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长拳打开四百州,陈桥座下换龙袍-宋太祖,赵匡胤

长拳打开四百州,陈桥座下换龙袍-宋太祖,赵匡胤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知识大赛场 访问量:4662 更新时间:2024/1/17 15:58:57

自盛唐去后,中原大地战乱纷纷,唐朝旧有的各地藩王,依旧虎视眈眈,晋王李克用,歧王李茂贞,还有节度使也纷纷称王,梁王朱温,可以说一时间群雄并起,兵戈不断,而耶律阿保机也在这个时候于草原崛起,契丹完成了一同,也就是辽。随着辽国实力不断加强,中原的斗争也愈发激烈,五代十国,最终于后周手中出现了一统希望,那位号称三十年平定天下的雄主四处征战而无一败绩,却最终英年早逝,天下各国都松了一口气,也包括一个野心勃勃的年轻人,一年后,这个年轻人谎称辽国犯境,夺取了兵马大权,随后拥兵自立,建立了宋朝,史称宋太祖,这个人,叫赵匡胤。随后统一全国,兵败幽州,烛影斧声而死,最终大宋一朝止步幽州城外,山河不整,然而不可否认,赵匡胤也是一代英才,今天,让我们看看这位“继承”柴荣江山的英才。

赵匡胤,字元朗,出生于洛阳,家中世代为官,所以赵匡胤也算是官二代,后汉初年,游历四方,得到善于相面的僧人指点,最终前往北汉,投身郭威帐下,开始了戎马一生的生涯。那个战乱年代,只要活着,总能立下战功,何况赵匡胤勇猛异常,机智过人,等到郭威建立后周之时,赵匡胤已经是滑州副指挥使,在继承人问题上,他选择了柴荣,最终赌注成功,柴荣登基后,提拔赵匡胤为禁军统领。随后便是赵匡胤扬名的第一战,高平之战。当时北汉乘郭威去世。柴荣立足未稳,发兵进攻,柴荣御驾亲征,结果刚一交战,樊爱能等人就直接投降北汉,对士气影响极大,危急时刻,赵匡胤和禁军另外一名统领张永徳拼死力战,为柴荣整顿军马提供了有效时间,最终柴荣亲自督战,鼓舞士气,后周反败为胜,攻到太原城下,班师而归。

这一战后,赵匡胤彻底得到了柴荣的信任,被加封为殿前司副长官,因为战争,柴荣认识到需要组建新的禁军,于是赵匡胤负责此事。这一支军队分为马军,步军,铁骑和侦查军,堪称当时后周最精锐的部队,虽然赵匡胤级别不高,但是大权在握,一瞬间成为柴荣的心腹爱将。956年,出征南唐,斩将夺旗,功勋无数,甚至一句“敢过六合者,斩”就能威慑南唐军队,可见一斑。随后,三次南征彻底打的南唐没有脾气,赵匡胤又跟随柴荣北伐,战争依旧很顺利,但是赵匡胤这时候为了争夺权利,搞出了一个“检点做天子”的木牌,柴荣看到后罢免了张永徳,之后便是赵匡胤大权独揽,同时升为太傅,辅助幼帝。公元960年,赵匡胤野心勃勃,毕竟后周朝廷皇帝年幼,太后懦弱,于是他散播辽军联合北汉出兵,慌张之下太后授命赵匡胤出兵抵抗,到达陈桥之时,早已经谋划好的赵匡胤心腹,赵普,石守信等人鼓动手下兵变,认为就算立下功劳,朝廷也难以有所封赏,毕竟皇帝年幼,最终愈演愈烈,装作熟睡的赵匡胤扬起了嘴角,最终手下冲进来把龙袍加到了他身上,史“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赵匡胤和麾下约法三章后,宣告后汉已经撤军,随后返回洛阳,逼迫周帝让位,建立宋朝,史称北宋。

