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陆秀夫背小皇帝投海殉国,其子远渡东南亚建国,百年后回大明朝贡

陆秀夫背小皇帝投海殉国,其子远渡东南亚建国,百年后回大明朝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用哥说球 访问量:664 更新时间:2024/1/17 2:12:55

祥兴二年(1279年)三月十九日,南宋的最后一位丞相陆秀夫背负幼主在崖山投海殉国,延续了319年的宋朝宣告灭亡。崖山海战宋军的失败,标志着传统的汉人王朝第一次断绝,华夏首次被游牧民族全面统治。明末思想家顾炎武曾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不同,“亡国”只不过是换了一个姓氏当皇帝,归根到底还是汉人王朝。而“亡天下”则是“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

这一思想虽然成于明末,但宋亡之时的状况也与之类似。异族建立的元朝,无法像新的汉人王朝一样得到民心,所以宋末的反抗尤为激烈。崖山战败时,投海殉国的除了陆秀夫与少帝赵昺,还有那十万军民。当然,在生与死面前,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选择为了气节大义而死。除了直面死亡,还可以远走高飞换一个地方求生。当元朝上下正在为彻底灭宋而欢呼时,有一批南宋遗民选择了远走他乡,坚决不与仇敌在同一片土地上共存。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就是陆秀夫之子陆自立,由于已经找不到赵氏皇族可以拥立,所以许多南宋遗民都愿意追随他。众所周知,南宋建立之后,依托海外贸易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在这一过程中,南宋的航海技术也是当时世界一流的,无论是近海航行还是远渡重洋,都不存在技术上的问题。并且由于常年的海外贸易,宋人对海外的地理位置也有大致的了解。陆自立一行人渡海南下,一路流亡到了现在的爪哇岛上。

虽然南宋被元朝灭亡,但必须承认的是,汉民族的技术和智慧在古代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当时的爪哇岛还非常落后,陆自立一行人到达后,很快就开辟了一块属于南宋遗民的地盘。在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陆自立开始建立政权,并自号“复宋”,表示不忘光复大宋。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一位赵氏皇族,否则陆自立必然拥立其称帝,继续以“宋”为国号。

于是陆自立率众自立为王,国号“顺塔国”。《江苏省地方志·侨务志》载:

南宋兵败崖山,全军覆没,左丞相陆秀夫负帝蹈海而亡;其幼子陆自立(号复宋)偕遗民逃亡至爪哇,率众据爪哇北部地区,自立为顺塔国国王。

虽然有心光复大宋,但是陆自立也非常清楚,以他们的力量在这海外之地称王虽绰绰有余,但返回中原与元军抗衡无异于以卵击石。所以建立顺塔国之后,这群人只能在当地繁衍生息。

大明永乐七年九月(1409年10月),永乐大帝朱棣派遣三宝太监郑和第三次下西洋,顺塔国再次得到了来自中原故土的音讯。他们非常高兴,元朝已经被赶回了草原,中原出现了新的汉人王朝!于是顺塔国立刻派出使者,要求随郑和一起回中原朝见天子,自愿向大明称臣纳贡。对于这个南宋遗民建立的顺塔国,《明史》也有详细记载:

其国一名莆家龙,又曰下港,曰顺塔。万历时,红毛番筑土库于大涧东,佛郎机筑于大涧西,岁岁互市。中国商旅亦往来不绝。其国有新村,最号饶富。中华及诸番商舶,辐辏其地,宝货填溢。其村主即广东人,永乐九年自遣使表贡方物。

在梁超先生的《中国殖民伟人传》中,是这样介绍顺塔国的:“在元明时,雄于诸番,久握南洋霸权”。作为一个南宋遗民建立的南洋小国,顺塔国能够在当地称雄,也算是对惨烈亡国的南宋最好的告慰了。不仅如此,《明史》中的那句“辐辏其地,宝货填溢”,也说明了顺塔国的富有。亡天下后毅然出走、百余年后又主动回来朝贡大明,家国情怀在陆自立这群南宋遗民及其后裔的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

标签: 陆秀夫

更多文章

  • 历史上陆秀夫抱着南宋皇帝跳海的时候,有十万人追随,这是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王召新标签:陆秀夫

    崖山一战,南宋军惨败,左丞相陆秀夫见事情已经不可为,便先让妻儿跳海,随后抱着年幼的赵昺纵身一跃,宋数百年的国祚就此断绝,这是华夏的历史篇章中最沉重的一页。 崖山海战完结后,海面上飘荡着十余万具尸体,据说有十万人,包括宋朝皇室宗亲,后宫和忠勇的兵士都不愿意在大局已定后投降,而是选择了自杀身亡,那么为什

  • 陆秀夫背着幼帝投海,此妃悲痛地说:我的路也到头了

    历史人物编辑:张龙龙标签:陆秀夫

    随着小珏说宋朝妃嫔的故事不断进行,这个系列也到了尾声。太平时期,妃嫔们的后宫争斗,往往充满着尔虞我诈,留下了诸多的秘史。到了帝国的最后时刻,南宋的灭亡充满着悲情色彩,而那些嫔妃的命运尤为可怜。今天要说的这位嫔妃,就是在这种背景之下,主动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她的名气根本不响亮,却代表着那个时代女性的铁骨

