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孔融、许攸、娄圭,都是三国名士,曹操为何非要杀他们?

孔融、许攸、娄圭,都是三国名士,曹操为何非要杀他们?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汪家兵 访问量:4009 更新时间:2023/12/8 18:44:55

文/元哥说历史

前言【大家都知道,曹操是三国最著名的人物,也是三国最难以捉摸的人物。因为曹操的性格是十分复杂的,他有时残酷无情,有时真诚善良,有时宽容大度,有时心胸狭隘,有时虚怀若谷,有时狂妄自大,等等。但是经过《三国演义》以及相关影视剧、戏剧的塑造,曹操早已被带上了“奸臣”、“汉贼”、“奸雄”的帽子。在很多老百姓的心里,都认为曹操是个不折不扣的“坏人”。当然了,大家看待一个历史人物,一定要客观地看,要辩证地看,不能人云亦云。是人都有两面性,善和恶是交织在一起的,美与丑也是相互伴随着的。其实,正史上的曹操,并没有那么坏,很多著名的历史学家,都为曹操辩过诬,比如《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先生,比如“现代史学四大家”之一的吕思勉先生。】

大家要知道,曹操身处在三国那样一个乱世,而他又拥有那么大的权力,自然难免会杀害很多人。而这些人中,有正人君子,有奸佞小人,也有狂妄之徒。曹操杀人的原因,当然是多种多样的,或单纯为了报复,比如杀张绣,或猜疑心作祟,比如杀吕伯奢一家,或政治斗争需要,比如杀陈宫。杀人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杀人,比如杀蔡瑁,也有间接杀人,比如杀荀彧。

那么,孔融、许攸、娄圭,都是三国名士,曹操究竟为何非要杀他们呢?在这篇文章中,我就来给大家解答这个问题。

一、孔融之死

孔融,字文举,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作为孔子的后代,孔融的学问是很高的,人品是很高贵的,道德是很高尚的。

据《后汉书·孔融传》记载,孔融自幼就很有才华(幼有异才,逸才宏博),据《汉纪》记载,孔融性格开朗(天性气爽),据《九州春秋》记载,孔融智慧过人,才华盖世,当时的豪俊都比不了他(智能优赡,溢才命世,当时豪俊皆不能及)。

何以见得呢?

当时河南尹李膺名声很大,他跟门客说,不是天下的才俊或者名人的后代,不要推荐给他。孔融,十岁那年,想见见李膺,想知道他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结果两人一见如故,结为世交。李膺的身边的人,都说孔融是个奇才。

太中大夫陈炜听到后,就说:人小时候有才华,聪明,长大后未必中用。

孔融回答道:这样说来,你小时候,岂不是很聪明!

孔融、陈炜二人唇枪舌剑后,李膺就出来打圆场:我想,孔融长大后,一定会有所成就的。

后来因为一件事,孔融名声大振。

具体来说是这样的,孔融有位哥哥叫孔褒。而孔褒有位朋友叫张俭,因为跟别人有仇,逃到了孔褒家。当时孔褒恰好不在家,孔融看出了张俭的心思,就表示愿意收留他。后来,事情败露,孔融一家都被捕入狱。在审问中,孔融挺身而出,说收留张俭的人是他,跟他哥哥无关。而孔褒则说,此事跟他弟弟无关,错的是他。

事情传出后,孔融声名远扬。当时,他年仅十六岁。

孔融三十八岁时,被封为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和北海相。

那么,曹操为何要杀孔融呢?孔融哪里得罪过他?

得罪过,而且次数还不少。

1.曹操刚刚将汉献帝迁到许昌时,孔融上书朝廷,表示要改变制度,即首都千里之内不能封侯。

显然,孔融太不识时务了。曹操是个权力欲望极大的人,是容不得别人动摇他政治路线的。

2.曹操禁止喝酒时,孔融不同意,说什么天上有酒新,地上有酒泉,因为喝酒,所以才成为了圣人,怎么能禁止喝酒呢?

这就是孔融不了解曹操了,曹操也是很喜欢喝酒的,他之所以禁酒,是因为粮食不够。

3.太尉杨彪跟袁术有姻亲关系,等到袁术称帝了,曹操因为跟杨彪有矛盾,就让人把他给了抓起来,打算杀了他。孔融又不同意,说不能滥杀无辜,袁术有罪,不当牵连到杨彪。还说,如果他硬要那么做,他明天就解甲归田。

曹操想杀什么人,是他孔融管得了的吗?

4.曹操攻破邺城后,他的长子曹丕打算把袁熙的老婆抢来当小妾。孔融又不高兴了,上书说:周武王打败商纣王后,把妲己赐给了周公。曹操是个博学多才的人,感到很迷惑,于是问孔融是从哪里看到的。孔融说“以今度人,想其当然耳”。

曹丕纳妾,孔融也要管。大家说,曹操气不气吧?

孔融做出的种种事情,彻底激怒了曹操。看来,他是不得不死了!

