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恪的败亡告诉我们,家世、才华很重要,但更要经得起挫折磨难

诸葛恪的败亡告诉我们,家世、才华很重要,但更要经得起挫折磨难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刘玲爱历史 访问量:3657 更新时间:2024/1/16 9:12:04

诸葛家族,为汉末三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笔迹。诸葛亮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流芳千古;诸葛瑾在东吴官至大将军,深受孙权信任;诸葛诞在曹魏官至征东将军,镇守淮南。今天我们来聊聊,诸葛家二代的代表人物诸葛恪,看他如何崛起并败亡的……

才思敏捷,年少知名

恪少有才名,发藻岐嶷,辩论应机,莫与为对。权见而奇之,谓瑾曰:"蓝田生玉,真不虚也。"——《江表传》

《江表传》为我们还原了一个青年才俊的形象。诸葛恪自少年就有才名,才思敏捷,善于辩论应对。孙权第一次见诸葛恪非常惊奇,感叹道“蓝田生玉”。诸葛瑾以忠厚宽仁、品德高尚出名,孙权非常看重并信任他,所以见到“发藻岐嶷”的诸葛恪也是喜欢的不得了。

有几件小事可以看出诸葛恪的才华与机变。诸葛瑾长了一张驴脸,一天孙权召集大臣们,差人牵一头驴来,在驴的脸上挂一个长标签,写上:诸葛子瑜。诸葛恪跪下来说:“乞求给我一支笔增加两个字。”于是任凭给他笔。诸葛恪在后面写了:“之驴。”在场的人都笑了。于是孙权就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

又有一次,孙权见到诸葛恪,问他:“你的父亲和你的叔父(指诸葛亮)谁更优秀?”诸葛恪应声回答:“我的父亲更优秀。”孙权问他原因,诸葛恪说:“我的父亲知道应该服侍谁,而叔父不知,所以我的父亲更优秀。”孙权听罢大笑。

一帆风顺,托孤重臣

作为一个有才华的“官二代”,诸葛恪的仕途可谓一帆风顺。公元222年,19岁的诸葛恪被拜为骑都尉,与顾谭、张休等人随侍太子孙登讲论道艺,成了太子的宾友。后来,诸葛恪又从中庶子转任左辅都尉。很明显,孙权是打算把诸葛恪培养成太子的班底。

可惜孙登英年早逝,孙权又任命他为诸葛恪代理度支,掌管部队的粮食供应,但这个工作往来文书繁琐,他不太喜欢。诸葛亮听说后写信给陆逊说:“家兄年纪大了,而诸葛恪性格疏漏(恪性疏),现在他主管粮食供应,我虽然在远处,也暗地感到不安,请足下特别为我转告至尊。”陆逊告诉孙权,孙权于是让诸葛恪领兵。

山越反复叛乱,一直是东吴的头号难题。诸葛恪却坚信自己能够彻底解决山越问题,多次上书请求。公元234年,孙权提拔诸葛恪为抚越将军,领丹阳太守。三年之后,诸葛恪先后收服山民达十万余人,他将其中壮丁四万余人编入军队,自己统领一万人,其余的分给了其他各位将领。

平定山越证明诸葛恪的确有能力,并不是一个只会嘴上功夫的空架子。245年丞相陆逊去世,诸葛恪升为大将军,假节,驻武昌,并代替陆逊领荆州事。252年孙权病重,遗命诸葛恪、孙弘、太常滕胤、将军吕据以及侍中孙峻为辅政大臣,辅佐少帝孙亮。

孙亮即位后,拜诸葛恪为太傅。诸葛恪初掌大权,广施德政,取消监视官民情事的制度,罢免耳目之官,免掉拖欠的赋税,取消关税。每一举措,都尽量给百姓以德泽实惠,民众无不高兴 。诸葛恪每次外出,都有很多人引颈相望,想一睹其风采(众莫不悦,延颈而望)。

同年,诸葛恪在东兴征集人力,重建以前未完成的大堤,左右依山各筑城一座。派留略、全端分守东、西两城,各带兵千人,自己则率兵返回建业。魏国认为吴军入其疆土,耻于受侮,司马师想借孙权新亡,吴国政局不稳之际乘机攻吴,于是派出三路大军进攻吴国。

刚愎粗疏,身死族灭

东吴军情告急,诸葛恪亲自率领四万援军到东兴,并命丁奉与吕据、留赞、唐咨等作前锋,攀山西进,因山路狭窄而缓慢前进。因天降大雪,胡遵等人喝酒而毫无戒备。丁奉率本部人马轻装突袭魏军营垒,魏军见状便惊恐慌而逃,因争渡浮桥超载而断,落水及互相践踏的死者皆有万人。

