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二十四桥,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姜夔词中的悲欢

二十四桥,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姜夔词中的悲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遥山书雁 访问量:1797 更新时间:2024/1/28 5:57:23

他诗词卓越,“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字字珠玑,如他跨过时光的喃喃低语,亲口诉说。他精通音律。杏花天影,古怨、暗香。宫商角徵之间,清秀婉约,曲中自有一番天地。他书法绝伦。行云流水,挥毫自如。笔底尽显墨中神韵,书谱意趣,令人拍案叫绝。他超凡脱俗,如闲云野鹤般游走在尘世之外,不受俗世羁绊,不为高堂困扰。

他是一个文人,是一个行者,更是一个清客。

南宋绍兴二十五年,姜夔出生在江西的一个官宦人家。他的父亲亦是一个文人,曾中进士,后多年担任不轻不重的小官,几经调任,辗转各地,所以他自小就是漂泊的,跟着他的父亲,他的家庭。

大概也是受了父亲的影响,他自小学文,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只可惜他没有父亲的运气,每次科考均以落第告终。甚至到辞世的那一天,他依然和功名无缘。可能他生来就不适合官场吧,朝堂束缚太多,一入仕途,谁能保证不会禁锢他笔下的灵气呢。

其实他是有机会为官的。约四十岁时,他在杭州游历,结识了当地一位名叫张鉴的世家子弟。

富甲一方的张鉴非常欣赏他的才华,张鉴觉得,以他的胸怀和才气,未能考取功名委实太过可惜。思前想后,张鉴便提出为他捐一个官职,也算是了了他的心愿。

而姜夔觉得,君子不应以投机之道谋取原本不属于自己的一切,婉言谢绝,也因此错失了一生中唯一进入仕途的契机。然而,行得正坐得直,他必定不会后悔。

像他这样才华横溢的清客,自然会受到许多志同道合之人的赏识。辛弃疾就是他的至交好友之一,甚至他的词作也有受辛弃疾的影响,有学者评价说:“白石脱胎稼轩,变雄健为清刚,变驰骤为疏宕。”

辛弃疾曾写过传世名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作为好友,姜夔和了一首同名同韵词,《永遇乐·次稼轩北固楼词韵》

云隔迷楼,苔封很石,人向何处?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空来去。使君心在,苍崖绿嶂,苦被北门留住。有尊中酒,差可饮,大旗尽绣熊虎。

前身诸葛,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楼外冥冥,江皋隐隐,认得征西路。中原生聚,神京耆老,南望长淮金鼓。问当时,依依种柳,至今在否?

辛弃疾词风豪放,心系河山,姜夔的词却以婉约灵动见长,心中虽有家国,奈何造化弄人,羁旅一生。既然不能同赴八百里麾下,亦可以词为赠,赞扬他,激励他,也不枉他们相识一场。

诗人杨万里在朋友的引见下认识姜夔,为他的学识折服,将他比作唐代大诗人陆龟蒙。二人从此结为好友,经常书信往来。而后杨万里的好友范成大读了姜夔的诗词,对他的诗词和人品都极为赞赏推崇。

就连理学家朱熹,也对姜夔的文章挑不出刺来。他不仅欣赏姜夔的诗词文章,更喜欢他谱写的词曲。而姜夔至今流传最有名的词曲,就是这首《暗香》。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江国。正寂寂。

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姜夔作为一介布衣,他的出名,除了本身的学识之外,跟以上提到的几位文人对他的推崇是分不开的。自那以后,姜夔的名声也渐渐传开,因他好道,朋友便称他为“白石道人”。他的洁身自好,不慕名利,使得他在人与人的传唱之中,俨然是魏晋名士一般的风流人物,不少士大夫都想与他结交。

也是因为他的才华,他结识了他的妻子。

在游历途中,姜夔受到了当时颇有名气的诗人萧德藻的赏识。萧德藻实在是太欣赏姜夔了,有种相见恨晚的唏嘘。他一高兴,把自己的亲侄女嫁给了姜夔。而姜夔和杨万里的相识,也源自萧德藻的牵线搭桥。

要知道,萧德藻如今虽名不见经传,彼时他却是和陆游、杨万里、范成大齐名的大诗人,也就是姜夔在自己的成名作《扬州慢》序言中提到的“千岩老人”(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既然提到了《扬州慢》,那就欣赏一下他这首代表作吧!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整首词的中心,不外乎“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以至于后世不知有多少人第一眼见到这首词的时候,心瞬间飞到了扬州的二十四桥,想亲眼目睹一下桥边红药年年岁岁绽放的风采。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多冷的一句话,岁月仍在,物是人非,前景再不复往昔。千古文人,也只有姜夔能刻画出扬州那一刻“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萧瑟。所以萧德藻对它的评价是,有《黍离》之悲。

