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荀谌是不是曹操的奸细,官渡之战时,荀谌有没有给荀彧泄露消息?

荀谌是不是曹操的奸细,官渡之战时,荀谌有没有给荀彧泄露消息?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史说新领域 访问量:182 更新时间:2024/1/15 19:59:40

荀谌chen,字友若,荀彧的哥哥。荀谌最令人称道的功绩就是公元191年劝说韩馥把冀州让给了袁绍,自此得到袁绍重用,成为和田丰许攸并驾齐驱的袁绍集团核心人物。我们知道荀彧也曾在袁绍麾下,但荀彧认为袁绍不能成大事,于是离开袁绍转投曹操。

于是简精兵十万,骑万匹,欲出攻许,以审配、逢纪统军事,田丰、荀谌及南阳许攸为谋主,颜良文丑为将帅。——《三国志》

本是同胞兄弟,却处于敌对阵营,这在汉末三国似乎并不令人惊讶。官渡之战前,荀谌作为袁绍谋主,准备进攻曹操,但之后史书中再也找不到荀谌的记载,因此引发了很多人的猜想。有人就认为荀谌在弟弟荀彧的串联下,成为了曹操的“内奸”,泄露了很多袁绍军队的信息,所以官渡战后荀谌销声匿迹。

荀谌、荀彧兄弟加入袁绍阵营的时间

陈群孔融论汝、颍人物,群曰:“荀文若、公达、休若、友若、仲豫,当今并无对。”陈群所列举褒扬的这些人物分别是荀彧、荀攸、荀衍、荀谌和荀悦。荀彧、荀攸并不用多说,大家都比较熟悉。荀衍、荀谌分别是荀彧的三兄、四兄,荀悦是荀俭之子,荀彧堂兄。

颍川荀氏自荀彧祖父荀淑开始,在东汉朝廷享誉远近,到了荀彧、荀悦父亲这一辈有“荀氏八龙”,而到了荀彧这一辈则就是陈群所说“荀氏三若”。说明在当时人们看来,荀衍、荀谌、荀彧三兄弟都是非常有才华的。

这里其实有个问题,那就是荀谌加入袁绍阵营比荀彧早。董卓入洛阳后,荀彧弃官归家。他对父老说:“颍川是四战之地,如果天下有变,那就会经常受到侵略,应该早离去,不能久留。”但乡人们多怀恋故土,不愿离去。时冀州牧同郡韩馥派人接荀彧,却无人相随。荀彧只得独自将宗族迁至冀州避难。

到冀州后,冀州已为袁绍所得,袁绍见荀彧来,待之为上宾。荀谌和同郡辛评、郭图都在袁绍手下(谌及同郡辛评、郭图,皆为绍所任)。荀彧却认为袁绍最终不能成大事。初平二年(191年),荀彧离袁绍而投曹操。

从史书记载来看,荀彧大概率是在公元190年自颍川前往冀州投奔韩馥(韩馥也是颍川人)。结果等到了冀州,韩馥已经在荀谌、辛评等人的劝说下把冀州让给了袁绍。因此可以推断出,荀谌其实比荀彧早加入袁绍阵营。

进一步其实可以猜测,荀谌、辛评其实本来是韩馥的下属(韩馥出任冀州,肯定会选择带一些本郡的青年才俊帮助自己)。只不过后来辛评、荀谌等人选择了帮助袁绍,这也能解释为何荀彧要去投奔韩馥,因为哥哥荀谌本来就在冀州站稳了脚跟,而且有韩馥这个老乡作为冀州牧。

荀彧对袁绍阵营了如指掌

官渡之战的转折点相信大家都很清楚,那就是曹操率五千人火烧乌巢,袁绍军队没有了粮草,瞬间崩溃。而曹操之所以敢于亲自率军火烧乌巢,是因为许攸从袁绍那里叛逃过来,带来了准确可靠的消息,而许攸之所以叛逃曹操,是因为家属被留守的审配治罪。而这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在荀彧掌控之中……

彧曰:“绍兵虽多而法不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此二人留知后事,若攸家犯其法,必不能纵也,不纵,攸必为变。颜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禽也。”——《三国志·荀彧传》

早在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曹操搞定吕布之后,孔融和荀彧关于袁绍和曹操孰强孰弱有一番对话。孔融说:“袁绍地广兵强,有田丰、许攸等谋臣替他出谋划策,审配、逢纪等忠臣为他做事,颜良、文丑勇冠三军,为他统领军队,恐怕很难战胜啊!”