魏将韩综、乐安太守桓嘉先后遇溺,毌丘俭王昶等得知东兴兵败,皆烧营退走,并留下大批军需物资,被吴军缴获。吴主孙亮进封诸葛恪为阳都侯,加封丞相 、荆、扬州牧,督中外诸军事 。东兴大捷之后,诸葛恪在吴国的声望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同时他也生出了轻敌之心。

252年12月破魏,253年春天诸葛恪不顾群臣反对,征调州郡二十多万人进攻曹魏。结果诸葛恪的大军在合肥新城久攻不下,军队遭遇疾病等多重打击死伤惨重,最终无功而返。从此,百姓对诸葛恪大为失望,怨恨的情绪产生(众庶失望,而怨黩兴矣)。

遭遇新城之败后,诸葛恪不但不反思自己,反而愈治威严,动不动就对人横加责备,觐见他的人,个个屏息敛气。他还改换宿卫人员,用他亲近的人来担任,并命令部队整装待发,想进攻青州、徐州。同年10月,孙峻暗中联合吴主孙亮在宴会上杀掉了诸葛恪,并夷三族。

诸葛恪为何会迅速败亡?

252年诸葛恪成为托孤重臣,并在同年取得东兴大捷,然而仅仅过了一年,在253年就身死族灭。为何诸葛恪会死于小人孙峻之手,其败亡为何如此迅速?在我看来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原因:

第一,诸葛恪志大才疏。诸葛亮评价“恪性疏”,吴国大臣羊衜也说“元逊才而疏”。疏,就是疏漏、粗疏,不够谨慎细致的意思。所以诸葛亮认为诸葛恪掌管钱粮并不合适,从诸葛恪疏于防备,在宴会上被杀掉,可见其确实不够谨慎细致。

第二,诸葛恪经不起挫折磨难。纵观诸葛恪的一生,在他遭遇新城之败前,他走得太顺利了。作为诸葛瑾之子,自己年少就名满江东,此后仕途也是一帆风顺。辅太子、平山越、镇荆州,直至最后成为托孤重臣,可以说诸葛恪想做什么事情,都做成功了。

东兴大捷更是让其认为天下没有他做不到的事情了,所以他才大举进攻曹魏。遭遇失败后,却不反思自己,反而迁怒他人,并且计划进行下一次大规模进攻。所以招致天怒人怨,最终落得身死族灭的下场。此时我们可以回想一下诸葛亮的谨慎与小心翼翼。

家世、才华会让一个人更容易取得常人难以取得成功,但这些人有一个最大的问题,他们很少经受挫折或者失败。所以大部分在遭遇磨难之后,就会陷入纠结与苦闷,因为他们之前几乎没有遇到过这种事情,因此相较于家世、才华,百折不挠看上去似乎更可贵!

参考文献:《三国志》裴松之注、吕思勉《三国史话》

标签: 诸葛恪

更多文章

  • 新城之战,曹魏大将张特向诸葛恪喊话投诚,事后才知真高明

    历史人物编辑:张殿力标签:诸葛恪

    公元253年,东吴大将诸葛恪亲率20万大军猛攻曹魏军事要地新城,守卫新城的守将是曹魏大将张特,此人有勇有谋,是曹魏帐下少有的一名良将,面对浩浩荡荡的东吴大军,张特一面加筑城墙,一面向曹魏朝廷求援。当时,张特手上只有3000人马的曹魏守军,面对的东吴人马有20万之众,但是张特凭借着3000人马接连打退

  • 外来户诸葛恪想学习诸葛亮叔叔好榜样没学到还把脑袋混丢了

    历史人物编辑:凌晨一点的猫标签:诸葛恪

    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诸葛亮亲大哥诸葛瑾(字子瑜)离开老家琅琊阳都(今属山东临沂),躲避战乱来到江东,结识了孙权姐姐的女婿弘咨。弘咨认为诸葛瑾满腹经纶,就向孙权举荐,与鲁肃等同为宾客,后历任长史、左将军、大将军等职,为东吴建国立下不朽的功勋。孙权很器重诸葛瑾,对他的评价很高:“子瑜与孤从事积

  • 探究诸葛恪的人生悲剧,正确认识人性优缺点,正是值得深思的痛点

    历史人物编辑:鸿讲古今史标签:诸葛恪

    【探究诸葛恪的人生悲剧,正确认识人性优缺点,正是当下值得深思的痛点】在三国时代的政治舞台上,诸葛氏是一个异常活跃的姓氏,非常引人注目。如蜀汉的诸葛亮、诸葛瞻,东吴的诸葛瑾、诸葛恪父子,曹魏的诸葛诞等,他们各自都在各国担任丞相、将军、重臣等重要角色。诸葛瑾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恪是他的儿子,诸葛诞与他们

  • 真读三国不看演义:诸葛恪智商超群,为何最终死于非命?

