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做好当下,秦孝公的历史使命就是要让秦国富起来

做好当下,秦孝公的历史使命就是要让秦国富起来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王梓浩 访问量:441 更新时间:2024/2/1 3:12:26

一个人要想让别人瞧得起自己,首先要做到自身强大,只有自身足够强大富有外人才不敢轻视,一个国家也是一样,你穷,任何邻国都可以藐视你。

秦孝公时期,秦国有多穷,六国会盟从不邀请秦国,仿佛秦国是外星球,孝公先祖几代不作为,导致国家版图不断缩小,打一次仗割一次地,最后连秦国最重要的战略根据地“河西”也割让给了魏国。

孝公继位,面临着生死存亡之际,是不断地被邻国蚕食还是绝地反击?当你被周边的人孤立起来后,是在沉默中死亡还是在沉默中爆发,强者自有强者的选择,孝公选择了破釜沉舟,向全世界发布《求贤令》,承诺能强秦者与之分土。

与之分土,这太诱惑人了,多少白衣士族奋斗一生也望尘莫及,《求贤令》一下子传遍山东六国,大批人才蜂拥而至,孝公择其优者予以不同的岗位,其中从魏国来的卫鞅通过大臣景监得到了孝公的单独接见,卫鞅先以道营销孝公,孝公听得昏昏欲睡,卫鞅再次又以霸道推荐自己,孝公很客气地送走了卫鞅,卫鞅第三次求见孝公,这次以富国强兵之策,两人畅谈了三天三夜。

人贵在有自知之明,要知道自己当下应该做什么?有能力做什么?孝公是个脚踏实地的主,也是个很务实的国君。王道,现在谁还在乎那点虚名;霸道,他很清楚自己的国力,霸道还是留给后代子孙去做吧;富国强兵!这正是秦国当下最迫切需要做的事情。

其实不但孝公身处绝境,卫鞅何尝不是走投无路呢!卫鞅本是卫国国君的后裔,传到卫鞅这一代差不多也就是平民一个了。师从尸佼学成去了魏国,投奔到魏国相国公叔痤门下,做了老公叔的参谋,虽说公叔痤给魏王出的很多谋划都是出自卫鞅之手,但天下人却没人知道卫鞅者何人。

老公叔临死前向魏王推荐了卫鞅,魏王哼哼哈哈应付老相国,老公叔见魏王不打算用卫鞅,继而就建议魏王杀了卫鞅,魏王忍不住笑说:“相国,您老人家糊涂了吧。”

公叔痤一死,卫鞅在魏国就更没有出路,想展示自己的抱负是比登天还难,恰巧,孝公的一张《求贤令》让卫鞅眼前一亮,于是西行向秦国而来。

赁心而论,卫鞅在魏国但凡有一点机会也不会到秦国。

孝公、卫鞅两人一拍即合,从此千里马与伯乐星际相遇,开了秦帝国艰辛地崛起之路。

卫鞅得到了孝公的完全的信任,放手实行变法,先从国人的观念开始改变,重农轻商,奖励耕织,鼓励军功,废除世袭,让平民老百姓有机会也能得到爵位,多缴粮能得到爵位,上阵杀敌也能得到爵位,国人的积极性大幅度提高。

国家富了,有志青年都报名参军,军队强了。

改革路上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废除世袭动了贵族的奶酪,当然遭到了老世族的抵抗,卫鞅铁腕执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孝公坚决力挺,新法让秦国很快尝到了甜头。

国家富强了,孝公有底气了,可以东出报割地之仇了,收复“河西之地”让卫鞅被封为商君,此后卫鞅改名商鞅

从此六国不敢再无视秦国,周天子也来祝贺,一穷二白时,都瞧不起你,刚冒点尖,六国又开始想着合纵以抗秦,试图把秦国扼死在摇篮里,可是秦国已经不是曾经那个缩在边陲之地的秦国了,秦国只会越挫越强!

标签: 秦孝公

更多文章

  • 商鞅变法谁最劳累?秦孝公40岁时已满头白发,英年早逝!

    历史人物编辑:阡陌君标签:秦孝公

    秦孝公43岁去世,因病逝世;商鞅变法期间,商鞅主要负责法令的制定和实施,秦孝公则要面对来自秦国上下的各方压力,表面上看商鞅更辛苦,实际上秦孝公更劳累。秦孝公43岁因病去世,当时属于高龄据民国时期许仕廉《人口论纲要》的分析,战国时期人均寿命大概在30岁左右,秦孝公活到43岁,算是长寿了。通过《资治通鉴

