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亮王朗对骂,其实王朗说的句句在理,为何还是诸葛亮笑到最后

诸葛亮王朗对骂,其实王朗说的句句在理,为何还是诸葛亮笑到最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沐雨说史 访问量:2316 更新时间:2024/1/2 15:45:29

相信大家对于《三国演义》都不陌生,作为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从罗贯中的笔下不难看出,他对于蜀汉政权有着非常深的同情,而对于诸葛连,更是不吝啬笔下的赞美之词,诸葛亮的口才书里面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孤身前往东吴,舌战群儒,而在北伐中原和魏国王司徒的争辩,更加成为了经典,一顿话说下来,更是将王司徒活活气死,实际上我们如今来看,王司徒说的话其实句句在理。

大家可以看下王朗两军阵前说的什么,两人施礼完毕,王朗就问诸葛亮,何故兴兵,犯我疆界?而这次出征确实是蜀国先动的手,但是诸葛亮却回答道他是“奉诏讨贼”,奉谁的诏呢?奉的是汉献帝血书讨伐曹操的衣带诏。不过这也过去数十年了,先动手的诸葛亮还在炒剩饭,多少有些理亏。王莽接下来就说了一堆话,大意是曹操曹丕英明神武,取代汉朝当天子是名正言顺。如今带甲百万,蜀国失败只不过是时间的事,还不如投降魏国,蜀国老百姓也能够获得修生养息,这样做“岂不美哉?”

按照王司徒的理解,从汉恒帝汉灵帝开始,汉朝皇帝就开始昏庸无道起来,而汉献帝也是懦弱之君,导致军阀征战民不聊生,所以曹家当天子就是名正言顺,这点实际上没错,中国古代不像日本和欧洲,皇室并没有太过于看重血统,欧洲人认为只有血统纯正的人能够当国王,但是中国一直有这种思想:“皇帝轮流做,明日到我家。”还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意思是只要有能力的人就能够坐上皇位。

再来看王司徒说诸葛亮违抗天意,蜀国失败是注定结局,这句话也没有说错,魏国统一北方,诸葛亮先后五次北伐,尽管胜多赢少,可是从未对魏国造成过伤筋动骨的挫伤,反倒是蜀国因为诸葛亮和姜维征战,耗光国库,国家贫困。

我们可以看下三国时候的人口数据,263年刘禅执政期间,根据《中国历代户口、田地、天府统计》记载,蜀国28万户,94万人;同年魏国有52万户,440万人。吴国在280年有35万户,230万人。

而吴蜀联合底蕴势力加起来也没有魏国强,蜀国屡屡以一州之力和魏国抗衡,确实不明智,而穷兵黩武也导致了它的灭亡。王司徒说的话非常正确,为什么诸葛亮却能够赢得这场辩论?笑道最后呢原来他抓住了王朗的致命弱点:那就是过去是他是吃汉朝的饭起来的。

王朗在汉朝底下先是当徐州从事,后来升任会稽太守,接着被拜为谏议大夫,虽然是曹操的举荐,但是刘家完全待他不薄,然而王莽在阵前,却如此说汉朝的坏话,吹捧魏国。

诸葛亮趁机用这个机会,把他的黑历史抖露出来,这样蜀军和魏军士兵都知道了:原来王司徒是这样的人。王莽感觉脸上羞愧无光,大叫一声,随即逝去。本来三国就是尔我诈的斗争,按照诸葛亮逻辑,凭什么刘姓就能当皇帝,篡夺宗亲土地的刘备就能继承正统呢?王司徒的脸皮还是不够厚啊!

标签: 王朗

更多文章

  • 诸葛亮和王朗对骂,王朗说的字字都很有理,为什么最后还会输?

    历史人物编辑:刘培标签:王朗

    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曹丕去世,曹睿继位。诸葛亮认为,经过数年的准备,国内已经安定,粮草准备充足,便正式向魏国出兵。这就是蜀汉第一次北伐中原的军事行动。魏国天水守将姜维投降,导致陇右三郡南安、天水、安定投降蜀军。消息传到洛阳,曹魏朝廷“朝野恐惧”。大司马王朗自告奋勇,建议由曹真出任大都督,郭

  • 三国志11百家争斗:王朗的阵容难得如此豪华,江东霸主非他莫属了

    历史人物编辑:奕道君心标签:王朗

    此前演示了一番三国志11百家争斗剧本的诸葛家族,他们在游戏里凭借着诸葛亮的神算和诸葛恪的百出叠加,硬生生打垮了赵云家族,并一举压制整个荆南。有朋友就问了,跟诸葛亮吵架被骂死的王朗是不是在这个章节更牛,因为王家人放在今天也是妥妥的大姓呢。既然有人想看,那肯定得赶紧安排一期。三国志11百家争斗剧本的王朗

  • 王朗被诸葛亮骂死,正史中王朗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水一白聊历史标签:王朗

    《三国演义》中牛掰的诸葛亮靠他那张嘴出名过两次,一次是去东吴舌战群儒,以一敌百,那张嘴就像一挺机关枪,所到之处尽皆投降。还有一次就是第一次北伐,骂死了曹魏政权的重臣也是忠臣的王朗。王朗作为曹魏的司徒,以军师的名义和曹真共同抵御诸葛亮的北伐。自持才高的王朗王老头,列于两军阵前,本想神气一把,骂降诸葛亮

  • 诸葛亮与王朗对骂,其实王朗说的句句在理,为何最后还会输?

