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是蜀汉大将,其勇猛不亚于关羽、张飞、马超等人。刘备取得汉中后,任命魏延为汉中太守,防备曹魏。魏延以善战闻名,曾经击败过曹魏大将费瑶、郭淮等。诸葛亮北伐时,魏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谋”。他请求别领一军,经子午谷出其不意的攻打长安,再与诸葛亮会师。可见魏延是既勇猛,又有谋略的。魏延官至征西大将军、凉州刺史,在蜀汉地位仅次于诸葛亮。
不过这位勇猛的大将,在诸葛亮死后却因谋反被杀,并且被灭了三族,可谓下场悲惨。但事实上,魏延却并无谋反之心,他被杀实在是很冤。
魏延是当时蜀汉第一大将。诸葛亮那边,协助他处理军政大事的是杨仪、蒋琬、费祎、姜维等人。魏延的功劳、资历、地位仅次于诸葛亮,又手握军权,非杨仪、蒋琬等人能比。除魏延外,资历、地位最高的是杨仪。魏延、杨仪都是能力出众,两人一文一武,是诸葛亮的左膀右臂。但两人的性格却都不好。尤其是魏延,自视甚高,谁都看不起,同僚都对他敬而远之。最终诸葛亮没有选择让这两人接班,而是选择了蒋琬。
魏延与杨仪不和。两人都是自视甚高、性格狭隘,自然会产生矛盾。俩人只要一见面,就会发生冲突。当然,吃亏的都是文弱书生杨仪。
诸葛亮病逝于北伐路上。他留下遗命,让魏延、姜维断后,由杨仪、费祎率领大军返回。不过魏延却拒绝执行命令。他希望让杨仪、费祎等人带着诸葛亮的灵柩返回,而他继续率军北伐。
诸葛亮死后,已经没人能镇住魏延、杨仪。他们开始清算彼此的仇怨。俩人各自上书朝廷,都说对方要谋反,并率兵互相攻击。由于魏延平素得罪人太多,留守京城的大臣都支持杨仪。最后魏延就真成“谋反”了。魏延部下四散而去,他自己也被杀死。
魏延的本意,只是要杀死仇敌杨仪,并无其它想法。他最后戴上了谋反的帽子,并且被灭三族,实在是有点冤。
而杨仪最后也没有好下场。他消灭了魏延,自以为立了大功,但却没有得到任何封赏。最后执掌朝政的成了蒋琬。杨仪资历、地位一直比蒋琬高,于是他心中很不服,有各种怨恨、诽谤的言语。最终杨仪被罢官、流放,后来又自杀而死。
魏延的悲剧结局,主要是因为他的性格。不过,从诸葛亮安排蒋琬接班开始,他的命运就注定了。魏延功勋卓著、手握兵权、桀骜不驯,资历不足的蒋琬是无法驾驭他的。诸葛亮只能选择除掉他(或废掉他),为蒋琬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