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赤壁之战后,孙权为什么要放走刘备?难道孙权不怕放虎归山?

赤壁之战后,孙权为什么要放走刘备?难道孙权不怕放虎归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读史奇闻录 访问量:645 更新时间:2024/1/24 8:43:19

公元208年,曹操在平定北方边境游牧民族作乱,铲除袁绍手下势力并收编,稳定好北方局势后,他决定出军南征。于是他集齐曹魏大军,直奔荆州,当时的荆州牧刘琮畏惧曹军实力,只能出城投降,而本在荆州的刘备深知曹操不会放过自己,于是在鲁肃的撮合下与孙权结为联盟,后来赤壁一战以孙刘联军的获胜结束。

在赤壁之战获胜后不久,刘备其实没有多少根基。刘备手下文臣武将本来就不多,即便加上刘琦身边的军队,当时刘备麾下的士兵数量不过两万,且他占据的地盘又小,完全不是孙权的对手。虽说刘备与孙权还算是同盟的关系,但此时曹操已被击退,同盟关系已不牢靠,毕竟当时两人建立同盟的根本条件,就是联手对抗曹操。这个时候,孙权完全有能力直接消灭了刘备,甚至于在刘备出使东吴时,孙权就可将刘备诛杀或者囚禁。然而孙权并没有这么做,而是继续保持着与刘备之间的同盟关系,眼睁睁的看着刘备做大。在那个时候,为什么孙权要放走刘备,任其发展,难道孙权不知道,刘备是曹操都十分忌惮的人吗?

其实孙权这么做,主要还是为了守住江东的基业。毕竟曹操虽然在赤壁之战中败北,但并没有伤到曹操的根本,毕竟此时北方依旧安定,曹操只要再发展几年,实力又能恢复如初。更何况曹操在赤壁之战后,虽然没能将荆州尽握手中,但仍增加了襄樊两城,此时孙权即便是占据了荆州余下的城池,依旧不能与曹操相抗衡。毕竟益州的刘璋已经向曹操示好,天下间除了孙权,已经没有人能做曹操的敌手了,如果孙权孤身抗衡曹操,只怕下一次大战,东吴就会被曹魏所迫。

正因如此,孙权必须放走刘备,让刘备成长为一个让曹操都难以对付的对手,用以牵制曹操。如此一来,孙权才能有机会夺取益州,进而有足够的资本与曹操叫板。只不过孙权也没有想到,益州竟然被刘备捷足先登,而占据了荆州南部四郡与益州的刘备,已经成长为一个不惧东吴的势力,这时孙权就是想后悔,也来不及了。

笔者认为,孙权之所以会任由刘备在自己的身边发展,关键还是他低估了刘备的能力。说到底,还是孙权心中的格局不够大,这才能让刘备逐步崛起,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刘备最终能登基称帝,是得要好好感谢一下孙权。

标签: 孙权

更多文章

  • 浅谈孙权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奶思时尚潮流标签:孙权

    前言孙权(182年-252年),是中国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孙权一生跌宕起伏,经历了从东吴的太子到统一南方的吴国皇帝的辉煌历程,也经历了诸多艰难险阻,本文将从孙权的早年生活、统一江东、称帝建国以及晚年治国等方面对孙权的一生进行浅谈。一、早年生活孙权出生在吴

  • 为何刘备曹操孙权能够三足鼎立?成功是有道理的,绝非偶然

    历史人物编辑:蹴鞠亚洲女足标签:孙权

    想必《三国演义》大家都不陌生,上有刘关张【桃园三结】,下有卧龙【草船借箭】,曹操【带皇帝让诸侯居中】】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片段,把每个英雄都描写得很狠。,正所谓乱世纷争,群雄并起,尔虞我诈,正所谓三国,靠命。在那个群雄逐鹿的时代,最终能屹立在彼此之上的只有曹操、刘备和孙权。从这三个人的生活中,我们也可

  • 孙策临死力排众议让孙权继位,但是孙权称帝后如何对待孙策后人?

