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被卖身为奴的公主——清河公主那段悲惨的人生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被卖身为奴的公主——清河公主那段悲惨的人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秋叶侃历史 访问量:2901 更新时间:2024/1/19 16:11:35

逝者如斯,徜徉在历史长河之中,用一个故事去解读一段历史。

历史上记载帝王世家在逢战乱之时,内斗之争中落难的故事并不少见,为我们所熟知的就有在景山歪脖子树上自缢的崇祯皇帝,有家难回的末代皇帝溥仪等等这些。我们确实很难想象当初居庙堂之高的他们如今会落到如此地步,但是造化弄人的背后又何尝不是自作自受呢?下面我将带领各位一起探寻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被卖身为奴的公主——清河公主那段悲惨的人生。

据《晋中兴书》记载:临海公主,惠帝四女,羊皇后所生,初封清河公主,未出适,值永嘉乱。卖长城民钱温,温以送女,女遇主甚酷,主自告吴兴太守周礼。以闻,於是杀温及女,适谯国曹统。

从上述史料中我们不难看出在清河公主遭遇那段待遇甚是残酷的事件后,将钱家父女斩杀的事实。

那么究竟是一段什么样的苦难日子让这位宅心仁厚的君王做出这样的决定呢?

事情还要从西晋后期的永嘉之乱说起。

公元311年六月,匈奴后人建立的野蛮赵汉一举攻陷了洛阳城,自此西晋政权也是到了尽头。洛阳沦陷后,当时城里的皇家贵族面临如此势不可挡的铁蹄没有一丝抵抗的欲望,满满的求生欲只能催促着他们奋不顾身地跑路。就这样,一位平日里在皇宫养尊处优的公主在逃难中与家人分离,开始了多灾多难的宫外生活。

后人张籍的《永嘉行》更是将这一现状描写的淋漓尽致。

黄头鲜卑入洛阳,胡儿执戟升明堂。晋家天子作降虏,公卿奔走如牛羊。紫陌旌幡暗相触,家家鸡犬惊上屋。妇人出门随乱兵,夫死眼前不敢哭。九州诸侯自顾土,无人领兵来护主。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

和家人分离后的清河公主并不是像我们所想的那样身旁还有几个丫鬟或者侍卫伺候着,完全是她独自一人在和命运做斗争。然而,命已注定落单的她将经历一段枉为人奴的噩梦。

在流离失所的过程中,清河公主虽然没有像部分平民百姓那样被饿死,但是她却一个山野村夫盯上了,但是这人并不知道公主的真实身份,几经周转,出身尊贵的清河公主就这样被贱卖到一个大户人家钱温手中,而当时他的女儿在年龄上正好与清河公主相近,钱温所幸将清河公主送给了自己的女儿作为奴婢来使唤。

见清河公主长相清秀,举止得当又谈吐非凡,俨然就不可能是奴婢的身份,但是娇生惯养的钱家女儿根本就没往那里去想,反而是对这个已经沦为奴婢的公主产生羡慕嫉妒恨。心怀恶意的钱家女儿很是看不惯在钱府还有比自己优秀的女子,于是开始对清河公主各种刁难,不仅把那些脏活累活全部分给她,有时甚至还言语辱骂,拳脚相加,更过分的是还不把食物分配给公主,导致在这种做尽杂货还吃不到饱饭的日子里,公主已经是饿得只剩皮包骨头。

当然史书上所讲的大概就是这样,在清河公主沦为奴婢的这段日子究竟还遭受了什么样的非人待遇我们无从知晓。但是透过当时的西晋和被后人称作为最开明的唐朝关于奴婢生活的记载,我们或许就能可见一斑:

《唐律》规定:“奴婢贱人,律比畜产。”又说:“奴婢比之资财。”《唐会要·奴婢》:“万岁通天元年(696年)九月,敕士庶家僮仆有骁勇者,官酬主直,并令讨击契丹。”《旧唐书·李光颜传》记载:“元和十一年(816年)唐宪宗以李光颜‘连败吴元济之众’,‘赐其告变者奴婢银锦’。

