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惠王是春秋战国时期魏国的第3代国君,周烈王七年(前369年)即位,在位50年,于周慎靓王二年(前319年)薨逝,魏惠王在魏国鼎盛时期即位,拥有广阔的领土和强大的军事力量,是当时诸侯中的超级强国,但这样一个称王称霸的国家却在魏惠王的带领下走向战败亡国的泥潭,成为历史长河中的失败者,甚至被人列为战国时期败国的三个君王之一。那么历史上魏惠王是如何将一手好牌打烂的?
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年),魏、韩、赵三家瓜分了原先晋国的土地,成为战国的标志性事件。魏国的开国之君魏文侯雄才大略。他手下最重要的三个人物李悝、吴起、西门豹,都是平民出身的优秀人才。魏文侯在诸侯国中率先推行变法,联合韩赵形成战略同盟,魏文侯在位50多年,魏国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蒸蒸日上,大大减轻了魏国的生存压力。第二任君王魏武侯威武贤明,带领魏国继续开拓疆土,联合韩、赵与楚国在大梁、榆关(河南中牟)一带展开激战,大败楚军,占据大梁,夺取了中原地区的大块土地,经过魏文侯和魏武侯两代国君的努力,魏国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武卒强盛,成为战国初期最早称霸的诸侯国。轮到魏惠王执政时,上任积攒下的优越家底很快被败坏一空,魏惠王终究犯了哪些不可饶恕的错误?
无识人之明,错失商鞅,逼走孙膑
错失商鞅:商鞅年轻时在魏国国相公叔痤下任中庶子,即相国的侍从,公叔痤有知人之明,深知这个年轻的才能,公叔痤病重时向魏惠王推荐商鞅,说:“
座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原王举国而听之。”又对魏惠王说:“
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魏惠王认为公叔痤已经病入膏肓,语无伦次,于是皆不采纳。公叔痤转而让商鞅赶紧离开魏国,由此商鞅投秦,在秦国实行商鞅变法,让秦国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魏惠王错失了商鞅这个人才,不但未听从公叔痤的建议,还亲手将如此厉害的人物送到敌人手中,假如魏惠王启用商鞅,在魏国推行变法强国,恐怕统一六国就没有秦国什么事了,不知历史上的魏惠王可曾有过后悔。
孙膑投齐: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二人一起拜师学习兵法。庞涓后来担任魏惠王的将军,但是他认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孙膑,于是捏造罪名将孙膑处以膑刑和黥刑,砍去了孙膑的双足,并在他脸上刺字,想使他埋没于世不为人知,而魏惠王全然不知其中利害,导致孙膑入齐。在以后的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中,二度为齐军孙膑所败,魏军主力几乎全军覆没,先后失去庞涓、太子申、公子昂三位优秀将领后,魏国军事实力严重削弱。
桂陵之战是历史上一次著名截击战,发生在河南长垣西北。周显王十五年(前354年),魏围攻赵都邯郸,次年赵向齐求救。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援救。孙膑认为魏以精锐攻邯郸,国内空虚,于是率军围攻魏都大梁,使魏将庞涓赶回应战。孙膑却在桂陵伏袭,打败魏军,并生擒庞涓。孙膑在此战中避实击虚、攻其必救,创造了“围魏救赵”战法,成为两千多年来军事上诱敌就范的常用手段,此战使成为魏国由盛转弱的分水岭。
马陵之战示意图
齐魏马陵战役发生于周显王二十八年(前341年),魏攻韩,齐救韩,齐魏两军交战于马陵地区,齐军胜,魏军败。马陵之战是战国初期齐魏两国争霸中原的决定性战役,也是魏国继桂陵战役后失败后最为惨痛的战争。经此一役,魏国力日渐衰退,从而结束了自己盛极一时的历史。
没有强大的武力作为保障,占据着中原最富庶地区的魏国,就成了强国竞相攻击的目标。魏国无力阻挡秦国,霸业渐渐走向衰落,以至于魏惠王感叹“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而促成这一切的正是因为魏惠王错失人才!
缺少战略眼光
魏国地处中原,北邻赵国,西接秦国,南连韩国和楚国,东边是齐国和宋国,可以说地理位置是四通八达,在军事上会出现易攻难防的情形,作为这一点,魏惠王的战略决策就显得犹为重要,但遗憾的是魏惠王缺少足够的战略眼光,四面树敌,西线有秦国咄咄逼人,东线的齐国同样气势汹汹。田齐桓公高举老牌诸侯国的牌子,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也对魏国构成了直接威胁,周显王十六年(前353年),魏惠王发兵霸凌赵国,招致齐国不满,出兵救赵,魏军大败。魏惠王把韩国赵国魏国分晋建立的良好统一战线破灭殆尽。魏国因为战略选择出现失误,因而陷入了极其被动的局面。
魏惠王
轻信人言进而称王
在魏惠王称王之前,魏国在桂陵之役后,国力已经大不如前,魏国与齐国的对攻战正在加剧,对于魏国军力有着摧毁性破坏的马陵之役即将发生,而魏国显然还没有意识到危机的所在,而商鞅在进入秦国主持政务之后,敏锐的看出了魏国是秦国统一天下的首要障碍,因此想要首先灭掉魏国,但又不想秦国自己出手,于是就给魏惠王灌迷魂汤,魏惠王受到商鞅的蛊惑,“广公宫,制丹衣,旌建九旌,从七星之旊”,俨然用了天子的规制,超越了作为诸侯的本分。事实上,魏惠王对于这一个王的名号,早已垂涎已久,但是担心周围其他国家的反对,如今既然已经有秦国的支持,他也就无所畏惧了。于是魏惠王高高兴兴地举办了一场气派的诸侯盟会,真真是赚足了面子。可是好景不长,魏惠王称王的举动使他成为了众矢之的,后齐国和楚国相继忍受不了魏惠王的自大和狂妄,诸侯汇集到了齐国,一起去讨伐魏国,魏国10万大军都覆灭了。从此之后,魏国的霸权终于瓦解,魏国统一天下的可能性也无法挽回了。
魏惠王时期魏国霸权中衰的原因除了先天不利的地缘格局外,与魏惠王自己识人不明,缺少眼光有很大的关系,而他的称王行为,除了满足了他的虚荣心外,没带来任何益处,反而让魏国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最终被秦国一脚扫开,成为战败者的形象记录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