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害死文天祥的奸臣留梦炎:明清两朝,其后代永世禁止参加科考

害死文天祥的奸臣留梦炎:明清两朝,其后代永世禁止参加科考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史事如烟 访问量:1078 更新时间:2024/1/21 18:45:51

我们都知道,当年岳飞将军死于“莫须有”的罪名,是秦桧连同当朝的佞臣一起陷害,向皇帝进了谗言,导致了这场历史悲剧的发生。而文天祥的死因,很多人都会觉得是忽必烈下令杀的他。但从历史的文献看,忽必烈对于文天祥应该是相当的期待,不可能想要杀死文天祥的。

在紧要关头,其实是因为一个人对忽必烈说的一句话,让忽必烈不得不下令杀了文天祥。这样看来又一个秦桧出现在历史上了。他就是遗臭万年的留梦炎,而我们知道,在明朝清初的时期,他的子孙后代都是被禁止参加科举考试。

回顾历史,当年的崖山战役中,陆秀夫背着年轻的皇帝赵昺跳海寻死。数万军民跳进大海为国献身,南宋从此走向灭亡。当时的元军正在大摆宴席庆功,张弘范想借机劝服文天祥归顺大元皇帝,这样可以保存自己的高官厚禄。

文天祥当时无力的摇摇头说:“我的国家遭受了灭顶之灾,而我作为臣子却无能为力,我是死有余辜,哪还敢有心思去投靠他国继续做官呢?”虽然这次劝降失败,文天祥依旧不肯归顺大元皇帝,但这也让张弘范更加的佩服文天祥的忠烈之心。

在文天祥被押解到燕京的路上,他拒绝进食整整8天,幸好当时张弘范在亲自押送,最终还是没让他死去。他被押到燕京的时候,原本是要被处死,但他的旧同事王积翁为了能够让他活下来,借机给忽必烈进言,当时的王积翁已经归顺了大元朝,并且被忽必烈重用,而也就是因为他的一句话,文天祥被留了下来。

他对忽必烈说,在南宋的所有臣子当中闻天祥是当之无愧的第一,谁也比不上。这让忽必烈心动了,他打从心里希望文天祥能够向其他归顺大元朝的南宋官员一样可以为元朝所用。在忽必烈的心里,人都是怕死的,也是贪图富贵的,所以他让王积翁去劝降文天祥,并许诺,闻天祥只要进朝为官,便可高官厚禄,享受荣华富贵。

对于文天祥而言,因为已经经历过了,拒绝进食寻死而不能,让他对生命重新有了认识,所以她向王积翁表达了自己不想死的意愿。然而又不愿意马上就归顺大元朝,所以他给王积翁的答复大概意思是:国家已经灭亡了,我原本应该要以死殉国,如果现在立马就归顺大元朝,内心实在是过意不去,也没办法向其他人交代。

如果现在放了我,我可以回家做道士一段时间,如果陛下到时还需要用人也看得上我,我在以世俗的身份来给他做个文官,这是可以的。如果现在就许诺他荣华富贵,高官厚禄,让他立马投靠大元朝,那他生平的所有原则抱负都会瞬间粉碎,这样忽必烈用他又有什么用呢?

王积翁了解文天祥,文天祥说,希望出家,回家乡养老。又说过几年可以当顾问,参政,而不是现在就让忽必烈给他封官。后世猜测,这可能是文天祥的策略。藉由麻痹对方,他可以逃离生天,然后再借机起事抵抗大元朝。

因为大元朝刚刚建立,忽必烈当然也不想文天祥死,他觉得闻天祥有大才,如果能为己所用,那么将无往而不利。当时的王积翁也是看清了忽必烈的心思,所以为了保下文天祥,他做了一个大胆的举动和南宋的10个归顺大元的臣子联名请求忽必烈释放文天祥,让他出家当道士。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又一位秦桧——留梦炎出现了,他的一句话彻底改变了文天祥的命运。留梦炎向忽必烈进谗言说:“文天祥如果放出去,一定会号召江南所有的民众一起抗元。”如果放虎归山,到时候起义抗元,那么我们投降的10个人,该如何向忽必烈做交代。

说起留梦炎,他是宋朝当年的状元,但他本身“懦弱无能”,只能坐在宫中相互争斗。在他执政的第一年,德佑升任左相朱鲁俊马。在元兵面前,他放弃阵地逃走了。他率领人民在元兵攻克衢州后投降。后来想要讨好忽必烈,试图劝降文天祥,文天祥对他大发脾气痛骂了他一顿。

结语:想着自己招安不成,他不想成全王积翁和文天祥,所以在关键的时刻给忽必烈进了谗言,这也让忽必烈心生想法,关押了文天祥三年。三年之后忽必烈看清楚了文天祥对南宋的忠诚,知道自己无法招安,想要释放他,留梦炎这个时候又跳出来,借当时江西有人以文天祥的名义闹事这件事情向忽必烈再进谗言。

最终忽必烈不得已下令杀了文天祥。所以虽然忽必烈下的命令,然而真正的凶手却是留梦炎。他的行径与秦桧没什么不一样,所作所为都让后世蒙羞。他的子孙被禁止参加科举考试,无法当官。这也是报应不爽,而他的后人也羞于这个姓氏从此隐姓埋名销声匿迹。

标签: 留梦炎

更多文章

  • 南宋丞相留梦炎,害死文天祥,浙江人蒙羞,朱元璋不许他子孙做官

    历史人物编辑:炘然读历史标签:留梦炎

    古人常言气节二字,无论是路放翁"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悲哀,还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悲壮。皆是世人眼中最值歌颂传扬的美好品德,可偏偏,家国大义面前,总有人如同汤锅中的老鼠,因一己之私背叛立场,出卖良心,以同僚性命换取权力和地位,令后人无比唾弃。而叛国者中最出名的当属