晋的大土豪石崇家里的奴婢:厕所里有漂亮的侍女,专门负责给石崇擦屁股。当然,那时候擦屁股用的不是卫生纸,而是一种特制的竹片。当石崇拉完屎,美丽的侍女就从锦囊里取出竹片,帮石崇一下一下地擦屁股……所以在那个世风扭曲的时代,清河公主即使再被要求委身做一些我们难以想象的事情也不足为怪。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于她的命运迎来了转机。公元317年东晋建立的消息传到了受难长达六年之久的清河公主耳中,有一天她趁着钱家女儿外出的时间,偷偷逃离了这个让她心力憔悴暗无天日的地方,一路上她又历经艰难,终于从吴兴(今浙江湖州)回到了东晋都城建邺(今南京)。来到天子脚下的皇城,她告明自己真实身份,苦苦哀求侍卫放她去见当时的皇帝司马睿

但是起初侍卫对这个已经被岁月摧残,衣衫褴褛的奴婢根本就没有信任,但清河公主不屈不挠的哀求和听起来并不像编造的经历最终让侍卫向上级汇报。

终于,饱含沧桑流离失所多年的清河公主再次见到了自己的亲人,她声泪俱下的哭诉让继位不久的司马睿内心久久不能平复,他不敢想象公主当年遭遇了哪般非人的待遇,为解心头之恨,抹杀清河公主这段痛苦的回忆。于是他下令逮捕让他这位皇妹饱受折磨的钱温父女,将他们压入大牢,等待问斩。

所以并没有像标题那样写的满门抄斩。之后的清河公主逐渐走出阴影,不久以后还嫁给了谯国公曹统,再次过上了皇亲国戚的生活。至于钱温父女被问斩,也就没有那么不难理解了,不仅没有安置好这位落难的皇室公主,反而还将她作为奴婢使唤。这事无论落到那个皇帝头上都不好受,既然不能容忍,也就只能即刻诛杀,才能解心头之恨。

标签: 清河公主

更多文章

  • 清河公主逃到民间,被一大户人家“收留”,恢复身份后斩杀其全家

    历史人物编辑:陈坤说历史标签:清河公主

    《晋书》曾言:“温以送女,女遇主甚酷。“虽封建背景下,皇室公主地位尊贵,然动乱年间,东晋临海公主,却成他人奴婢,其动荡人生亦成历史传奇。众所周知,在古代封建社会中,人人平等的思想并未出现,这也导致人与人之间的身份地位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一般来说,出身皇室贵族之人,普遍能够获得美满人生,然而,并非所有的

  • 清河公主落难,被富家女买下恢复身份后,富家女被满门抄斩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有点点乱标签:清河公主

    这里的清河公主既不是曹操的那个设计谋害亲夫的长清河公主,也不是燕景昭帝慕容儁的那个清河公主,更不是唐太宗的第十一女李敬。这里的清河公主指的是那个“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司马衷的四公主。晋惠帝的清河公主命运多桀,她是晋惠帝与皇后羊献荣的唯一的小棉袄,这个公主生活在一个动乱不堪的朝代,也就注定了她会有一个

  • 吕岱:三国时期活得最久的名将,四十岁出仕,晚年成了大将军

    历史人物编辑:昆锅美食标签:吕岱

    建安末年,是广义的三国时代中,最动荡的年代。起点便是位在中国核心处的军阀,关羽的雄起。关羽发动的襄樊之战,震撼了全中国。间接影响了在汉中对决的曹操跟刘备。同时也让原本臣服于曹操之下的江东之地,看到了新的契机。由于各方势力变得越发强大,再也不是村长打架的等级,统兵的大将需求,也开始往「儒将」转变。蜀之

