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亮去世后,他的儿子却反对姜维北伐,这是为什么呢?

诸葛亮去世后,他的儿子却反对姜维北伐,这是为什么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情怀历史号 访问量:1611 更新时间:2024/3/3 12:09:20

姜维北伐,在《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中被称为九伐中原,是指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军姜维北伐曹魏的战争。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后主刘禅册封姜维为右监军、辅汉将军。之后,姜维又在蜀汉担任镇西大将军、卫将军、大将军等官职。在此基础上,姜维进行了十次左右的北伐中原。

对于姜维北伐来说,无疑是在贯彻诸葛亮的攻势防御理念,也即通过主动的出击和骚扰,促使魏国无法集中兵力进攻蜀国。不过,在蜀汉后期,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却非常反对姜维北伐,这是为什么呢?

具体来说,诸葛瞻于公元227年出生,此时,诸葛亮已经46岁了。到了公元234年,诸葛亮去世后,诸葛瞻继承了武乡侯的爵位。对于后主刘禅来说,因为感激诸葛亮的功劳,所以厚待了诸葛瞻。公元243年,诸葛瞻十七岁的时候,迎娶蜀汉的公主为妻,并被册封为骑都尉。

延熙七年(244年),诸葛瞻担任羽林中郎将,先后担任射声校尉、侍中。因为蜀汉人士都怀念诸葛亮,加上诸葛瞻精通书法绘画,记忆力强,所以大家都很喜欢诸葛瞻才思敏捷。每当朝廷颁布一项好的政令,尽管不是诸葛瞻建议倡导。百姓们都会互相转告说:“这是诸葛武乡侯所提倡的”。在此基础上,诸葛瞻的美名受到过分渲染,有些名过其实。

公元261年,诸葛瞻被晋升为卫将军,并且和辅国大将军董厥一起执掌朝政。一年后,姜维出兵北伐,结果被曹魏大将邓艾击败。等到姜维撤退后,诸葛瞻明确表达了反对的意见。并且,他还上奏刘禅,要求让姜维担任益州刺史,从而削夺他的兵权。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姜维北伐失败,是诸葛瞻激烈反对的第一个原因。至于姜维之前的北伐,也经常是互有胜负,既没有为蜀汉开疆拓土,也没有对曹魏军队造成多大的杀伤。与此相对应的是,诸葛亮北伐期间,斩杀了王双、张郃等敌方将领,并且夺取了武都、阴平等曹魏的疆域。换而言之,如果姜维可以不断取得战果,自然会打消朝廷百官的质疑。当然,因为蜀汉和曹魏之间的巨大实力差距,姜维北伐是一场难以成功的行动。

其次,姜维北伐太过频繁,也是诸葛瞻难以支持的原因之一。众所周知,诸葛亮生前进行了五次北伐。与此相对应的是,姜维则是将北伐的频率提高到十次左右,也即是诸葛亮的两倍。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每一次北伐不仅需要调集数万的大军,还需要粮草后勤上的支援,这对于蜀汉的国力是明显的损耗。

特别是在蒋琬费祎这两位宰相去世后,姜维自己又没有诸葛亮一样的治国本领,频繁北伐所带来的国力消耗就更加明显了。眼见于此,诸葛瞻提出反对意见,自然是非常合理的,也即这是为了蜀汉大局考虑。

况且,不仅诸葛瞻激烈反对,谯周等益州本地士族也站到了姜维的对立面。比如延熙二十年(257年),谯周因为看到蜀汉经常对魏国用兵,百姓因此凋瘁,谯周因此与尚书令陈祗展开了激烈的辩论。退朝以后,谯周书写《仇国论》。从这一角度来看,姜维在蜀汉后期可谓是备受孤立。

最后,诸葛瞻没有参加过诸葛亮北伐中原,也认识不到攻势防御的积极意义。换而言之,因为能力有限,这导致其只看到姜维北伐的消极一面。自关羽大意失荆州和夷陵之战后,蜀汉只有益州这一个州的地盘。如果只是立足防守,蜀汉和曹魏之间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于是,诸葛亮、姜维通过频繁袭扰曹魏,以此打乱对方的正常发展节奏。对此,在笔者看来,攻势防御让蜀国这个最弱的国家有了明确的目标,更让广大的蜀军将领有了奋斗进取之心。而且,诸葛亮的个人能力以及以法制蜀的方式,让三国中最弱的蜀国焕发出强大的战斗力在一段时间内使得曹魏政权感到巨大压力。

不过,诸葛瞻没有沙场历练,再加上受到谯周等益州本土派的影响,所以他难以理解父亲和姜维的良苦用心,这其实是令人感到遗憾的。甚至到了蜀汉灭亡的时候,诸葛瞻还将责任归咎到姜维身上,这显然是有失偏颇的。毕竟,姜维甚至为了恢复蜀汉而丢掉性命了。

标签: 姜维

更多文章

  • 姜维死后惨遭剖腹,是什么原因让曹魏士兵如此痛恨姜维?

    历史人物编辑:叮叮说史标签:姜维

    熟悉《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三国后期,蜀中刘备留下的人才已经凋零,诸葛亮死了,蜀中没有将军,廖化年过七旬都要当先锋,唯一能拿出手的人是姜维。然而,这个蜀国将军的结果却相当悲惨。最后,他被曹魏的士兵杀死了,他的家庭被割裂了。那曹魏为什么要这么残忍地杀了他?事实上,你也许可以通过看姜维做的一些事情来知道

  • 姜维的妻子是谁?文武兼备,曾助姜维举义复蜀!

