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臣”抑或“魏臣”:史家笔下荀彧身份的流变

“汉臣”抑或“魏臣”:史家笔下荀彧身份的流变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王嘉兴 访问量:663 更新时间:2024/1/29 6:30:38

荀彧,初看这个名字,也许最有趣的事就是不知道第二个字怎么读,其实也比较简单,与“玉”字同音,这个人名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留下比较精彩的一笔!

喜欢看三国、说三国,或者是品三国,都会知道这个人是谁,他是三国时期曹操集团的首席谋士,若是曹操要为自己创下的基业进行论功行赏,荀彧肯定可以位列前三,甚至是除了曹操之外的第一人!

由此可见,荀彧在曹操集团当中属于极其重要的一个人物,但是这样一位重臣却是成为三国乱世中具有重大争议的人物,因为他在曹操准备称魏国公之后,与曹操决裂,不再为曹操效力!

所以今天来探究一下荀彧到底是“汉臣”抑或“魏臣”?史家笔下对荀彧的看法变迁!

荀彧在《三国志》中是“魏臣”

1,陈寿在《三国志》中标注荀彧为“魏臣”

公元280年,西晋灭掉东吴,在西晋并没有占据重要位置的陈寿开始编写《三国志》,陈寿在《三国志》中单独为荀彧写下一本《荀彧传》,陈寿称荀彧为“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燃机鉴先识,未能充其志也” !

首先,陈寿把荀彧写在魏书当中,说明陈寿作为三国末期到西晋前期的历史人物,站在他自己的角度,认定荀彧为“魏臣”,从陈寿的角度可以推测,在三国时期应该有许多人也是这样的看法!

其次,陈寿为辅佐曹操的重要谋臣都立了传,而荀彧排在首位!

2,陈寿为什么要把荀彧定义为“魏臣”?

荀彧的所作所为让人很难否定他是“魏臣”!

即荀彧为曹操的基业奠定非常深厚的基础,例如众所周知曹操身边能人志士特别多,而这一点的很大原因是荀彧跟随曹操之后,为曹操引荐的,其中非常的出名的有荀彧的侄子荀攸、大名鼎鼎的郭嘉陈群钟繇等都是源于荀彧的推荐才来到曹操的麾下效力。

因此曹操为儿子曹丕开创大业基础,所以才能一举取代东汉皇室成为魏国皇帝!

例如荀彧在曹操发家之路上的关键性事件都有着建设性的参与,其中荀彧提议应该迎天子以令诸侯,另外在官渡之战中与曹操相辅相成,同时在官渡之战后是荀彧提醒曹操应该抓住机会一举歼灭袁绍,否则吃一堑长一智,等袁绍卷土重来,恐怕曹操就要面临更大困境!

从东汉后期开始,天下形成很多世家大族,这些世家大族在很多时候阻碍了他人平步青云之路。

因此世家大族在诸多普通出身之人的眼里是眼中钉,而荀彧正是世家大族子弟,和陈寿的出身就是鲜明的对比,加上陈寿确实从蜀汉到西晋都没有受到真正的重用,心中肯定是怀才不遇之感;

因此也许在陈寿心里不怎么喜欢荀彧的出身,所以他可以认可荀彧的才能,然后给荀彧一个魏国开国第一功臣的身份,但是不会给荀彧一个大汉殉国忠臣的身份,这两个身份貌似没有区别,实际上区别很大,相当于一个是叛臣、一个是真正的忠臣。

毕竟文人最忌讳死后名声,而“魏臣”身份仿佛是陈寿隐晦地表达自己对世家大族垄断政局的不满!

第三,则是在司马家取代曹魏政权并夺得天下之时,荀彧之子荀顗等荀氏一族成为西晋的开国功臣,而西晋在名义上又是由曹魏禅让的,因此站在西晋的角度,陈寿还是西晋之臣,所以编写史书应该会考虑这些现实的政治因素!

