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从孙膑到卞和,都受到过“刖”刑,考古结果证明了它的真实存在

从孙膑到卞和,都受到过“刖”刑,考古结果证明了它的真实存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文史风云会 访问量:2585 更新时间:2023/12/24 12:42:39

古代刑法都是非常残酷无情,而且有各种的奇葩方式,手段极其残忍,可以说是惨绝人寰。

在奴隶主们看来,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在古代刑法之中就有一种刑法叫刖(yuè)刑,刖刑是五大刑法之一,后来也成为满清十大酷刑之一。刖刑究竟是什么样的刑法?

古代酷刑中的刖刑,又称剕剕(fèi)刑,指砍去受罚者左脚、右脚或双脚。这种刑法是奴隶主用来防止奴隶逃跑的方法,被施以此刑法的人多半连存活都成问题,更不可能逃跑。

从西周开始,中国已经有了关于犯罪和刑罚的记载文书。其中“刖”就是砍断双脚,是古代社会仅次于死刑的一种酷刑。

刖刑这种用于惩罚犯人的肉刑被西周奴隶制社会所继承并一直用到春秋战国时期之后,一直到汉文帝时,才把把应断右脚的改为死刑,应断左脚的改为笞五百。

刖刑这种酷刑,在夏朝时期称“膑”,周朝时期称“刖”,秦朝时称“斩趾”。有指砍去双脚,有指砍去脚趾,也有指刖刑就是削去膝盖骨让犯人不能站立的说法,这种酷刑类似于截肢的一种酷刑。

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孙膑就是一个典型的受刑之人,孙膑受师兄的陷害,所受的就是刖刑。听说孙膑原来叫孙宾,是受刑之后才改名为孙膑。

据《史记》记载,魏惠时,庞涓仕魏为将军,他因忌妒同门师弟孙膑的才能,于是把他召来,设计“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

卞和,春秋时楚国人。相传他在荆山得到一璞玉,曾两次献给两代楚王,两代楚王都以为是石头,以为他是来捉弄国君,非常生气,最后便以欺君之罪对他施以刖刑,砍去他的双脚。

后来楚文王继位之后,他怀抱璞玉坐在荆山下痛哭。文王知道后就令工匠剖雕璞玉,经过雕琢之后,果真是块绝佳宝玉,遂称此玉为“和氏之璧”。

通过一些出土的历史文物,也能证明刖刑这种酷刑是确实存在的。

1976年在文物大省陕西扶风,出土了一件刖刑人守门鼎,通过图片可以看出,青铜鼎不仅仅是体现礼仪的饪食器,还作为西周统治者维护其统治、昭明其刑法的工具。

1988年11月7日,凤翔县建筑队民工在宝鸡市南郊茹家庄基建工地施工时,发现一批青铜器。这批青铜器中也有一件刖刑奴隶守门方鼎。

这件文物上有一个图案是:炉前中部有两扇门,在门前用直条纹做修饰,左边门关闭,右边门敝开,门外靠门站立一缺左足、断右臂的人,他的身份,应该就是当时受过刖刑的男性奴隶。

这两件刖刑人守门方鼎都是西周时期的陪葬品,通过这些刖刑题材文物的出土,可以看出古代奴隶的生活是多么的悲惨和凄凉。

标签: 卞和

更多文章

  • 卞和两次献宝,都被当作骗子,死后却被当成传国玉玺被人争抢

    历史人物编辑:华建超标签:卞和

    春秋早期,卞和在凤凰脚下,发现了宝玉,秦始皇把它当传国玉玺,最后却不见了,有人说它自己跑到秦始皇陵墓去了。春秋早期,楚国一个叫卞和的贞士,有“相玉学”本领,一次到荆山脚下做农活,远见一只凤凰站在一块大青石上,“凤凰落脚必有宝”,他欣喜的上前挖掘,果真挖出青石下一块与众不同的璞玉。这璞玉就是后来成为众

  • 卞和献玉、孙子膑脚的真相是什么?从甲骨到青铜,看商周刖刑演变

    历史人物编辑:孙悦说历史标签:卞和

    导言:和氏璧故事中的卞和究竟被砍了那只脚?太史公所言的“孙子膑脚”又是怎么回事?先秦残酷的刖刑究竟该如何执行?这一连串的疑问,在三种不同器型(盘、鼎、鬲)青铜器上却有着生动的展现,也由此解开了我们的所有疑惑。我们经常听过这么一句恐吓的话:“你再跑的话,我就打断你的腿!”,然而在夏商周三代的时候,事情

