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说说刘备的人才窘况,诸葛亮为何没有像荀彧一样,推荐更多人才?

说说刘备的人才窘况,诸葛亮为何没有像荀彧一样,推荐更多人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狂奔的小白羊 访问量:2469 更新时间:2024/1/16 21:10:35

我们今天来说说三国时期,曹、刘、孙三老板的人才情况。这儿有个主题:诸葛亮为何没有为刘备推荐更多的人才?或者圈子再扩大一点,如司马徽、徐庶。

其实谁都明白,无论是争夺天下,还是治理天下,人才始终是一个难以绕开的话题。在治理天下上,对于古代封建的帝王,即使国家的英才再多,遇上一个昏君也没有什么用。但对于正在打江山的君主来说,由于心切,对于人才是非常珍惜的,从而争夺也比较厉害。

三国时期的这三位老板能够都撑到最后,其实在人才的争夺、利用方面,应该说都是姣姣者,但无论是从小说《三国演义》,还是从史书《三国志》中,人们始终会觉得刘备的人才总是最少,这是为什么呢?

这个其实是与初期曹操、刘备和孙权三人的际遇有关系的。人才这东西就好像水一样,流来了你得给他有个去处、有个盛装的容器。也就是说,你对投奔你的人都首先得有个安置吧,强官职待遇等,还得有个让他们展现才能的舞台。关于舞台这个倒不用愁,因为那毕竟是个乱世。

在诸葛亮出山时,曹操已经基本统一了北方,已经显得是足够强大了,这在诸葛亮的《隆中对》中其实也是得到了充分的肯定,认为只能孙刘联合才可以抗衡。人家曹老板“挟天子以令诸侯”,用全国的职务来聘天下英才,又哪儿会没有人呢?要是我生在三国,我都要投奔的,你刘备居无定所,有今天没明天,跟了你那是“苍蝇碰了玻璃上——有光明没前途”,至少当下谁都会这么想。

孙权用的主要是江东的人才,主要体现了他江东世家大族的风格。人家在江东有家庭背景,而且早早地居有江东八十一州,相对也是比较安定,虽不及曹操那么趋之若鹜,但在江东还是人心所向。所以,比起刘备捉襟见肘的状况,人才相对还是富裕的,而且人人能够用力,这才有赤壁的一少胜多。

而刘备初期也就是一个机会主义者,一直没有根据地,武将“兄弟”关羽、张飞外更无他人,文臣谋士中也只是简雍、糜苏之流。到了荆州之后,由于机缘巧合,得到了当时名士司马徽的指点,找到了自己老是失败的原因,知道光凭关、张的“万人敌”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还知天下竟然还有“卧龙”、“凤雏”的存在。

大家都说是水镜先生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其实是错了,诸葛亮实质上是徐庶推荐的。水镜先生其实并没有给刘备推荐任何人,他只是告诉刘备在荆州还有那些顶级人才存在。最多,也是替刘备分析了一下形势,指点迷津罢了。徐庶之所以跟了刘备,是因为经过试探之后,觉得刘备人还不错,而且他自己也是有案底的人。

诸葛亮跟了刘备,不光是因为刘备的诚心打动了他。我们说诸葛亮聪明就聪明在这儿,他当时出山还非常年轻,投刘表有点不甘心,投曹操、孙权便是大海里的一滴,且不说人家看上看不上,自己要出头太不容易了。看看曹操身边的那些谋士,荀彧、荀攸、郭嘉、程昱……哪个是善茬?

