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魏惠王为什么不重用商鞅?有这3个原因

魏惠王为什么不重用商鞅?有这3个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徐玉婷 访问量:4838 更新时间:2024/1/17 13:09:23

商鞅是卫候庶出的子孙,姓公孙氏,本名应该是卫鞅或者是公孙鞅,因为后来秦孝公赐商地作为卫鞅的封地,号商君,所以后来人们都称他为商鞅。

商鞅年轻时喜欢刑名之学,侍奉魏国当时的丞相公叔痤,做了公叔痤座下的中庶子。

公叔痤知道商鞅的才能。

公叔痤年老生病将死之时,魏惠王来探病,问:“公叔的病如有意外,那国家该怎么办?”

公叔痤向魏惠王说:“我的中庶子公孙鞅,虽然年轻,但有奇才,希望大王举国而听之!”

虽然公叔痤向魏惠王推荐了商鞅,但是之后魏惠王并没有重视商鞅。

公叔痤死后,公孙鞅听说秦孝公广发招贤令,然后就去了秦国,开始了著名的商鞅变法,强大了秦国。

魏惠王为什么不重用商鞅?原因有三。

1、魏惠王不珍重人才

这个从著名的齐威王与魏惠王国宝论就可以看出来。

公元前355年,齐威王和魏惠王在一起打猎的时候,魏惠王问:“齐国有什么国宝吗?”

齐威王说:“无有。”

魏惠王说:“寡人国虽小,尚有十颗直径一寸那么大的明珠,可以照亮十二辆马车的前后。岂以齐大国而无宝乎?”

齐威王说:“寡人的国宝和惠王不同。

我有一位臣子名叫檀子,守在南城,楚国人不敢来犯,泗上十二诸侯皆来朝;

我有一位臣子名叫盼子,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

我有一位官吏名叫黔夫,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馀家;

我有一位臣子名叫种首,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

这四个臣子,能照亮齐国千里,何止是那十二辆马车能比的!”

惠王听后大感羞愧。

2、魏惠王分辨人才的能力较弱

魏惠王在位期间51年,商鞅、张仪孙膑乐毅都曾到过魏国求职、任职,然后离职。

魏惠王用人几乎只用王族子弟如公子卯,名师大才如庞涓

魏国本土的人才挺多的,很多都离开了,而与此相比的秦国,本土将领很多,文臣几乎都是其他国家引进的。

3、他不信任商鞅

他不相信商鞅是个人才,也可以说他不知道商鞅是个人才

商鞅只是一个中庶子而已,在当时根本没有什么名气,魏惠王也对商鞅不怎么熟悉,不知道也属于正常。但这不符合明君的行为。

我认为正常君王这时的做法,应该去思考丞相公叔痤为什么会推荐商鞅,然后用各种方法测试商鞅的才华,看商鞅是否可以委以重任。

但是魏惠王没有这样做。

标签: 魏惠王

更多文章

  • 魏惠王与秦孝公都为战国明君,但商鞅舍魏向秦,这是为什么呢?

    历史人物编辑:小白读资治通鉴标签:魏惠王

    滴滴滴!蓉城笑笑来铲史了!!!当时间的车轮缓缓驶入战国轨道,“尊王攘夷”这种春秋时期的征伐口号,早已遁入云烟。王室衰微,周天子沦为权力附庸;礼制崩溃,东周王拘泥一城挣扎。而相对比的是诸侯各国,各个变法图强,明君迭起,如魏惠王、秦孝公、赵武灵王、齐威王等等,但为何同是明君且同时期的魏惠王没有抢到“香饽

  • 魏惠王听了“南辕北辙”的故事,为何还要执意攻打赵国?

    历史人物编辑:花花史界标签:魏惠王

    文|飞鱼说史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贪饕无耻,竟进无厌,国异政教,各自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兵革不休,诈伪并起。——《战国策·原序》战国,是一个壮怀激烈的年代。战乱频繁的表象下,蕴含着的是社会的大变革,奴隶制走向封建制的过程,势必一路荆棘,诸侯国的相互攻伐

  • 魏惠王在位52年,82岁的时候去世,他做什么导致失去霸主地位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经典沸标签:魏惠王

    如果说中国古代历史上长寿的君王不多,但是那些能活过七十岁的人其实很少,最年长的也要八十九岁输给乾隆。不管后人怎么评价乾隆,至少他开创了一个盛世,也算是其中之一中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帝王。一个君主,他在位52年,逐渐荒芜了一个富庶的国家。他就是魏惠惠王,史书记载为梁惠惠王。说起来,我们之前在很多影视剧中

