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亮为何总让魏延去骂阵?而不让魏延单独统兵奇袭?

诸葛亮为何总让魏延去骂阵?而不让魏延单独统兵奇袭?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汽车前一线 访问量:3277 更新时间:2024/2/11 15:36:00

魏延是三国时期蜀汉重要将领,魏延有勇有谋,可以说是智勇双全,正史中记载,魏延勇猛过人,刘备在世时,曾慧眼识才,重用魏延,让魏延镇守汉中。刘备去世之后,魏延曾多次跟随诸葛亮北伐,战功赫赫。

在北伐期间,魏延提出从子午谷奇袭长安,也就是子午谷奇谋,但是,诸葛亮觉得太冒险,没有采用,魏延觉得自己无用武之地。这里,只讨论演义。

在演义中,诸葛亮总是让魏延去敌军阵前骂阵,魏延不想去,但是,诸葛亮却总是强行让魏延去。

比如,廖化在一次战斗中,缴获了司马懿的金盔,立下大功,诸葛亮让魏延带着司马懿的金盔,到阵前骂战,目的是引诱司马懿出战。

魏延说,司马懿心中能容下高山大川,骂战是没用的,只是空费口舌,但是,诸葛亮不听。

魏延多次去骂战,司马懿果然拒不出战,甘愿受辱骂。

见《三国演义》第一百零三回:忽报魏延将着元帅前日所失金盔,前来骂战。众将忿怒,俱欲出战。懿笑曰:“圣人云:小不忍则乱大谋。但坚守为上。”诸将依令不出。魏延辱骂良久方回。

魏延心中对骂战是非常不屑的,但是,不愿去又不行,诸葛亮有军令,军令如山,不得不听。

但是,魏延作为大将,有自己的军事分析,他想领兵从子午谷奇袭长安,做了详细的分析和规划,让五千人奇袭,五千人运粮,以保障成功率,但是,诸葛亮就是不听,觉得冒险的事,一律不采用,为此,魏延觉得自己怀才不遇。

试想,魏延作为大将,去骂战,是不是大材小用了?诸葛亮为何不让魏延单独统兵奇袭呢?

作为将领,魏延是对的,俗话说,将在谋而不在勇,但凭血气之勇,是不行的,要靠谋略。魏延是有谋略的,他认为,去骂战是凭血气之勇,那是不值得做的,应该奇袭,出奇制胜。

诸葛亮因为司马懿坚守不战,急切想激怒司马懿出战,好打败司马懿,速战速决,也是对的,因为,诸葛亮的粮草跟不上,蜀道运粮困难,不宜久战,拖不起。

这样,诸葛亮和魏延就有了矛盾,两个人最终产生了很大的隔阂。

诸葛亮之所以不让魏延出兵奇袭,一方面,确实是觉得冒险,觉得蜀汉家底就那么多,经不起折腾,万一失败,损失惨重,输不起,另一方面,诸葛亮也对魏延不太信任,总觉得魏延有心思,万一单独给他兵权,他不听命令怎么办?

标签: 魏延

更多文章

  • 如果魏延不死,魏延直接对战司马懿,蜀汉有何后果?

    历史人物编辑:国栋说历史标签:魏延

    三国时期可以说是一个英雄群集的时代,历史上有很多著名人物都来自那个时代,魏延就是其中之一,在诸葛亮北伐时,魏延统领万军、给诸葛亮出谋划策,可以说魏延文武双全,是个难得的人才。不幸的是诸葛亮劳心劳力,在北伐的重要关头上病逝了,这件事对蜀汉大军的打击很大,毕竟诸葛亮一直在为实现刘备的遗志而努力,他的智慧

  • 如果魏延和五虎上将一一单挑,最终能打败哪一个?

    历史人物编辑:阿槐方言配音标签:魏延

    魏延是蜀汉大将,俊秀俊秀,军事素养极高,正史综合水平不亚于蜀汉“五虎将”。说到战将,我们不能以正史为例,因为正史很少有领头将领临战的操作,无法检验所有将领的武功。一般在讨论武功强弱的时候,《三国演义》是标准。——演义中,魏延科被称为蜀汉六爷,略逊于蜀汉五虎。蜀汉五虎将原为“演义”一词,指关羽、张飞、

  • 魏延造反,王平大声喊出12个字,士兵们羞愧难当,魏延赶紧逃跑!

