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因为诸葛亮对魏延有偏见,所以诸葛亮临死前要除掉魏延

因为诸葛亮对魏延有偏见,所以诸葛亮临死前要除掉魏延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金冠华 访问量:3228 更新时间:2024/2/15 15:56:52

说到魏延这个家伙,也算是生不逢时,他作为三国后期蜀国的第一虎将,本来骁勇善战,忠心不二,放在三国前期妥妥的大有作为,说不定还能混个六虎将的称号。可是他生在了三国后期,最开始是效命于荆州刘表,后来转投他处,在关羽攻城时,义斩太守,救下老将黄忠,一举成名。但是偏偏《三国演义》里把他说成“脑后有反骨”的反贼。想必魏延也冤的很。

实际上,魏延与诸葛亮早有积怨,张作耀先生《刘备传》的解释是,诸葛亮和魏延在军事路线上有分歧。而分歧的关键就在于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谋,诸葛亮最终没有采用。而后,北伐屡屡失败,终于在第五次北伐期间,诸葛亮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就当时而言,诸葛亮自己已经非常清楚,北伐已经没有希望了,此时最重要的事情是赶快把大军撤回成都,捍卫蜀汉政权。只要保住了蜀汉,未来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才有希望。然而诸葛亮也非常清楚魏延,魏延生性执着,绝对不会轻易放弃北伐,一旦失利,蜀国不保,于是设下一计,让魏延断后,势必会引起魏延不满,借此可以除掉魏延。

魏延绝非反骨之人,他在谦厚的刘表麾下纵使不得重用也未起反心。刘表死后,蔡瑁弄权刘琮降曹,本来这个时候以魏延的本事,跟着归顺识才爱才的曹操的话,绝对可受到曹操的重用。但魏延却因为看到刘备为保百姓的“仁爱”形象后,才挺身而出反出襄阳,弃大好前途于不顾,欲追随这个他认为仁君却有如丧家之犬刘备,并于后来斩韩玄救黄忠终于得偿所愿投靠了刘备。然而却于此时换来自以为有识人之术的诸葛亮一句脑后有反骨而差点将他就地正法。及后,魏延以为投得明君而为蜀国的建国和护国立下了数之不尽的汗马功劳,他的功绩比之五虎将绝对有过之而无不及。

所以说,刘备之所以宠幸魏延,是因为他神似关羽。而诸葛亮之所以讨厌他,也是因为他像关羽,像关羽那样逞强好胜,刚愎自负,令诸葛亮十分不舒服。诸葛亮平生办事素来小心谨慎,最忌讳的就是那种口出狂言之人。关羽贵为刘备二弟,又是名震华夏的大将,诸葛亮不得不敬他三分,可魏延是后来之人,诸葛亮绝无敬他之理。所以诸葛亮一有机会就打压魏延的气焰,表面上看是在提醒他,可潜意识里却是在宣泄对关羽的怨恨。

因为诸葛亮对魏延有偏见,所以诸葛亮临死前要除掉魏延。至于魏延自始至终都忠与汉室,起初是刘备,后来是诸葛亮,虽然性格上有些飞扬跋扈但是对于国家而言仍然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就是诸葛亮想致其余死地,魏延都不曾反抗。最后魏延死的很惨,而且还连累了族中的人。当初魏延能够有今天的地位就是关羽的原因,如果关羽还活着的话,看到诸葛亮是如此的恨他不知道作何感想呢?

标签: 魏延

更多文章

  • 如果诸葛亮死后,魏延能接管蜀汉的大权,魏延会打下中原吗?

    历史人物编辑:司明岩标签:魏延

    无论是在小说中还是历史中,诸葛亮在病重的时候,对于身后的安排先是蒋琬,再是费祎,并没有安排魏延的计划,从这里可以看出,诸葛亮并不认为魏延有能力接管大权,那就更不用说打下中原了。我们一起分析一下魏延的缺点,根据这些缺点来分析一下,他为何不会成功。魏延有机会接管大权吗?按照军中的资历来看,魏延是仅次于诸

  • 魏延真的谋反了吗?魏延之死,是否是诸葛亮的阴谋?

    历史人物编辑:刀白眉标签:魏延

    魏延是蜀汉大将,其勇猛不亚于关羽、张飞、马超等人。刘备取得汉中后,任命魏延为汉中太守,防备曹魏。魏延以善战闻名,曾经击败过曹魏大将费瑶、郭淮等。诸葛亮北伐时,魏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谋”。他请求别领一军,经子午谷出其不意的攻打长安,再与诸葛亮会师。可见魏延是既勇猛,又有谋略的。魏延官至征西大将军、

  • 诸葛亮派将抵挡张郃,目视魏延,魏延为什么会低头不语呢?