不过姜夔和他的妻子,似乎感情并不怎么深。以姜夔感情之细腻,若真的很爱妻子,怎会在诗词中只字不提妻子呢?偏偏,他的文字中出现过其他女子的身影。

和其他风流骚客相比,姜夔的情史略显平淡,除了世人皆知的萧德藻侄女外,值得一提的就是他在游历途中结识的一对歌妓姐妹花了。

那一年姜夔游历到合肥,客居了一段时日,在这段日子中,陪伴在他身边的不是他的妻子,而是他心心念念并多次写词怀念的歌妓姐妹。从他的作品和生活经历中可以推断,自他和歌妓姐妹相识后,他反复数次前往合肥,与心上人相会。能让他如此牵挂,他和这对姐妹的感情一定是非常深刻了,至少远远胜过本该与他生死与共的妻子。

在姜夔比较出名的作品中,《琵琶仙》就是专门写给这对歌妓姐妹的。

双桨来时,有人似、旧曲桃根桃叶。歌扇轻约飞花,蛾眉正奇绝。春渐远、汀洲自绿,更添了、几声啼鸬。

十里扬州,三生杜牧,前事休说。又还是、宫烛分烟,奈愁里、匆匆换时节。都把一襟芳思,与空阶榆荚。千万缕、藏鸦细柳,为玉尊、起舞回雪。想见西出阳关,故人初别。

桃叶、桃根的典故出自王献之的《桃叶渡》,“桃叶复桃叶,桃叶连桃根”。桃叶是王献之的爱妾,桃根则是桃叶的妹妹。王献之的《桃叶渡》走红之后,“桃叶桃根”一直成为美女姐妹花的代名词。

同样,在姜夔这首《琵琶仙》中,“有人似、旧曲桃根桃叶”指的就是歌妓姐妹。这对姐妹花对姜夔的感情影响很大,大概歌妓都比较崇拜文人吧,你填词来我唱曲,互相欣赏。

除却妻子和情人,如果硬是要挖掘姜夔的其他感情八卦,那么大概只有范成大送他的那个名叫小红的家妓了。

家妓和歌妓不同。歌妓是指在教坊中以卖唱为业的女子,如李师师、苏小小。家妓则是有钱人蓄养在家中的歌妓。

姜夔在范成大家中做客,二人饮酒论诗。范成大一时兴起,就让姜夔应景作歌咏梅花的诗词,姜夔神来之笔,速成二首,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暗香》和《疏影》。

范成大拍案叫绝,让家妓小红吟唱两首曲子。小红没有辜负姜夔的佳作,唱得极为动听,动听到范成大一高兴就把她赏给了姜夔。

没错,那时候的家妓地位之地,如同马匹、丝帛一样,经常被当成礼物,被文人们相互赠送。

虽与仕途无缘,早年的姜夔活得还算是春风得意,毕竟有名士推崇,有学者赏识,还有佳人作陪。然而到了晚年,他的生活发生了一个非常戏剧化的转折。

晚年的姜夔定居杭州,由于张鉴的资助,起初他的生活还算殷实。后来张鉴去世,姜夔所住的地方遭遇火灾,一夜之间他倾尽所有,一贫如洗。

遭遇如此打击,再加上年岁已大,身边又没有亲友的帮助,姜夔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两袖清风地漂泊在江南一带。

十年之后,早已不复当年风华的姜夔孤苦而终,他生前的友人筹钱将他埋在了他在杭州居住过的旧址西马塍(夔晚居西湖,卒葬西马塍)。

这,就是姜夔的最终归处。生前多少荣辱,到头来亦不过黄土一杯,全化作了尘埃。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关注我,带您领略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标签: 姜夔

更多文章

  • 怎知道,误了人,年少自恁虚度,姜夔痴情一生终究受制于贫苦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有缘人标签:姜夔

    导语:白石道人姜夔,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可谓是天之骄子,然而终其一生都不大顺利,屡试不第,贫苦也导致了姜夔在感情上颇为悲凉,孤云野鹤也有着苦闷的失意感伤。姜夔虽说一代才子,但一生清客,布衣卿相以至于贫穷到死后需要朋友“众筹”来为其捐资安葬。自幼孤贫的姜夔也免不了神伤,尤其是遇上了可爱的姑

  • 江湖游士,白石道人姜夔,竟是苏轼般全才?