荀彧在《后汉书》中摇身一变成为“汉臣”

1,与陈寿同样不受重用的范晔编写《后汉书》

公元432年,范晔被贬官,为了转移心中的不得志而编写《后汉书》,其实范晔在《后汉书》的记录和《三国志》对荀彧的生平没有太大区别,但是在荀彧“死亡之谜”这个问题上与陈寿有很大的出入!

在《三国志》当中只有一句话,是说荀彧忧郁而终,放到今天就是得了严重的抑郁症,而《后汉书》之中则是有着一大段文字进行介绍!

记载内容的大体意思是:在公元212年,曹操麾下的董昭等人联名提议曹操应该晋升为“魏国公”,并且准备了九锡之物,但是这件事情遭到荀彧的极力反对;

因而说荀彧被曹操厌恶,所以在荀彧称病期间,曹操特意送了一盒食物到荀彧府上,当荀彧见到食盒之时,打开一看竟然是空无一物的盒子,而荀彧却明白了曹操的意思,于是荀彧自己服药自杀了!

接着还说汉献帝听闻荀彧的消息,表示惋惜之意并且还伤心地哭了。以上记录的两个细节就是在表明一个意思,荀彧乃汉室忠臣,荀彧在以死明志!

2,为什么范晔会判定荀彧是“汉臣”?

第一,与范晔同一个时期的裴松之在《三国志注》中表示陈寿的看法属于世俗之见,没有真正地看清荀彧这个人的真心!

而且裴松子还曾说:“臣松之以为斯言之作,诚未得其远大者也”,因此裴范二人在同一个朝代,又同殿为臣,应该对范晔有着一定的影响!

第二,范晔所处的时代距离荀彧的时代已经过去200多年了,两者之间没有任何政治上的瓜葛,可以更加辩证地去看待一个历史人物,毕竟陈寿处于三国时期之人,多少会受现实舆论环境的影响,而范晔完全没有这种顾及!

范晔在写荀彧的生平时,其中有一段是写荀彧为什么没有相中袁绍,范晔说:“彧明有意数,见汉室崩乱,每怀匡佐之义”,此句话的含义就是在说荀彧为了匡扶汉室,所以才到处奔波,希望寻找一个真正能扶大汉于既倒的关键人物!

第四,范晔的后汉书主体思想是宣扬忠义,抑制叛逆,而范晔认定荀彧与东汉的郑太、孔融是同样对汉室尽忠之人,并且都是因为效忠汉室而死于非命,所以很自然地把荀彧归为汉室忠臣!

为什么史家让荀彧在“汉臣”和“魏臣”中间摇摆?

主要原因是曹操的变化;虽然曹操自己称魏王以及他的儿子曹丕取代东汉建立魏国,但是曹操在刚开始的时候仅仅是为了匡扶汉室,目的是救黎民于水火,因此才会在讨伐董卓之事上身先士卒!

从二十岁时被举孝廉之后,曹操被朝廷任命为洛阳北部尉,在这个职位上执法严明,不惧权贵,连当时的大太监蹇硕的叔叔都被曹操秉公执法;

接着又担任顿丘令、议郎、济南相等官职,尤其是在济南相的岗位上尽职尽责,为当地百姓做了很多利民之事,所以曹操在这个阶段是一心一意为百姓谋福利的有为父母官!

时间转至公元189年,曹操回到家乡散尽家财,招兵买马在公元190年响应讨伐董卓的联盟,在讨伐董卓这件事情上是最真心实意地几个人之一。

在这一年参与刺杀董卓的一位东汉名士何颙去世,他生前评价了两个人,一位是曹操,他说:“汉家将亡,安天下的必定是曹操!”另一个是荀彧,他说:“颍川荀彧,王佐之器。”

就在第二年,被何颙最看好的两个人搭档合作,即公元191年荀彧投靠曹操,这一年曹操也才是因为讨伐董卓而拥有一定的知名度,之后荀彧一边辅佐曹操,一边为曹操举荐人才,曹荀二人就此努力之下一步一步地壮大。

但是曹操依然只是一个想着扶持汉家天下的忠臣良将,直到荀彧建议曹操迎天子以令诸侯,而荀彧的本意是曹操可以做到效忠皇帝,然后平定天下,但是这一刻的曹操多少会发生心理变化,即便不是造反,但也不是单纯的汉臣!

