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如果秦国没有出现秦孝公,秦国会有以后的强大吗?

如果秦国没有出现秦孝公,秦国会有以后的强大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暴暴说历史 访问量:1157 更新时间:2023/12/11 20:21:39

如果秦国没有出现秦孝公,秦国仍然会崛起,会成为一个强大的诸侯国,但统一天下的可能性不大。原因如下:

一、秦国在秦献公时期已经开始崛起,开了变法,开始插手中原事务

秦献公时期,秦国已经开始了初步的变法: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废除人殉制度,吸引外国人口入秦,限制贵族权利、加强君主集权等等。虽然效果没有后来商鞅变法那么明显,但秦国国力已经在恢复、上升。就算没有后来的商鞅变法,秦国自发的变法活动仍然会进行下去,大概率不会那么彻底,但崛起的步伐不会中断。

秦献公晚年,经过几次战争,已经开始插手中原事物,秦国的影响力大增,改变了之前几百年封闭落后的状态。沿着这个轨道走下去,秦国早晚会成为一个强大的诸侯国。

二、随着齐国、韩国的崛起,魏国重心东移,秦国压力大减

商鞅变法前后,齐国启动了邹忌变法,韩国启动了申不害变法,不久之后,两国的实力大增。秦国宿敌要想继续保持中原霸主之位,国家重心必然会向东部转移,如果继续在西部和秦国纠缠,是没什么前途的。

之后的历史也证明了,魏国没怎么把秦国放在眼里,一心想统一三晋,维持霸主之位。魏国先后攻打赵国、韩国,就是想先统一三晋,再统一天下,结果天不遂人愿,都以失败而告终。

魏国实力大减,秦国少了最大的敌人,随后崛起就只是早晚的事了。

三、秦国上下有强烈的战斗意志、扩张野心,不会沉沦

秦国地处西陲边界,长期与戎狄为邻,不管是秦国公室,还是普通百姓,都有着倔强的战斗意志,不屈的战斗精神。

我们以秦孝公招贤令中痛骂的秦惠公为例,算是很不成器的,但实际怎么样呢?公元前389年,秦惠公率五十万大军进攻河西,希望夺取被魏国侵占的河西之地,只是很不幸,对手是名将吴起,最终失败了。敢和吴起干仗,虽败犹荣,绝不是什么丢人事。

战败后的秦简公沉沦了吗?没有!两年后,继续战斗,南下进攻蜀国,攻占了南郑。

综上所述,如果秦国没有出现秦孝公,秦国仍然会崛起,仍会成为一个强大的诸侯。

标签: 秦孝公

更多文章

  • 秦国是陕西人的骄傲,秦始皇和秦孝公,谁是秦国最大的骄傲?

    历史人物编辑:文化纵横说标签:秦孝公

    排名和比较永远是难事,就像秦孝公和秦始皇两人,都是秦国历史上杰出的国君。他的主要贡献不同,所以也很难分出高低。秦孝公之贡献秦孝公对于秦国最主要的贡献,就是坚定不移地支持商鞅施行变法,在当时,秦国守旧派的势力十分强大。纵观整个秦国,支持变法的人几乎就只有秦孝公和商鞅不得不说,这两人都是十分刚毅且坚强的

  • 秦孝公与商鞅为什么能改革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小诚锅美食标签:秦孝公

    秦国发展到秦孝公时期,可以说是内忧外患,危机重重。数年战争已经让秦国千疮百孔,民生凋敝,随时都有灭国破产的危机。怎么办?这是摆在秦国面前必须要尽快解决的问题。史上最牛招聘启事,500年一雄文《求贤令》开启秦国新征程。《求贤令》原文为:昔我缪公自歧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

  • 秦孝公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秦孝公陵在什么地方

    历史人物编辑:契机电视君标签:秦孝公

    秦孝公是战国时期的秦国君主。公元前338年,谥号孝。他的母亲是谁?我们都知道秦孝公是秦始皇的始祖。记得秦孝公那一代,秦国开始真正强大起来,慢慢开始超越其他国家。至于他母亲的信息,历史上似乎没有任何记载。或许是因为他的母亲不是什么重要人物,所以没有记录下来。至于野史中是否有相关资料,就不得而知了。秦孝

