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商鞅三试秦孝公:高度契合的君臣关系造就秦国霸业

商鞅三试秦孝公:高度契合的君臣关系造就秦国霸业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寒云天 访问量:392 更新时间:2024/2/4 19:23:35

阴云密布的天地间大雪纷飞。待昔日恋人白雪一袭红衣为他抚琴献祭女儿红悠然拔剑自裁后,他仰天大笑,贴于大黑板上,五头怪牛背向不同的方向驱逐。骤然间,天雷炸破长空,雪地洒下猩红,从此青史徒增英雄。他就是商鞅

上面的壮烈情节出自《大秦帝国》,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孙皓晖,是西北大学特聘教授,西北大学中国文明史研究院院长,中国文明史领域的重要理论家。他把大秦帝国称为伟大的原生文明的创造者、中国统一文明的正源,认为这一时期集中体现了这个伟大民族的强势生存的民族精神。在其研究的基础上,他用文学艺术的手法创作了历史小说巨著《大秦帝国》。全景式展现了秦孝公至秦始皇时期明君贤臣合力从天下卑秦到一统天下的悲壮强势的过程。篇幅所限,只谈一谈秦孝公和商鞅改变历史的变法强秦。

商鞅出身卫国,所以人称卫鞅,被秦孝公封于商於后,史称商鞅,(本文暂时称卫鞅)。他具有殷商血统,天资甚高,修有经天纬地之才。奈何出世之后,“拣尽寒枝不肯栖”,韬光养晦,屈就在魏国重臣公叔痤府中。名为求学,实为精研政务。虽有老公叔推荐,奈何魏惠王不识珠玉,没有用。

而此时秦魏少梁之战后,秦献公因箭伤而亡,秦孝公嬴渠梁继位。面对外有诸侯纷争、六国合盟谋秦,内有贵族掣肘、旧制束缚、国力堪微的情景,嬴渠梁在长兄赢虔竭力辅佐之下,决意雪耻强秦。他先是审时度势,派景监以重金名品分化六国,后又广布招贤令,向天下招贤纳士,期待变法图强。

魏国公叔痤死后,卫鞅机智躲过庞涓的试探,继续隐身蛰伏于市井瓦肆之间。在棋室与景监相识结为知音,一场灭国棋战,崭露治国之才。在百里老人和景监的共同引荐下,卫鞅决定西去秦国,一展抱负。

卫鞅没有直接持招贤令觐见秦孝公,而是悄悄地来到招贤馆内。嬴渠梁要求各路士子先遍访秦国三月,后制定出对策,再行定夺确任职位。商鞅开始了为期三个月的对秦国的考察。

回到栎阳后,在景监帮助下,卫鞅在政事堂与秦孝公和众大臣会面。他来了一通酸腐老派、辞藻华丽却不着边际的开场白,大谈“德政化民”,提出“行仁政,息兵戈,力行井田,赦免罪F”的主张,秦孝公冷漠地加以蔑视,拂袖而去。

再次觐见秦孝公。卫鞅认为秦国可推行以礼治国:“以礼制为体,以仁政为用”。或者“行老子大道之术”,无为而治。显然这脱离当时弱肉强食的大争之世的实际,也不符合秦孝公雪国耻图霸业的需求。

直到第三次,在渭水河畔,木舟之上。卫鞅真挚地将三个多月遍访秦地的情况对秦孝公做了如实汇报,并从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地小民少、田业凋敝;国库空虚、民心涣散;政令不畅、因循守旧;奖励微弱;军力残破等。他指出秦国隐患,并提出要从根本上实行强秦的《强秦九论》。《强秦九论》中“废井田、开阡陌;交赋税;奖耕种,重军功;设郡县;连坐法治;统一度量衡;废旧俗”,从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提出了从根本上实行新政强秦的主张。

此时的卫鞅与秦孝公肝胆相照,坦诚相交。秦孝公被堪透天下、高屋建瓴的卫鞅的经纬之才深深吸引,卫鞅则感动于秦孝公的处事不惊、慧眼辩才、沉静深远。渭水河畔,一个胸中积累的学问见识汹涌迸发呼啸奔流,一个如空谷沧海接纳吸融。

之后苏秦在六国奔走合纵抗秦以及在齐国变法相比,卫鞅无疑是幸运的。经过三试秦孝公,卫鞅实现了他“胸怀大计,择君以明”的抱负。秦孝公在众世人中慧眼识珠,也实现了“择臣以才”的心愿。两个人似乎融为一体。

在之后若干年间,卫鞅徙木为信、铁血法治,大刀阔斧地对秦国开展变法图强,而秦孝公励精图治,以坚如磐石的意志全力支持卫鞅。君臣同心,高度匹配,开启大秦新时代,也开启了中华文明的新时期。

标签: 秦孝公

更多文章

  • 商鞅为了到秦国进行变法改革,他是如何获得秦孝公赏识的?

    历史人物编辑:小三说史标签:秦孝公

    如何找到一份好工作?自古至今答案是一样的,要有真才实学。今天小编就说说春秋战国时,商鞅是如何获得秦孝公赏识而进行变法革新的?卫鞅在去秦国前,一直潜心在魏国国相公叔痤门下当一名私人秘书,由于公叔痤为人狭隘,害怕卫鞅取代他的位子,所以一直把他压制不用。吴起被魏文侯发掘出来以后,卫鞅一直在暗中揣摩学习,并

  • 商鞅和秦孝公的真实关系,被车裂的真相你真的知道吗?