  • 南宋为何选择崖山作为落脚点?陆秀夫没给大政方针,张世杰带不动

    历史人物编辑:阿庆文史阁标签:陆秀夫

    因为陆秀夫没有摆好自己的职场位置,而文天祥、张世杰的能力又带不动南宋,所以最后才会出现崖山海战十万军民跳海的悲惨局面。早年陆秀夫带着小皇帝逃到福建的时候,本来打算抢船渡海。渡海其实有很多选择,当时南宋宰相陈宜中已经跑路到了越南占城,因为他跟张世杰不和,所以南宋小朝廷,居然放弃了渡海前往占城的想法。现

  • 陆秀夫发出一封信后,南宋状元哭死在岳飞像前

    历史人物编辑:家家小厨房标签:陆秀夫

    陆秀夫之于盐城,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鲜为人知的是,陆秀夫除了与南宋最著名的状元文天祥双忠并列之外,还与同时代另一位状元有交集,而后者也是一位民族英雄,其抗元事迹并不亚于文、陆二公。这位在陆秀夫、文天祥之前殉国的状元,姓陈讳文龙,福建兴化(莆田)人,曾两度出任参知政事(副相),死后与岳飞、于

  • 奇石耸立彰气节,行朝草市,宋少帝与丞相陆秀夫殉国于此何来?

    历史人物编辑:琦趣科技发现标签:陆秀夫

    上世纪90年代末,老李曾有幸参与宋元海战遗迹调查,目的是寻找当时宋元两军在崖门海战的遗存。虽然无有所获,行至江门市新会区崖门口奇石山“宋少帝与丞相陆秀夫殉国于此”在石刻前。好是一阵感慨。这篇短文,就此石刻的来源的一些问题,记录了老李向当地文史部门的同行进行了采访与调查一些事情。梳理出来与大家分享。田

  • 崖山海战中,陆秀夫背着皇帝投海殉国,为南宋留住最后一丝尊严

    历史人物编辑:安某人读史标签:陆秀夫

    唐太宗李世民曾赋诗一首赠与自己的臣子萧瑀,述说忠臣的定义,并对萧瑀进行了肯定。诗中那一句“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流传至今,成了人所共知的至理名言。如果将中国的历史翻开到南宋末年,忠臣在这个常被我们忽略的动荡时期,往往更加凸显出不屈不挠的铮铮铁骨。在面临蒙古骑兵冷硬的铁蹄旋即而至的时刻,岳飞成了大宋

  • 陆秀夫背少帝跳海,到底有考虑过宋少帝的感受吗

    历史人物编辑:逸凌人物集标签:陆秀夫

    今暮且风雨,昏雾四塞,咫尺不相辨。世杰乃与苏刘义断维,以十余舟夺港而去,陆秀夫走卫王(少帝)舟。王舟大,且诸舟环结,度不得出走,乃负昺投海中,后宫诸臣多从死者,七日,浮尸出於海十余万人。杨太后闻昺死,抚膺大恸曰:“我忍死艰关至此者,正为赵氏一块肉尔,今无望矣!”遂赴海死,世杰葬之海滨,己而世杰亦自溺

  • 宋代朝史:宋少帝赵昺为何会殉国,陆秀夫为什么不让他上小船逃走

    历史人物编辑:东兴说历史标签:陆秀夫

    宋代朝史:宋少帝赵昺为何会殉国,陆秀夫为什么不让他上小船逃走【注:本文由[金帆娱乐]作者独家原创,本作品未经作者允许,禁止抄袭转载。擅自侵权者,虽远必究!】宋少帝赵昺是南宋最后一位皇帝,因为殉国的时候年仅8岁,所以被后人称之为宋少帝,这位南宋的皇帝不仅很可惜而且也很无奈,如果说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悲剧的

  • 宋朝名臣陆秀夫,忠心对待君王,结局为什么会落得如此境地?

    历史人物编辑:波波爱看剧标签:陆秀夫

    宋朝名臣陆秀夫,忠心对待君王,结局为什么会落得如此境地?很多人们对于宋朝的印象停留在军事实力比较弱,经常遭受到一些少数民族的进攻等等。其实也的确是这样,但是在这其中也曾经涌现了一些比较忠于君王的大臣,其中陆秀夫就是比较出名的一个,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他的故事。这个人并不是一个武将,相反是一个文臣,因

  • 忍无可忍!陆秀夫是我国伟大的民族英雄,现今陵墓却遭到破坏

    历史人物编辑:帝哥说史标签:陆秀夫

    近日,位于广州潮州磷溪镇英山村的宋末名相陆秀夫陵园被破坏。作案者用铁具重击陵园里面的石构件十五处。包括石狮六只,碑记石二块、二个石碑、亭柱石二条、主墓抱石二条。当地村委和陆氏宗亲获悉后马上报警处理,警方已经介入调查。陆秀夫这个名字可能并不是太为人熟悉,他与文天祥、张世杰并称“宋末三杰”。当时蒙古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