    历史人物编辑:墨文历史标签:孙权

    说起三国时期,我们都不会陌生,那是一个战乱四起,英雄将士横生的壮烈时代。魏蜀吴三国各自独霸一方,逐鹿群雄,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战争最频繁的时代。这个时期,吴国是位于中国东南地区的大国,世人尽知的是孙权带领吴国走向繁荣,但是其实真正冥定吴国基础的是孙权的哥哥孙策。 孙策在东汉末年就已经是一个锋芒毕露的著

  • 刘备和孙权何时开始联合结盟的?中间发生了什么?目的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客多文史标签:孙权

    早在刘表病死的时候,孙权手下的政治家鲁肃就对孙权说:“荆州紧挨着我们的边境,形势险要,土地肥沃,百姓富足。如果占有了它,就可以创立帝王的事业。现在,刘表刚死,两个儿子不和,部下也各有打算。刘备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同曹操有仇。如果刘备同刘表的部下能够齐心协力,我们就应该联络他们,结成同盟。如果他们不能团

  • 东吴重臣张昭,为什么要孙权投降曹操?他是怎么想的?

    历史人物编辑:柯秋婵标签:孙权

    魏蜀吴三国征战的事情已经是尽人皆知了,三国时期之所以被后人熟悉,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三国演义的出现。不可否认的是,三国演义对三国时期起到了宣传的作用,人们了解三国时期,大部分都是从三国演义开始的。在历史上,三国成为了最被人熟悉的一段历史时期。从东汉末年开始,天下大乱之际,百姓流离失所,此时的东汉皇室已经

  • 孙权击败刘备后,曹丕为什么没有进攻刘备,反而大举进攻东吴?

    历史人物编辑:爱搞笑的毛毛毛标签:孙权

    关羽覆败之前,曹魏和刘备两个集团之间,在两条战线上对峙,一条战线是在关中和汉中这个方向,另一个是在荆州方向。关羽北伐,就是从荆州出发,直接进攻襄樊,困于坚城之下,没有及时撤退,才被东吴偷袭,荆州失守,上庸孟达也投降了曹魏,东吴和刘备集团的战线向西推进到了三峡一带。这样,曹魏和刘备就只剩下汉中一条战线

  • 孙权的一位堂兄,和曹操暗中来往,最终是什么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情怀历史号标签:孙权

    建安五年(200年),孙策被许贡门客行刺而去世,临终前命孙权接替其位。孙权当年虚岁十九岁,被东汉朝廷册拜为讨虏将军,兼领会稽太守,驻守吴郡。对于年轻的孙权,接手的江东可谓是烫手的山芋。因为孙策刚刚才一统江东,所以当地的士族和宾旅寄寓之士仍存异心。于是,孙策去世后,庐江太守李术公开反叛,豫章、会稽等地

  • 孙策临死前,为何无视周瑜只托孤张昭?你看孙权称帝时,说了句啥

    历史人物编辑:一人的历史标签:孙权

    谈起封建时期一个国家王君和大臣的关系,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拿伴君如伴虎这句话来形容,即使是与君王关系再好的和珅、魏征等人也要在皇帝面前收起自己官员的架子,殊不知皇帝一个不高兴可能连自己的脑袋都保不住。可有这么一个武将他与国君的关系却非常人可比,这个人便是三国时期的周瑜,谈起周瑜可能大多数人的印象还是他

  • 孙权的军事指挥才能如何,每次劳师动众出征,结果想尽办法坑队友

    历史人物编辑:静心读史标签:孙权

    孙权,三国中吴国的建立者。对于孙权这个人,很多人对他的评价是明君。尤其是曹操的那句“生子当如孙仲谋”,让更多的人觉得孙权的才能很高。确实,孙权的总体才能确实非常高,不过他并不是完人,在军事指挥这方面可以说非常欠缺。简单地说,孙权一生中亲自指挥过大小战争无数次,胜利的却很少。由于他是一国之君,每次打仗

  • 孙权一生出将入相,为何被孙权逼死?竟然是这些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秋原侃历史标签:孙权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出自大儒董仲舒“三纲五常”的内容,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君主的权力,稳定所谓的“君臣”关系。但这句话沿用至今,也确实成了很多历史人物命运的归宿,陆逊就是其中一个。陆逊是孙权身边有名的大将,曾为孙权立下汗马功劳。他在历史上的名声也很好,有“儒将”之称,是江东赫赫有名的将领。但就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