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魏惠王听了“南辕北辙”的故事,为何还要执意攻打赵国?

魏惠王听了“南辕北辙”的故事,为何还要执意攻打赵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花花史界 访问量:3096 更新时间:2024/1/18 4:42:35

文|飞鱼说史

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贪饕无耻,竟进无厌,国异政教,各自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兵革不休,诈伪并起。——《战国策·原序》

战国,是一个壮怀激烈的年代。

战乱频繁的表象下,蕴含着的是社会的大变革,奴隶制走向封建制的过程,势必一路荆棘,诸侯国的相互攻伐,也正需要一路的披荆斩棘。

至于最后的结果,只是看谁走得更远,谁更能适应时代的变革罢了,正如刘向在《战国策·序》中所说:力功争强,胜者为右。

很显然,秦国是最后的赢家。

不过,战国初期的赢家,并不是秦国,而是魏国,可以说,魏国是最先适应时代变革并且做出具体改革措施的诸侯国,这也是为何魏国能称霸战国初期百余年的根源所在了。

但,对于魏国来说,却强不过三代。

诺大的魏国到了魏惠王时期,彻底崩塌了,从一介霸主沦为了合纵连横中任人摆布的棋子,魏国这一路的“滑铁卢”,魏惠王不仅是见证人,更是执行者。

那么魏惠王究竟做了什么呢?究其根本,是执行了错误的对外战争策略,处于四战之地而四处开战,盲目的对外战争,是拖垮魏国的根本。

而当魏惠王要攻打赵国时,有个叫季梁大臣就建议魏王不要进攻,并且讲了一个“南辕北辙”的故事,那么魏惠王听了“南辕北辙”的故事,为何还要执意攻打赵国呢,是魏惠王没有听懂故事的意思吗?

当然不是。

本篇飞鱼就从“南辕北辙”的故事说起,聊聊魏惠王执意攻打赵国的缘由。

魏王欲攻邯郸。

魏王想要攻打邯郸,就来了一次全国总动员,而这消息很快传到在出使路上的魏国大臣季梁的耳朵里,季梁马上就从半路折返,回去给魏惠王讲故事去了(《战国策》记载: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沉不去,往见王)。

季梁见到魏惠王,就对大王说:大王,我回来的时候碰到了一个人,驾着车正要往北面去,他却给说,他要去楚国,我就问他,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走呢?

那个人就说,我的马好,我就说,马好不顶用啊,这不是去楚国的路,那个人就说,我的路费多,我就说路费虽多,可这就不是去楚国的路,他又说,我赶马的马夫好,大王,你看这人方向都错了,他说的这些条件加起来,只会让他离目的地越来越远。

季梁见楚王没有回答,继续说到,现在大王想要成就霸业,靠武力是不行的,依仗国家强大,军队精锐就进攻赵国,用战争提高威望,这不是正是想那个想去楚国却往北走的人一样吗(战国策》记载: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

这就是著名的“南辕北辙”的故事,只是季梁说的头头是道,魏惠王那是一点也听不进去,吃了秤砣铁了心也要打赵国,那么魏惠王为何不听季梁的建议呢?

魏惠王对赵国的恨来自骨子里。

(韩懿侯)乃与赵成侯合军并兵以伐魏,战于浊泽,魏氏大败,魏君围。赵谓韩曰:“除魏君(魏惠王),立公中缓,割地而退,我且利。——《史记·魏世家》

根据上述记载,当魏武侯死后,魏国朝堂出现了不稳定,魏罃与公子缓(魏缓)争立君位,韩、赵两国趁机进攻魏国,想要占点便宜,并且韩赵联军与魏国在浊泽发生了大战,魏国大败。

此时的赵成侯就建议杀了魏罃(即魏惠王),扶立公子缓为魏王,然后逼迫魏国割地,从而达到削弱魏国,强大自身的目的。

结果,韩懿侯不同意,他建议直接把魏国一分为二,这样自己就不是实力最弱的诸侯了,结果韩国和赵国没能达成协议,竟然如同过家家般,两位君主赌气都撤兵了,这才有了后来的魏惠王执掌魏国几十年。

不过从这时起,魏惠王就对赵国恨之入骨了,毕竟对于魏惠王来说,赵国是曾经想要自己命的人,这个仇又怎能不报?

