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如果郭嘉没死,曹操赤壁定将大胜孙刘联军?

如果郭嘉没死,曹操赤壁定将大胜孙刘联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米爱旅行 访问量:4281 更新时间:2024/2/12 21:24:19

东汉末年,在这个乱世纷争的时代,才杰辈出,郭嘉,就是其中之一,在他短短三十八年的生涯中,却受到了曹操莫大的赏识,历史上甚至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他死后不久,曹操便兵败赤壁,恍若郭嘉不死,曹操能在赤壁之战中取胜吗?

1、遇上伯乐

公元170年,郭嘉生于颍川郡阳翟县,他从小便才识过人,年少时便洞悉天下将会巨变,他不愿陷于乱世,二十岁便隐居深山。

但在他21岁时,受到友人的提议,投于袁绍门下。但袁绍门客众多,皆为无用之材,而袁绍空有用人之举,实无用人之心,郭嘉见袁绍如此刚愎自用,难成大业,便挥袖而去,重归深山,继续过上了隐居的生活。

郭嘉隐居之时,常常邀请青年才俊一同畅谈天下,因此也结交了许多有才智的青年豪杰。

公元196年,董卓身死,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但他是武将出身,有勇无谋,急需一大批有谋之士为自己规划,以便与袁绍对抗。曹操的近臣荀彧见郭嘉对天下形势分析头头是道,颇有见解,便将他推举给了曹操。

曹操一见郭嘉,觉得此人绝非等闲,便与他在营间畅谈许久,而郭嘉对于自己提出的看法更是娓娓道来,曹操见状十分激动,立刻让他做了自己的谋臣,郭嘉离开后,曹操对荀彧感叹道:“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

2、英年早逝

公元197年,郭嘉提出“十胜十败”之说,分析曹操与袁绍之间抗衡的能力,并且帮助了曹操制定了一系列讨伐袁绍的目标,深受曹操的称赞和众将士的折服。

公元198年,刘备投靠曹操,曹操询问郭嘉意见,郭嘉认为刘备是皇叔,不能杀,应当将刘备软禁,以免日后放虎归山。但曹操却看重刘备拥有的资源,不愿软禁,想收拢他。果不其然,第二年,刘备便乘郭嘉不在,假借请缨袁术为由,投靠了袁绍。

公元200年,曹操在郭嘉的建议下举师东征,大败刘备,与袁绍的联军在官渡相持。而此时江东之主孙策也有意偷袭曹操,郭嘉提议孙策有勇无谋,为人狂妄,定会死于刺客之手,而此时最重要的,应该是稳定军心,商讨应对袁绍联军的计策。果然不久,孙策却死于刺客之手。

公元202年,曹操大败袁绍,取得了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官渡之战的胜利。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公元204年,郭嘉被封为洧阳亭侯。受世袭,赐千金,以表彰他在对抗袁绍时提出的卓越见解和计谋。

公元207年,郭嘉陪同曹操远征乌桓,乌桓单于蹋顿被临阵斩杀,辽东太守公孙康也斩杀了来投靠的袁绍二子给曹操投降称臣。至此,曹操在郭嘉的帮助下,统一了整个黄河以北地区。

同年,由于舟车劳顿,水土不服,加上日夜急行,郭嘉患病去世,年仅38岁。

3、赤壁惜叹

郭嘉死后的第二年,孙权和刘备的联军便在长江赤壁一带与曹操大战,没了郭嘉的曹操如同失去了主心骨,他又觉得无人能像郭嘉一般有智谋,便听不进别人的意见,而曹操自持百万雄兵,对孙刘联军并未放在眼里。

但孙刘联军虽然兵力不比曹操,但他们有诸葛亮周瑜两位谋臣,这两位谋臣都是能一手改变当时的战争格局的谋士。

最终,曹操在孙刘两军的火攻下败退,这次失败,改变了曹操统一全国的战略部署,促成了三国鼎立的格局的产生。

曹操战败后,在营中哀叹“若奉孝在,不使孤至此”,这让人无不感叹,如果郭嘉在的话,曹操真的能在赤壁之战中取胜吗?

但首先能肯定的是,如果当初曹操听了郭嘉的话,软禁刘备,那定不会有赤壁之败。

如果郭嘉赤壁之战还活着,先不论是否有诸葛亮周瑜之流,以郭嘉在官渡之战中的表现,而这次曹操兵力又比孙刘联军多得多,定不至于让曹操兵败至此,即使兵败,以郭嘉的才能,也不至于让曹操一蹶不振。

但历史终究是历史,只能说赤壁之战,失去郭嘉的曹操固然惋惜,但胜败如何,早已定格在了历史的浪潮上。

标签: 郭嘉

更多文章

  • 为什么说诸葛亮不是郭嘉对手?诸葛亮的一个弱项恰恰是郭嘉的强项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大炸烩标签:郭嘉

    为什么说诸葛亮不是郭嘉的对手呢?诸葛亮的弱点之一,恰恰是郭嘉的强项。随着东汉统治的分崩离析,汉献帝沦为傀儡,八方英雄齐起,逐鹿中原。曹操、刘备、孙权先后在乱世崛起,成为当时最具竞争力的三大武装集团。曹操、刘备、孙权之所以能够一分为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他们都意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在识别人才、引进人才