    历史人物编辑:汽车早知标签:姜维

    姜维是谁?看过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的朋友应该都不陌生,姜维(公元202年-264年),字伯约,天水冀县,汉族人。三国时期的蜀汉名将,军工官衔达到大将军。死后追封为“开明王。”关于姜维的背景会让很多人感到纠结,既是谋士、文官。也是武将,善战。姜维在军事极有天赋,在政治上也颇有才能。归降于国后,为诸葛亮所重

  • 三国杀:姜维两次投降敌人,盘点传奇武将的离谱往事!

    历史人物编辑:三國殺标签:姜维

    三国是个人才辈出的年代,那些史诗英雄的故事经久不衰,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唱。这些传奇人物都有着怎样曲折离奇的经历呢?别着急,小编这就为大家娓娓道来。周处周处年轻时任性冲动,是乡间一霸,和河中蛟龙,山上猛虎并称为三害。后来他下定决心要改过自新,就把除三害定为自己的目标。于是他先上山搏杀猛虎,又下水擒

  • 他是姜维的盟友,他的死导致姜维再也无力北伐

    历史人物编辑:柠重标签:姜维

    在蜀汉,诸葛亮死后的三代最高执政大臣,可以说是权力一直在不停的缩水。蒋琬是开府大司马录尚书事领益州牧。而蒋琬之后的费祎,虽然也是大将军录尚书事领益州刺史,不过直到死前的一年才获得了开府资格。而继任蒋琬的姜维,则权力更小了,大将军录尚书事领凉州刺史,不光没开府,连益州刺史都不是了。蜀汉的凉州地,撑死武

  • 蜀国灭亡后姜维的迷信,隐藏这怎样的惊天秘密?

    历史人物编辑:寻觅历史的印迹标签:姜维

    姜维是蜀汉后期蜀国的大将,也是当时人才凋敝的蜀国唯一能够与魏国相抗衡的大将。在诸葛亮死后,姜维继承了其继续北伐的遗志,在他一生中“九伐中原”,但结果也基本如诸葛亮一样,都是无功而返。从客观来说,蜀国是当时国力最弱的一国,在灭亡之时人口也就94万多人,同时期的魏国有500多万人,吴国也有200多万人,

  • 恨有多深?姜维死后,为何被魏国官兵剖腹取胆?

    历史人物编辑:浅谈百科标签:姜维

    后主刘禅宣布向曹魏投降之后,蜀汉实际上还有一支武装力量——姜维部。姜维虽然早年以魏国降将的身份归汉,但观其一生,可知他的确是一位汉室忠臣。面对国破主降的局面,姜维必然不甘心,设计,意欲夺回汉室江山。于是,他先是假意投降钟会,一步步劝钟会陷害邓艾,诛杀魏军将领,最后怂恿钟会在书中自立为王,姜维欲利用钟

  • 姜维北伐中原,哪些人强烈反对?有四位大臣!

    历史人物编辑:情怀历史号标签:姜维

    姜维北伐,文学作品中称为九伐中原,是指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军姜维北伐曹魏的战争。《三国志》中记载,238年—262年之间,姜维共进行了十一次北伐。连年征战,蜀汉的国力耗损过度。在此基础上,蜀汉内部有四位大臣就强烈反对姜维北伐中原。一、费祎诸葛亮北伐时,费祎担任中护军,又转为司马。当时魏延与杨仪不和,经常

  • 姜维拥兵10万 为何守不住刘备的半壁江山

    历史人物编辑:蹴鞠亚洲女足标签:姜维

    随着诸葛亮的去世,北伐撤兵,魏蜀两国的均衡似乎要被打破,蜀国似乎已难以匹敌魏国,事实并非如此!姜维拥兵10万,却守不住刘备的半壁江山,问题出在哪儿?姜维北伐是否耗尽了国库?回答是否定的。蜀亡之时,国库尚存大量金银和粮食,足够军事开支。可见姜维北伐并没有导致国库空虚,而真正造成民不堪命的,是腐朽的宦官

  • 三国鼎立:姜维北伐出师不利,东吴内乱自相残杀

    历史人物编辑:萧家老大标签:姜维

    三国鼎立:姜维北伐出师不利,东吴内乱自相残杀越年,诸葛恪复欲出兵伐魏,群僚固谏不从,当即遣司马李衡西行至蜀,约同举兵。蜀大将军费祎方被降将郭修刺死,将佐多不愿出师;独卫将军姜维有志北伐,以为有机可乘,不行何待?乃率数万人出石营,经董亭,进围狄道。诸葛恪得李衡归报,也领兵入淮南,环攻新城。魏大将军司马

  • 诸葛亮如此器重姜维,为何临终前不向刘禅举荐姜维,做蜀汉丞相?

    历史人物编辑:超级七品小芝麻官标签:姜维

    三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在这段时间里,中国没有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反而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也应了那句话,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想必许多熟读历史的朋友,都对蜀汉和诸葛亮的事迹耳熟能详,特别是蜀汉建立后的一些故事,许多人都从正史或者《三国演义》中了解过,大家有没有想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