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孝公选择“速成之法”,造就了秦一统也为秦灭亡埋下祸根

秦孝公选择“速成之法”,造就了秦一统也为秦灭亡埋下祸根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范翌英 访问量:1317 更新时间:2024/1/22 20:20:24

大家都知道,战国七雄的年代战争频仍,一会你国得势,一会他国称雄。为了在你死我活的拼斗中得以生存,各国先后都进行了程度不一的变法改革。其中以秦国商鞅变法效果最好,秦国得以快速崛起,蚕食周边各国,最后经过各代秦的努力,实现了扫六合吞八荒,天下一统。可谁曾想到,实现大一统的秦王朝竟然短短的二世而亡。这是什么愿意呢,还要从秦孝公初次见到商鞅的对话说起。

公元前361年,年仅29岁商鞅来到穷弱的秦国想大展宏图,立不朽之功勋,而此时被强大的魏国压的八十多年抬不起头的秦国,正好处在秦献公病死、秦孝公即位的历史时期。不愿意落后挨打的秦孝公为了救亡图存,就发布历史上著名的“求贤令”。据《史记》记载,商鞅初来秦国,不知道刚刚登记的秦孝公有什么样的治国理念,所以准备了三条计策,准备献给秦孝公。

经过秦孝公身边人景监的推荐,商鞅第一次去见秦孝公,就试探性地从三皇五帝讲起,对三皇五帝的立国之道大加赞赏,被建议秦国可以沿袭采用。商鞅话还没说完,秦孝公已经打起了瞌睡。事后,秦孝公怒斥景监:“你推荐的什么朋友,就知道夸夸其谈,学三皇五帝能使秦国强大吗。”景监战战兢兢,回来之后就将商鞅骂了一顿。商鞅反笑了起来,对景监说:“原来秦公的志不在帝道。”并请求景监再给一次和秦孝公见面的机会。

商鞅第二次见面秦孝公,他又从王道仁义讲起,大谈伦理纲。虽然秦孝公的兴致比前一次好点了,但还是觉得商鞅的计策不切实际,哈欠连天。和上次一样,景监成了背锅王。景监就对商鞅说,你要是有真才实学,就尽快说出来,别装神弄鬼。商鞅又笑着说:“秦公志不在王道。”

有了前两次的试探,商鞅第三次去见秦孝公,又用“霸道”来试探秦孝公,说霸道是速成之法,重在奖励耕战,能够速度使秦国强大起来。秦孝公很感兴趣,激动地握住商鞅的手:“请先生教我。”遂拜商鞅为客卿,开始了变法改革。后来,景监问商鞅是怎样打动秦孝公的。商鞅说,帝道和王道的实现,需要很长久的时间,而秦孝公等不及;这一次讲的是可以速效的“强国之术”,很符合秦孝公的心意,但秦国从此不会有殷、周那样的成就了。也就是说商鞅知道即使秦国变法强大,后世必然不复殷周的明成就,因为霸道非古代先贤留下的正道。

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就是秦惠文王。受商鞅打击的秦国贵族告发商鞅意欲谋反,秦惠文王就下令派人逮捕商鞅。商鞅本是魏国人,就潜逃到边境,天黑了想在旅馆里住下。旅馆老板拒绝他说:“对不起,商鞅定下了法律,入住客人没有身份证明,要连旅馆老板一起治罪。”商鞅这才哀叹道:“天啊,苛法的害处竟然厉害到这种程度!”他不敢住店,连夜逃到魏国。然而魏国因为他曾经背信弃义,又是秦国的通缉要犯,拒绝接纳他。商鞅逃回自己的封邑,纠集一帮人马进攻秦惠王。秦惠王文调动大兵讨伐,将商鞅兵击破。商鞅又向东逃亡,路上被擒获杀死。秦惠文王对大臣们说:“各位不要像商鞅一样造反!”下令将商鞅尸体车裂,商鞅家族灭族。

商鞅虽死,但商鞅之法被秦国以后各代君王所遵守,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但是,后世有人评价说,后世对秦国商鞅变法评价说,虽然改变古法,制定秦律,容易在短期内奏效,但国家政令的贯彻实行,仅仰仗予富予贫、予贵予贱以及施用严刑峻法的权力,人民的守法就只能是出于恐惧和贪欲,就会“免而无耻”,趋向功利。而连坐制度开了株连的先河,人民由宽容忍让而变得互相监督,因恐惧连坐而互相揭发,也极大败坏了淳朴的与人为善的民风。人生活在恐惧之中,即使仓廪实,也难祥和快乐。商鞅变法中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并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内行刀锯,外用甲兵”、迷信暴力而轻视教化等思想,导致统一后的秦朝成为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

标签: 秦孝公

更多文章

  • 商鞅变法的后盾,秦孝公对商鞅的知遇之恩

    历史人物编辑:杨小康标签:秦孝公

    商鞅变法能够成功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殆为秦孝公在幕后的全力支持,孝公成了商君变法过程中最坚实的后盾。在变法之初,他就暗助商鞅力退甘龙、杜挚等一班守旧派的群臣,扫除了改革路上的第一道障碍。然后在接下来的十八年间,孝公对商鞅言听计从,完全放手让商鞅去执行改革的工作。商君书而他是如何回报孝公的知遇之恩呢?商

  • 曹操求贤令之辩:或比秦孝公汉武帝高明,郭嘉于禁崭露头角!

