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他叫狐偃,他的兄弟叫狐毛,他们辅佐晋文公重耳成就“春秋五霸”

他叫狐偃,他的兄弟叫狐毛,他们辅佐晋文公重耳成就“春秋五霸”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王朝说文史 访问量:3033 更新时间:2023/12/23 7:22:48

狐偃,姬姓,狐氏,字子犯。是晋文公的舅舅。狐偃出身戎狄部落。他的父亲名字叫狐突,他的兄弟叫狐毛,都在春秋时期晋国任官。狐偃和狐毛辅助重耳。

狐偃这个人,有胆识、有意志、谋略,他老谋深算对晋国的宫廷斗争形势洞若观火。狐偃多次挽救于晋文公生死危急的情况,给重耳建言献策,晋国太子申生被骊姬设计逼死后,骊姬为了让儿子继承君位,发誓斩草除根,下一步就要对重耳兄弟俩动手。危情之下,狐偃赶紧护送重耳翻墙逃走,狐偃认为逃到狄国是上策。重耳在狐偃、赵衰等人的保护下在狄国躲避起来。在狐偃严厉的管教下,养尊处优的公子重耳逐渐变得成熟起来。

重耳剧照

晋献公病逝后。重耳接到外公狐突发来的密件,要回去奔丧。狐偃及时劝阻了他:现在晋国是骊姬党羽的天下,奚齐是太子,必然要当国君。你现在想回去尽孝道,但骊姬会将你视为国君的竞争对手,断然难逃毒手。

秦国国君秦穆公是一位政治高手,他派公子絷远赴狄国慰问重耳,实际是试探重耳。此时,狐偃看出了秦国的真实意图。狐偃对重耳说,这是秦国在试探你,你必须辞谢,要表明仁爱思亲才是最宝贵的,而趁君父逝世去谋图私利是有罪的。重耳便按舅父狐偃的指导做了。从此,秦穆公对重耳刮目相看,其实这是狐偃的掩盖之计。

影视剧照

在当重耳相当国君诉求十分迫切的时候,狐偃告诉他,现在时机不到,狐偃给重耳分析晋国的错综复杂的的形式,告诉重耳晋国现在各种力量交织在一起,虽然对骊姬不满人很多,但是晋献公在世,谁也不敢轻举妄动。

棋局果然以狐偃判断的一样,晋献公去世后,骊姬的儿子奚齐为国君,荀息为国卿。随后都被反对者斩杀了,一时间,晋国出现了没有国君的权力真空状态。

晋献公的长子申生和两个幼子都死了,公子重耳和夷吾就成了大臣们议论的对象。里克当时大权在握,是倾向于重耳的,于是就派狐偃的父亲狐突到狄国来,请重耳回去登位。但是狐偃认为,晋国刚刚发生各种血腥政变,国内混乱,大权旁落,重耳回去不一定能稳定局势,况且里克手握重兵,况且杀害国重耳的兄弟。于是劝说重耳此时不要回去当国君。果然,重耳的弟弟回去当国君的时候,晋国又发生了政变。直到各种条件都在有利的情况下,重耳在秦穆公的重兵护送下,狐偃才同意让重耳回国。

骊姬剧照

狐偃是一个文武双全之才,他有高超的政治能力和异于常人的军事天赋,在短短几年内辅佐晋文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奠基了晋国的百年基业。

晋文公称霸后,聪明的狐偃不贪功,逐渐淡出政坛,活到86岁善终,都说狡兔死走狗烹,助侯成就霸业能够安然无恙的恐怕是历代高参们的至高追求吧。

标签: 狐偃

更多文章

  • 从孙膑到卞和,都受到过“刖”刑,考古结果证明了它的真实存在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风云会标签:卞和

    古代刑法都是非常残酷无情,而且有各种的奇葩方式,手段极其残忍,可以说是惨绝人寰。在奴隶主们看来,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在古代刑法之中就有一种刑法叫刖(yuè)刑,刖刑是五大刑法之一,后来也成为满清十大酷刑之一。刖刑究竟是什么样的刑法?古代酷刑中的刖刑,又称剕剕(fèi)刑,指砍去受罚者左脚、右脚或双

  • 卞和两次献宝,都被当作骗子,死后却被当成传国玉玺被人争抢

    历史人物编辑:华建超标签:卞和

    春秋早期,卞和在凤凰脚下,发现了宝玉,秦始皇把它当传国玉玺,最后却不见了,有人说它自己跑到秦始皇陵墓去了。春秋早期,楚国一个叫卞和的贞士,有“相玉学”本领,一次到荆山脚下做农活,远见一只凤凰站在一块大青石上,“凤凰落脚必有宝”,他欣喜的上前挖掘,果真挖出青石下一块与众不同的璞玉。这璞玉就是后来成为众