  • 《大秦帝国》公叔座向魏惠王举荐商鞅,魏惠王应而不用,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追溯历史传奇标签:魏惠王

    #打卡挑战局#战国时期可以说是我国非常璀璨的一段历史了,战事纷争、人才辈出,各家文化也在此时大放异彩,而这时,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之后,魏国便在魏文侯的带领下最早变法迅速崛起,一举成为当时最强大的一个国家。到了魏惠王时期,魏国国力逐渐衰弱,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人才没有得

  • 魏惠王任命了几任丞相 魏惠王为什么最后没能称霸

    历史人物编辑:黑米爱旅行标签:魏惠王

    “自掘坟墓”来形容魏惠王最贴切。其实,魏惠王最后的下场真的不必如此凄惨。他本可以继承父亲的遗志,延续父亲对魏国的统治,但魏惠王没有抓住这个机会,惨败之后,他或许会明白这个道理。当时,韩、赵、魏三个国家的关系非常密切。因为韩、赵、魏三国的祖先曾经一起侍奉过晋国,但是后来韩、赵、魏各自的势力发展壮大,干

  • 魏惠王放弃的两个人,一个率齐军大败魏国,一个助秦始皇完成统一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丰碑标签:魏惠王

    公元前370年,魏武候去世,魏罃(yīng)在王位争夺战中胜出,史称魏惠王。魏惠王即位后,重用鬼谷子的学生庞涓,对周边小国不断征讨,鲁、宋、卫、韩等国被迫去朝见魏惠王,尊他为盟主,魏国强盛时期庞涓一度率军攻破了秦都栎阳,迫使秦孝公回迁旧都。但魏惠王的霸业并没有持续多久,魏惠王死后不到70年,魏国就被

  • 巅峰时期的赵国有多强大?秦王的人选赵雍说了算,芈月都得认怂

    历史人物编辑:玉兔侃史标签:赵雍

    赵国最具争议性的人物非赵武灵王赵雍莫属,一代枭雄。被梁启超先生评价为“皇帝之后的第一伟人”,如果他能多活几十年,那统一华夏的,不一定是秦国。话说回赵武灵王的父亲赵肃侯,是在形势非常恶劣的情况下继承了赵国的王位,当时楚国雄踞南方,和赵国结合联盟,共同牵制魏国、秦国和齐国。秦国当时通过变法,国势迅速强大

  •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一代枭雄赵雍饿死沙丘,只因忽略现实

    历史人物编辑:史雨豪标签:赵雍

    用最简单的话,讲述最真实的历史。赵雍,史称赵武灵王。他威名赫赫,是战国时期最杰出的人物之一。他在历史中首次提出改革服装,骑兵打仗应当穿更有利于骑兵的胡服,他力排众议,大胆改革,最终造就了赵国在战国时期的巅峰时刻。可他的儿子赵章被赵国贵族杀死,赵雍也被囚禁在宫中三个月之久,由于没有粮食,只能上树掏雏雀

  • 庞涓在孙膑脸上刺字,挖他的膝盖骨,孙膑复仇时到底多狠?

    历史人物编辑:秋原侃历史标签:庞涓

    春秋战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各地诸侯之间相互征战,诞生了许多英雄豪杰,也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而孙膑与庞涓的恩怨更是为后人津津乐道,李东阳就在诗中写道:“孙膑刖膝尚酣战,幼舆折齿还高歌”,足以见得孙膑的故事流传之广。东周晚期,整个周王朝的威信已经降到了最低点,整个华夏大地上战火纷飞,各地诸侯根

  • 庞涓在孙膑脸上刺字,挖其膝盖骨,后来孙膑又是如何复仇的呢?

    历史人物编辑:陈艳爱历史标签:庞涓

    综述中国人最讲究尊师重道,对自己的同门师兄弟当然也都是十分尊敬的,但是有这样一对师出同门的兄弟,却最后反目成仇,他们就是庞涓和孙膑。也许对于这两人故事当中的细节,很多人已经记得不是那么清楚,但是庞涓在孙膑脸上刺字,还残忍地把他的膝盖骨挖掉,用尽了一切最狠毒的复仇手段,来对付这位曾经的好兄弟,那么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