  • 《风起陇西》中冯膺站队李严自救,一石三鸟,职场高手

    历史人物编辑:陈悦时尚搭配标签:李严

    司闻曹的创立者,蜀国间谍工作的三把手,冯膺一出场就展现出了沉稳,狠辣的品质。冯膺对于间谍工作程序了然于心,人心的拿捏也十分老练。他派出荀栩去调查他妹夫白帝,实则是想挽救白帝的性命。清查司闻曹之后,他清楚此次间谍案已经涉及到朝局,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魏谍案。他原本是一个单纯想做事的人,不想将整个情报机构

  • 刘备为何将兵权交给李严,而不交给诸葛亮?基于这方面的考虑

    历史人物编辑:刘玉奎标签:李严

    《三国志》里面是这样记载的:三年,先主疾病,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乍一看,一句“统内外军事”好像给人造成一种李严掌握了蜀国军权的错觉,先来看看这个中都护是干什么的。中都护是蜀国的官职,主管全国的军事调度,譬如哪里改增兵布防,哪里的军事需要作出变动,这些都是由李

  • 从巅峰到深渊,只有一步之遥——李严被废事件探究

    历史人物编辑:王德友标签:李严

    李严是三国中蜀国的一个二流人物,他戏份很少,给我们留下的印象也不深刻,但他也曾有过高光时刻,甚至还得以和诸葛亮并尊,权倾朝野,可最后却被废为平民,晚节不保。李严的发迹史就好似爬山,他越登越高,在快要登上山巅之时,脚下踩空,跌入了万丈深渊。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李严是如何将一手好牌打烂的——从巅峰到深渊

  • 刘备临终之前,为何将兵权交给李严,而不交给诸葛亮?有何忧虑?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小黄瓜标签:李严

    刘备从能力上比诸葛亮差,经过多次较量,刘备驾驭不了诸葛亮,故此而担心,又由担心而不放心,因此利用李严来制衡整局,说白了,刘备就是不自信,也就有了对诸葛亮不放心的小九九。李严是典型的益州派的领头羊,诸葛亮是典型的荆州派代表。诸葛亮能说他不曾当过奸臣,但他实实在在是个权臣。军政大权一把抓,荆州派的马仔各

  • 李严与诸葛亮同为刘备的托孤大臣,他有权力制衡诸葛亮么?

    历史人物编辑:魏士明标签:李严

    《三国志》记载刘备临终前托孤以李严为中都护,而中都护的职权如大都督,总领内外诸军事,这样看起来刘备确实是把兵权给了李严。但实际上李严一直是诸葛亮下属,同为托孤大臣,即使坐到了的中都护的职位,他依然不比诸葛亮。李严加光禄勋,只是九卿,而诸葛亮是丞相,位列三公,在等级上就压一等。李严的中都护官再大也是受

  • 蜀汉的权力斗争,刘备去世之后,诸葛亮步步为营,李严被层层架空

    历史人物编辑:迟传龙标签:李严

    魏蜀吴三国争霸,是后人非常熟悉的。现如今人们对三国时期仍然是侃侃而谈。无论男女老少,人们对三国都是一知半解的,大部分人对三国这段历史,都是通过三国演义才知道的。三国演义虽然是四大名著之一,但是不可看作是正史。小说中很多情节都是作者罗贯中描写的,历史上可能并没有这些情节。比如说三英战吕布就是,历史上刘

  • 刘备既将兵权交给了李严,为何统兵北伐却是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小袁带爸妈旅游标签:李严

    很多人受小说影响,认为刘备听诸葛亮的话。但事实并非如此,至少在军事战略上,刘备从来没有过分依赖诸葛亮。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说:..先主出(战),(诸葛)梁常守成都,粮足兵足。于是,当刘备在夷陵被陆逊打败时,诸葛亮感慨地说:法孝之(法正)若有,可控主命不东(伐吴);再往东走,他就不会倒下。危险的。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