随后,赵匡胤以开封为中心,平定了后周各地诸侯,以李重光为首的节度使,继续柴荣先易后难的策略,决心发兵南下,恰逢时机合适,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平定湖南。964年,调集军马出兵后蜀,兵分两路,也是很顺利的打到成都,后蜀十四万大军不战而降,最终那位夫人写下“十四万人齐卸甲,竟无一个是男儿”。后蜀灭亡后,是被柴荣打的更惨的南唐,还有南汉。最终先打南汉,这时候赵匡胤麾下名将众多,潘美为帅,宋军(或者说身经百战的后周禁军)自然吊打南汉,灭亡南汉后虎视东南,曹彬挂帅,吴越出军,齐头并进,本来就降为南唐国主,想偏安一隅的李煜最终带着春花秋月何时了,投降北宋。这时候,除了燕云十六州,基本已经被北宋一统,花了不到十年,可见柴荣当年并非无的放矢,毕竟赵匡胤的主力,就是北周的禁军。

下一个目标,就是北汉了,然而这时候,意外再一次发生,那一个夜晚,赵匡胤和弟弟赵光义在宫中喝酒,谈话,那一夜爆发了激烈争吵,次日便传来赵匡胤去世的消息,史称“烛影斧声”。具体事情已不可考察,只知道赵光义继承了哥哥的位置,兄终弟及,废除了侄子的太子位置,令人感慨。随后便是两次北伐,精锐尽失,从而失去北伐的力量,开始固守。

毫无疑问,治理国家赵匡胤是成功的,毕竟跟随柴荣多年,柴荣的理念他也学到了许多,加强中央集权,废除了节度使制度,同时设置大量官职,权利被分散,不会出现唐朝的藩镇割据问题,但同时,也为日后北宋重文轻武,军队没有战斗力埋下了祸根,财政权和司法劝的进一步集中,厢军制度的确立,使得军队主力集中在中央,地方出现动乱而无法有效平定。同时极为重视科举,导致文官泛滥,最终官员过多而无用。但是,宋太祖还是有容人雅量,刑不下大夫,北宋一朝很少杀死大夫,多是罢官。面对武将,也没有鸟尽弓藏,杯酒释兵权不得不说是一个妙计,只能说,延续了柴荣的政策,最终换来几百年大宋国运,窃国之贼,我想,莫过于此吧。

标签: 赵匡胤

更多文章

  • 杜太后临终问赵匡胤:香孩儿,你靠什么当皇帝?赵匡胤:祖宗积德

    历史人物编辑:帝哥说史标签:赵匡胤

    公元961年,杜太后在弥留之际问赵匡胤:“香孩儿(赵匡胤小名),你觉得你能当皇帝,靠的是什么?”赵匡胤答:“因为您一生行善,因为祖宗积德。”杜太后瞪着眼说:“错!是你钻了空子,是柴荣瞎,选了幼子做继承人!”听了母亲的话,赵匡胤连连点头,并且问:“母后,您是否有话对儿臣说?”杜太后声泪俱下地说:“是啊

  • 赵匡胤之死咋回事?为啥他弟在赵匡胤死后多次亲自主持修改宋史?

    历史人物编辑:梅枚说历史标签:赵匡胤

    兄友弟恭是中华传统美德之一,寻常百姓家只有兄弟和睦,家族才会兴旺。那么在古代王朝中,兄友弟恭实在难寻,皇位的争夺导致了宫内明争暗斗不休,一些皇位的更替,也成为了历史中众说纷纭,难以解开的谜团。黄袍加身的故事相信多数人都熟知,宋太祖赵匡胤,在公元九百六十年发动陈桥兵变,夺得了国家政权,定国号为宋。据宋

  • 赵匡胤为何将皇位传给弟弟赵光义继位后,赵匡胤的儿子下场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追悼红轩历史标签:赵匡胤

    宋朝是个很有趣的朝代,尤其是在皇位的继承上面,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比如说赵匡胤传位给了自己的弟弟。如若只是这一条,也算不上有趣,毕竟古往今来篡权夺位的很多,有趣的是,这个皇位最终还是回到了赵匡胤一脉手里。这哥俩儿正好是南北宋各掐头,一人一半,更有趣的是,赵匡胤一脉中,赵德昭和赵德芳的后代都有做皇帝