赵国的嚣张惹恼了周围的诸侯。

(赵)伐卫,取乡邑七十三。魏败我蔺。四年,与秦战高安,败之。五年,伐齐于鄄。魏败我怀。攻郑,败之,以与韩,韩与我长子。六年,中山筑长城。伐魏,败狝泽,围魏惠王。七年,侵齐,至长城。——《史记·赵世家》

如果说魏惠王对赵国的恨是魏国攻打赵国的内因的话,那么赵国的嚣张就是必不可少的外因,上述记载,是赵成侯在位时的对外战争,并且还只是一部分。

由此可以看出,赵国几乎把与之相邻的国家全都打了一个遍,不仅欺负周围的小诸侯国,连战国七雄里的秦国、齐国、魏国、韩国,赵国也都不放在眼里。

所以,当魏惠王提议要打赵国的时候,周围的诸侯国几乎一致赞同,恨不得早上刚说了要打,下午已经组织好了联军,可见没有实力吞并其余诸侯,却又时时刻刻想着占便宜,最终只会付出代价。

赵国更是如此,魏惠王在深仇大恨和列国的支持下,命令庞涓进攻赵国,结果赵国节节败退,庞涓率领魏武卒直接打到了赵国国都邯郸,要不是后来齐国的田忌孙膑来了一个围魏救赵,赵国将是第一个被灭亡的“战国七雄”了。

飞鱼说:

魏惠王听了“南辕北辙”的故事,为何还要执意攻打赵国?这不仅因为魏惠王对赵国恨之入骨,还因为赵国的嚣张,总以为自己能打遍天下无敌手。

赵成侯时期的赵国有多嚣张?把周围诸侯打了一遍,不仅左逼齐国,右按秦国,南打魏国,宋、卫这些小诸侯国,赵国依然挨个教训,足见赵国之嚣张,而造成结果的就是惹了众怒。

不过,话又说回来,赵成侯时期的赵国,可以算是战国中前期最为辉煌的时刻,能把周围大国都打一遍,还取得一定得成绩,赵国历史上除了后来不可一世的赵武灵王,似乎没有哪位君主能取得这番成绩。

三晋本为一体,但是利益面前,它们却相互倾轧,曾不可一世的三晋之地,后来也沦为了东齐西秦博弈的棋子,着实令人唏嘘。

对此,您怎么看?

参考文献:《史记》、《战国策》、《资治通鉴》等。

(本文系飞鱼原创作品,抄袭必究,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

标签: 魏惠王

更多文章

  • 魏惠王在位52年,82岁的时候去世,他做什么导致失去霸主地位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经典沸标签:魏惠王

    如果说中国古代历史上长寿的君王不多,但是那些能活过七十岁的人其实很少,最年长的也要八十九岁输给乾隆。不管后人怎么评价乾隆,至少他开创了一个盛世,也算是其中之一中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帝王。一个君主,他在位52年,逐渐荒芜了一个富庶的国家。他就是魏惠惠王,史书记载为梁惠惠王。说起来,我们之前在很多影视剧中

  • 《大秦帝国》公叔座向魏惠王举荐商鞅,魏惠王应而不用,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追溯历史传奇标签:魏惠王

    #打卡挑战局#战国时期可以说是我国非常璀璨的一段历史了,战事纷争、人才辈出,各家文化也在此时大放异彩,而这时,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之后,魏国便在魏文侯的带领下最早变法迅速崛起,一举成为当时最强大的一个国家。到了魏惠王时期,魏国国力逐渐衰弱,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人才没有得

  • 魏惠王任命了几任丞相 魏惠王为什么最后没能称霸

    历史人物编辑:黑米爱旅行标签:魏惠王

    “自掘坟墓”来形容魏惠王最贴切。其实,魏惠王最后的下场真的不必如此凄惨。他本可以继承父亲的遗志,延续父亲对魏国的统治,但魏惠王没有抓住这个机会,惨败之后,他或许会明白这个道理。当时,韩、赵、魏三个国家的关系非常密切。因为韩、赵、魏三国的祖先曾经一起侍奉过晋国,但是后来韩、赵、魏各自的势力发展壮大,干

  • 魏惠王放弃的两个人,一个率齐军大败魏国,一个助秦始皇完成统一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丰碑标签:魏惠王