    历史人物编辑:阿庆文史阁标签:秦孝公

    商鞅和秦孝公的真实关系,被车裂的真相你真的知道吗?商鞅变法,初中课文里就有很多关于变法故事的讲述,但是也只是大致的小故事,并没有将请具体的细节,今天我们就来揭秘一下商鞅变法的真相,并且探讨一下商鞅和秦孝公两人的内在关系,揭秘历史上商鞅被车裂的具体细节,也重新为这位在当时并不被看好的变法大家正名。商鞅

  • 秦始皇之所以能够统一全国,为何有人说秦孝公功不可没?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大盘点标签:秦孝公

    秦国之所以能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的确是秦孝公的功劳。战国时期,东方六国试图通过变法来改变自身的不足。然而,他们的改革是表面的改革。他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改革不彻底,持续时间不长,他们的改革只是昙花一现,随着改革者的消失而消失。秦国来看到东方六国的改革见效,也想通过改革来提高秦国的国力。不

  • 做好当下,秦孝公的历史使命就是要让秦国富起来

    历史人物编辑:王梓浩标签:秦孝公

    一个人要想让别人瞧得起自己,首先要做到自身强大,只有自身足够强大富有外人才不敢轻视,一个国家也是一样,你穷,任何邻国都可以藐视你。秦孝公时期,秦国有多穷,六国会盟从不邀请秦国,仿佛秦国是外星球,孝公先祖几代不作为,导致国家版图不断缩小,打一次仗割一次地,最后连秦国最重要的战略根据地“河西”也割让给了

  • 商鞅变法谁最劳累?秦孝公40岁时已满头白发,英年早逝!

    历史人物编辑:阡陌君标签:秦孝公

    秦孝公43岁去世,因病逝世;商鞅变法期间,商鞅主要负责法令的制定和实施,秦孝公则要面对来自秦国上下的各方压力,表面上看商鞅更辛苦,实际上秦孝公更劳累。秦孝公43岁因病去世,当时属于高龄据民国时期许仕廉《人口论纲要》的分析,战国时期人均寿命大概在30岁左右,秦孝公活到43岁,算是长寿了。通过《资治通鉴

  • 《大秦帝国》原著:秦孝公的深情与抱负,天地可鉴

    历史人物编辑:晨风晓月趣历史标签:秦孝公

    嬴渠梁是秦献公的正妻嫡出,气度非凡,文武双修,自然是国君的继承者,比起比他大三岁的哥哥、大将军嬴虔来说,他的深度与气量更适合将遭受排挤、在生死存亡边上的秦国带向强盛。在秦献公与魏国在少梁之战中身负伤重,临终前他将21岁的嬴渠梁叫到床前,叮嘱了他三件事:1、不要报仇,忍辱负重,富国强兵;2、善待大臣及

  • 秦始皇能够统一六国,秦孝公做出的贡献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精彩搞笑段子标签:秦孝公

    秦始皇能够完成消灭六国,统一中原的大业,除了自己的雄才大略,更重要的是六世秦王遗留下的雄厚功业,正是有了这坚定的基础,秦始皇才得以运用武力统一天下。不过要追根溯源,那就要得益于秦孝公,他又到底做出什么贡献呢?一、全力支持商鞅变法秦孝公21岁即位,之前几代君位动荡,国力削弱,为恢复秦穆公时期的霸业,秦

  • 如果秦国没有出现秦孝公,秦国会有以后的强大吗?

    历史人物编辑:暴暴说历史标签:秦孝公

    如果秦国没有出现秦孝公,秦国仍然会崛起,会成为一个强大的诸侯国,但统一天下的可能性不大。原因如下:一、秦国在秦献公时期已经开始崛起,开启了变法,开始插手中原事务秦献公时期,秦国已经开始了初步的变法: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废除人殉制度,吸引外国人口入秦,限制贵族权利、加强君主集权等等。虽然效果没

  • 秦国是陕西人的骄傲,秦始皇和秦孝公,谁是秦国最大的骄傲?

    历史人物编辑:文化纵横说标签:秦孝公

    排名和比较永远是难事,就像秦孝公和秦始皇两人,都是秦国历史上杰出的国君。他的主要贡献不同,所以也很难分出高低。秦孝公之贡献秦孝公对于秦国最主要的贡献,就是坚定不移地支持商鞅施行变法,在当时,秦国守旧派的势力十分强大。纵观整个秦国,支持变法的人几乎就只有秦孝公和商鞅不得不说,这两人都是十分刚毅且坚强的

  • 秦孝公与商鞅为什么能改革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小诚锅美食标签:秦孝公

    秦国发展到秦孝公时期,可以说是内忧外患,危机重重。数年战争已经让秦国千疮百孔,民生凋敝,随时都有灭国破产的危机。怎么办?这是摆在秦国面前必须要尽快解决的问题。史上最牛招聘启事,500年一雄文《求贤令》开启秦国新征程。《求贤令》原文为:昔我缪公自歧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