可是这个时候的荀彧依然认为只有曹操能好好地奉养汉献帝,并且能横扫乾坤,所以荀彧依然倾力地辅佐!

一直到天下彻底形成三足鼎立,曹操的野心也逐渐形成,因为此前称公之人,在两汉只有一位,即王莽封自己为“安汉公”,并且还加九锡,所以荀彧认为曹操此举是真正的大逆行为!

虽然荀彧反对曹操做大逆之举,但毕竟从很多事实上来说曹操能拥有大逆的实力,也是靠荀彧这位王佐之才辅助而来的,所以史家对荀彧有不同认知也是正常现象!

不过荀彧最后为了抵制曹操称公,不管是阴郁而终或者其他史册所说的自杀,其实都是荀彧在自己无法制止曹操的情况下,所做的无奈之举!

总而言之,荀彧的“汉臣”也好,“魏臣”也罢,其实都是站在荀彧的所作所为去解析问题,但是荀彧最真实的想法,其实可以解析出很多种看法,不过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荀彧辅佐曹操的目的之一,的确是希望延续汉家正统的地位,否则他可以辅佐刘备,或者是孙吴,抑或是袁绍!

尤其是袁绍作为当时家世威望和实力都是最强的,而且袁绍还招揽过荀彧,但是荀彧还是选择刚刚起步的曹操,因为当时通过讨伐董卓之战,曹操的诚心诚意是非常明显的,只不过人心会发生变化,尤其是权力可以让人从天堂到地狱!

标签: 荀彧

更多文章

  • 忠汉与忠曹,“王佐之才”荀彧真实形象的探析

    历史人物编辑:小倾文史轩标签:荀彧

    引言荀彧是东汉末年的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在抛弃袁绍转而投奔曹操后,积极为曹操出谋划策。作为曹操的重要谋臣,荀彧为其统一北方立下显著功勋,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也”。原本应该官运通达的荀彧却在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离奇死去,其死因也一直存在争议。而关于荀彧之死的记载,主要以《三国志》“忧死”和《后汉

  • 荀彧原来是最早的群演,老板曹操发给他一个盒饭,他就服毒自杀了

    历史人物编辑:家兴说史标签:荀彧

    曹操和荀彧都是绝顶聪明之人,曹操送给荀彧一个空盒子,实际上是一种暗示,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难道这就是传说中最早的领盒饭走人,到头来荀彧只是个群演而已吗?荀彧有王佐之才,初举孝廉成为汉臣,一直以匡扶汉室为己任。他劝曹操逢迎汉天子,为曹操南征北战筹谋划策,担任尚书令十余年,被称为“荀令君”,处理军国事

  • 《三国》曹操送个空盒子,荀彧便自杀了!

    历史人物编辑:秋叶侃历史标签:荀彧

    公元212年,汉献帝建安十七年,曹操想当魏国公,立即遭到荀彧的反对。在大汉王朝的历史上,即使是霍去病这样的大功臣,也只是做了一个冠军侯。除此之外,只有汉平帝时期的王莽做过安汉公。曹操的意思莫非是想和王莽一样,做一个篡夺皇位的奸臣?所以,荀严肃地告诉他说:“丞相啊,我当初之所以劝你奉天子而令诸侯,为的

