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之所以不去请令抵挡张郃,并不是怕张郃,他是在闹情绪,他知道张郃是魏国名将,蜀营里能抵挡张郃的第一人选,肯定非魏延莫属,但任凭你诸葛亮怎么看着我,我就不去接这个令。
魏延对诸葛亮有意见,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做下的病。诸葛亮用兵比较谨慎,他从陇右大路进兵,魏主曹睿派夏侯楙前来迎敌。魏延来见诸葛亮说:
夏侯楙乃膏粱子弟,懦弱无谋。延愿得精兵五千,取路出褒中,循秦岭以东,当子午谷而投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夏侯楙闻某骤至,必然弃城望门邸阁而走。某确从东方而来,丞相可大驱人马,自斜谷而进。如此行之,则咸阳以西,一举可定也。
这就是历史上存在很大争论的子午谷奇谋,诸葛亮听了魏延的计策,认为魏延这是认为魏国没有能人,如果魏国在山僻中截杀,魏延这五千人马将有去无回,蜀军就会元气大伤。
魏延则认为:诸葛亮从大路进兵,魏国就会派兵在路上迎战,这样打起来旷日持久,难以占领中原。
最终诸葛亮作为主帅,否决了魏延的计策,魏延怏怏不悦,从这开始魏延有情绪了。
诸葛亮得知守陈仓的郝昭病了,趁机发动了第三次北伐,一路上捷报频传,司马懿不敢在战,传令魏军尽回营寨,坚守不出。为了诱魏军出战,诸葛亮想了一计,传令蜀军拔寨而起,退军三十里,司马懿心里疑惑,心想:蜀军粮草充足,怎么退兵了,过了几天,蜀军又退了三十里,司马懿认为是诸葛亮的计策,对张郃等人说:“这是诸葛亮的诱敌之计,我们还是坚守不出,”过了几天,蜀军又退三十里,张郃坐不住了,来向司马懿请战。
司马懿说:“诸葛亮诡计多端,如果追击有什么差池,将损我军锐气。”张郃说:“这是诸葛亮的缓兵之计,想慢慢的退回汉中,如果不追,将贻误战机,我愿意立下军令状,若是败了,甘当军令。”司马懿只好派张郃追击蜀军。
诸葛亮听说魏军出战了,精神一震,马上擂鼓升帐,对众将说:
“今魏兵来追,必然死战,汝等须以一当十,吾以伏兵截其后,非智勇之将,不可当此任。”
诸葛亮一面说,眼睛看着魏延,那意思是,你是蜀营头牌大将,这个重担只有你魏延来挑,赶紧出来接令吧,众将也都看出来了,也看着魏延。
魏延故意装作没看见,低头不语,心说:如果你用我的子午谷奇谋,早打下长安了,哪用得着这样三番五次北伐,你愿意派谁去,就派谁去,反正我是不去。又闹情绪了。
这时候王平实在看不下去了,大声说道:“我愿意前往,”诸葛亮叹道:“王平肯舍身亲冒矢石,真忠臣也,”这话也是说给魏延听呢,你魏延不配做我蜀中头牌大将。
综上所述:诸葛亮派将抵挡张郃,目视魏延,是想让魏延去战张郃,魏延低头不语,是在给诸葛亮闹情绪,不想出战,但并不是怕张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