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张飞在当阳长坂“据水断桥”,是拆断还是阻断?

张飞在当阳长坂“据水断桥”,是拆断还是阻断?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澜风说 访问量:4027 更新时间:2024/4/29 22:42:28

刘备在创业时期是非常艰难的。他没有名士为其扬名,没有祖辈积攒下的政治资源,更没有钱粮。在“赤壁之战”之前,刘备对曹操的战绩是非常不理想的。投靠陶谦的时候在郯县被曹操击败;在徐州时见到曹操的军队望风而逃;投靠袁绍时在延津和汝南分别失败一次。“官渡之战”结束之后,刘备迫于曹操的压力,投靠荆州牧刘表。在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曹操进攻荆州,刘备向江陵撤退,在当阳长坂又一次被曹操的部队击溃,就是“长坂坡之战”。在这次战役中,虽然刘备是失败的一方,但是刘备集团的一些将领的表现还是很突出的。比如张飞在“长坂坡之战”当中“据水断桥”,掩护刘备安全撤退。不过关于“据水断桥”,有一些不同的解释。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这件事。

“长坂坡之战”的前后始末

“长坂坡之战”虽然是刘备的败仗之一,但是这场战役本身就没有公平性可言。首先是信息的不对称性。曹操进攻荆州,运气站在了曹操这边,荆州的统治者刘表病死,毫无威望的刘琮上位。而荆州士人比如蒯越、傅巽、韩嵩、刘先等人以个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为首要目标,不愿意为刘琮卖命,刘琮就没有弹压他们的能力。结果就是大家开开心心投降曹操。

刘备这个时候在襄阳以北的樊城,他的任务是作为荆州北部的屏障。刘备与刘琮不同,刘琮可以和曹操和平共存,而刘备和曹操早已经势同水火,是曹操的敌人。刘琮想要投降曹操,刘备就是一个很好的投名状。于是刘琮举荆州投降的消息一直被隐藏起来。刘备毕竟在荆州北部立足多年,结交名士豪强,有自己的信息渠道。曹操到宛县的时候,刘备终于发觉这件事,但是已经浪费了很多时间。

按照周瑜的推算,曹操的兵力大概在十五、六万,刘备兵力不详,只知道有规模一万的水军,其他军队按照《魏略》中“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的记载,应该也不算太多。这显然无法抵抗曹操的进攻。在背后已经投降的荆州还有七、八万人,也是一种威胁。刘备果断选择撤退。他的目标是南郡的江陵,这个地方也是实现《隆中对》的必要的条件。

曹操对徐州屠城的举动,对他的名望造成非常大的影响。现在曹操要接管荆州,一些人不愿意被曹操统治,刘备给他们带来新的希望。加上刘备自己的军队的家眷,跟随刘备的有十多万人,辎重几千车。这大大拖慢了刘备的行军速度;另一方面曹操对刘备非常忌惮,派遣自己的王牌嫡系“虎豹骑”追击刘备,日夜兼行三百里,在当阳长坂追上刘备。刘备再一次丢妻弃子,放弃辎重,与赵云诸葛亮、张飞等人(关羽率领水军和刘备分兵行进)改道向江夏投奔刘琦。赵云和张飞在这次战役中表现得很突出,赵云保护刘禅甘夫人突围,这个主要体现了他的忠诚和严整;张飞则“据水断桥”,逼退曹操的追兵,保证刘备的安全。

如何理解“据水断桥”

古文中一个字可以有多种解释,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阅读的困扰。比如说张飞的“据水断桥”。总的来说,“据水断桥”有两种解释。第一种是拆断河上的渡桥,纯粹是利用地理环境来遏制曹操的追兵,一些专家也支持这种观点;而另一种解释是阻断、断后,张飞站在河面浮桥上,成为“虎豹骑”继续追击的阻碍。由于没有确切的史料,《三国志》中用语又比较模糊,这两种解释一直都是争议,都有可能。小编个人倾向于后者。

首先分别从这两个解释的侧重点来看,拆断桥梁,利用地理来阻挡敌军,侧重点在张飞的谋略上;切断桥梁的话,张飞以二十几人面对明显多于己方的“虎豹骑”,侧重点在张飞的勇猛上。在“据水断桥”之后,《三国志·蜀书·张飞传》还记载:“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很明显是表示张飞的勇武,对曹操追兵的威慑力。按照这种基调来看,小编认为这里的“断”是切断的意思。

