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什么说诸葛亮不是郭嘉对手?诸葛亮的一个弱项恰恰是郭嘉的强项

为什么说诸葛亮不是郭嘉对手?诸葛亮的一个弱项恰恰是郭嘉的强项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历史大炸烩 访问量:3068 更新时间:2024/2/11 19:24:58

为什么说诸葛亮不是郭嘉的对手呢?诸葛亮的弱点之一,恰恰是郭嘉的强项。随着东汉统治的分崩离析,汉献帝沦为傀儡,八方英雄齐起,逐鹿中原。曹操刘备孙权先后在乱世崛起,成为当时最具竞争力的三大武装集团。

曹操、刘备、孙权之所以能够一分为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他们都意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在识别人才、引进人才、控制人才方面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魏蜀吴三国也因此成为三国时期杰出人才的“集中营”。许多智勇双全的谋士、将领都为各自的君主奉献了忠诚和智慧,让魏、蜀、吴三国独霸一方。

在蜀汉的人才群体中,诸葛亮应该是一代的佼佼者。他是将军兼大臣。全靠诸葛亮一人撑危局,尽显一代名家风范。

在曹魏人才群体中,郭嘉最为出众。郭嘉有两个特点非常突出。一是他惊人的预测能力。郭嘉总能在纷乱复杂的局面中,一眼看出事物的本质,对未来形势的发展做出准确的预判。

用神来形容他是当之无愧的。在这方面,诸葛亮的天赋并不逊色于郭嘉。

但郭嘉的第二个特点,让诸葛庄显得自卑,感叹自己低人一等。在这一点上,郭嘉要比诸葛亮强很多,所以这一点既是郭嘉的长处,也是诸葛亮的短处。如果诸葛亮能达到郭嘉一半的实力,蜀汉一统三国的可能性很大。

郭嘉的这个特点就是:富有冒险精神。郭嘉投奔曹操时,曹操只是中原的一个小军阀,与其他军阀集团相比并没有太大的优势。有些军阀,比如河北的袁绍,甚至比曹操还要强大。在此背景下,曹操时常面临险境。

而每当险情来临时,郭嘉一定会提出最冒险但同样有利可图的方案。建安五年,曹操在河北袁绍和徐州刘备南北夹击,一时不知所措。曹操想先发兵南下灭掉实力较弱的刘备,又担心袁绍偷路,所以犹豫再三。

郭嘉当机立断,主张按照“先弱后强”的打法,派兵南下攻打刘备。至于袁绍,郭嘉认为完全没有必要担心,“绍来迟疑,必须速来。”袁绍多疑善变,行动迟缓。如果战死刘备,袁绍肯定不敢出手。其实正如郭嘉所预料的那样,曹操一举打败了刘备,断了心腹大患,而袁绍却始终不敢作为。建安十二年,辽东强大的乌桓部兴盛一时,屡屡派兵南下骚扰曹魏边境,对曹操后方构成极大威胁。曹操想出兵攻打乌桓,又担心南边荆州的刘表、刘备乘虚而入,犹豫不决。

郭嘉再次一锤定音,建议立即出兵北上攻打乌桓。就算刘备要来攻打,胆小多疑的刘表也不会让他来,放心吧。曹操半信半疑,但直到乌桓平定,刘表和刘备才出兵。攻打乌桓时,郭嘉怀疑曹军行动迟缓,错失良机。他建议全军弃粮轻装。果然,乌桓措手不及,他们大获全胜。

稳定的后方。

相比之下,诸葛亮在这一点上缺的不是一星半点。他的主要弱点是严重缺乏冒险精神。诚然,“诸葛一生唯谨慎”。最能说明问题的是,在第六出岐山之前,老将魏延建议军队应该与奇阳结合。诸葛亮率军虚张声势,假装正面进攻,吸引曹魏主力。如果他们没有出其不意的准备,很有可能攻克魏国西北重镇长安,进而拿下整个关中。蜀汉的战略格局将焕然一新。

但诸葛亮却满心忧虑。五千人这个级别,他连失败的风险都不敢面对。他拒绝了魏延的建议,老老实实坚持正面进攻。在野外,劳师出征取得的成果非常有限,几乎没有取得土地。

诸葛亮不敢冒险,成为他的一大短板,严重制约了自己的才干和蜀国的前途。然而,在兵荒马乱、战况凶险的战场上,冒险精神是指挥员克敌制胜的必备素质。如果他过于追求安全和保障,他就会吃老本。

虽然避免了风险,但也会失去很多机会。为目的追求胜利和为目的避免失败,将导致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

诸葛亮的智谋和郭嘉差不多,只是缺少了太多的冒险精神,所以如果两人在战场上相遇,诸葛亮肯定不是郭嘉的对手。事实上,确实是这样的。公元201年诸葛亮开始辅佐刘备,207年郭嘉病逝,两人有6年的交集和碰撞期。六年时间,郭嘉以几乎无敌的节奏辅佐曹操,而诸葛亮在这六年时间里并没有像样的战绩,就是铁证。直到郭嘉死后,诸葛亮才开始大显身手,仿佛得到了赦免。

如果要问诸葛亮的冒险精神为什么不如郭嘉,其实说白了也很简单。刘备的蜀汉起步晚,底子薄。它的领土最小,人口最少,经济和军事实力在三个王国中也是最弱的。诸葛亮从一开始就忧心忡忡,逐渐养成了保守谨慎的习惯。