  • 卞和献玉、孙子膑脚的真相是什么?从甲骨到青铜,看商周刖刑演变

    历史人物编辑:孙悦说历史标签:卞和

    导言:和氏璧故事中的卞和究竟被砍了那只脚?太史公所言的“孙子膑脚”又是怎么回事?先秦残酷的刖刑究竟该如何执行?这一连串的疑问,在三种不同器型(盘、鼎、鬲)青铜器上却有着生动的展现,也由此解开了我们的所有疑惑。我们经常听过这么一句恐吓的话:“你再跑的话,我就打断你的腿!”,然而在夏商周三代的时候,事情

  • 历史上第一个被称为“不倒翁”的人竟是正面形象示人的卞和

    历史人物编辑:灵幽侃娱乐标签:卞和

    “不倒翁”原来是一种古老的中国儿童玩具,最早记载出现于唐代。它形状像老翁,上轻下重,按倒后自动直立,也叫“扳不倒”。后来被用来讽刺那些不坚持真理、没有自己的立场,并能巧于保持自己地位的人。不倒翁此类“不倒翁”历朝历代不乏其人,比较著名的有五代十国时期大滑官冯道,他原是唐朝末年卢龙节度使刘守光的幕僚。

  • 明清趣闻-不怕没官做,就怕当官没文化:夏徵舒是我先祖

    历史人物编辑:哆啦小哲标签:夏徵舒

    清代名臣曾望颜担任陕西巡抚的时候,西安知县名叫唐李杜,字诗甫。唐知县是四川人,进士出身,不仅学识渊博,而且为人诙谐幽默,喜欢说笑话。当时有一个山西商人姓夏,在陕西西安做生意,家里很有钱。有了钱之后,这位姓夏的商人想过一把官瘾,就花重金买了一个知县,在陕西省某县上任。别人告诉他:“官场上有许多规矩,你

  • 「春秋故事」夏徵舒弑杀陈灵公,楚庄王灭陈复立

    历史人物编辑:灵幽侃娱乐标签:夏徵舒

    陈宣公在位时有两个儿子比较出名,一个是太子御寇,另一个则是公子款。因为公子款是陈宣公与宠姬所生,所以陈宣公便想立公子款为太子。而太子御寇与同族堂兄妫完的关系不错,两人经常在一起,陈宣公以为他们密谋不轨,于是杀死太子御寇。妫完觉得自己的性命也不安全了,于是便举家逃亡齐国,投奔齐桓公,后在齐国改叫田完,

  • 「春秋故事」郑灵公分食美味结仇被杀,死后谥号先“幽”后“灵”

    历史人物编辑:欢欢的奇幻旅行标签:郑灵公

    郑穆公去世后,他的儿子郑夷继位,是为郑灵公。郑灵公在位仅不到一年,便因为一件小事而惹怒了郑国公子宋,因而惹得杀身之祸。话说郑灵公继位后,郑国正与楚国交好。一日,一个郑国人从楚国得到一只大鳖,献给了郑灵公。而正好,郑国的公子宋和公子归生要去拜见郑灵公。走到半路,公子宋的食指突然抖动起来,公子宋大喜,便

  • 郑灵公煮了一锅甲鱼汤,大臣用手指吸了一口,不久之后将其杀害

    历史人物编辑:王金星标签:郑灵公

    春秋时期是一段比较有意思的时刻,那个时候那些人的名字比较奇怪,战争的方式和表现也非常奇葩。这些人所做的事情更是特别奇葩,甚至用常理根本就不能揣摩。比如下面这件事情,国君请大臣们吃饭,但是却不给他食物,于是导致了一场杀人的政变。说到一个门头引发的血案,大家可能都会一笑而过,但是在历史故事当中确实有一锅

  • 春秋时的郑灵公,因为一碗甲鱼汤被大臣杀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论标签:郑灵公

    区区一碗甲鱼汤就能酿成了一场巨大的政治灾难,导致君王被大臣杀死,甚至改变了一个国家的朝局?乍一听,有点莫名其妙、无稽之谈的感觉。有的人还脑洞大开,勾勒出在这碗汤前君臣大打出手的画面,觉得十分匪夷所思。实际上还真的就是因为这碗汤,最终让一对君臣变成千古奇葩,而这则故事也产生了两个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

  • 公元前605年,郑灵公为何会因为一碗甲鱼汤,结果被臣子杀死呢?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中郎将V标签:郑灵公

    西周建立起来的礼法制度,到春秋时期早已是礼崩乐坏,不仅是诸侯国之间相互混战,就连各个诸侯国的内部,也是暗潮涌动,只要一个不小心,诸侯国的国君,就有可能被底下的臣子所推翻。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晋国,直接被三家分晋。而这篇文章所要说的,却是郑国。春秋初期的郑国,实力是十分强大的,就连齐国都要给郑国当小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