  • 《大秦帝国》原著:秦孝公的深情与抱负,天地可鉴

    历史人物编辑:晨风晓月趣历史标签:秦孝公

    嬴渠梁是秦献公的正妻嫡出,气度非凡,文武双修,自然是国君的继承者,比起比他大三岁的哥哥、大将军嬴虔来说,他的深度与气量更适合将遭受排挤、在生死存亡边上的秦国带向强盛。在秦献公与魏国在少梁之战中身负伤重,临终前他将21岁的嬴渠梁叫到床前,叮嘱了他三件事:1、不要报仇,忍辱负重,富国强兵;2、善待大臣及

  • 秦始皇能够统一六国,秦孝公做出的贡献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精彩搞笑段子标签:秦孝公

    秦始皇能够完成消灭六国,统一中原的大业,除了自己的雄才大略,更重要的是六世秦王遗留下的雄厚功业,正是有了这坚定的基础,秦始皇才得以运用武力统一天下。不过要追根溯源,那就要得益于秦孝公,他又到底做出什么贡献呢?一、全力支持商鞅变法秦孝公21岁即位,之前几代君位动荡,国力削弱,为恢复秦穆公时期的霸业,秦

  • 如果秦国没有出现秦孝公,秦国会有以后的强大吗?

    历史人物编辑:暴暴说历史标签:秦孝公

    如果秦国没有出现秦孝公,秦国仍然会崛起,会成为一个强大的诸侯国,但统一天下的可能性不大。原因如下:一、秦国在秦献公时期已经开始崛起,开启了变法,开始插手中原事务秦献公时期,秦国已经开始了初步的变法: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废除人殉制度,吸引外国人口入秦,限制贵族权利、加强君主集权等等。虽然效果没

  • 秦国是陕西人的骄傲,秦始皇和秦孝公,谁是秦国最大的骄傲?

    历史人物编辑:文化纵横说标签:秦孝公

    排名和比较永远是难事,就像秦孝公和秦始皇两人,都是秦国历史上杰出的国君。他的主要贡献不同,所以也很难分出高低。秦孝公之贡献秦孝公对于秦国最主要的贡献,就是坚定不移地支持商鞅施行变法,在当时,秦国守旧派的势力十分强大。纵观整个秦国,支持变法的人几乎就只有秦孝公和商鞅不得不说,这两人都是十分刚毅且坚强的

  • 秦孝公与商鞅为什么能改革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小诚锅美食标签:秦孝公

    秦国发展到秦孝公时期,可以说是内忧外患,危机重重。数年战争已经让秦国千疮百孔,民生凋敝,随时都有灭国破产的危机。怎么办?这是摆在秦国面前必须要尽快解决的问题。史上最牛招聘启事,500年一雄文《求贤令》开启秦国新征程。《求贤令》原文为:昔我缪公自歧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

  • 秦孝公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秦孝公陵在什么地方

    历史人物编辑:契机电视君标签:秦孝公

    秦孝公是战国时期的秦国君主。公元前338年,谥号孝。他的母亲是谁?我们都知道秦孝公是秦始皇的始祖。记得秦孝公那一代,秦国开始真正强大起来,慢慢开始超越其他国家。至于他母亲的信息,历史上似乎没有任何记载。或许是因为他的母亲不是什么重要人物,所以没有记录下来。至于野史中是否有相关资料,就不得而知了。秦孝

  • 商鞅与秦孝公三次对话,前两次打酱油,第三次让秦孝公眼前一亮

    历史人物编辑:李梓轩标签:秦孝公

    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没有从历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训。本文由麻辣读史原创创作,欢迎转载分享一提起春秋战国,就必然会想到诸子百家。这是中国历史上思想和文化极速发展的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学术盛况。除我们如今熟悉的四大,儒家,墨家,道家,法家,还有阴阳家,纵横家等。这些个学派都试国将自己的学术观念

  • 秦孝公任用公孙鞅变法能否促进秦国发展? 陈胜吴广因何而起义?

    历史人物编辑:周扒皮侃历史标签:秦孝公

    战国初年,周王室的统治已经名存实亡了,主宰天下的战国七雄不断地进行兼并战争,都想统一天下。如何加强实力呢?出路只有一条,就是改革。当时各国纷纷进行改革,秦国也是其中之一。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位,他决心改变秦国的落后形象。当时有个卫国人公孙鞅,欲展才学,他见到孝公的求贤令后,就投秦一试。秦孝公见公

  • 秦孝公死后,商鞅的结局为何如此悲凉

    历史人物编辑:古古历史标签:秦孝公

    秦孝公死了,商鞅的伯乐靠山去了;秦国变强了,商鞅的仇家来了,既有私仇也有国恨;变法成功了,百姓安居了,商秧却被自己的变法逼向了绝路,结果死于战场,全家被诛,尸体还被车裂……这些就是秦孝公死后,商鞅的真实结局。背景商鞅,约生于公元前395年,死于公元前338年,卫国(今河南省黄县梁庄镇)国君的后裔,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