    公元前370年,魏武候去世,魏罃(yīng)在王位争夺战中胜出,史称魏惠王。魏惠王即位后,重用鬼谷子的学生庞涓,对周边小国不断征讨,鲁、宋、卫、韩等国被迫去朝见魏惠王,尊他为盟主,魏国强盛时期庞涓一度率军攻破了秦都栎阳,迫使秦孝公回迁旧都。但魏惠王的霸业并没有持续多久,魏惠王死后不到70年,魏国就被

  • 巅峰时期的赵国有多强大?秦王的人选赵雍说了算,芈月都得认怂

    历史人物编辑:玉兔侃史标签:赵雍

    赵国最具争议性的人物非赵武灵王赵雍莫属,一代枭雄。被梁启超先生评价为“皇帝之后的第一伟人”,如果他能多活几十年,那统一华夏的,不一定是秦国。话说回赵武灵王的父亲赵肃侯,是在形势非常恶劣的情况下继承了赵国的王位,当时楚国雄踞南方,和赵国结合联盟,共同牵制魏国、秦国和齐国。秦国当时通过变法,国势迅速强大

  •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一代枭雄赵雍饿死沙丘,只因忽略现实

    历史人物编辑:史雨豪标签:赵雍

    用最简单的话,讲述最真实的历史。赵雍,史称赵武灵王。他威名赫赫,是战国时期最杰出的人物之一。他在历史中首次提出改革服装,骑兵打仗应当穿更有利于骑兵的胡服,他力排众议,大胆改革,最终造就了赵国在战国时期的巅峰时刻。可他的儿子赵章被赵国贵族杀死,赵雍也被囚禁在宫中三个月之久,由于没有粮食,只能上树掏雏雀

  • 庞涓在孙膑脸上刺字,挖他的膝盖骨,孙膑复仇时到底多狠?

    历史人物编辑:秋原侃历史标签:庞涓

    春秋战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各地诸侯之间相互征战,诞生了许多英雄豪杰,也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而孙膑与庞涓的恩怨更是为后人津津乐道,李东阳就在诗中写道:“孙膑刖膝尚酣战,幼舆折齿还高歌”,足以见得孙膑的故事流传之广。东周晚期,整个周王朝的威信已经降到了最低点,整个华夏大地上战火纷飞,各地诸侯根

  • 庞涓在孙膑脸上刺字,挖其膝盖骨,后来孙膑又是如何复仇的呢?

    历史人物编辑:陈艳爱历史标签:庞涓

    综述中国人最讲究尊师重道,对自己的同门师兄弟当然也都是十分尊敬的,但是有这样一对师出同门的兄弟,却最后反目成仇,他们就是庞涓和孙膑。也许对于这两人故事当中的细节,很多人已经记得不是那么清楚,但是庞涓在孙膑脸上刺字,还残忍地把他的膝盖骨挖掉,用尽了一切最狠毒的复仇手段,来对付这位曾经的好兄弟,那么二人

  • 庞涓在孙膑脸上刺字,还挖出其膝盖骨,孙膑的报复方式却更狠!

    历史人物编辑:史令官标签:庞涓

    战国时的军事家孙膑,相传是孙武的后人,在兵法上造诣极高。早年学习时,孙膑和同样天赋过人的庞涓是同学,也是挚友。孙膑对庞涓以诚相待,庞涓却当面假装亲近,背地里十分嫉妒孙膑的才能,认为这个才能略高于自己的同窗,将来会是阻碍自己加官进爵的绊脚石。虽然孙膑天赋异禀,但是比庞涓出道晚一些。在孙膑之前,庞涓已经

  • 庞涓迫害孙膑剜其膝盖骨,脸上刻刺青,看看孙膑是如何对其复仇的

    历史人物编辑:柳叶风动标签:庞涓

    文/纪布话说,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乱世时期,在周王朝的末期,统治者昏淫无道权威全无,这就使得各诸侯风云四起开始了相互攻伐,原来的周天子早已被他们抛弃到脑后。战乱一起那是根本停不下来,所谓乱世出英雄,各路文武豪杰也应时而出,智者宣扬自己学说周游各国,于是就出现了百家争鸣之势。思想的自由与征伐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