  • 此人曾两次救过赵匡胤,当他受到污蔑,赵匡胤轻描淡写:赐死

    历史人物编辑:甲一方文史标签:赵匡胤

    一个开国皇帝打下江山,是绝对少不了一批忠心的开国大臣的。而打下江山后,皇帝登基,他曾经的兄弟的是否都是高官厚禄,一生荣华富贵享受不尽呢?不一定,也有可以共苦不可同甘的情况。赵匡胤,北宋的开国皇帝,他的手下就是有一批忠臣,而张琼大将军就是其中一位。他曾经跟随赵匡胤南征北战,戎马一生;也曾两次救过赵匡胤

  • 浅谈赵匡胤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国学的秘籍标签:赵匡胤

    前言赵匡胤(927年-976年),北宋的开国皇帝,出生于辽阳(今辽宁省辽阳市),原为辽朝军人。其一生经历了多次起伏,经历了从卑微到尊荣的人生历程,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赵匡胤的出生、辽朝的历史背景、他的成长经历、投降后的生活、起义和开创北宋王朝等方面展开讨论。一、出生赵匡胤出生于辽朝,

  • 盗墓贼盗掘赵匡胤的陵墓时,反被赵匡胤喷了一脸黑水,还洗不掉

    历史人物编辑:澜风说标签:赵匡胤

    宋太祖赵匡胤的永昌陵的命运跟宋朝的命运息息相关,虽然他的陵墓奇迹般地躲过了金兵和伪齐皇帝刘豫的魔掌,但最后也没有逃过民间的摸金校尉的手心。据记载,当年盗墓贼打开赵匡胤的棺椁后,赵匡胤的尸身百年不腐,面目如生,并且赵匡胤当时很“生气”,口吐黑水,并且喷了盗墓贼一脸。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赵匡胤喷出的

  • 赵匡胤出世

    历史人物编辑:邝志龙标签:赵匡胤

    本文为神话故事,非历史故事,不可当真!话说我国新疆境内的昆仑山,她高耸入云端,岿然而挺拔,气势极其雄伟,是天下龙脉的发源地。据说,她本身有八条龙脉,伸向我国境内有三条;其余五条伸向了外国。(其中,光山东孔府就占两条。)昆仑山伟人毛泽东曾在诗中写道:“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

  • 赵匡胤的政治思想

    历史人物编辑:张成涛历史标签:赵匡胤

    赵匡胤在显德三年十月升领匡国军节度使后,随即组建节度使幕府,首先进入幕府的是赵普,被辟为节度推官,沈义伦(宋太宗时以避讳而去义字,单名伦)被辟为从事,吕余庆(原名吕胤,入宋以字行)任掌书记,也都同时进入匡国军节度幕府,他们后来都成为赵匡胤的心腹,而赵普更是兵变建宋的主谋之当。显德四年五月,赵匡胤正式

  • 儋珪指名道姓,要与赵匡胤决斗,赵匡胤却顾虑重重,踌躇不前

    历史人物编辑:枕籍历史标签:赵匡胤

    儋珪等场外掌声停歇,朝点将台上高呼:“姓赵的,你若再不出来,这指挥使就归儋珪了!”匡胤猛抬起头,正遇上郭荣征询的目光,正要站起,突然下了决心,转头对一旁的董遵诲说:“董公子,场内儋珪在叫阵,你若能赢他,赵某决不与你相争,你去会他,如何?”董遵诲哈哈大笑,阴阳怪气地说道:“姓赵的,须知那儋珪指名道姓,

  • 此人曾冒死救赵匡胤,当他遭陷害时,赵匡胤只说了3个字

    历史人物编辑:唯物历史观标签:赵匡胤

    古往今来,滴水涌泉的道理,被许多士大夫铭记,如果有人舍命救了皇帝,那他必定会得到皇帝的百般报答,富贵不必说,若是此人有能力,还能得到重用。即便以后犯了什么错,皇帝也会看在昔日功劳的份上,不会对他严惩,这就是救了皇帝的好处。在北宋时期,有一位名将,当年冒死救了赵匡胤一命,赵匡胤非常感动,但当他被奸臣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