很快,有人写信举报孔融,说孔融有谋反之心,说过“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之类的话。卯金刀(劉),指的就是“刘备”。随后,孔融就被下狱、处死。

杀孔融,当然得找个罪名。但是曹操用的罪名,不是“谋反”,而是“不孝”。

据说,孔融有过一些不孝的言论。其一是说,父与子,没有恩,儿子,不过是情欲发作的“产物”罢了;母和子,也没有爱,母亲就好比是“瓦罐”,儿子就好比是“瓦罐”里面的一个“东西”,倒出来后,就没有什么关系了。其二是说,如果闹饥荒的话,东西不要给父亲吃,而应该给别人吃。

因此,曹操处死孔融时,就贴出告示:

“融违天反道,败伦乱礼,虽肆市朝,犹恨其晚。”

但是,孔融究竟有没有说过那番话,就不得而知了。就算是有,恐怕也是从别人口里说出的。

易中天先生在谈到孔融之死的时候,这样论述道:

“曹操用不孝的罪名杀孔融,用心是很深的,再次表明曹操是极有心计的政治家而孔融是意气用事的书呆子。”“曹操杀孔融,除消除异己外,还有点正一正风气的目的。”

二、许攸之死

许攸,字子远,他本来是袁绍手下的谋士,官渡之战前,投靠了曹操。

许攸为何要投靠曹操呢?

据《三国志·荀彧传》的说法,是许攸贪财,而袁绍吝啬,满足不了他。所以,他弃袁绍而去,投奔了曹操。而据《袁绍传》的说法,是许攸劝袁绍不要攻打曹操,袁绍不听。他自知袁绍成不了大事,于是投靠了曹操。

许攸投靠曹操后,给他出了个注意,即偷袭乌巢,一把火烧掉袁绍的粮食。曹操大喜过望,欣然采纳。

可以说,曹操最终能够打败袁绍,许攸是功不可没的。

那么,曹操为何要杀许攸呢?

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许攸居功自傲,没有把曹操放在眼里。

据《魏略》记载,许攸立下大功后,经常戏弄曹操,还直接呼他的小名曹阿满,说道:要是没有我呀,你就得不到冀州了。曹操只是笑着说:是呀,你说的对。但其实,曹操这时候,就对许攸心怀不满了。随后,曹操下令说:要是没有我的命令,许攸不能出这扇门。话刚说没多久,就有人举报许攸,曹操就顺势将许攸给处死了。

第二,许攸无才无德。

按照荀彧的说法,许攸是“贪而不治”。而曹操偏偏是个十分痛恨贪官污吏的人,他当年当小官的时候,为此杀了不少人。

第三,许攸不忠。

许攸曾和王芬等人,谋划着要废掉汉灵帝,还拉曹操参加,但被曹操断然拒绝。

三、娄圭之死

娄圭,字少伯,和曹操自幼相识,后来拜入曹操门下,被封为大将。

据《吴书》记载,娄圭少有大志,曾经和别人说:作为一个男子汉大丈夫,就该率领千军万马。

娄圭屡次为曹操立下大功1.曹操在讨伐刘琮的时候,刚兵临城下,刘琮就派人乞降,曹操手下的将军们,都认为有诈。于是,曹操向娄圭询问意见。娄圭说就:天下大乱,那些王爷都把性命看得很重,他(指刘琮)现在把符节都献出来了,是真诚投降的。

后来,果如娄圭所言。

2.曹操讨伐马超、韩遂的时候,娄圭多次立功,曹操常常跟身边人感叹:娄圭的计谋,我实在比不了。

那么,曹操为何要杀娄圭呢?

因为娄圭说过一句话。

曹操权势逐渐大了后,和儿子们到处游玩玩水。娄圭就私下跟别人说:曹氏这家父子,整日就知道享乐。

很快,有人向曹操告密。曹操认为娄圭是在诽谤他,于是将他处死。

呵呵,又是曹操杀人惯用的理由,即“腹诽心谤”。曹操杀崔琰,用的就是那个理由。

结语【孔融、许攸、娄圭之死,显然都比较冤枉。因为曹操杀他们,用的理由显然不够充分。但是那又如何呢?曹操作为封建的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和权威,是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的。而那些身处在三国这样一个乱世的人,则成了封建统治的牺牲品。】

参考资料:《三国志》、裴松之的注、易中天《品三国》。

文章原创,请勿转载。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标签: 许攸

更多文章

  • 许攸等人计划谋逆汉灵帝,邀请曹操参加,为何后者却断然拒绝?

    历史人物编辑:慢步史书标签:许攸

    每逢乱世之际,总有一些谋士,想通过“从龙之功”,来达到自己的政治需求。正如东汉末年的董卓,他残杀少帝,推举刘协为汉献帝,自己则权倾朝野。又如袁绍与韩馥,曾打算将幽州牧刘虞拥戴为皇帝,也是抱有相同心思。但鲜为人知的是,曹操也曾受邀参加过这样的谋逆之举,但他却断然拒绝了。据《三国志·武帝纪》记载:“顷之

  • 他是三国最坏的谋士,挑拨张郃,陷害许攸,让袁绍一败涂地

    历史人物编辑:虾扯闲谈标签:许攸

    三国有很多很好的谋士,曹魏前期的二荀、郭嘉、程昱、贾诩都是顶级的水平,他们的能力也是个顶个的强。曹操能够重用他们,所以打赢了官渡之战,进而一统北方,袁绍帐下同样谋士云集,其中沮授、田丰、许攸等人都是顶级的水平,可惜袁绍不能用,若袁绍能用,焉有官渡之败呢?袁绍色厉内敛,没有主见,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庸主,

  • 许攸等人谋废汉灵帝,邀请曹操参与,为何他却拒绝了?

