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赵匡胤的政治思想

赵匡胤的政治思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张成涛历史 访问量:4588 更新时间:2024/1/18 12:01:34

赵匡胤在显德三年十月升领匡国军节度使后,随即组建节度使幕府,首先进入幕府的是赵普,被辟为节度推官,沈义伦(宋太宗时以避讳而去义字,单名伦)被辟为从事,吕余庆(原名吕胤,入宋以字行)任掌书记,也都同时进入匡国军节度幕府,他们后来都成为赵匡胤的心腹,而赵普更是兵变建宋的主谋之当。显德四年五月,赵匡胤正式被授以义成军(治滑州,今河南滑县东)节度使前后,投入节度幕府的还有王仁赡、李处耘、楚昭辅等,也先后成为赵匡胤的心腹,特别是李处耘、楚昭辅后来在兵变建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显德四年九月,后周世宗再次出兵南唐的淮南,赵匡胤率军攻占濠州(今安徽凤阳东北)、泗州(今江苏盱眙北),在进攻楚州(今江苏淮安)时,击败南唐援军于清口(今江苏淮阴西南),俘获都应援使陈承昭。次年初,赵匡胤率军攻占楚州北城。在后周世宗率军南下扬州时,赵匡胤军又大败南唐水军于瓜步(今江苏扬州西南)。南唐被迫臣服,去帝号改称国主,将准南地区割给后周。

后周世宗终于达到了占领淮南,迫使南唐归附,稳定后方,以便北上攻辽,收复幽燕(今北京地区)的目的。在此次准南战役中,赵匡胤军战功第一,赵匡胤升领忠武军(治许州,今河南许昌)节度使,也因此进一步受到世宗的重用。显德五年十月,世宗以户部侍郎高防为西南面水陆转运使,作出进攻后蜀的态势。

而于显德六年三月,世宗以燕京(今北京)地区尚被辽占领,决定出巡沧州(今河北沧州东南),并命诸将各领马、步军及战船前往沧州。四月中旬,世宗到达沧州,随即率诸军北征,任命侍卫亲军都虞候韩通为陆路都部署,殿前都指挥使赵匡胤为水路都部署;而已升任殿前都虞候的“义社兄弟”石守信被任为陆路副都部署,李继勋也在赵匡胤麾下任战棹(战船)左厢都部署,成为水军主帅之一。赵匡胤的“义社兄弟”成为此次征辽战争中的主要将帅,反映了赵匡胤所控制的军事力量在后周军事系统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后周世宗北征,十数日内辽境的宁州(今河北青县)、益津关(今河北霸州)、瓦桥关(今河北雄县)、莫州(今河北任丘北)、瀛州(今河北河间)等地纷纷投降。赵匡胤率所部禁卫世宗,又先至瓦桥关收降辽将,进一步得到世宗的信任。世宗正准备攻取幽州(今北京),却因病被迫返回京城开封(今河南开封)。自从后周世宗设殿前都点检以提高殿前司地位以后,殿前司地位虽仍略低于侍卫亲军司,但已大体相当。这可能引发了侍卫司与殿前司两大体系之间的矛盾。

因此在世宗北征期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帝(世宗)之北征也,凡供军之物,皆令自京递送行在。一日,忽于地中得一木,长二三尺,如人之揭物者,其上卦全题云‘点检做’,观者莫测何物也”。这很可能是侍卫亲军司长官都指挥使李重进派系为了陷害世宗的亲信张永德而为,意思是说殿前都点检张永德想当皇帝。世宗自五月末回到首都开封后,六月初,病势加重,遂对后事进行安排,晋封长子柴宗训为梁王,宰相范质、王溥加兼参知枢密院事以加强顾命大臣的职权。

同时,对张永德作岀防范,因张永德名位已高,又是后周太祖的驸马,加之“点检做”符契的阴影,于是以张永德缺乏主见为由,落军职加同平章事,以使相赴镇宁军(洽澶州,今河南濮阳)节度使任所,而以名位较低的赵匡胤升任殿前都点检,以此次北征中有功的韩通升为侍卫亲军副都指挥使并加使相衔。六月中旬,世宗病死,梁王柴宗训即位,是为恭帝。

恭帝即位,为百官加官,禁军的最高将领、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李重进在晋爵之后即被调任淮南(治扬州)节度使,虽仍保留军职,但已远离首都,这是继罢免张永德军职之后,将名望已很高、可能威胁到后周帝位的高级将领排除的又一措施。原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韩令坤在提升为侍卫马步军都虞候后,也奉诏巡防北边,调离了京城。同时,提升名位较低的高怀德为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张令铎为侍卫步军都指挥使。经过这次调整以后,在京的高级军事将领名望都较低,这些可能是后周世宗与顾命大臣范质为巩固少主帝位而采取的措施,然而却成为后来赵匡胤发动兵变的有利条件。在京高级将领中除韩通外,名位都在赵匡胤之下。赵匡胤在此次加官晋爵中,晋封为开国侯,升改为归德军(治宋州,今河南商丘睢阳区)节度使。

标签: 赵匡胤

更多文章

  • 儋珪指名道姓,要与赵匡胤决斗,赵匡胤却顾虑重重,踌躇不前

    历史人物编辑:枕籍历史标签:赵匡胤

    儋珪等场外掌声停歇,朝点将台上高呼:“姓赵的,你若再不出来,这指挥使就归儋珪了!”匡胤猛抬起头,正遇上郭荣征询的目光,正要站起,突然下了决心,转头对一旁的董遵诲说:“董公子,场内儋珪在叫阵,你若能赢他,赵某决不与你相争,你去会他,如何?”董遵诲哈哈大笑,阴阳怪气地说道:“姓赵的,须知那儋珪指名道姓,