  • 历史上第一个被称为“不倒翁”的人竟是正面形象示人的卞和

    历史人物编辑:灵幽侃娱乐标签:卞和

    “不倒翁”原来是一种古老的中国儿童玩具,最早记载出现于唐代。它形状像老翁,上轻下重,按倒后自动直立,也叫“扳不倒”。后来被用来讽刺那些不坚持真理、没有自己的立场,并能巧于保持自己地位的人。不倒翁此类“不倒翁”历朝历代不乏其人,比较著名的有五代十国时期大滑官冯道,他原是唐朝末年卢龙节度使刘守光的幕僚。

  • 明清趣闻-不怕没官做,就怕当官没文化:夏徵舒是我先祖

    历史人物编辑:哆啦小哲标签:夏徵舒

    清代名臣曾望颜担任陕西巡抚的时候,西安知县名叫唐李杜,字诗甫。唐知县是四川人,进士出身,不仅学识渊博,而且为人诙谐幽默,喜欢说笑话。当时有一个山西商人姓夏,在陕西西安做生意,家里很有钱。有了钱之后,这位姓夏的商人想过一把官瘾,就花重金买了一个知县,在陕西省某县上任。别人告诉他:“官场上有许多规矩,你

  • 「春秋故事」夏徵舒弑杀陈灵公,楚庄王灭陈复立

    历史人物编辑:灵幽侃娱乐标签:夏徵舒

    陈宣公在位时有两个儿子比较出名,一个是太子御寇,另一个则是公子款。因为公子款是陈宣公与宠姬所生,所以陈宣公便想立公子款为太子。而太子御寇与同族堂兄妫完的关系不错,两人经常在一起,陈宣公以为他们密谋不轨,于是杀死太子御寇。妫完觉得自己的性命也不安全了,于是便举家逃亡齐国,投奔齐桓公,后在齐国改叫田完,

  • 「春秋故事」郑灵公分食美味结仇被杀,死后谥号先“幽”后“灵”

    历史人物编辑:欢欢的奇幻旅行标签:郑灵公

    郑穆公去世后,他的儿子郑夷继位,是为郑灵公。郑灵公在位仅不到一年,便因为一件小事而惹怒了郑国公子宋,因而惹得杀身之祸。话说郑灵公继位后,郑国正与楚国交好。一日,一个郑国人从楚国得到一只大鳖,献给了郑灵公。而正好,郑国的公子宋和公子归生要去拜见郑灵公。走到半路,公子宋的食指突然抖动起来,公子宋大喜,便

  • 郑灵公煮了一锅甲鱼汤,大臣用手指吸了一口,不久之后将其杀害

    历史人物编辑:王金星标签:郑灵公

    春秋时期是一段比较有意思的时刻,那个时候那些人的名字比较奇怪,战争的方式和表现也非常奇葩。这些人所做的事情更是特别奇葩,甚至用常理根本就不能揣摩。比如下面这件事情,国君请大臣们吃饭,但是却不给他食物,于是导致了一场杀人的政变。说到一个门头引发的血案,大家可能都会一笑而过,但是在历史故事当中确实有一锅

  • 春秋时的郑灵公,因为一碗甲鱼汤被大臣杀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论标签:郑灵公

    区区一碗甲鱼汤就能酿成了一场巨大的政治灾难,导致君王被大臣杀死,甚至改变了一个国家的朝局?乍一听,有点莫名其妙、无稽之谈的感觉。有的人还脑洞大开,勾勒出在这碗汤前君臣大打出手的画面,觉得十分匪夷所思。实际上还真的就是因为这碗汤,最终让一对君臣变成千古奇葩,而这则故事也产生了两个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

  • 公元前605年,郑灵公为何会因为一碗甲鱼汤,结果被臣子杀死呢?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中郎将V标签:郑灵公

    西周建立起来的礼法制度,到春秋时期早已是礼崩乐坏,不仅是诸侯国之间相互混战,就连各个诸侯国的内部,也是暗潮涌动,只要一个不小心,诸侯国的国君,就有可能被底下的臣子所推翻。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晋国,直接被三家分晋。而这篇文章所要说的,却是郑国。春秋初期的郑国,实力是十分强大的,就连齐国都要给郑国当小弟,

  • 一碗甲鱼汤惹祸端,公子宋好面子被打脸,郑灵公捉弄人遭报复

    历史人物编辑:五千年桑田标签:郑灵公

    人和人相处,经常会发生一些不经意的摩擦,如果不会自我心理调节,就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车怒症、脾气急躁的人,本来他就是一团火,如果有人再去浇上一滴油,那就会发生意外。今天,小编就带大家看看,在春秋郑国发生的一件离奇的事件,因一碗甲鱼汤引发的两桩君臣血案,一个是死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