    历史人物编辑:摄影师乐民标签:王朗

    众所周知,诸葛亮一生金句频出,司徒王朗曾被诸葛亮痛斥为“厚颜无耻之人”,气得王朗口吐鲜血。当年诸葛亮和王朗那一场阵前骂战,曾让很多人都大呼痛快,佩服诸葛亮的同时,不自觉地就把王朗归位无耻老贼那一类。可是细细纠来,王朗在一开始所说的事情完全是有真凭实据的,而且还占据上风,那么他是如何被诸葛亮一步步引入

  • 孔明与王朗阵前争辩,其实王朗在理,为何还是败于孔明?

    历史人物编辑:李艳芹标签:王朗

    引言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王充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有和别人吵架的场景。不知道和别人吵架时,有没有遇到过自己面红耳赤,被对方怼得说不出话来的情景呢。千万不要小看吵架这件事,对于吵架,不是谁声音大谁就有理的,吵架锻炼了一个人的反应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这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和王

  • 高平陵之变中司马懿为何一定要将曹爽诛灭三族?这其中有什么蹊跷

    历史人物编辑:小萌宠之家标签:曹爽

    首先曹爽横征暴敛,滥用私权,百官受辱,朝政颓废。曹爽原本谦卑谨慎,成功排挤司马懿后,独霸朝政,后来滥用私权,任人唯亲,党羽遍布朝野,乱权专政,侵吞财产,可以说是百官怨声载道,民不聊生。曹爽专权之后又做了许多不得人心的事。其一是正始改制。正始改制是以权利和人事为中心的变革,这也必然会触动些人的利益,比

  • 三国此人实力不亚魏延,曾挫败曹爽大军进攻?或藏诸葛亮一个秘密!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小黄瓜标签:曹爽

    文:追风怒放(作者原创授权)公元244年,曹爽从骆谷道伐蜀。在不热的天气里渴死了大量的士兵、牛羊、骡子、驴子和少量马匹之后(因为要保证骑兵对蜀军的绝对优势),先头部队终于走出了骆谷道,来到了秦岭南部的丘陵。秦岭南部的丘陵和秦岭北部的丘陵不同的地方在于,秦岭北部的丘陵黄土,水源在山下很远的地方。秦岭南

  • 高平陵兵变,曹爽用两人一物三大法宝,险些让司马懿投鼠忌器

    历史人物编辑:甲一方文史标签:曹爽

    曹爽,后三国时代一个褒贬不一的人物。他的名声可谓是“名满天下”,同时也是“谤满天下”。造成这两个极端名声的原因,仅仅是一场名为高平陵的政变。他的对手是耗死诸葛亮的司马懿,正如他的兄弟曹羲所说,“司马懿谲(jue)诈无比,孔明尚不能胜,况我兄弟乎?”。虽然曹爽的对手如此令人恐惧,但是一开始曹爽是处于绝

  • 高平陵政变,曹爽除了投降司马懿还有更好选择,可保全自身和曹魏

    历史人物编辑:李函泽标签:曹爽

    发生在公元249年正月的高平陵军事政变,可以说是司马懿韬光养晦十余年、励精图治几十年后的大爆发,是长期蛰伏、谋定而动的一举中的。仅仅只用了几个时辰,就完全控制了京城洛阳的局面,成功改写了历史。而摆在辅政大将军曹爽等兄弟面前的,无非是两条路,要么主动投降,以求保全自身及家小的安全和已有的富贵,但是事实

  • 高平陵之变实则埋祸于十年之前,曹爽难辞其咎

    历史人物编辑:芝芝之文艺标签:曹爽

    景初二年十二月八日,年仅三十五岁的魏明帝曹叡因为长期沉湎于酒色,突然重病不起。虽然宫中御医多方医治,但是一直不见起色,曹叡也不得不考虑身后之事。曹叡曾经生了三个儿子,但是全部早夭,所以他后来收养了曹询、曹芳为养子,此时曹询年仅八岁,而曹芳只有七岁。曹叡最终选择了曹芳作为自己的继承人,考虑到曹芳年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