荀彧却说:“袁绍兵虽众而法令不整肃,田丰刚愎而好犯上,许攸贪婪而不检束,审配专权而无谋,逢纪果决而刚愎自用,这两人料理后方,如果许攸家犯了法,一定不会放过,不宽纵,许攸必然叛变。至于颜良、文丑,不过匹夫之勇罢了,可以一战而擒!”一席话,坚定了曹操战胜袁绍的信心。

如果说因为荀彧曾经在袁绍那里待过,所以荀彧才对袁绍麾下的谋臣武将个个了如指掌,似乎有些牵强,因为荀彧早在公元191年就已经离开袁绍。在官渡之战前,已经过去了七八年的时间,荀彧不可能对袁绍阵营内部“派系斗争”知道的这么清楚。

太祖军粮方尽,书与彧,欲还许以引绍。彧曰:“今军食虽少,未若楚、汉在?荧?阳、成皋间也。是时刘、项莫肯先退,先退者势屈也。公以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进,已半年矣。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三国志·荀彧传》

这段记载则更加有意思,曹操在官渡与袁绍相持,军粮即将耗尽,于是曹操给荀彧写信表示自己想要撤军到许都抵抗袁绍。荀彧不同意,他认为现在正是最关键的时期,现在我们已经拖住袁绍半年的时间,接下来情势肯定会有所变化,正式出其不意的时候,应该继续坚持等待时机。

果然在曹操、荀彧通信不久,许攸来投,接下来曹操火烧乌巢,一举扭转了战争的局势,以少胜多打败袁绍。荀彧如此精准的预料,因此有人认为荀谌就是“内奸”,袁绍阵营内部的信息都是荀谌透露给荀彧的,因此他对袁绍内部了如指掌,也几乎预判了许攸的“叛逃”。

推测与结论

那么真相究竟如何呢,荀谌果真是荀彧安插在袁绍内部的“内奸”吗?结合各种史料记载,加以推测,我认为荀谌不是“内奸”。依据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荀谌如果是“内奸”,之后应该不会消失。官渡之战前,荀谌还作为袁绍谋主准备南征许都,结果不论是官渡之战过程中,还是官渡之战后,荀谌似乎凭空消失了一样。如果荀谌真的在战后加入了曹操阵营,那么他的记载应该不会消失不见。

第二,荀彧之所以对袁绍阵营了如指掌,有两方面凭仗。一是早年曾在袁绍那里待过,而且当时士人之间都相互比较了解;二就是与荀谌书信往来之间透露的信息,虽然兄弟两人处于不同阵营,但书信往来肯定是存在的(诸葛亮和诸葛瑾兄弟也经常相互写信)。

第三,古代战争双方互相派间谍、斥候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荀谌真的是“内奸”,曹操也许就不用等到许攸来投才知道袁绍的粮草辎重储存在乌巢了。而且也不会给荀彧写信准备退军,直接硬钢袁绍就行了。

第四,颍川荀氏作为名门士族,荀谌、荀彧兄弟虽然加入了不同的阵营,但骨子里的骄傲与修养让他们不会做“内奸”。否则,袁绍也不会充分的信任荀谌,一如孙权信任诸葛瑾,刘备信任诸葛亮那样。

综上所述,虽然荀谌在官渡之战后“神奇”地销声匿迹,荀彧对于袁绍阵营、对于许攸的叛逃的似乎“早有预料”。但这应该都是结合方方面面的信息加以研判,从而得出的结论,荀谌不会是“内奸”。

参考资料:《三国志》裴松之注、吕思勉《三国史话》

标签: 荀彧

更多文章

  • 荀彧都向曹操推荐了哪些人才?

    历史人物编辑:阎丽标签:荀彧

    话说曹操在创业初期,他的班底儿的组成成员当中一开始大都是武将,比如著名的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兄弟、乐进、李典等人,这些人都是曹操麾下的统军将才,然而要说起来谋士,那也是相当稀缺的,在一开始的时候仅仅有荀彧一人,主动找上门儿来投靠了曹操。在曹操手下是即当军师,又统管政治和经济发展,属于是一专多能

  • 为何荀彧为曹操出生入死,最后却被恨之入骨!

