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忠汉与忠曹,“王佐之才”荀彧真实形象的探析

忠汉与忠曹,“王佐之才”荀彧真实形象的探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小倾文史轩 访问量:1892 更新时间:2024/1/27 6:56:48

引言

荀彧是东汉末年的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在抛弃袁绍转而投奔曹操后,积极为曹操出谋划策。作为曹操的重要谋臣,荀彧为其统一北方立下显著功勋,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也”。原本应该官运通达的荀彧却在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离奇死去,其死因也一直存在争议。而关于荀彧之死的记载,主要以《三国志》“忧死”和《后汉书》“赐死”这两种为主。

“忧死”与“赐死”

《三国志·荀彧传》载:“(建安)十七年,董昭等谓太祖宜晋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密以谘彧。彧以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太祖由是心不能平。会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因辄留彧,以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太祖军至濡须,彧疾留寿春,以忧薨,时年五十”。

董昭等人在建安十七年劝曹操称魏公之际曾私下咨询荀彧,但荀彧认为曹操应以恢复汉室为其主要目标。曹操由此对其不满,因而在攻打孙权时一反常态,没让荀彧随军,而让其留在寿春养病,荀彧因忧虑去世。

《后汉书·荀彧传》对荀彧之死所记载则有所不同:“至濡须,彧病留寿春,操馈之食,发视,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时年五十。帝哀惜之,祖日为之废宴乐。谥曰敬侯。明年,操遂称魏公云”。此处所言荀彧是被曹操赐死的。

此外,《三国志》和《后汉书》对荀彧的定位和评价也有所不同。《三国志》作者陈寿认为:“荀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然机鉴先识,未能充其志也”。《后汉书》作者范晔认为:“盖取其归正而已,亦杀身以成仁之义也”。陈寿以荀彧作为魏臣未能完成其辅佐曹操建立功业的志向感到遗憾,范晔则认为荀彧为汉臣,杀身成仁,死得其所。同一个人在两部史书中的记载与评价截然不同。

范晔《后汉书》除对荀彧的评价和对荀彧之死的记载与陈寿《三国志》不同外,其对荀彧与中常侍唐衡结亲的记载极力为荀氏辩白,以及荀彧的除亢父令也要写在董卓之乱之前,以此更加突出荀彧的忠汉形象。作者认为,范晔在《后汉书》中对荀彧忠汉形象的描写并高度评价其死亡的意义与当时的政治局势和思想潮流有关。

荀彧延续汉室江山和刘裕延续晋室江山的功业类似,着重强调其殉汉意义与当时的胡汉政权对立有关,与此背景对应的史家态度是对汉魏禅代的理解,此时荀彧的忠汉形象已被完全美化。再看裴松之评价荀彧:“及至霸业既隆,翦汉迹著,然后亡身殉节,以申素情,全大正于当年,布诚心于百代,可谓任重道远,志行义立”。

荀彧忠汉形象的真伪

同处刘宋时代的裴松之对荀彧的定位与死亡评价与范晔如此类似,他们都认为荀彧是汉臣且死得其所,但西晋的陈寿却认为荀彧是魏臣且抱负未成,这就使得不少人对荀彧忠汉形象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

清代史学家赵翼的《廿二史札记校证》卷六“荀彧传”认为:“论者或谓末路虽以失操意而死,而当其初去袁绍就操时,值吕布攻兖州,彧为操坚守鄄城及范、东阿以待操,谓昔汉高先定关中,光武先取河内以为基,此三城即操之关中、河内也。后又劝操迎天子,谓晋文纳襄王而定霸,汉高发义帝丧而得诸侯。是早以帝王创业之事劝操,何得谓之尽忠于汉?”

赵翼认为荀彧早期就以深根固本的建议为曹称帝作筹谋,谈不上忠汉。清代另一位史学家李慈铭在其《越缦堂读书记》中对荀彧忠汉一事也发表过评论:“至于荀爽荀彧,实非贞士,而慈明之论,既表其图董之智;文若之论,又表其为汉之忠,此之立言,尤为过当。”他更是直接指出前人对荀彧忠汉的定论有失偏颇,直指其“实非贞士”。

这些质疑有无道理,可从与荀彧关系密切的大臣在汉魏禅代之际的表现窥见端倪。荀彧官居尚书令,具有举荐人才的资格。《三国志·荀彧传》记载:“……逮百数十年间,贤才未有及荀令君者也。前后所举者,命世大才,邦邑则荀攸钟繇陈群,海内则司马宣王,及引致当世知名郗虑、华歆……”。