    历史人物编辑:崔博文标签:姜夔

    《人间词话》云:“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自成高格”。若要问千古冷境谁为第一?必然是姜夔的“淮南皓月满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他是继苏轼之后,又一位诗、词、散文、书法、音律无所不通的艺术全才。他开创的“雅骚词派”与以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并立南宋词坛。他与当时名流辛弃疾、杨万里、范成大、朱熹等人皆有交

  • 姜夔:看了这幅小楷作品,才知道什么叫“典雅”

    历史人物编辑:大康生活标签:姜夔

    姜夔的传世书法作品比较少,《小楷跋王献之保母帖》是其中之一,非常精彩,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姜夔的词很典雅,他的书法作品亦如是。这幅作品《小楷跋王献之保母帖》,根据观印山房对扫描件的测量,竖向界格宽约2cm,高约23cm,一行23-25个字,单个字大小平均1cm见方。(这些数据只此一家别无分店)作为题跋

  • 虽无再会可能,他依然一往情深——姜夔

    历史人物编辑:邓都御史标签:姜夔

    大约是在2014年的时候,我对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己的性格也略为执着,自然,就成为了一名诗词爱好者。可能依旧与自己的性格有关,在所有类型中,对“词”情有独钟。常与相同兴致的朋友交流时,总会问及各自所钟爱。而总会因,每个阶段的感受不同,偏爱自然也就有所不同。故无爱之极致者。暂就一首姜夔词《鹧鸪天·

  • 北宋末年“隐相”、大太监梁师成的进身、升迁之路

    历史人物编辑:倚梦倾城标签:梁师成

    梁师成,字守道,北宋徽宗朝的大太监,有“隐相”之称;北宋末年的奸臣,“六贼(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朱勔、李彦)”之一。下面,让我们了解一下梁守道的升迁之路。一、迫于家境困顿,只好舍身以求。少年时代的梁师成非常聪明,有过目不忘之能,书法也特别棒。再加上刻苦用功,时常受到乡亲们的夸奖。但是梁师成似乎

  • 王立祥、王贵强:肥胖日秤好体重-下调体重“已重”管理下篇

    历史人物编辑:眉见搞笑标签:王贵

    肥胖(obesity)是一组常见的代谢性症候群。WHO早就将肥胖列入疾病名单,并认为是全球最大的成年人慢性健康问题、是心脑血管等重大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全球每年因肥胖症死亡的人数高达400万,故如何科学体重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中华精准健康传播专家共识》中指出:“面对当今医学科学的深入发展与日益增长的

  • 作为岳飞四大爱将之一,王贵为什么要背叛岳飞,投靠秦桧呢?

    历史人物编辑:迟传龙标签:王贵

    是忠于故主誓死追随,还是为了自身前途名利选择背叛,摆在王贵面前的也不过这两条路,可惜他未能坚守底线,给自己的一生留下了污点。帅将生隙(电视剧《精忠岳飞》中岳飞与他的手下四大爱将)很多人都知道岳飞手下有四名爱将,他们分别是张宪、王贵、牛皋、汤怀。其中王贵和张宪更被视为岳飞的左膀右臂,一向爱军爱民的岳飞

  • 孔令华给李敏寄去一封“求助”信,好友王贵:醉翁之意不在“酒”

    历史人物编辑:袁军标签:王贵

    前言毛主席长女李敏的婚姻,可以说是“门当户对、幸福美满”。其丈夫孔令华,作为孔从洲将军的儿子,不仅才华出众,而且人长得帅气,更重要的是,人老实、心眼好。图 | 从左至右分别为李敏、毛主席、孔令华二人的结合,得到了双方父母的一致认可。据了解,毛主席的几个子女的婚礼,因为种种原因,主席都没参加。唯独李敏

  • 王贵为何要背叛岳飞,难道兄弟情义,真抵不过富贵荣华吗?

    历史人物编辑:林开意标签:王贵

    在岳飞被人陷害,处于危难之际,作为岳飞的左膀右臂王贵没有坚持原则,反被自身安危和权势富贵所影响,选择了背叛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兄弟,此种品行实在令人不齿。为何王贵最终妥协了呢?史书留给我们的答案有两个原因:1、岳飞曾经责罚过临阵退缩的王贵,他心中有恨。2、枢密使张俊抓住了王贵的把柄,从而胁迫他背叛岳飞

  • 重温《王贵与安娜》:才懂安娜对王贵“第二春”满脸不屑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张宁标签:王贵

    安娜并不怕离婚,在她看来,婚姻又不是什么宝贝,谁要谁拿去好了,但安娜不喜欢欺。王贵迎来了“第二春”,而安娜对于王贵的第二春却采取了“不屑”的观望态度。安娜这种不屑的态度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到:王贵为了一件小事,了儿子一个耳光。安娜彻底爆发了:她可以跟王贵离婚,但是绝不允许王贵因为“第二春”而不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