    历史人物编辑:你好朋哥标签:秦孝公

    建安十四年(209)冬天,曹仁最终在汝南(今河南汝南县)援军的帮助下,成功地完成了自己的“拦截”使命,从江陵(今荆州区)向襄阳(襄阳市襄城区)撤退,孙刘两国军队和曹操大军的战争,也就在这一天,在东面和西面的战场上,出现了短暂的休整。曹操在建安15年(210年)1月,发布《求贤令》:“古往今来,有为国

  • 从秦孝公到秦王嬴政,秦历六世而胜,探析其明君辈出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牛大哥道历史标签:秦孝公

    战国以秦国的大一统而宣告结束,虽然秦国并没有完成秦始皇“传承万代”的壮举,但完成统一也足以让秦国青史留名,那么在机会均等的情况下,秦国凭什么能够完成统一呢?按照当时的情况来看,秦国在战国当中只能属于中等实力,甚至还一直遭到其他国家的轻视,在战国初期,秦国的戏份也不多,但秦国却完成了逆转,堪称“弯道超

  • 秦孝公临终前做了古怪的决定,商鞅从中意识到了大难临头

    历史人物编辑:虾扯闲谈标签:秦孝公

    秦孝公临终前做出了要让位于商鞅的古怪决定,这个决定让商鞅意识到了自身的巨大危机,因为不管这个决定是否执行,下一任秦王绝对不会饶过自己,而且商鞅在秦国变法已经触动了很多统治阶层的利益,没有秦王的支持根本无法在秦国立足。公元前361年,商鞅进入了秦国,这个将会给秦国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人估计怎么也想不到日

  • 从秦孝公到秦庄襄王,秦国空前团结,为什么没有出现农民起义?

    历史人物编辑:栀沫说历史标签:秦孝公

    从秦孝公到秦庄襄王时期,秦国内部团结稳定,没有农民起义爆发,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三点:一、秦国民众是秦法直接受益者现代人一说秦法,脑袋里第一直觉就是“暴虐”,实际上这不是事实。我们来看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这几条没有一条是专门针对普通老百姓的:比如

  • 商鞅三试秦孝公:高度契合的君臣关系造就秦国霸业

    历史人物编辑:寒云天标签:秦孝公

    阴云密布的天地间大雪纷飞。待昔日恋人白雪一袭红衣为他抚琴献祭女儿红悠然拔剑自裁后,他仰天大笑,贴于大黑板上,五头怪牛背向不同的方向驱逐。骤然间,天雷炸破长空,雪地洒下猩红,从此青史徒增英雄。他就是商鞅。上面的壮烈情节出自《大秦帝国》,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孙皓晖,是西北大学特聘教授,西北大学中国文明

  • 商鞅为了到秦国进行变法改革,他是如何获得秦孝公赏识的?

    历史人物编辑:小三说史标签:秦孝公

    如何找到一份好工作?自古至今答案是一样的,要有真才实学。今天小编就说说春秋战国时,商鞅是如何获得秦孝公赏识而进行变法革新的?卫鞅在去秦国前,一直潜心在魏国国相公叔痤门下当一名私人秘书,由于公叔痤为人狭隘,害怕卫鞅取代他的位子,所以一直把他压制不用。吴起被魏文侯发掘出来以后,卫鞅一直在暗中揣摩学习,并

  • 商鞅和秦孝公的真实关系,被车裂的真相你真的知道吗?

    历史人物编辑:阿庆文史阁标签:秦孝公

    商鞅和秦孝公的真实关系,被车裂的真相你真的知道吗?商鞅变法,初中课文里就有很多关于变法故事的讲述,但是也只是大致的小故事,并没有将请具体的细节,今天我们就来揭秘一下商鞅变法的真相,并且探讨一下商鞅和秦孝公两人的内在关系,揭秘历史上商鞅被车裂的具体细节,也重新为这位在当时并不被看好的变法大家正名。商鞅

  • 秦始皇之所以能够统一全国,为何有人说秦孝公功不可没?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大盘点标签:秦孝公

    秦国之所以能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的确是秦孝公的功劳。战国时期,东方六国试图通过变法来改变自身的不足。然而,他们的改革是表面的改革。他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改革不彻底,持续时间不长,他们的改革只是昙花一现,随着改革者的消失而消失。秦国来看到东方六国的改革见效,也想通过改革来提高秦国的国力。不

  • 做好当下,秦孝公的历史使命就是要让秦国富起来

    历史人物编辑:王梓浩标签:秦孝公

    一个人要想让别人瞧得起自己,首先要做到自身强大,只有自身足够强大富有外人才不敢轻视,一个国家也是一样,你穷,任何邻国都可以藐视你。秦孝公时期,秦国有多穷,六国会盟从不邀请秦国,仿佛秦国是外星球,孝公先祖几代不作为,导致国家版图不断缩小,打一次仗割一次地,最后连秦国最重要的战略根据地“河西”也割让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