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赵匡胤出世

赵匡胤出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邝志龙 访问量:3514 更新时间:2024/1/17 19:05:06

本文为神话故事,非历史故事,不可当真!

话说我国新疆境内的昆仑山,她高耸入云端,岿然而挺拔,气势极其雄伟,是天下龙脉的发源地。据说,她本身有八条龙脉,伸向我国境内有三条;其余五条伸向了外国。(其中,光山东孔府就占两条。)

昆仑山

伟人泽东曾在诗中写道:“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就足以说明昆仑山气势之磅礴和她具有的特殊意义。

再说这火山杨衮(杨业之父,杨京之祖)他的父亲,我们就叫他为“老杨”吧!他出身武术世家,也是一位有名的堪舆大师。

杨衮

一日,其子杨衮问他:“父亲,您老一生为人堪测风水,教人择吉避凶,不知为人造就了多少富贵!至如今您老已经年迈,何不也为咱家选择一块风水宝地,把咱家祖宗的骨殖葬入,也叫咱家富贵富贵?”这老杨说:“这个不须吾儿操心,为父也早有此意,且早有打算。”

话说这老杨从昆仑山发脉处察起,顺着龙脉忽高忽低、婉延盘旋。一路追勘,这一天追至山东境内,龙脉之岭嘎然而止,奇怪的是这龙脉所落之处,结穴不是一块大地,而是一个一亩多大、深不见底、碧绿清澈的一汪清水,当地人称“黑龙潭。”老杨确定龙脉是落在此处,自然亦是龙脉结穴之处。老杨伸手入水中,只觉刺骨地寒冷。经讯问当地农人得知,此地没有人敢入这潭中,只有附近一个姓赵的小孩不惧,他常入潭中洗澡。老杨访得此人,问:“你敢入此潭否?”小孩说:“不但敢,我还曾经深潜入潭底。”老杨又问:“你见到水底有什么东西没有?”小孩说:“好像有一条石龙,我还曾骑上它呐!”老杨又说:“再过一月左右,我给你一个小布袋,你帮我把它放入石龙口中,我给你五十两银子作报酬,你看如何?”小孩说:“可以。”于是二人散去。

不觉一月已到,老杨如约而至,寻得姓赵的小孩,把布袋交给他,如此这般交待了一番,小孩便一个猛子扎入水中……

过了大约有一刻钟的功夫,(一刻钟就是现在的15分。)小孩跃出水潭。老杨问:“我给你的布袋你放入龙口没有?”小孩说:“没有。”老杨问:“那为什么?”小孩说:“我先用一根小木棒支住龙口,把我们家的祖先骨灰放入了龙口!”老杨又问:“那我给你的那个布袋哪?”小孩说:“我刚把我的布袋放入龙口,那龙就飞快地转回头,向水眼深处而去,我好不容易赶上,那龙就是闭口不张,无可奈何,我就把你给我的那个布袋挂在了龙角上,那龙就飞快地钻入水眼深处不见了!”老杨听后,甚是不悦,半晌,才慢慢说:“哎!天也!命也!那以后你赵家就要坐江山啦!我们杨家是你们赵家的挂角将!”(你说怪不怪?合该赵家出天子,这姓赵的小孩怎么就那么刁,他就猜出来老杨放骨灰是什么意思 就把他自己先人的骨灰先放入龙口!)

这以后的事情大家就都知道啦!赵家坐江山之前,有柴王先坐了一地(第),然后赵匡胤杯酒释兵权,黄袍加身,位正九五之尊。

赵匡胤

(此乃百姓之间的传说,既非纯属杜撰,亦无实据可考,仅此而已。)

标签: 赵匡胤

更多文章

  • 赵匡胤的政治思想

    历史人物编辑:张成涛历史标签:赵匡胤

    赵匡胤在显德三年十月升领匡国军节度使后,随即组建节度使幕府,首先进入幕府的是赵普,被辟为节度推官,沈义伦(宋太宗时以避讳而去义字,单名伦)被辟为从事,吕余庆(原名吕胤,入宋以字行)任掌书记,也都同时进入匡国军节度幕府,他们后来都成为赵匡胤的心腹,而赵普更是兵变建宋的主谋之当。显德四年五月,赵匡胤正式

  • 儋珪指名道姓,要与赵匡胤决斗,赵匡胤却顾虑重重,踌躇不前

    历史人物编辑:枕籍历史标签:赵匡胤

    儋珪等场外掌声停歇,朝点将台上高呼:“姓赵的,你若再不出来,这指挥使就归儋珪了!”匡胤猛抬起头,正遇上郭荣征询的目光,正要站起,突然下了决心,转头对一旁的董遵诲说:“董公子,场内儋珪在叫阵,你若能赢他,赵某决不与你相争,你去会他,如何?”董遵诲哈哈大笑,阴阳怪气地说道:“姓赵的,须知那儋珪指名道姓,