  •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你怎么看?郭嘉厉害在哪?根本没可比性

    历史人物编辑:沐沐段子标签:郭嘉

    一部《三国演义》似乎是让我们回到了荡气回肠的战争时代,可以说在那里似乎每一个人的一生都是有无限的可能,只要是自己有真才实学,那么天下就是自己的战场,几乎是没有任何的约束的。而熟知小说的人们应该是能够听过“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这样的一句话,这两人之间到底是谁更胜一筹呢?我们先来看看这郭嘉的表现,此人要

  • 郭嘉是三国最强预言家?从军事角度看,郭嘉是曹魏的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李涛谈兵标签:郭嘉

    郭嘉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了很大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为洧阳亭侯。有人说郭嘉是预言家,从郭嘉料事如神来看,郭嘉对于军事规律把握很透彻,能够灵活运用兵法。1在对待刘备问题上,郭嘉通过刘备以前的表现,判断刘备军事上具有一定威胁,郭嘉认为刘备做过徐州太守,有关羽和张飞等大将辅佐,得人心,刘备不会做人部下,所以

  • 濮阳之战把郭嘉打回原形:曹操两连败,郭嘉只说了八个字,这是捧哏还是拍马?

    历史人物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标签:郭嘉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那句话近来很少有人说了,那是因为现在很多人都喜欢看《三国志》等正史了,看了正史就知道,郭嘉在曹操身边敲了十一年边鼓,最大的官职也不过是个“军祭酒”——原名好像是“军师祭酒”,陈寿为避司马师名讳,去掉了“师”字,后来又以“谋”代之。陈寿作《三国志》,荀彧、荀攸、贾诩在卷十,仅在诸夏

  • 郭嘉不死,便无三国!郭嘉真这么神?我看未必!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靠谱学标签:郭嘉

    有人说“郭嘉不死,便无三国”,也有一种说法“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先来说后一种,郭嘉死于公元207年曹操北征乌桓回师途中,刘备三顾茅庐也在公元207年,其实我更认为这只是一个巧合而已。再说“郭嘉不死,便无三国”,这种说法主要是曹操在赤壁之战后感叹“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我认为郭嘉其实没那么神,即使

  • 曹魏肱骨-鬼才郭嘉

    历史人物编辑:摩擦知识火花标签:郭嘉

    如果说荀彧是曹操的老朋友,是跟随他多年,矢志不渝,不离不弃的张良,是鼓励与支持,更是一种安心的象征,那郭嘉,对于曹操来说更像是挚友,那种兴趣相投,思路相近而又能后畅所欲言的君臣,我想,曹操一直以来都很欣赏这个聪明机智的年轻人,郭嘉也从来不辜负曹操的信任,屡屡出谋划策改变战局,水淹下邳破吕布,十胜十负

  • 三国最强武将:砍颜良只是关羽一人功劳?你看张辽徐晃荀攸干啥了

    历史人物编辑:贺诗庆标签:荀攸

    有人说,关羽是靠偷袭才砍了颜良!还有砍颜良只是关羽一人的功劳?其实小编想说,不,不然你看看张辽徐晃荀攸都干了些啥。理由就是,你读过这样的事情,历史上有记载过几例?只此一例而已。你难道还真以为武侠小说有啥玄功秘籍可以力敌千人?项羽关羽这类人本就少有,千万人中冲杀有这样的情形是少见的。不开玩笑,什么张三

  • 智谋不输于荀攸的曹魏四朝元老,晚年被司马懿当猴耍,最终被气死

    历史人物编辑:长安内史标签:荀攸

    在陈寿所著的正史《三国志》当中,曹操手下有五位大谋士,即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都被载入同一篇列传当中。陈寿称赞这五人“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虽然德行节操不如另一位大谋士荀攸,但就出谋划策的水平而言,则跟他不相伯仲。在这五人当中,尤其以蒋济为曹魏政权效力的时间最长,历事曹家四代主君,时间长达40

  • 三国第一猛将,箭射张辽、枪挑徐晃、力战赵云,被荀攸诱杀

    历史人物编辑:用哥说球标签:荀攸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为了报答曹操的厚待,先后斩杀了袁绍手下的颜良和文丑两位大将,之后才封金挂印,离开曹操去寻找刘备。说起文丑,南宋的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写过:“颜良文丑知何益,关羽张飞死可伤。等是人间号骁将,太山宁比一毫芒。”文丑是三国时期著名的猛将,他曾经打败过张辽,与赵云战平,差点射死张辽,最终被

  • 三国志战略版:越级逆兵种,战顶配满红吴工具、社稷弓,荀攸五谋臣

    历史人物编辑:听风说雨标签:荀攸

    这半年来三战官方的一系列扶持五谋臣的力度之强大,当初的太尉盾比起现在的Sp五谋臣就像后妈生的。现在战场上的Sp五谋臣多是Sp荀彧+Sp郭嘉+贾诩的组合,这马上又到双十一了,可能绝版卡包又要来了,氪不氪绝版贾诩?如果没贾诩现在能不能玩Sp五谋臣?答案是用荀攸完全可以代替后续会分5期分享带荀攸的Sp五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