    历史人物编辑:北宋秘辛标签:荀彧

    荀彧可以说是曹操众多谋士里的中流砥柱,智谋过人有着远见卓识,经常为曹操出奇计良谋,不仅如此,曹操许多有能力的谋士也是由他举荐。荀彧是曹操最坚实的依靠,可以说没有荀彧就没有曹操的皇图霸业,曹操也坦言,能够平定天下是荀彧的功劳。如此重要的一个人,并且又对曹操忠心耿耿,为何会被恨之入骨呢?这要先从荀彧的身

  • “王佐之才”荀彧的为官处世之道

    历史人物编辑:顾维乾标签:荀彧

    荀彧,此人在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属于举足轻重的关键性人物之一,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历史上留下非常精彩的一笔!公元190年,在东汉朝廷中央担任要职的名士何颙在这一年因为参与刺杀董卓的刺杀,导致死于非命,而这位东汉末年的名士在生前专门评价过两个人,其中一个就是荀彧,他说:“颍川荀彧,王佐之器。”由此可见,荀彧

  • 荀彧和刘备都是以兴复汉室为政治目标,为何荀彧不投靠刘备呢?

    历史人物编辑:有得观史标签:荀彧

    近代香港女作家张小娴曾经说过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种幸福;在对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种悲伤;在错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声叹息;在错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种无奈。把这话用在三国时期的刘备身上,是非常合适的。刘备在早期创业的大好时机,苦于没有实力,有心而力不足,算是在错的时

  • 谋杀还是病逝?关于荀彧之死的四种文本及其可信度的探讨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好不好看我行不行标签:荀彧

    在东汉末年的文臣中,荀彧的人品、谋略和胆识均堪称翘楚,是一位杰出的战略家,更是被曹操视为心腹。然而,荀彧的内心却十分矛盾,他身为曹操谋士,尽忠尽责,也默认了曹操将自比作子房。从这一点来讲,荀彧是倾尽全力辅佐曹操的。可是,在荀彧心中,在曹操之上还有一个汉献帝,即便那是个傀儡皇帝,可在荀彧这样的书生眼中

  • 荀彧之死:作为曹操最信任的人,历史上的荀彧到底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杨子豪标签:荀彧

    东汉末年,曹操在政治上步步为营、得寸进尺,攫取了当时帝国的最高权力,继而获得了仅次于汉献帝的最高地位。并且,由于曹操的大权独揽,更是令很多人都认为,他已经是个有实无名的皇帝了!然而,在此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时刻,曹操却遭到了荀彧的极力反对……众所周知,荀彧是曹操集团的首席谋士,也是曹操最信任的人,在曹操

  • 荀彧为什么要直到曹操试图晋为魏公并且加九锡才决裂呢?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上的皇宫标签:荀彧

    1这个问题描述是有问题的。荀彧死后,次年(213年),曹操才改九州制,接受魏公,九锡。关于“重置九州制”,早在建安九年(204年),曹操得冀州后,就有人向曹操提出这个建议,曹操不敢决断,而是拿这个议案送给荀彧,被荀彧否定后,曹操还写信给荀彧表示感谢。荀彧阻止九州议。《三国志·荀彧传》:或说太祖“宜复

  • 荀彧知我,我知文若

    历史人物编辑:何露瑶标签:荀彧

    荀彧,字文若。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是曹操帐下首席谋士,辅佐曹操可谓如虎添翼,在曹军威望甚高。就是这样一个及其优秀且为曹操重用的人才,晚年却因为阻止曹操称魏王而郁郁而终。不禁让人疑惑,荀彧究竟为何向曹却又反曹呢?01.才华横溢,韬光暗藏。荀彧,是颖川荀氏大族子弟,本是举孝廉而入汉朝朝廷

  • 曹操给荀彧“送礼”,在打开后发现是空盒,没过多久荀彧自尽而亡

    历史人物编辑:尚元凡标签:荀彧

    文/纪布话说,对于三国比较感兴趣的朋友们应该都知道,在曹魏阵营中,曹操麾下有五大谋士。他们依次是,荀彧荀文若,荀攸荀公达,贾诩贾文和,程昱程仲德以及郭嘉郭奉孝。在这五个谋士中,荀彧可以说在当时的名气是最大的,劳苦功高,为曹操能顺利一统北方立下了汗马功劳,将其称为首席谋臣一点也不为过。但是,就是这样的

  • 荀彧是曹操的谋主,他生病曹操送了个空食盒,荀彧为何会看后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圈瓜王标签:荀彧

    荀彧是曹操的谋主,他为曹操的崛起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加入曹操阵营后,曹操十分高兴。曹操评价荀彧说,这是我的子房也。曹操自比为汉高祖刘邦,而将荀彧比作当年辅佐刘邦建立帝业的,“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仅仅从这一点来看,就能够看出曹操对荀彧的倚重之深。荀彧也没有辜负曹操的期望,他在曹操几次关键的时候,都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