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飞鱼说史
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贪饕无耻,竟进无厌,国异政教,各自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兵革不休,诈伪并起。——《战国策·原序》
战国,是一个壮怀激烈的年代。
战乱频繁的表象下,蕴含着的是社会的大变革,奴隶制走向封建制的过程,势必一路荆棘,诸侯国的相互攻伐,也正需要一路的披荆斩棘。
至于最后的结果,只是看谁走得更远,谁更能适应时代的变革罢了,正如刘向在《战国策·序》中所说:力功争强,胜者为右。
很显然,秦国是最后的赢家。
不过,战国初期的赢家,并不是秦国,而是魏国,可以说,魏国是最先适应时代变革并且做出具体改革措施的诸侯国,这也是为何魏国能称霸战国初期百余年的根源所在了。
但,对于魏国来说,却强不过三代。
诺大的魏国到了魏惠王时期,彻底崩塌了,从一介霸主沦为了合纵连横中任人摆布的棋子,魏国这一路的“滑铁卢”,魏惠王不仅是见证人,更是执行者。
那么魏惠王究竟做了什么呢?究其根本,是执行了错误的对外战争策略,处于四战之地而四处开战,盲目的对外战争,是拖垮魏国的根本。
而当魏惠王要攻打赵国时,有个叫季梁大臣就建议魏王不要进攻,并且讲了一个“南辕北辙”的故事,那么魏惠王听了“南辕北辙”的故事,为何还要执意攻打赵国呢,是魏惠王没有听懂故事的意思吗?
当然不是。
本篇飞鱼就从“南辕北辙”的故事说起,聊聊魏惠王执意攻打赵国的缘由。
魏王欲攻邯郸。
魏王想要攻打邯郸,就来了一次全国总动员,而这消息很快传到在出使路上的魏国大臣季梁的耳朵里,季梁马上就从半路折返,回去给魏惠王讲故事去了(《战国策》记载: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沉不去,往见王)。
季梁见到魏惠王,就对大王说:大王,我回来的时候碰到了一个人,驾着车正要往北面去,他却给说,他要去楚国,我就问他,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走呢?
那个人就说,我的马好,我就说,马好不顶用啊,这不是去楚国的路,那个人就说,我的路费多,我就说路费虽多,可这就不是去楚国的路,他又说,我赶马的马夫好,大王,你看这人方向都错了,他说的这些条件加起来,只会让他离目的地越来越远。
季梁见楚王没有回答,继续说到,现在大王想要成就霸业,靠武力是不行的,依仗国家强大,军队精锐就进攻赵国,用战争提高威望,这不是正是想那个想去楚国却往北走的人一样吗(战国策》记载: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
这就是著名的“南辕北辙”的故事,只是季梁说的头头是道,魏惠王那是一点也听不进去,吃了秤砣铁了心也要打赵国,那么魏惠王为何不听季梁的建议呢?
魏惠王对赵国的恨来自骨子里。
(韩懿侯)乃与赵成侯合军并兵以伐魏,战于浊泽,魏氏大败,魏君围。赵谓韩曰:“除魏君(魏惠王),立公中缓,割地而退,我且利。——《史记·魏世家》
根据上述记载,当魏武侯死后,魏国朝堂出现了不稳定,魏罃与公子缓(魏缓)争立君位,韩、赵两国趁机进攻魏国,想要占点便宜,并且韩赵联军与魏国在浊泽发生了大战,魏国大败。
此时的赵成侯就建议杀了魏罃(即魏惠王),扶立公子缓为魏王,然后逼迫魏国割地,从而达到削弱魏国,强大自身的目的。
结果,韩懿侯不同意,他建议直接把魏国一分为二,这样自己就不是实力最弱的诸侯了,结果韩国和赵国没能达成协议,竟然如同过家家般,两位君主赌气都撤兵了,这才有了后来的魏惠王执掌魏国几十年。
不过从这时起,魏惠王就对赵国恨之入骨了,毕竟对于魏惠王来说,赵国是曾经想要自己命的人,这个仇又怎能不报?
赵国的嚣张惹恼了周围的诸侯。
(赵)伐卫,取乡邑七十三。魏败我蔺。四年,与秦战高安,败之。五年,伐齐于鄄。魏败我怀。攻郑,败之,以与韩,韩与我长子。六年,中山筑长城。伐魏,败狝泽,围魏惠王。七年,侵齐,至长城。——《史记·赵世家》
如果说魏惠王对赵国的恨是魏国攻打赵国的内因的话,那么赵国的嚣张就是必不可少的外因,上述记载,是赵成侯在位时的对外战争,并且还只是一部分。
由此可以看出,赵国几乎把与之相邻的国家全都打了一个遍,不仅欺负周围的小诸侯国,连战国七雄里的秦国、齐国、魏国、韩国,赵国也都不放在眼里。
所以,当魏惠王提议要打赵国的时候,周围的诸侯国几乎一致赞同,恨不得早上刚说了要打,下午已经组织好了联军,可见没有实力吞并其余诸侯,却又时时刻刻想着占便宜,最终只会付出代价。
赵国更是如此,魏惠王在深仇大恨和列国的支持下,命令庞涓进攻赵国,结果赵国节节败退,庞涓率领魏武卒直接打到了赵国国都邯郸,要不是后来齐国的田忌和孙膑来了一个围魏救赵,赵国将是第一个被灭亡的“战国七雄”了。
飞鱼说:
魏惠王听了“南辕北辙”的故事,为何还要执意攻打赵国?这不仅因为魏惠王对赵国恨之入骨,还因为赵国的嚣张,总以为自己能打遍天下无敌手。
赵成侯时期的赵国有多嚣张?把周围诸侯打了一遍,不仅左逼齐国,右按秦国,南打魏国,宋、卫这些小诸侯国,赵国依然挨个教训,足见赵国之嚣张,而造成结果的就是惹了众怒。
不过,话又说回来,赵成侯时期的赵国,可以算是战国中前期最为辉煌的时刻,能把周围大国都打一遍,还取得一定得成绩,赵国历史上除了后来不可一世的赵武灵王,似乎没有哪位君主能取得这番成绩。
三晋本为一体,但是利益面前,它们却相互倾轧,曾不可一世的三晋之地,后来也沦为了东齐西秦博弈的棋子,着实令人唏嘘。
对此,您怎么看?
参考文献:《史记》、《战国策》、《资治通鉴》等。
(本文系飞鱼原创作品,抄袭必究,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