他能刘备信任一生,是因为他懂得“雪中送炭”,而投曹操、孙权,最多也只是“锦上添花”。刘备虽然“落魄”,但可以给自己一个更大的舞台,他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这其实在现在的职场也是一样,那些顶尖的人才在大公司虽然待遇很好,但混得并不轻松,但要是在小公司可能待遇收入上不去,但非常自在、潇洒。

当时由于荆州相对平静,所以这里汇聚的顶级人才最多,而刘备只得到了徐庶(后来还走了)、诸葛亮,像水镜先生说的崔州平、石韬孟建这些人,还有投曹后非常有名的裴潜等,为什么刘备没有得到呢?还是前面的原因,地盘、实力使然。为什么水镜提到了很多,而没有直接推荐一个呢?就连他自己也在观望,再说,你推荐人家了,也得人家愿意啊!这也是司马徽精于世故的老道之处。

后来曹操到了荆州,将此地的人才给打包卷了,如果司马徽不死,他肯定投曹操。如果不是赤壁败得太快了,像黄忠、庞统、刘巴这些人都未必能给刘备留下。还有如水镜提到的石韬、孟建、崔钧这几个诸葛亮好友,他们都不看好刘备,除了崔钧做了隐士,其他两个都选择去曹魏,最后也都做到了郡守刺史的地位。

我们再回头来说说,诸葛亮没有向刘备推荐更多人才这事,其实圈子还要再缩小一点,是指外部人才,对内在人才的任用上,诸葛亮还是向后主推荐了许多,如董允费祎蒋琬等。对于外部人才的引用上,诸葛亮一生还真的没有推荐过什么人,至于庞统,主要还是江东的孙氏不用的缘故。

这应该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对于人才的优劣,其实就像金字塔,顶级人才都位于上部,如诸葛亮、郭嘉、荀彧之流,基本都是位于顶部,他们的圈子要小,接触的人自然就要少,所以推荐的可能性也就小得多了。但是,在这里要说一个问题,就是人们将荀彧认为是当时曹操最得力的谋士不假,但论实力,在三国也只有诸葛亮和郭嘉可以一比。郭嘉一生好像也未向曹操再推荐什么人。

二是推荐人才是有风险的,这也是诸葛亮高明之处。在古代,推荐人这活确实风险很大,似乎成了终身“保质量”的了,一旦推荐的人出了问题,你自己是要受到连累的。这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是司空见惯的事,由于推荐错了人被免职、发配的很多,甚至杀头的都有。

第三点很重要,你如果在职场混得不错也请谨记,每推荐一个人才你就会多一个竞争对手,甚至有可能成为敌人。你要明白什么叫“鸠占鹊巢”,别人比更优秀了你自然就会失宠,会顶替你的位置,而且并不是每人都能做到“感恩戴德”。荀彧其实就是个例子,荀彧一生向曹操推荐了许多顶级谋士,他向曹操推荐了郭嘉之后,自己就不如以前受信任了,他的死不能说与此无关。

诸葛亮没有向刘备推荐更多的人才,其实也就这三点原因。我们也不得不叹服,诸葛亮不但擅长政务,而且精于世故,是个职场的高手。

标签: 荀彧

更多文章

  • 荀谌是不是曹操的奸细,官渡之战时,荀谌有没有给荀彧泄露消息?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新领域标签:荀彧

    荀谌chen,字友若,荀彧的哥哥。荀谌最令人称道的功绩就是公元191年劝说韩馥把冀州让给了袁绍,自此得到袁绍重用,成为和田丰、许攸并驾齐驱的袁绍集团核心人物。我们知道荀彧也曾在袁绍麾下,但荀彧认为袁绍不能成大事,于是离开袁绍转投曹操。于是简精兵十万,骑万匹,欲出攻许,以审配、逢纪统军事,田丰、荀谌及

  • 荀彧都向曹操推荐了哪些人才?

    历史人物编辑:阎丽标签:荀彧

    话说曹操在创业初期,他的班底儿的组成成员当中一开始大都是武将,比如著名的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兄弟、乐进、李典等人,这些人都是曹操麾下的统军将才,然而要说起来谋士,那也是相当稀缺的,在一开始的时候仅仅有荀彧一人,主动找上门儿来投靠了曹操。在曹操手下是即当军师,又统管政治和经济发展,属于是一专多能

  • 为何荀彧为曹操出生入死,最后却被恨之入骨!