    历史人物编辑:汪家兵标签:魏延

    魏延之所以不去请令抵挡张郃,并不是怕张郃,他是在闹情绪,他知道张郃是魏国名将,蜀营里能抵挡张郃的第一人选,肯定非魏延莫属,但任凭你诸葛亮怎么看着我,我就不去接这个令。魏延对诸葛亮有意见,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做下的病。诸葛亮用兵比较谨慎,他从陇右大路进兵,魏主曹睿派夏侯楙前来迎敌。魏延来见诸葛亮说:夏侯

  • 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谋,诸葛亮为何不用?专家:诸葛亮一生最大败笔

    历史人物编辑:爱搞笑的毛毛毛标签:魏延

    相信大家都读过或者欣赏过《三国演义》的小说和电视剧,作为四大名著之一,它在中国章回体小说里面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如果要评价出三国里面最完美的一个人物,那么不少人肯定会认为是蜀汉丞相诸葛亮。诚然,诸葛孔明足智多谋,在军阀纷争的乱世力挽狂澜,扶汉室之将倾,帮助刘备奠定一国之君的霸业,如果非要吹毛求疵挑出

  • 诸葛亮为何临死还要设计杀掉魏延?并非魏延有反骨,原因很现实

    历史人物编辑:老虫侃历史标签:魏延

    在三国时期,蜀军阵营可谓是人才的聚集之地。智有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武有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不过其中还有一个人却受到了极大的忽视,此人在刘备眼里的重要性甚至能够与五虎上将相媲美,最后却被诸葛亮的遗命所杀,此人正是为蜀汉立下了赫赫战功的魏延。 在《三国演义》中,魏延率领所部投诚刘备,

  • 蜀汉大将魏延为什么宁死不投曹操,魏延是有什么打算吗?

    历史人物编辑:彩虹文史标签:魏延

    “宁愿”为什么打引号呢,显然魏延并不知道自己会被杀,当然如果他知道,我估计他也不会去投降曹魏的。诸葛亮的多次北伐,魏延基本都是参与的,而且是主要将领。但魏延和诸葛亮北伐的战略意见不同,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谋被驳回,诸葛亮坚持稳扎稳打。就事论事,并不像演义中那样,诸葛亮对魏延有严重偏见,他俩小矛盾还是有的

  • 看懂魏延的死因才明白,子午谷奇谋,为啥诸葛亮就是不同意?

    历史人物编辑:超级七品小芝麻官标签:魏延

    事实上,只有看懂魏延的死因,才知道为何诸葛亮就是不答应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子午谷奇谋诸葛亮北伐时期,魏延曾经提出过一个非常出名的战术谋略,那便是子午谷奇谋。在这份谋略中,魏延准备率军五千走子午谷,突袭杀往长安,打魏军一个措手不及! 原文:魏延上帐献策曰:“夏侯楙乃膏粱子弟,懦弱无谋。延愿得精兵五干,

  • 诸葛亮为何总让魏延去骂阵?而不让魏延单独统兵奇袭?

    历史人物编辑:汽车前一线标签:魏延

    魏延是三国时期蜀汉重要将领,魏延有勇有谋,可以说是智勇双全,正史中记载,魏延勇猛过人,刘备在世时,曾慧眼识才,重用魏延,让魏延镇守汉中。刘备去世之后,魏延曾多次跟随诸葛亮北伐,战功赫赫。在北伐期间,魏延提出从子午谷奇袭长安,也就是子午谷奇谋,但是,诸葛亮觉得太冒险,没有采用,魏延觉得自己无用武之地。

  • 如果魏延不死,魏延直接对战司马懿,蜀汉有何后果?

    历史人物编辑:国栋说历史标签:魏延

    三国时期可以说是一个英雄群集的时代,历史上有很多著名人物都来自那个时代,魏延就是其中之一,在诸葛亮北伐时,魏延统领万军、给诸葛亮出谋划策,可以说魏延文武双全,是个难得的人才。不幸的是诸葛亮劳心劳力,在北伐的重要关头上病逝了,这件事对蜀汉大军的打击很大,毕竟诸葛亮一直在为实现刘备的遗志而努力,他的智慧

  • 如果魏延和五虎上将一一单挑,最终能打败哪一个?

    历史人物编辑:阿槐方言配音标签:魏延

    魏延是蜀汉大将,俊秀俊秀,军事素养极高,正史综合水平不亚于蜀汉“五虎将”。说到战将,我们不能以正史为例,因为正史很少有领头将领临战的操作,无法检验所有将领的武功。一般在讨论武功强弱的时候,《三国演义》是标准。——演义中,魏延科被称为蜀汉六爷,略逊于蜀汉五虎。蜀汉五虎将原为“演义”一词,指关羽、张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