    历史人物编辑:陈春红标签:许攸

    东汉末年,灵帝昏聩无道,借宦官之手掀起党锢之祸,无数清流名士惨遭朝廷镇压,或流放千里,或身死族灭。在此情形之下,一些党人暗中联合起来,意图推翻汉灵帝统治,改立合肥侯为新帝。据《三国志·武帝纪》记载:“冀州刺史王芬、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连结豪杰,谋废灵帝,立合肥侯,以告太祖,太祖拒之。芬等遂败。”以王

  • 三国中,既是发小又是功臣的许攸,为何会被曹操所杀?

    历史人物编辑:缪帝说史标签:许攸

    曹操可能是三国时期性格最为复杂的人物,说他豁达,明知关羽将来可能会成为敌人,还是任其离开;说他奸诈,为了自身安全不惜表演“梦中杀人”;说他残忍,发小许攸(yōu)为曹操立下汗马功劳,还是被残忍杀害……很多人不理解,曹操为什么要杀掉许攸?有人说杀许攸的不是曹操,是许褚!但是如果没有曹操授意,许褚怎么敢

  • 一代枭雄曹操,酷爱网罗天下人才,为何要杀许攸、孔融等文人

    历史人物编辑:科学黑科技标签:许攸

    昨天,笔者写了一篇称赞曹操爱惜人才,善于管理人才的文章;人都有两面性,作为一代枭雄的曹操,一生酷爱网罗天下人才,但他却将许攸、孔融及荀彧(令其自杀)这些文人、才子杀害了,这是为何呢?下面笔者试着分析一下曹操这种矛盾做法的实质原因。曹操画像一。维护尊严、过河拆桥,杀许攸许攸与曹操的发小,起初效力于袁绍

  • 官渡之战,如果许攸不叛变袁绍,曹操会赢吗

    历史人物编辑:周怀武标签:许攸

    官渡之战,曹操必胜,因为一场战争很少因为一个人物来影响战局,一场战争的胜负是由很多因素构成的,曹操只是兵少,剩下的谋士,将领等因素对于袁绍全是碾压的存在。现在笔者将通过还原历史来阐述分析为什么曹操会胜利的原因。第一,郭嘉适时提出“十胜十败”,为曹操指明了作战方针。在官渡之战前,袁绍亲率数十万大军来攻

  • 许褚一剑杀了谋士许攸,为什么爱才如命的曹操毫不计较呢?

    历史人物编辑:薇颜浅史标签:许攸

    历史上真实的许攸被杀是经过曹操允许的,具体是不是许褚亲手杀的就不得而知了。总之许攸的死是经过曹操默许的,即使是许褚动手行的刑,曹操也不可能怪罪自己的爱将许褚的。许攸的死可以说完全是自己找的许攸年轻的时候与袁绍、曹操都是好朋友。在汉灵帝时期,许攸竟然联合冀州刺史王芬、沛国周旌等豪杰密谋起事,废除汉灵帝

  • 许姓|三国曹魏政权中,有著名谋士许攸、虎将许褚等名人及其家族

    历史人物编辑:贤谈文史标签:许攸

    许姓(12)|东汉末三国时,四川蜀汉政权中有许靖、许慈、许允等许姓人三国时,在曹魏政权中的许姓人,就更多了,名人也不少。影视剧中的许攸形象(资料图片)南阳人许攸:决定官渡之战胜负的谋士南阳人许攸,在曹操与袁绍的官渡之战中,大出风头。许攸,字子远,年轻时与袁绍、曹操关系不错。永汉元年(189年),许攸

  • 赤脚迎接许攸,设计挖走徐庶:曹操为什么没有请来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马文成标签:许攸

    众所周知,曹操爱惜有才能的人。官渡之战前夜,袁绍手下的谋士许攸来投降,曹操当时正在洗脚,听到这件事,没穿鞋就跑出去迎接了。许攸非常感动,立即向曹操献计,让曹操火烧乌巢,抄袁绍的后路。正是许攸有谋略,曹操才能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刘备在驻扎新野获得了西书西书这一谋士。徐峥文字直,颍川他和诸葛亮是支教,

  • 曹操唯才是举,为何要杀掉“足智多谋”的许攸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这样聊标签:许攸

    曹操是国人家喻户晓的人物,但是偏偏是这个大家都知道的人,却是最多面,最复杂的,真的很难用一个简单的形象来概括曹操的形象。曹操一生做过很多事,杀过人也救过人,写过诗打过仗,你说他宽容吧,因为许攸态度不恭敬就杀了他。你说他气量小吧,曹操人生中最大的一次失败,论惨烈程度是超过赤壁的,张绣差点杀了曹操,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