  • 曹操最依重的谋士荀彧死因之谜

    历史人物编辑:翰林冷知识标签:荀彧

    荀彧一直是曹操手下最为得力的谋士,曹操能够在群雄混战中称雄北方,荀彧功不可没。在军事方面,曹操在攻打徐州时,他曾从容应对吕布、陈宫、张邈之乱,这曹操保住了兖州三城这个大后方;在官渡之战中,曹操自认不敌袁绍想退兵,是听了荀彧的分析后坚持了下来,这才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千古战例;他分析形势,献计使曹操奇袭荆

  • 三国迷局,荀彧到底算不算汉室的忠臣

    历史人物编辑:芸汐说历史标签:荀彧

    荀彧必须是汉室的忠臣。作为曹操的首席谋臣,荀彧为曹操屡出奇策,为曹操平定了中原地区,在贡献方面上来说,荀彧是居功至伟的。但因为荀彧的政治目标是匡扶汉室,维护大汉江山,而他的主公曹操却在与群雄逐鹿中原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不臣之心。二者之间因为各自的政治企图产生了强烈的冲突,至此二人几乎分道扬镳。曹操渐

  • 荀彧是抑郁而死还是自杀身亡?

    历史人物编辑:有得观史标签:荀彧

    写活历史人物汉末三国系列之荀彧(二)(接上期)先除吕布后战袁绍荀彧一直在朝中处理政务,曹操经常在外征讨,但军国大事还要和荀彧商讨,往往因距离较远,事情紧迫,问询十分不便。于是曹操就想让荀彧再推荐几个人才,就直接问荀彧:“有谁能代替你为我谋划事情呢?”荀彧说:“荀攸、钟繇可以。”荀彧之前曾推荐过戏志才

  • 为何荀彧在老年时,要背叛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墨文历史标签:荀彧

    荀彧本来是曹操最为重要的谋士,可以说没有荀彧,就没有曹操的辉煌。为何在荀彧晚年的时候,他会背叛曹操呢?按道理说曹操的苦日子已经过完了,曹操晚年正是曹魏强大的时候,跟着曹操肯定是吃香的喝辣的。这个时候荀彧没有必要给背叛曹操呀!可是,事实上荀彧确实是离开了曹操,和曹操背道相驰了。至于为何荀彧会背叛曹操,

  • 说说刘备的人才窘况,诸葛亮为何没有像荀彧一样,推荐更多人才?

    历史人物编辑:狂奔的小白羊标签:荀彧

    我们今天来说说三国时期,曹、刘、孙三老板的人才情况。这儿有个主题:诸葛亮为何没有为刘备推荐更多的人才?或者圈子再扩大一点,如司马徽、徐庶。其实谁都明白,无论是争夺天下,还是治理天下,人才始终是一个难以绕开的话题。在治理天下上,对于古代封建的帝王,即使国家的英才再多,遇上一个昏君也没有什么用。但对于正

  • 荀谌是不是曹操的奸细,官渡之战时,荀谌有没有给荀彧泄露消息?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新领域标签:荀彧

    荀谌chen,字友若,荀彧的哥哥。荀谌最令人称道的功绩就是公元191年劝说韩馥把冀州让给了袁绍,自此得到袁绍重用,成为和田丰、许攸并驾齐驱的袁绍集团核心人物。我们知道荀彧也曾在袁绍麾下,但荀彧认为袁绍不能成大事,于是离开袁绍转投曹操。于是简精兵十万,骑万匹,欲出攻许,以审配、逢纪统军事,田丰、荀谌及

  • 荀彧都向曹操推荐了哪些人才?

    历史人物编辑:阎丽标签:荀彧

    话说曹操在创业初期,他的班底儿的组成成员当中一开始大都是武将,比如著名的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兄弟、乐进、李典等人,这些人都是曹操麾下的统军将才,然而要说起来谋士,那也是相当稀缺的,在一开始的时候仅仅有荀彧一人,主动找上门儿来投靠了曹操。在曹操手下是即当军师,又统管政治和经济发展,属于是一专多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