

  • 秦孝公任用公孙鞅变法能否促进秦国发展? 陈胜吴广因何而起义?

    历史人物编辑:周扒皮侃历史标签:秦孝公

    战国初年,周王室的统治已经名存实亡了,主宰天下的战国七雄不断地进行兼并战争,都想统一天下。如何加强实力呢?出路只有一条,就是改革。当时各国纷纷进行改革,秦国也是其中之一。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位,他决心改变秦国的落后形象。当时有个卫国人公孙鞅,欲展才学,他见到孝公的求贤令后,就投秦一试。秦孝公见公

  • 秦孝公死后,商鞅的结局为何如此悲凉

    历史人物编辑:古古历史标签:秦孝公

    秦孝公死了,商鞅的伯乐靠山去了;秦国变强了,商鞅的仇家来了,既有私仇也有国恨;变法成功了,百姓安居了,商秧却被自己的变法逼向了绝路,结果死于战场,全家被诛,尸体还被车裂……这些就是秦孝公死后,商鞅的真实结局。背景商鞅,约生于公元前395年,死于公元前338年,卫国(今河南省黄县梁庄镇)国君的后裔,姬

  • 卫鞅和秦孝公一拍即合,推行新法令,为何秦国会路不拾遗?

    历史人物编辑:震旦说标签:秦孝公

    秦国一开始比较弱小,卫鞅怀才不遇,跑了很久不被重视,来到秦国后,卫鞅却和秦孝公一拍即合。最后,秦孝公决定变法,推行卫鞅的新法令,这便是商鞅变法。商鞅主张,第一重视农业生产,第二要训练好军队,第三还要赏罚分明。秦孝公一开始,人们都不信新法令,商鞅便出了个主意,谁把都城南门的大木头搬到北门,谁就赏十两金

  • 秦孝公嬴渠梁:秦孝公为什么选择信任商鞅推行变法

    历史人物编辑:带着老伴去旅游标签:秦孝公

    秦孝公赢取梁秦孝公,生于公元前381年,在东汉方志中被称为秦平王《越绝书》。应姓赵氏,唐《史记索隐》记载,字渠良。他是战国时期非常杰出的秦国君王。他的父亲是秦献公英世熙。他在位共计24年,是在位时间最长的国王。秦孝公无论是在政治制度上,还是在经济、军事、文化上,都为秦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他在位期间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