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并没有处处压制着魏延,毕竟这是诸葛亮的职责,他根本没有去压制魏延首先是没有必要,毕竟他们蜀汉的臣子,魏延的形象被《三国演义》完全塑造的不成样子,本来是一个忠臣良将,硬生生的被刻画成为了一个反贼。刘备当时是非常器重魏延的,不然不会让他担任汉中太守。诸葛亮如若不信任魏延就是在自己生前将其灭掉,怎么可能还会像罗老爷子写的利用马岱将其杀死呢?
魏延之死
据《三国志》记载:诸葛孔明死后,魏延并不服杨仪,当时孔明将军权以及政权全部交给了杨仪。杨仪与魏延的脾气又合不来,杨仪命令全军后撤,魏延殿后。魏延认为丞相虽然死了,但是北伐大业并不能耽误,苦于没有军权只能像汉中逃去。并且他之前做过汉中太守,除了汉中他没有任何去处。
杨仪命令马岱率领铁骑五千去追杀魏延,魏延不敌被杀,头颅被马岱割下带回成都。杨仪将头踩到地上愤怒的说:庸奴还敢作恶否?
对于魏延的死慕容认为是非常惋惜的,魏延身为一个武将想要报效国家有错吗?魏延是非常佩服孔明的,孔明也是非常器重魏延的,若是拿孔明不采纳魏延奇兵出子午谷取长安的计谋来说的话,慕容认为也是说不通的。魏延本身就是一个武将,他想的是武将的想法。
孔明一生谨慎,所以自然不会去采纳他的奇兵计策,原因是这道计谋如果成功,蜀汉问鼎中原,如若失败两代君臣的努力付诸东流,因此孔明才会坚持兵出祁山,一城一城的战领杀下去,可以说魏延生前与孔明并没有矛盾,魏延不会因为这次事件对孔明有任何的看法。
魏延非常有可能会抱怨,不过他对孔明的计谋言听计从,并没有一次去违背孔明的意愿,因此慕容的观点是诸葛亮与魏延各位其政根本没有很直接的利益冲突,魏延非常尊敬孔明,孔明也非常器重魏延,只不过在某些时间段没有展现出来。孔明也没有明面上去责罚魏延,他是一个赏罚分明的人,因此可以看出魏延并没有大错或是一丁点的错误让孔明知道。
魏延野心勃勃
魏延的确是有野心的这个我们无可否认,他的野心与孔明是相同的都是想要光复大汉,让蜀汉成为第三个汉朝(西汉、东汉、蜀汉)这个梦想不光与孔明相同与大多数蜀汉子民是一样的,因此野心勃勃放在这里并不是贬义词而是褒义词,魏延的军事能力绝对能够配得上他的野心。
魏延的能力很强,不然不会一次又一次的成为曹魏的头号敌人,面对魏延,曹魏是恐惧的,尤其是孔明与魏延的双人组。
孔明压制魏延说可能源自于魏延对孔明言听计从以及孔明的驭下态度是非常强硬的。
魏延的军事能力毋庸置疑这一点先前就已经说过了,孔明对蜀汉的付出是巨大的。孔明对于蜀汉实施的政策是依法治国,在这里要提一点,刘备死后蜀汉的大权全部由他包揽,刘禅需要做的事情只不过是祭祀等皇帝必做的事情,不然也不会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记载: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因此蜀汉才能发展的那么好,魏延作为蜀汉后期的军事方面的领军人物,能够乖乖的听命于孔明,也算是不容易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