  • 陆秀夫背小皇帝投海殉国,其子远渡东南亚建国,百年后回大明朝贡

    历史人物编辑:用哥说球标签:陆秀夫

    祥兴二年(1279年)三月十九日,南宋的最后一位丞相陆秀夫背负幼主在崖山投海殉国,延续了319年的宋朝宣告灭亡。崖山海战宋军的失败,标志着传统的汉人王朝第一次断绝,华夏首次被游牧民族全面统治。明末思想家顾炎武曾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不同,“亡国”只不过是换了一个姓氏当皇帝,归根到底还是汉人王朝。

  • 历史上陆秀夫抱着南宋皇帝跳海的时候,有十万人追随,这是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王召新标签:陆秀夫

    崖山一战,南宋军惨败,左丞相陆秀夫见事情已经不可为,便先让妻儿跳海,随后抱着年幼的赵昺纵身一跃,宋数百年的国祚就此断绝,这是华夏的历史篇章中最沉重的一页。 崖山海战完结后,海面上飘荡着十余万具尸体,据说有十万人,包括宋朝皇室宗亲,后宫和忠勇的兵士都不愿意在大局已定后投降,而是选择了自杀身亡,那么为什

  • 陆秀夫背着幼帝投海,此妃悲痛地说:我的路也到头了

    历史人物编辑:张龙龙标签:陆秀夫

    随着小珏说宋朝妃嫔的故事不断进行,这个系列也到了尾声。太平时期,妃嫔们的后宫争斗,往往充满着尔虞我诈,留下了诸多的秘史。到了帝国的最后时刻,南宋的灭亡充满着悲情色彩,而那些嫔妃的命运尤为可怜。今天要说的这位嫔妃,就是在这种背景之下,主动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她的名气根本不响亮,却代表着那个时代女性的铁骨

  • 南宋为何选择崖山作为落脚点?陆秀夫没给大政方针,张世杰带不动

    历史人物编辑:阿庆文史阁标签:陆秀夫

    因为陆秀夫没有摆好自己的职场位置,而文天祥、张世杰的能力又带不动南宋,所以最后才会出现崖山海战十万军民跳海的悲惨局面。早年陆秀夫带着小皇帝逃到福建的时候,本来打算抢船渡海。渡海其实有很多选择,当时南宋宰相陈宜中已经跑路到了越南占城,因为他跟张世杰不和,所以南宋小朝廷,居然放弃了渡海前往占城的想法。现

  • 陆秀夫发出一封信后,南宋状元哭死在岳飞像前

    历史人物编辑:家家小厨房标签:陆秀夫

    陆秀夫之于盐城,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鲜为人知的是,陆秀夫除了与南宋最著名的状元文天祥双忠并列之外,还与同时代另一位状元有交集,而后者也是一位民族英雄,其抗元事迹并不亚于文、陆二公。这位在陆秀夫、文天祥之前殉国的状元,姓陈讳文龙,福建兴化(莆田)人,曾两度出任参知政事(副相),死后与岳飞、于

  • 奇石耸立彰气节,行朝草市,宋少帝与丞相陆秀夫殉国于此何来?

    历史人物编辑:琦趣科技发现标签:陆秀夫

    上世纪90年代末,老李曾有幸参与宋元海战遗迹调查,目的是寻找当时宋元两军在崖门海战的遗存。虽然无有所获,行至江门市新会区崖门口奇石山“宋少帝与丞相陆秀夫殉国于此”在石刻前。好是一阵感慨。这篇短文,就此石刻的来源的一些问题,记录了老李向当地文史部门的同行进行了采访与调查一些事情。梳理出来与大家分享。田

  • 崖山海战中,陆秀夫背着皇帝投海殉国,为南宋留住最后一丝尊严

    历史人物编辑:安某人读史标签:陆秀夫

    唐太宗李世民曾赋诗一首赠与自己的臣子萧瑀,述说忠臣的定义,并对萧瑀进行了肯定。诗中那一句“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流传至今,成了人所共知的至理名言。如果将中国的历史翻开到南宋末年,忠臣在这个常被我们忽略的动荡时期,往往更加凸显出不屈不挠的铮铮铁骨。在面临蒙古骑兵冷硬的铁蹄旋即而至的时刻,岳飞成了大宋

  • 陆秀夫背少帝跳海,到底有考虑过宋少帝的感受吗

    历史人物编辑:逸凌人物集标签:陆秀夫

    今暮且风雨,昏雾四塞,咫尺不相辨。世杰乃与苏刘义断维,以十余舟夺港而去,陆秀夫走卫王(少帝)舟。王舟大,且诸舟环结,度不得出走,乃负昺投海中,后宫诸臣多从死者,七日,浮尸出於海十余万人。杨太后闻昺死,抚膺大恸曰:“我忍死艰关至此者,正为赵氏一块肉尔,今无望矣!”遂赴海死,世杰葬之海滨,己而世杰亦自溺

  • 宋代朝史:宋少帝赵昺为何会殉国,陆秀夫为什么不让他上小船逃走

    历史人物编辑:东兴说历史标签:陆秀夫

    宋代朝史:宋少帝赵昺为何会殉国,陆秀夫为什么不让他上小船逃走【注:本文由[金帆娱乐]作者独家原创,本作品未经作者允许,禁止抄袭转载。擅自侵权者,虽远必究!】宋少帝赵昺是南宋最后一位皇帝,因为殉国的时候年仅8岁,所以被后人称之为宋少帝,这位南宋的皇帝不仅很可惜而且也很无奈,如果说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悲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