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要想让别人瞧得起自己,首先要做到自身强大,只有自身足够强大富有外人才不敢轻视,一个国家也是一样,你穷,任何邻国都可以藐视你。
秦孝公时期,秦国有多穷,六国会盟从不邀请秦国,仿佛秦国是外星球,孝公先祖几代不作为,导致国家版图不断缩小,打一次仗割一次地,最后连秦国最重要的战略根据地“河西”也割让给了魏国。
孝公继位,面临着生死存亡之际,是不断地被邻国蚕食还是绝地反击?当你被周边的人孤立起来后,是在沉默中死亡还是在沉默中爆发,强者自有强者的选择,孝公选择了破釜沉舟,向全世界发布《求贤令》,承诺能强秦者与之分土。
与之分土,这太诱惑人了,多少白衣士族奋斗一生也望尘莫及,《求贤令》一下子传遍山东六国,大批人才蜂拥而至,孝公择其优者予以不同的岗位,其中从魏国来的卫鞅通过大臣景监得到了孝公的单独接见,卫鞅先以王道营销孝公,孝公听得昏昏欲睡,卫鞅再次又以霸道推荐自己,孝公很客气地送走了卫鞅,卫鞅第三次求见孝公,这次以富国强兵之策,两人畅谈了三天三夜。
人贵在有自知之明,要知道自己当下应该做什么?有能力做什么?孝公是个脚踏实地的主,也是个很务实的国君。王道,现在谁还在乎那点虚名;霸道,他很清楚自己的国力,霸道还是留给后代子孙去做吧;富国强兵!这正是秦国当下最迫切需要做的事情。
其实不但孝公身处绝境,卫鞅何尝不是走投无路呢!卫鞅本是卫国国君的后裔,传到卫鞅这一代差不多也就是平民一个了。师从尸佼学成去了魏国,投奔到魏国相国公叔痤门下,做了老公叔的参谋,虽说公叔痤给魏王出的很多谋划都是出自卫鞅之手,但天下人却没人知道卫鞅者何人。
老公叔临死前向魏王推荐了卫鞅,魏王哼哼哈哈应付老相国,老公叔见魏王不打算用卫鞅,继而就建议魏王杀了卫鞅,魏王忍不住笑说:“相国,您老人家糊涂了吧。”
公叔痤一死,卫鞅在魏国就更没有出路,想展示自己的抱负是比登天还难,恰巧,孝公的一张《求贤令》让卫鞅眼前一亮,于是西行向秦国而来。
赁心而论,卫鞅在魏国但凡有一点机会也不会到秦国。
孝公、卫鞅两人一拍即合,从此千里马与伯乐星际相遇,开启了秦帝国艰辛地崛起之路。
卫鞅得到了孝公的完全的信任,放手实行变法,先从国人的观念开始改变,重农轻商,奖励耕织,鼓励军功,废除世袭,让平民老百姓有机会也能得到爵位,多缴粮能得到爵位,上阵杀敌也能得到爵位,国人的积极性大幅度提高。
国家富了,有志青年都报名参军,军队强了。
改革路上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废除世袭动了贵族的奶酪,当然遭到了老世族的抵抗,卫鞅铁腕执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孝公坚决力挺,新法让秦国很快尝到了甜头。
国家富强了,孝公有底气了,可以东出报割地之仇了,收复“河西之地”让卫鞅被封为商君,此后卫鞅改名商鞅。
从此六国不敢再无视秦国,周天子也来祝贺,一穷二白时,都瞧不起你,刚冒点尖,六国又开始想着合纵以抗秦,试图把秦国扼死在摇篮里,可是秦国已经不是曾经那个缩在边陲之地的秦国了,秦国只会越挫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