由此可知曹操集团中的很多人才皆为荀彧所推举,而其所举荐的人才多为曹魏政权服务,代表者如华歆之流。《三国志·武帝纪》记载:“公遣华歆勒兵入宫收后,后闭户匿壁中。歆坏户发壁,牵后出。帝时与御史大夫郗虑坐,后被发徒跣过,执帝手曰:‘不能复相活邪?’帝曰:‘我亦不自知命在何时也。’帝谓虑曰:‘郗公,天下宁有是邪!’遂将后杀之,完及宗族死者数百人。”

由此可见荀彧举荐的华歆和郗虑都是杀伏后的主要人手。又《三国志·华歆传》记载:“文帝受禅,朝臣三公已下并受爵位;歆以形色忤时,徙为司徒,而不进爵。魏文帝久不怿,以问尚书令陈群曰:‘我应天受禅,百辟群后,莫不人人悦喜,形于声色,而相国及公独有不怡者,何也?’群起离席长跪曰:‘臣与相国曾臣汉朝,心虽悦喜,义形其色,亦惧陛下实应且憎’”。

华歆在汉魏之际为曹操称魏公积极扫除障碍——杀伏后,却在曹丕称帝时表现出哀容,而且陈群解释是因二人过去同为汉臣的缘故。华歆此番前后不一的表现饱受世人诟病,“夫曹氏篡汉,忠臣义士之所宜痛心疾首,纵力不能讨,忍复仕其朝为公卿乎?歆、群为一世之贤,所立不过如是”。

史学家宋洪迈认为真正的忠臣义士在魏代汉之际应尽力征讨,至少不做曹魏的官员,而陈群和华歆在曹魏政权建立后就被授予高官,他们并无资格被称为东汉的忠臣义士。“从与荀彧关系密切的人在汉魏之际并无任何忠汉的行为表露,他们在曹魏建立之后的仕宦历程也表明,这些人均尽力于魏,得到重用。

例如“以华歆之牵后坏壁,郗虑之奏收孔融,为死党于操,皆名德自居,而枭獍其行。以钟繇陈群之议复肉刑,为助杀人。以辛毗之为袁谭使曹操,而陈说二康之必亡,为卖主以图己进身之基。以东京为亡于贾谢。以司马温公称荀彧为仁,其谬同于花史”。与荀彧关系密切者在汉魏之际的表现都显示在为曹操服务,他们毫无忠汉的表现。

结语

由上可知,与荀彧关系密切的人在汉魏之际并无任何忠汉的行为表露,他们在曹魏建立之后的仕宦历程也表明,这些人均尽力于魏,得到重用。《三国志·孙叔然传》:“陈寿评曰:钟繇开达理干,华歆清纯素,王朗文博富赡,诚皆一时之俊伟也。魏氏初祚,肇登三司,盛矣夫!”

即指出钟繇、华歆等人在曹魏建立之初就位列三司,且曹魏时期以功臣配飨太庙时陈群、华歆、钟繇等人皆在其列,可见他们为曹魏政权尽心竭力,何谈忠汉。从与荀彧关系密切的人在魏代汉之际的行为及其之后的经历来看,他们并无忠汉之心,这也可旁证荀彧并非忠汉,史书塑造的荀彧忠汉的形象并不可靠。如此一来,荀彧因忠汉而死的结论就站不住脚了。

参考文献

陈寿,《三国志》,中华书局,1992年

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1985年

赵翼,《廿二史札记校证》,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

裴松之,《裴松之注三国志》,天津古籍出版社,2009年

标签: 荀彧

更多文章

  • 荀彧原来是最早的群演,老板曹操发给他一个盒饭,他就服毒自杀了

    历史人物编辑:家兴说史标签:荀彧

    曹操和荀彧都是绝顶聪明之人,曹操送给荀彧一个空盒子,实际上是一种暗示,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难道这就是传说中最早的领盒饭走人,到头来荀彧只是个群演而已吗?荀彧有王佐之才,初举孝廉成为汉臣,一直以匡扶汉室为己任。他劝曹操逢迎汉天子,为曹操南征北战筹谋划策,担任尚书令十余年,被称为“荀令君”,处理军国事

  • 《三国》曹操送个空盒子,荀彧便自杀了!