其次是前后文的逻辑。按照“拆断”解释的话,张飞和曹兵相隔两岸,曹兵没有行动,至少这个河面是比较宽且深的(《读史方舆纪要》中某县志中的说法是,张飞“据水断桥”是在沮水、漳水合流之处,沮水、漳水都是“楚之望”,其交汇处应该是比较宽阔的,不过《读史方舆纪要》并不认可这一点,争议较大,故小编不以此为论据),张飞破坏得也比较严重,曹兵无法通过。那么在张飞挑衅的时候,曹兵如何“敢近”呢?记载为“敌皆无能近者”才合理。

另外由于史料的缺失(据陈寿说是蜀汉不置史官),蜀汉旧勋的记载都比较少。关羽、张飞等人都存在一些史料佚失的问题。“据水断桥”能够被留存下来被陈寿载入《张飞传》,小编认为应该是一件特别突出张飞的作用或者勇武的一面。如果张飞仅仅是做了拆断桥梁这件毫无风险和技术含量的事情,在明确自身安全的情况下隔河挑衅,而被陈寿用这么多的笔墨记录下来,也不太合理。所以综上所述,无论张飞后续的动作如何,在与曹兵对峙的情况下,小编认为“据水断桥”是切断的意思,二者是能够接触的。

曹兵为何放弃追击

如果按照切断的意思来看,曹兵的数量远多于张飞,为什么不继续追击下去呢?其实这也是可以解释的事情。首先张飞的威慑力和桥梁这个特殊的环境确实对曹兵的战斗力造成的一定的影响,不利于展开阵型和骑兵冲击。但是小编认为这不是唯一的原因,张飞再强大也阻挡不了一支军队,更主要的原因在于进攻张飞的风险和收益问题。

第一是这支“虎豹骑”的任务。事实上他们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曹操“以江陵有军实,恐先主据之”,于是派兵追击刘备。刘备被击溃,放弃江陵斜渡汉水向江夏,曹军获得大量士兵、辎重还包括刘备的两个女儿,赚了个钵满盆满。抓住刘备固然是最大的战果,问题在于刘备已经过桥逃之夭夭,不见踪影;而“虎豹骑”刚刚进行了一天一夜的高强度急行军,体力和精神都比较疲惫,张飞又堵在桥上,曹兵不愿意再与以勇猛著称的张飞搏杀,赢了没有利益,输了丢掉性命,为什么非要和张飞决斗,而不选择收益更大的劫掠或者追杀刘备溃兵呢。

第二是进攻张飞的风险。我们开上帝视角可以知道,张飞就这么二十多人,浑身是铁也打不了几根钉,关键曹兵并不知道刘备这边的情况。刘备在与夏侯惇作战的时候,就使用了设置伏兵假装撤退的计策取胜,谁知道这一次会不会故技重施呢?“虎豹骑”只有五千人,还有相当一部分追杀、收拢刘备的溃兵,来到张飞近前的人只会更少。在未知刘备部署的情况下,曹兵不遗余力攻破张飞的防线,一旦遭到刘备的埋伏,退路只有这座狭窄的桥梁,无疑是一种非常冒险的举动。曹兵不愿意冒这个风险,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了。

参考文献:《三国志》、《读史方舆纪要》、《左传》、《二十四史全译》

标签: 张飞

更多文章

  • 莽汉张飞真实身份竟是白面书生

    历史人物编辑:YES星球标签:张飞

    说起三国,不管是正史、野史以及戏曲演义中,都有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最为被后人津津乐道。在这段扑朔迷离的历史中,提起张飞大家一定不会陌生,蜀汉五虎大将中第二位,给人的形象是千古家喻户晓的猛将,又黑又粗鲁。事实上,张飞是一个白面书生,而且他的女婿你们更想不到。导致后人皆以为张飞是一个黑不溜秋脾气火爆的莽汉

  • 张飞之死到底说明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原始人侃历史标签:张飞

    张飞之死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了,阎王要你三更死,睁着眼儿睡都躲不过去!张飞睡觉时是不是睁着眼,史书里面没有记载。大家可以想一下,刘备能“顾自见其耳”,司马懿有“狼顾相”,全都要记上一笔。那张飞真的是睁着眼睡觉,这也算是一朵奇葩,怎么就不见只言片语呢?关于张飞死的具体情况,《三国志》记载太过简单;《三国

  • 张飞是如何从猛将变成儒将的?