  • 商鞅与秦孝公三次对话,前两次打酱油,第三次让秦孝公眼前一亮

    历史人物编辑:李梓轩标签:秦孝公

    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没有从历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训。本文由麻辣读史原创创作,欢迎转载分享一提起春秋战国,就必然会想到诸子百家。这是中国历史上思想和文化极速发展的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学术盛况。除我们如今熟悉的四大,儒家,墨家,道家,法家,还有阴阳家,纵横家等。这些个学派都试国将自己的学术观念

  • 秦孝公任用公孙鞅变法能否促进秦国发展? 陈胜吴广因何而起义?

    历史人物编辑:周扒皮侃历史标签:秦孝公

    战国初年,周王室的统治已经名存实亡了,主宰天下的战国七雄不断地进行兼并战争,都想统一天下。如何加强实力呢?出路只有一条,就是改革。当时各国纷纷进行改革,秦国也是其中之一。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位,他决心改变秦国的落后形象。当时有个卫国人公孙鞅,欲展才学,他见到孝公的求贤令后,就投秦一试。秦孝公见公

  • 秦孝公死后,商鞅的结局为何如此悲凉

    历史人物编辑:古古历史标签:秦孝公

    秦孝公死了,商鞅的伯乐靠山去了;秦国变强了,商鞅的仇家来了,既有私仇也有国恨;变法成功了,百姓安居了,商秧却被自己的变法逼向了绝路,结果死于战场,全家被诛,尸体还被车裂……这些就是秦孝公死后,商鞅的真实结局。背景商鞅,约生于公元前395年,死于公元前338年,卫国(今河南省黄县梁庄镇)国君的后裔,姬

  • 卫鞅和秦孝公一拍即合,推行新法令,为何秦国会路不拾遗?

    历史人物编辑:震旦说标签:秦孝公

    秦国一开始比较弱小,卫鞅怀才不遇,跑了很久不被重视,来到秦国后,卫鞅却和秦孝公一拍即合。最后,秦孝公决定变法,推行卫鞅的新法令,这便是商鞅变法。商鞅主张,第一重视农业生产,第二要训练好军队,第三还要赏罚分明。秦孝公一开始,人们都不信新法令,商鞅便出了个主意,谁把都城南门的大木头搬到北门,谁就赏十两金

  • 秦孝公嬴渠梁:秦孝公为什么选择信任商鞅推行变法

    历史人物编辑:带着老伴去旅游标签:秦孝公

    秦孝公赢取梁秦孝公,生于公元前381年,在东汉方志中被称为秦平王《越绝书》。应姓赵氏,唐《史记索隐》记载,字渠良。他是战国时期非常杰出的秦国君王。他的父亲是秦献公英世熙。他在位共计24年,是在位时间最长的国王。秦孝公无论是在政治制度上,还是在经济、军事、文化上,都为秦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他在位期间最

  • 商鞅初到秦国面见秦孝公,秦孝公差点睡着?秦孝公:能不说空话吗

    历史人物编辑:船长趣谈标签:秦孝公

    公元前362年,秦国来了一个很特殊的年轻人。这个年轻人,是卫国公族的一个远方偏支子孙。在春秋战国时期,因为大家都奉行嫡长子继承制,继承了父亲爵位的嫡长子,后人就是主脉。而其他没有继承爵位的兄弟,他们的后人,就是偏支。而这种偏支的子孙,经过几代繁衍之后,地位往往就会下滑得非常严重。和主脉相比,虽然大家

  • 魏国为何在魏惠王时期走向了衰落?只因他放走了这几个人

    历史人物编辑:重华读历史标签:魏惠王

    战国初期,魏国曾在风云变幻的大争之世中遥遥领先,由于率先实行变法,魏国在魏武侯时期一跃成为战国时期最强的国家,当时的魏武卒,百战百胜,令其它国家为之胆寒,一时之间天下无人与之争锋。因为强大的军事实力,战国初期的魏国成了当时名副其实的中原霸主。魏武侯去世后,给他的儿子魏惠王留下了一个巅峰的国家。强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