  • 此人曾冒死救赵匡胤,当他遭陷害时,赵匡胤只说了3个字

    历史人物编辑:唯物历史观标签:赵匡胤

    古往今来,滴水涌泉的道理,被许多士大夫铭记,如果有人舍命救了皇帝,那他必定会得到皇帝的百般报答,富贵不必说,若是此人有能力,还能得到重用。即便以后犯了什么错,皇帝也会看在昔日功劳的份上,不会对他严惩,这就是救了皇帝的好处。在北宋时期,有一位名将,当年冒死救了赵匡胤一命,赵匡胤非常感动,但当他被奸臣诬

  • 赵匡胤死后,弟弟继位,为何赵匡胤的儿子们不奋起反抗夺回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好不好看我行不行标签:赵匡胤

    “斧声烛影”的故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了,指的是公元976年10月的一个夜晚,宋太祖所处屋内烛影摇动、斧声戳地的事件,当时与宋太祖同在一屋的,只有他的弟弟赵光义,也就是后来的宋太宗。据史书记载,当时房屋之内似有争吵之状,宫里人透过房屋内部透入出来的微弱烛光,隐隐可以见到赵光义时而起身、时而躲避的样子,

  • 他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小舅子,为何被赵匡胤弟弟下令斩首?

    历史人物编辑:蹴鞠亚洲女足标签:赵匡胤

    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其中充满了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人物。今天我们来说下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小舅子,赵匡胤作为宋朝的开国皇帝,作为皇帝赵匡胤还是很出色的,恢复了中原主要地区的统一。但对家里人的管教是十分失败的。赵匡胤的第二任老婆,王皇后跟赵匡胤一样都是出身名门望族。王皇后知书达理,贤良淑德并且十分美丽

  • 他拼命救下赵匡胤,遭人诬陷被赵匡胤赐死,抄家时,赵匡胤却大怒

    历史人物编辑:飞鱼侃史标签:赵匡胤

    谋反成功的将军,背后都离不开一群拥护他的将领和小兵。功臣们成就了一代君主,却也把自己送入了火葬场。就拿刘邦例子来说,刘邦能成就大业,是一众大臣促成的。大臣们与他同度患难,却无法共享清福,换来的唯一个死字。那么,赵匡胤又是如何对待他的功臣的呢?说到对赵匡胤有恩之人,必须提到张琼此人。他生来俊秀,拥有射

  • 柳永VS周邦彦,在宋词的世界里,你更喜欢哪一位?

    历史人物编辑:浩论古今标签:周邦彦

    谈及柳永和周邦彦,作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两人在词的造诣上各有千秋。两人都擅长“儿女情长”之词,甚至在人生经历上还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少年成名,才学非凡。一个生于北宋初年,一个生于北宋末年;一个以《望海潮·东南形胜》名噪一时,一个以《汴都赋》名动天下;一个与红粉知己虫娘分别写出千古名作《雨霖铃·寒蝉凄

  • 周邦彦的一首词,其风格与苏轼颇为相似,值得一读!

    历史人物编辑:小伟生活标签:周邦彦

    《六丑》,词牌名,周邦彦自度曲。据周密《浩然斋雅谈》记载,周邦彦曾对宋徽宗云:“此犯六调,皆声之美者,然绝难歌。昔高阳氏有子六人,才而丑,故以比之。”一百四十字,前片八仄韵,后片九仄韵。《六丑·落花》宋代:周邦彦正单衣试酒,恨客里、光阴虚掷。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

  • 周邦彦寒食节所作一首思乡词,读来千回百转,荡气回肠!

    历史人物编辑:大康生活标签:周邦彦

    周邦彦善于写羁旅、闺情,这首词就是一首写羁旅愁思的作品。《琐窗寒》也是词人自创的词牌。《琐窗寒·寒食》宋代:周邦彦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洒空阶、夜阑未休,故人剪烛西窗语。似楚江暝宿,风灯零乱,少年羁旅。迟暮。嬉游处。正店舍无烟,禁城百五。旗亭唤酒,付与高阳俦侣。想东园

  • 周邦彦:一边大唱“生僻字”,一边与皇帝抢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杉石石标签:周邦彦

    01最近网上有首叫《生僻字》的歌很火,许多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生僻字让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成年人龇牙咧嘴,皱眉咋舌。大宋有一位擅长用生僻字写文章的词人,周邦彦,写了一篇满是生僻字的文章——《汴都赋》。更牛的是,他凭借着这篇文章升了两次官。汴都就是宋朝的首都——汴京,也就是最近热播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