    历史人物编辑:王朝说文史标签:张飞

    在传统形象中,无论是历史形象还是文学形象,张飞都是一员猛将。性格暴烈,勇冠三军,在文学形象中更是豹头环眼,长相凶猛。而在现在的网络上中流传这样一种论调:张飞并非单纯的猛将,而是工于书画,能辞善赋,甚至长相也随之改变,越来越往周瑜、陆逊这类的儒将方面靠拢。其实这种说法也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得到古代一些笔

  • 范疆、张达带着张飞首级逃亡,途中为何无人盘查,为何又抛弃江中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大炸烩标签:张飞

    身在阆中,首在云阳”,张飞遇害后,身首各异,直至今日两地依然建有张飞庙。那么杀害张飞的凶手范疆、张达带着张飞的首级如何逃亡东吴的呢?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在荆州兵败被俘,被东吴俘虏并杀害,荆州丢失。刘备在成都称帝,足足准备了一年多时间打算伐吴复仇夺荆州。刘备称帝后,张飞被封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进封西

  • 你以为张飞只是一个莽夫?不,张飞,才是真正的智者

    历史人物编辑:黑米爱旅行标签:张飞

    三国中,聪明人有很多,比如多智近妖的诸葛亮,儒将周瑜,毒士贾诩等等,他们都是智者的代表,但还有一名智者,很多人都想不到,他就是张飞,张翼德。可能很多人觉得张飞就是一个大嗓门的莽夫,怎么可以称得上智者呢?可是,张飞真的是莽夫吗?首先,张飞出生涿郡豪族,是涿郡屠户,屠户,不是屠夫,张飞他家是垄断了整个涿

  • 诸葛亮为何号称“卧龙”?与周易有关,诸葛亮懂得自谦

    历史人物编辑:浅聊历史这点事标签:诸葛亮

    在历史上,三国时代的诸葛亮绝对是一个强大的名人。诸葛亮精通天文地理,能准确预测世界上未来三个地区的情况,而不出差错。诸葛亮既有神鬼之智,又有高明之策。诸葛亮不仅能用三寸之舌,还能用他在三军面前的口才,打败王郎;他还可以向刘备借箭,成功避开蜀汉江山受到攻击。但无论多么凶猛,诸葛亮仍然以“诸葛卧龙”为己

  • 从诸葛亮借东风,到美国电离层加热器,气象武器真的会出现吗?

    历史人物编辑:宇宙观察标签:诸葛亮

    关于人类在战场中对气象的运用,足以追溯到公元208年“诸葛亮借东风火烧曹营”。在这次战争中,诸葛亮成功预测到了风向,利用火势改变了战局。这里还没有人为改变天气,只是对现有的条件加以利用就有如此强的威力。那么当人们有能力创造出所需的气象时,又会发生什么呢?1993年,美国参议院批准了一项名为HAARP

  • 诸葛亮死后,蜀汉举国哀悼,为何此人却欢呼雀跃?

    历史人物编辑:动鉴历史标签:诸葛亮

    234年蜀汉第五次北伐,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病逝于五丈原,军政大权集于一身的诸葛亮在蜀汉有巨大的声望,所以对于他的去世朝野上下都陷入悲痛之中,就连诸葛亮的政敌要么亲自奔丧比如谯周,要么为之痛惜或痛哭比如李严和廖立。不过也有不和谐的声音传来,有一人得知诸葛亮病逝后欢欣鼓舞,此人就是时任丞相参军、安汉将

  • 诸葛亮的木牛流马:无需借助外力,日行百里是常事

    历史人物编辑:江辰雨标签:诸葛亮

    木牛流马是诸葛亮1800年前的一项发明,当今很多人都相信确有木牛流马之事,但是多年来全国各地复原木牛流马的工作,却毫无进展。关于木牛流马到底是何物,在学术界始终是个谜?据史书记载,诸葛亮确实制造过木牛、流马。《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以流马运,据五丈原。”尽管没有

  • 还原历史真相:诸葛亮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心研墨香标签:诸葛亮

    从《易中天品三国》问世开始,诸葛亮从《三国演义》中的战神瞬间成了后勤部长,今天,小编又看了一遍《三国志》的诸葛亮传,下面小编给大家还原一下正史上真正的诸葛亮!一、诸葛亮是个顶级的战略家,《隆中对》中他对天下大势的分析,对刘备画的蓝图都堪称千古绝唱。隆中对诸葛亮就指出天下三分,刘备当收取荆州,入据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