    历史人物编辑:北宋秘辛标签:荀彧

    荀彧可以说是曹操众多谋士里的中流砥柱,智谋过人有着远见卓识,经常为曹操出奇计良谋,不仅如此,曹操许多有能力的谋士也是由他举荐。荀彧是曹操最坚实的依靠,可以说没有荀彧就没有曹操的皇图霸业,曹操也坦言,能够平定天下是荀彧的功劳。如此重要的一个人,并且又对曹操忠心耿耿,为何会被恨之入骨呢?这要先从荀彧的身

  • “王佐之才”荀彧的为官处世之道

    历史人物编辑:顾维乾标签:荀彧

    荀彧,此人在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属于举足轻重的关键性人物之一,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历史上留下非常精彩的一笔!公元190年,在东汉朝廷中央担任要职的名士何颙在这一年因为参与刺杀董卓的刺杀,导致死于非命,而这位东汉末年的名士在生前专门评价过两个人,其中一个就是荀彧,他说:“颍川荀彧,王佐之器。”由此可见,荀彧

  • 荀彧和刘备都是以兴复汉室为政治目标,为何荀彧不投靠刘备呢?

    历史人物编辑:有得观史标签:荀彧

    近代香港女作家张小娴曾经说过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种幸福;在对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种悲伤;在错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声叹息;在错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种无奈。把这话用在三国时期的刘备身上,是非常合适的。刘备在早期创业的大好时机,苦于没有实力,有心而力不足,算是在错的时

  • 谋杀还是病逝?关于荀彧之死的四种文本及其可信度的探讨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好不好看我行不行标签:荀彧

    在东汉末年的文臣中,荀彧的人品、谋略和胆识均堪称翘楚,是一位杰出的战略家,更是被曹操视为心腹。然而,荀彧的内心却十分矛盾,他身为曹操谋士,尽忠尽责,也默认了曹操将自比作子房。从这一点来讲,荀彧是倾尽全力辅佐曹操的。可是,在荀彧心中,在曹操之上还有一个汉献帝,即便那是个傀儡皇帝,可在荀彧这样的书生眼中

  • 荀彧之死:作为曹操最信任的人,历史上的荀彧到底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杨子豪标签:荀彧

    东汉末年,曹操在政治上步步为营、得寸进尺,攫取了当时帝国的最高权力,继而获得了仅次于汉献帝的最高地位。并且,由于曹操的大权独揽,更是令很多人都认为,他已经是个有实无名的皇帝了!然而,在此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时刻,曹操却遭到了荀彧的极力反对……众所周知,荀彧是曹操集团的首席谋士,也是曹操最信任的人,在曹操

  • 荀彧为什么要直到曹操试图晋为魏公并且加九锡才决裂呢?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上的皇宫标签:荀彧

    1这个问题描述是有问题的。荀彧死后,次年(213年),曹操才改九州制,接受魏公,九锡。关于“重置九州制”,早在建安九年(204年),曹操得冀州后,就有人向曹操提出这个建议,曹操不敢决断,而是拿这个议案送给荀彧,被荀彧否定后,曹操还写信给荀彧表示感谢。荀彧阻止九州议。《三国志·荀彧传》:或说太祖“宜复

  • 荀彧知我,我知文若

    历史人物编辑:何露瑶标签:荀彧

    荀彧,字文若。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是曹操帐下首席谋士,辅佐曹操可谓如虎添翼,在曹军威望甚高。就是这样一个及其优秀且为曹操重用的人才,晚年却因为阻止曹操称魏王而郁郁而终。不禁让人疑惑,荀彧究竟为何向曹却又反曹呢?01.才华横溢,韬光暗藏。荀彧,是颖川荀氏大族子弟,本是举孝廉而入汉朝朝廷

  • 曹操给荀彧“送礼”,在打开后发现是空盒,没过多久荀彧自尽而亡

    历史人物编辑:尚元凡标签:荀彧

    文/纪布话说,对于三国比较感兴趣的朋友们应该都知道,在曹魏阵营中,曹操麾下有五大谋士。他们依次是,荀彧荀文若,荀攸荀公达,贾诩贾文和,程昱程仲德以及郭嘉郭奉孝。在这五个谋士中,荀彧可以说在当时的名气是最大的,劳苦功高,为曹操能顺利一统北方立下了汗马功劳,将其称为首席谋臣一点也不为过。但是,就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