    历史人物编辑:雨畦说历史标签:魏延

    魏延造反,王平大声喊出12个字,士兵们羞愧难当,魏延赶紧逃跑!魏延,字文长,义阳人,蜀汉大将,曾经出奇谋偷袭魏国,只可惜不被诸葛亮采纳。魏延很早就跟随刘备征战四方,深得刘备的器重和喜爱,曾经做过刘备的贴身保镖(牙门将军)。刘备曾破格提拔他为大将,镇守汉中,刘备死后,魏延官至征西大将军,前军师,成为继

  • 诸葛亮与魏延,都起于荆州,为何诸葛亮就是不重用魏延?

    历史人物编辑:小丽搞笑说标签:魏延

    一朝天子一朝臣,古今都如此。魏延是刘备的“私兵”,《三国志》中说“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是刘备最信任的部将。魏延与诸葛亮,两人都自荆州追随刘备,魏延是最优秀的将军,诸葛亮是最出色的文官,他们如果密切配合,将相相和,刘备去世后,蜀汉可能是另一幅景象。魏延是刘备的部曲,部曲就是私兵,是不接受其他人调动的部

  • 一个魏延,两种表述,正史里的魏延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沈烈康标签:魏延

    先说演义中魏延的死法,这也是百姓津津乐道的话题。魏延的结局要从刘备入蜀说起,刘备攻打涪城,此时涪城的太守是韩玄,而韩玄手下的副将,除了黄忠之外,另一位就是魏延了。对于昏庸无能,险些因为无故怀疑而错杀了黄忠的韩玄,魏延跟黄忠的态度是不一样的,魏延干脆就斩杀了韩玄,然后直接开城投降,迎接刘备。魏延没万万

  • 子午谷奇谋究竟能否成功?诸葛亮北伐结局,其实魏延早已看破!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经典沸标签:魏延

    文:幽谷(作者原创授权)公元225年,诸葛亮平定了南中,没有了后顾之忧,于是厉兵秣马,等待时机“北定中原,还于旧都”。魏帝曹丕病死,曹睿继位,诸葛亮认为有了可乘之机,于公元228年春上《出师表》,准备北伐。就在第一次北伐时,魏延提出了一个争论千余年的“子午谷奇谋”。《三国演义》第九十二回有以下记述:

  • 诸葛亮死了都不放过魏延,魏延到底做错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聚会旅游标签:魏延

    在诸葛亮北伐期间的将领中,魏延无疑是最能撑得起牌面的一个,因为这个时候五虎上将已经相继离开人世,而蜀国将领后继无人,诸葛亮虽然看不上魏延,但也只能委以重任,但是对于魏延的态度并没有发生基本改变,这在子午谷奇谋的争论中就得到了体现。非但如此,诸葛亮病死在五丈原后,依然在算计魏延,设计把魏延干掉了。魏延

  • 魏延也是一名英勇悍将,为何却不讨诸葛亮欢心?

    历史人物编辑:黑米爱旅行标签:魏延

    据史料记载,诸葛亮在发动第一次北伐时,并没有使用像赵云、魏延这样实战经验丰富、能独当一面的老将作为先锋。而是不顾众人的质疑和反对,选择了没有军事指挥经验的他参军。马谡是领跑者。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史书上是这样描述的:“梁逆众拔苏,率众上前,在街亭与魏将张郃交战,被郜所败”诸葛亮之所以这样做,一方

  • 如果诸葛亮死后没有杀了魏延,魏延的命运将会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电工与机械维修标签:魏延

    公元234年秋,诸葛亮在五丈原病危,与长史杨仪、司马飞懿、侍卫姜维商议退伍一事。引军撤退。诸葛亮病危时,大臣杨仪、司马飞懿、姜维负责撤退。而休息后的工作则由魏延负责。魏延不肯退,就让他去吧。自己带兵撤退。(历史书上有)事实上,《三国演义》更像是一部小说,而不是一部历史书。在三国史书中,诸葛亮除了否定

  • 三国鼎立:诸葛亮上出师表,魏延献计被否定

    历史人物编辑:萧家老大标签:魏延

    三国鼎立:诸葛亮上出师表,魏延献计被否定诸葛亮复与民休息,安养两年,国富民饶,于是拟出师北伐,规复中原。时魏主曹丕已经病殁,遗嘱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陈群、抚军司马懿等,立平原王曹叡为太子即日嗣位。曹叡谥曹丕为文帝,尊太后卞氏为太皇太后,皇后郭氏为太后,即用一班顾命大臣,秉持国政,统驭四方。吴主孙权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