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兴二年(1279年)三月十九日,南宋的最后一位丞相陆秀夫背负幼主在崖山投海殉国,延续了319年的宋朝宣告灭亡。崖山海战宋军的失败,标志着传统的汉人王朝第一次断绝,华夏首次被游牧民族全面统治。明末思想家顾炎武曾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不同,“亡国”只不过是换了一个姓氏当皇帝,归根到底还是汉人王朝。而“亡天下”则是“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
这一思想虽然成于明末,但宋亡之时的状况也与之类似。异族建立的元朝,无法像新的汉人王朝一样得到民心,所以宋末的反抗尤为激烈。崖山战败时,投海殉国的除了陆秀夫与少帝赵昺,还有那十万军民。当然,在生与死面前,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选择为了气节大义而死。除了直面死亡,还可以远走高飞换一个地方求生。当元朝上下正在为彻底灭宋而欢呼时,有一批南宋遗民选择了远走他乡,坚决不与仇敌在同一片土地上共存。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就是陆秀夫之子陆自立,由于已经找不到赵氏皇族可以拥立,所以许多南宋遗民都愿意追随他。众所周知,南宋建立之后,依托海外贸易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在这一过程中,南宋的航海技术也是当时世界一流的,无论是近海航行还是远渡重洋,都不存在技术上的问题。并且由于常年的海外贸易,宋人对海外的地理位置也有大致的了解。陆自立一行人渡海南下,一路流亡到了现在的爪哇岛上。
虽然南宋被元朝灭亡,但必须承认的是,汉民族的技术和智慧在古代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当时的爪哇岛还非常落后,陆自立一行人到达后,很快就开辟了一块属于南宋遗民的地盘。在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陆自立开始建立政权,并自号“复宋”,表示不忘光复大宋。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一位赵氏皇族,否则陆自立必然拥立其称帝,继续以“宋”为国号。
于是陆自立率众自立为王,国号“顺塔国”。《江苏省地方志·侨务志》载:
南宋兵败崖山,全军覆没,左丞相陆秀夫负帝蹈海而亡;其幼子陆自立(号复宋)偕遗民逃亡至爪哇,率众据爪哇北部地区,自立为顺塔国国王。
虽然有心光复大宋,但是陆自立也非常清楚,以他们的力量在这海外之地称王虽绰绰有余,但返回中原与元军抗衡无异于以卵击石。所以建立顺塔国之后,这群人只能在当地繁衍生息。
大明永乐七年九月(1409年10月),永乐大帝朱棣派遣三宝太监郑和第三次下西洋,顺塔国再次得到了来自中原故土的音讯。他们非常高兴,元朝已经被赶回了草原,中原出现了新的汉人王朝!于是顺塔国立刻派出使者,要求随郑和一起回中原朝见天子,自愿向大明称臣纳贡。对于这个南宋遗民建立的顺塔国,《明史》也有详细记载:
其国一名莆家龙,又曰下港,曰顺塔。万历时,红毛番筑土库于大涧东,佛郎机筑于大涧西,岁岁互市。中国商旅亦往来不绝。其国有新村,最号饶富。中华及诸番商舶,辐辏其地,宝货填溢。其村主即广东人,永乐九年自遣使表贡方物。
在梁启超先生的《中国殖民伟人传》中,是这样介绍顺塔国的:“在元明时,雄于诸番,久握南洋霸权”。作为一个南宋遗民建立的南洋小国,顺塔国能够在当地称雄,也算是对惨烈亡国的南宋最好的告慰了。不仅如此,《明史》中的那句“辐辏其地,宝货填溢”,也说明了顺塔国的富有。亡天下后毅然出走、百余年后又主动回来朝贡大明,家国情怀在陆自立这群南宋遗民及其后裔的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