    历史人物编辑:王涛爱历史标签:诸葛恪

    诸葛亮与诸葛恪 诸葛亮是中国古代智慧的象征,而他其实有个侄子,智商超群,不在诸葛亮之下!这就是诸葛瑾之子诸葛恪,诸葛亮和诸葛恪其实很类似:其一,诸葛亮与诸葛恪都是托孤重臣:蜀汉皇帝刘备临终之前,托孤于诸葛亮,而东吴皇帝孙权临终之战,则托孤于诸葛恪。其二:诸葛亮与诸葛恪都是坚

  • 刚愎自用,多谋少断的诸葛恪,从托孤大臣到被灭九族

    历史人物编辑:伊河史话标签:诸葛恪

    想想三国时代的诸葛家三兄弟真厉害,后人评价是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诸葛亮是蜀汉丞相辅政大臣,但实际上诸葛瑾在东吴的地位丝毫不亚于诸葛亮,在整个东吴的官僚阶层,孙权最信任的就是诸葛瑾。虽然诸葛瑾弟弟在蜀汉丞相,而且二人多有往来,自己儿子还过继给诸葛亮为子。即便如此,诸葛瑾他是东吴第一任大将军。

  • 曹操遇到赵云,让张郃、徐晃双战赵云,为何上双保险?

    历史人物编辑:徐鹏元标签:徐晃

    赤壁之战,曹操大败,在演义中非常精彩,这里不说正史,只讨论演义。曹操逃命期间,中了孙刘联军的埋伏,多次遇险,差点丧命,先后被东吴大将吕蒙、凌统、甘宁、太史慈和陆逊追杀,仓惶逃命。后来,曹操逃到乌林之西,宜都之北,遇到赵云,曹操下令,让张郃、徐晃双战赵云,他自己趁机逃走。曹操为何让张郃、徐晃一起上?难

  • 同样是摆设背水阵,为何韩信取得井陉之战大捷,徐晃却在汉水惨败

    历史人物编辑:三读说史标签:徐晃

    #三国风云录#背水阵是中国古代的著名军阵,它在韩信的井陉之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此,人们将“背水一战”比作孤注一掷和敌人决一死战的代名词。在《三国演义》这部著名的历史小说中,以描写将军们的谋略见长,背水阵自然也肯定会在书中出现。在书中第七十一回中,就出现了背水阵。在当时,刘备攻打汉中,阵斩夏侯渊。

  • 民间有三国二十四名将的传言,其中徐晃排名比颜良高,有点不科学

    历史人物编辑:宋尚标签:徐晃

    三国时期英雄辈出,特别是关于当时那些名将的故事广为流传,尤其经过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推广以后使得像蜀国五虎将、吕布这些名将更加走红。听说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打油诗: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二张徐庞甘周魏;神枪张绣与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与姜维。这就是

  • 文丑与赵云武艺相当,还击败了猛将徐晃,为何却被关羽秒杀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经典沸标签:徐晃

    (金碧滩原创,严禁转载)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可以在《三国演义》的第26话中找到。发生在官渡之战期间。相关人物有徐晃、张辽、文丑和关羽。原文如下:文丑大军隐匿。众将曰:贼来!速取马,回白马!”荀攸停曰:“此乃诱敌之法,何退?曹操焦急地看着荀攸,哈哈大笑。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所以不要说什么。文丑的军队来抢

  • 徐晃明明是右将军,为何却以左将军配享曹魏太庙?原因很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契机电视君标签:徐晃

    《三国志-三少帝纪》记载:秋七月,诏祀故大司马曹真、曹休、征南大将军夏侯尚、太常桓阶、司空陈群、太傅钟繇、车骑将军张郃、左将军徐晃、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太尉华歆、司徒王朗、骠骑将军曹洪、征西将军夏侯渊、后将军朱灵、文聘、执金吾臧霸、破虏将军李典、立义将军庞德、武猛校尉典韦于太祖庙庭。243年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