    历史人物编辑:秋叶侃历史标签:荀彧

    公元212年,汉献帝建安十七年,曹操想当魏国公,立即遭到荀彧的反对。在大汉王朝的历史上,即使是霍去病这样的大功臣,也只是做了一个冠军侯。除此之外,只有汉平帝时期的王莽做过安汉公。曹操的意思莫非是想和王莽一样,做一个篡夺皇位的奸臣?所以,荀严肃地告诉他说:“丞相啊,我当初之所以劝你奉天子而令诸侯,为的

  • 曹操最依重的谋士荀彧死因之谜

    历史人物编辑:翰林冷知识标签:荀彧

    荀彧一直是曹操手下最为得力的谋士,曹操能够在群雄混战中称雄北方,荀彧功不可没。在军事方面,曹操在攻打徐州时,他曾从容应对吕布、陈宫、张邈之乱,这曹操保住了兖州三城这个大后方;在官渡之战中,曹操自认不敌袁绍想退兵,是听了荀彧的分析后坚持了下来,这才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千古战例;他分析形势,献计使曹操奇袭荆

  • 三国迷局,荀彧到底算不算汉室的忠臣

    历史人物编辑:芸汐说历史标签:荀彧

    荀彧必须是汉室的忠臣。作为曹操的首席谋臣,荀彧为曹操屡出奇策,为曹操平定了中原地区,在贡献方面上来说,荀彧是居功至伟的。但因为荀彧的政治目标是匡扶汉室,维护大汉江山,而他的主公曹操却在与群雄逐鹿中原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不臣之心。二者之间因为各自的政治企图产生了强烈的冲突,至此二人几乎分道扬镳。曹操渐

  • 荀彧是抑郁而死还是自杀身亡?

    历史人物编辑:有得观史标签:荀彧

    写活历史人物汉末三国系列之荀彧(二)(接上期)先除吕布后战袁绍荀彧一直在朝中处理政务,曹操经常在外征讨,但军国大事还要和荀彧商讨,往往因距离较远,事情紧迫,问询十分不便。于是曹操就想让荀彧再推荐几个人才,就直接问荀彧:“有谁能代替你为我谋划事情呢?”荀彧说:“荀攸、钟繇可以。”荀彧之前曾推荐过戏志才

  • 为何荀彧在老年时,要背叛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墨文历史标签:荀彧

    荀彧本来是曹操最为重要的谋士,可以说没有荀彧,就没有曹操的辉煌。为何在荀彧晚年的时候,他会背叛曹操呢?按道理说曹操的苦日子已经过完了,曹操晚年正是曹魏强大的时候,跟着曹操肯定是吃香的喝辣的。这个时候荀彧没有必要给背叛曹操呀!可是,事实上荀彧确实是离开了曹操,和曹操背道相驰了。至于为何荀彧会背叛曹操,

  • 说说刘备的人才窘况,诸葛亮为何没有像荀彧一样,推荐更多人才?

    历史人物编辑:狂奔的小白羊标签:荀彧

    我们今天来说说三国时期,曹、刘、孙三老板的人才情况。这儿有个主题:诸葛亮为何没有为刘备推荐更多的人才?或者圈子再扩大一点,如司马徽、徐庶。其实谁都明白,无论是争夺天下,还是治理天下,人才始终是一个难以绕开的话题。在治理天下上,对于古代封建的帝王,即使国家的英才再多,遇上一个昏君也没有什么用。但对于正

  • 荀谌是不是曹操的奸细,官渡之战时,荀谌有没有给荀彧泄露消息?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新领域标签:荀彧

    荀谌chen,字友若,荀彧的哥哥。荀谌最令人称道的功绩就是公元191年劝说韩馥把冀州让给了袁绍,自此得到袁绍重用,成为和田丰、许攸并驾齐驱的袁绍集团核心人物。我们知道荀彧也曾在袁绍麾下,但荀彧认为袁绍不能成大事,于是离开袁绍转投曹操。于是简精兵十万,骑万匹,欲出攻许,以审配、逢纪统军事,田丰、荀谌及

  • 荀彧都向曹操推荐了哪些人才?

    历史人物编辑:阎丽标签:荀彧

    话说曹操在创业初期,他的班底儿的组成成员当中一开始大都是武将,比如著名的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兄弟、乐进、李典等人,这些人都是曹操麾下的统军将才,然而要说起来谋士,那也是相当稀缺的,在一开始的时候仅仅有荀彧一人,主动找上门儿来投靠了曹操。在曹操手下是即当军师,又统管政治和经济发展,属于是一专多能

  • 为何荀彧为曹操出生入死,最后却被恨之入骨!

    历史人物编辑:北宋秘辛标签:荀彧

    荀彧可以说是曹操众多谋士里的中流砥柱,智谋过人有着远见卓识,经常为曹操出奇计良谋,不仅如此,曹操许多有能力的谋士也是由他举荐。荀彧是曹操最坚实的依靠,可以说没有荀彧就没有曹操的皇图霸业,曹操也坦言,能够平定天下是荀彧的功劳。如此重要的一个人,并且又对曹操忠心耿耿,为何会被恨之入骨呢?这要先从荀彧的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