标签: 郭嘉

更多文章

  •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你怎么看?郭嘉厉害在哪?根本没可比性

    历史人物编辑:沐沐段子标签:郭嘉

    一部《三国演义》似乎是让我们回到了荡气回肠的战争时代,可以说在那里似乎每一个人的一生都是有无限的可能,只要是自己有真才实学,那么天下就是自己的战场,几乎是没有任何的约束的。而熟知小说的人们应该是能够听过“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这样的一句话,这两人之间到底是谁更胜一筹呢?我们先来看看这郭嘉的表现,此人要

  • 郭嘉是三国最强预言家?从军事角度看,郭嘉是曹魏的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李涛谈兵标签:郭嘉

    郭嘉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了很大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为洧阳亭侯。有人说郭嘉是预言家,从郭嘉料事如神来看,郭嘉对于军事规律把握很透彻,能够灵活运用兵法。1在对待刘备问题上,郭嘉通过刘备以前的表现,判断刘备军事上具有一定威胁,郭嘉认为刘备做过徐州太守,有关羽和张飞等大将辅佐,得人心,刘备不会做人部下,所以

  • 濮阳之战把郭嘉打回原形:曹操两连败,郭嘉只说了八个字,这是捧哏还是拍马?

    历史人物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标签:郭嘉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那句话近来很少有人说了,那是因为现在很多人都喜欢看《三国志》等正史了,看了正史就知道,郭嘉在曹操身边敲了十一年边鼓,最大的官职也不过是个“军祭酒”——原名好像是“军师祭酒”,陈寿为避司马师名讳,去掉了“师”字,后来又以“谋”代之。陈寿作《三国志》,荀彧、荀攸、贾诩在卷十,仅在诸夏

  • 郭嘉不死,便无三国!郭嘉真这么神?我看未必!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靠谱学标签:郭嘉

    有人说“郭嘉不死,便无三国”,也有一种说法“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先来说后一种,郭嘉死于公元207年曹操北征乌桓回师途中,刘备三顾茅庐也在公元207年,其实我更认为这只是一个巧合而已。再说“郭嘉不死,便无三国”,这种说法主要是曹操在赤壁之战后感叹“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我认为郭嘉其实没那么神,即使

  • 曹魏肱骨-鬼才郭嘉

    历史人物编辑:摩擦知识火花标签:郭嘉

    如果说荀彧是曹操的老朋友,是跟随他多年,矢志不渝,不离不弃的张良,是鼓励与支持,更是一种安心的象征,那郭嘉,对于曹操来说更像是挚友,那种兴趣相投,思路相近而又能后畅所欲言的君臣,我想,曹操一直以来都很欣赏这个聪明机智的年轻人,郭嘉也从来不辜负曹操的信任,屡屡出谋划策改变战局,水淹下邳破吕布,十胜十负

  • 三国最强武将:砍颜良只是关羽一人功劳?你看张辽徐晃荀攸干啥了

    历史人物编辑:贺诗庆标签:荀攸

    有人说,关羽是靠偷袭才砍了颜良!还有砍颜良只是关羽一人的功劳?其实小编想说,不,不然你看看张辽徐晃荀攸都干了些啥。理由就是,你读过这样的事情,历史上有记载过几例?只此一例而已。你难道还真以为武侠小说有啥玄功秘籍可以力敌千人?项羽关羽这类人本就少有,千万人中冲杀有这样的情形是少见的。不开玩笑,什么张三

  • 智谋不输于荀攸的曹魏四朝元老,晚年被司马懿当猴耍,最终被气死

    历史人物编辑:长安内史标签:荀攸

    在陈寿所著的正史《三国志》当中,曹操手下有五位大谋士,即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都被载入同一篇列传当中。陈寿称赞这五人“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虽然德行节操不如另一位大谋士荀攸,但就出谋划策的水平而言,则跟他不相伯仲。在这五人当中,尤其以蒋济为曹魏政权效力的时间最长,历事曹家四代主君,时间长达40

  • 三国第一猛将,箭射张辽、枪挑徐晃、力战赵云,被荀攸诱杀

    历史人物编辑:用哥说球标签:荀攸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为了报答曹操的厚待,先后斩杀了袁绍手下的颜良和文丑两位大将,之后才封金挂印,离开曹操去寻找刘备。说起文丑,南宋的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写过:“颜良文丑知何益,关羽张飞死可伤。等是人间号骁将,太山宁比一毫芒。”文丑是三国时期著名的猛将,他曾经打败过张辽,与赵云战平,差点射死张辽,最终被

  • 三国志战略版:越级逆兵种,战顶配满红吴工具、社稷弓,荀攸五谋臣

    历史人物编辑:听风说雨标签:荀攸

    这半年来三战官方的一系列扶持五谋臣的力度之强大,当初的太尉盾比起现在的Sp五谋臣就像后妈生的。现在战场上的Sp五谋臣多是Sp荀彧+Sp郭嘉+贾诩的组合,这马上又到双十一了,可能绝版卡包又要来了,氪不氪绝版贾诩?如果没贾诩现在能不能玩Sp五谋臣?答案是用荀攸完全可以代替后续会分5期分享带荀攸的Sp五谋

  • 为何曹操谋士里明明荀攸最牛逼,怎么大家总是说郭嘉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骑着毛驴游山涧标签:荀攸

    ?那是因为郭嘉很厉害,死得太早,所以很遗憾,尤其是曹操跟他关系最好,死的时候很伤心。儿子们死了,曹操并没有哭成这样,但让他很难过的是,他手下有很多权势人物。一个是典韦,一个是郭嘉。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而且在赤壁之战中,如果郭嘉在的话,绝对能够劝阻曹操,给曹操一个好办法。说不定曹操就能够在赤壁之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