  • 此人曾冒死救赵匡胤,当他遭陷害时,赵匡胤只说了3个字

    历史人物编辑:唯物历史观标签:赵匡胤

    古往今来,滴水涌泉的道理,被许多士大夫铭记,如果有人舍命救了皇帝,那他必定会得到皇帝的百般报答,富贵不必说,若是此人有能力,还能得到重用。即便以后犯了什么错,皇帝也会看在昔日功劳的份上,不会对他严惩,这就是救了皇帝的好处。在北宋时期,有一位名将,当年冒死救了赵匡胤一命,赵匡胤非常感动,但当他被奸臣诬

  • 赵匡胤死后,弟弟继位,为何赵匡胤的儿子们不奋起反抗夺回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好不好看我行不行标签:赵匡胤

    “斧声烛影”的故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了,指的是公元976年10月的一个夜晚,宋太祖所处屋内烛影摇动、斧声戳地的事件,当时与宋太祖同在一屋的,只有他的弟弟赵光义,也就是后来的宋太宗。据史书记载,当时房屋之内似有争吵之状,宫里人透过房屋内部透入出来的微弱烛光,隐隐可以见到赵光义时而起身、时而躲避的样子,

  • 他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小舅子,为何被赵匡胤弟弟下令斩首?

    历史人物编辑:蹴鞠亚洲女足标签:赵匡胤

    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其中充满了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人物。今天我们来说下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小舅子,赵匡胤作为宋朝的开国皇帝,作为皇帝赵匡胤还是很出色的,恢复了中原主要地区的统一。但对家里人的管教是十分失败的。赵匡胤的第二任老婆,王皇后跟赵匡胤一样都是出身名门望族。王皇后知书达理,贤良淑德并且十分美丽

  • 他拼命救下赵匡胤,遭人诬陷被赵匡胤赐死,抄家时,赵匡胤却大怒

    历史人物编辑:飞鱼侃史标签:赵匡胤

    谋反成功的将军,背后都离不开一群拥护他的将领和小兵。功臣们成就了一代君主,却也把自己送入了火葬场。就拿刘邦例子来说,刘邦能成就大业,是一众大臣促成的。大臣们与他同度患难,却无法共享清福,换来的唯一个死字。那么,赵匡胤又是如何对待他的功臣的呢?说到对赵匡胤有恩之人,必须提到张琼此人。他生来俊秀,拥有射

  • 柳永VS周邦彦,在宋词的世界里,你更喜欢哪一位?

    历史人物编辑:浩论古今标签:周邦彦

    谈及柳永和周邦彦,作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两人在词的造诣上各有千秋。两人都擅长“儿女情长”之词,甚至在人生经历上还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少年成名,才学非凡。一个生于北宋初年,一个生于北宋末年;一个以《望海潮·东南形胜》名噪一时,一个以《汴都赋》名动天下;一个与红粉知己虫娘分别写出千古名作《雨霖铃·寒蝉凄

  • 周邦彦的一首词,其风格与苏轼颇为相似,值得一读!

    历史人物编辑:小伟生活标签:周邦彦

    《六丑》,词牌名,周邦彦自度曲。据周密《浩然斋雅谈》记载,周邦彦曾对宋徽宗云:“此犯六调,皆声之美者,然绝难歌。昔高阳氏有子六人,才而丑,故以比之。”一百四十字,前片八仄韵,后片九仄韵。《六丑·落花》宋代:周邦彦正单衣试酒,恨客里、光阴虚掷。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

  • 周邦彦寒食节所作一首思乡词,读来千回百转,荡气回肠!

    历史人物编辑:大康生活标签:周邦彦

    周邦彦善于写羁旅、闺情,这首词就是一首写羁旅愁思的作品。《琐窗寒》也是词人自创的词牌。《琐窗寒·寒食》宋代:周邦彦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洒空阶、夜阑未休,故人剪烛西窗语。似楚江暝宿,风灯零乱,少年羁旅。迟暮。嬉游处。正店舍无烟,禁城百五。旗亭唤酒,付与高阳俦侣。想东园

  • 周邦彦:一边大唱“生僻字”,一边与皇帝抢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杉石石标签:周邦彦

    01最近网上有首叫《生僻字》的歌很火,许多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生僻字让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成年人龇牙咧嘴,皱眉咋舌。大宋有一位擅长用生僻字写文章的词人,周邦彦,写了一篇满是生僻字的文章——《汴都赋》。更牛的是,他凭借着这篇文章升了两次官。汴都就是宋朝的首都——汴京,也就是最近热播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

  • 周邦彦一首怀旧词,语言精炼优美,构思巧妙,颇有韵味!

    历史人物编辑:社会大圣标签:周邦彦

    据统计,宋词人写元宵的词达到三百六十六首,但为为人所熟悉的不多,节日词也无法描写习俗和节日当天的盛况,然后或寄托思念,或寓于怀抱,若想出类拔萃,还真需要一定的写作技巧。作为宋词集大成之周邦彦,用他的“措辞精粹”,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风物之盛,晏乐之同”的画卷,也寄寓了自己流离他乡的感伤。《解语花·上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