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3.1亿起拍,朱熹祖宅地熹园寻找主人,是文化遗产的救赎还是牺牲

3.1亿起拍,朱熹祖宅地熹园寻找主人,是文化遗产的救赎还是牺牲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够气派一哥 访问量:4207 更新时间:2024/1/29 21:46:18

一个国家AAAA级景区,一个代理学家朱熹的祖宅地,一个集徽派化、朱子文化、歙砚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竟然在淘宝直播上以3.1亿元的起拍价进行拍卖。这是怎么回事?

事件

熹园,位于江西婺源县紫阳镇,原名“朱家庄”,是宋朝著名理学家朱熹二世祖、三世祖居住的地方。这里山清水秀,古树掩映,徽派建筑粉墙黛瓦,雕梁画栋,文化气息浓郁。景区由婺源朱子实业有限公司投资开发,于2013年11月27日正式开园,是国家AAAA级景区。

然而,这样一处富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景点,却在2023年3月23日被摆上了淘宝直播的货架,以3.1亿元的起拍价进行拍卖。这一消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讨论,有人质疑这是对朱熹文化的不尊重和亵渎,有人担心这会影响婺源的旅游业和文化传承,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可以为景区带来更多的资金和发展机遇。

我个人认为,熹园作为朱熹祖宅地,不仅是一处风景优美的园林,更是一处承载着朱子文化和徽州文化的重要载体。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他提出了“格物致知”的方法论,强调“诚意正心”的道德修养,倡导“经世致用”的实践精神,主张“仁政”、“礼乐”、“教化”的治国理念。

他的著作《四书集注》《朱子语类》等被列为明清科举考试的必读书目,对后世的教育和学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徽州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以其独特的建筑、雕刻、绘画、书法、诗词等艺术形式展现了徽人的智慧和情感。徽州人以其勤劳、节俭、诚信、创新等品质,在商业、政治、军事、科技等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熹园作为朱熹祖宅地,不仅保存了徽派建筑群——朱家庄,展示了婺源三绝:木雕、砖雕、石雕;还重建了紫阳书院、尊经阁等景点,阐释和弘扬了朱子文化;同时还设有歙砚展示厅、歙砚制作车间等场所,传播和保护了歙砚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说,熹园是一处集自然美景和人文精华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

那么,为什么熹园会被拍卖呢?

据了解,这场拍卖实际上是朱子实业有限公司公开招募新的投资人的方式 。该公司是熹园景区的投资开发方,由于经营不善,陷入了债务危机,无法偿还银行贷款和供应商欠款。为了摆脱困境,该公司申请了重整,并通过淘宝直播平台寻找新的投资人。如果有人成功拍下,就将成为熹园的新主人。

这种方式虽然看似创新,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和风险。

首先,熹园作为一处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景区,是否适合通过淘宝直播这种轻松随意的方式进行拍卖?这是否会损害熹园的形象和声誉,降低其品位和格调?

其次,熹园作为一处公共资源和文化遗产,是否应该由一个私营企业来掌控和经营?这是否会导致熹园的保护和传承受到影响,甚至出现商业化过度、开发不规范、利益冲突等问题?

再次,熹园作为一处旅游景点,是否有足够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来保证其可持续发展?这是否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市场推广、产品创新等措施来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总论

熹园的拍卖事件引发了我们对于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思考。我们应该如平衡文化与市场、历史与现代、公共与私人之间的关系?我们应该如何尊重和传承文化遗产的内涵和价值?我们应该如何创新和发展文化遗产的形式和功能?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标签: 朱熹

更多文章

  • 王阳明为何会对朱熹“格物”说产生反思?

    历史人物编辑:曾金平标签:朱熹

    思想一致有益于政治生态和社会治理,但却极大地扼杀了学术自身的理性思辨和多样自由,王阳明恰恰生活在朱子学制度化的特殊时代。自元仁宗确立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时即已意味着朱子学成为学术界和思想界的主流形态。所以,中期出现了学术僵化的局面,凡言学者无一不尊朱奉朱,对朱学的反思成了阳明构筑

  • 朱熹家训经典名句,值得每个人收藏!

    历史人物编辑:味美乡里标签:朱熹

    朱熹(1130—1200年),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出生于南剑州尤溪。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一、勿营华屋,勿谋良田。营,营造、修建;华,华丽;良当好讲,谋当谋求讲。译文:我们说,

  • 朱熹问买东西为何不叫买南北?学生苦思无果,10岁小孩却一语说破

    历史人物编辑:无风却起念标签:朱熹

    朱熹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被誉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是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承北宋周敦颐与二程学说,创立宋代研究哲理的学风,称为理学,有专家认为,他确立了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朱熹家境贫穷但自幼聪颖,绍兴十八年(1148年)中进士,年仅十九岁,历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

  • 实拍江南第一书院,朱熹曾两次在此讲学,文学历史爱好者不容错过

    历史人物编辑:贺贺-贺小唏标签:朱熹

    从古朴的建筑中依稀窥见夫子长衫的衣角,从静谧的内室听到学子朗朗的书声,从如今的门可罗雀中品出曾经的论辩不休,一切都将归功于历史,也醉心于历史,岁月的沉淀带来的一段又一段的厚重史诗。仙居县的桐江书院是曾经的“江南第一书院”,距离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书院是乱世中的一盏明灯,在仙居的文史上留下过浓墨色彩

  • 明太祖朱元璋是否真的认朱熹当祖先?

    历史人物编辑:陶云标签:朱熹

    明太祖朱元璋以淮右布衣之身,起兵驱逐胡虏,再造华夏,十余载而得天下。从一个穷得无地葬父的农民,一跃成为开创三百年大明江山的帝王,真是令人听起来热血沸腾的屌丝逆袭记。纵观五千年华夏历史,汉家帝王大都出身于王侯贵族,或来自于达官名宦之家,只有明太祖是真正的平民出身。朱元璋取得天下后,有人建议他认南宋大儒

  • 朱熹问:为什么都说“买东西”而不说“买南北”?10岁孩童都知道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新语标签:朱熹

    不知你们是否有过这样的疑问,为何生活中的大部分事物,我们都可以统称为“东西”,“东西”之说从何而来?包括外出买菜购物,我们也可以统一概括为是“买东西”,为何不是“买南北”呢?有这样疑问的可不止我们现代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也曾提出过同样的问题。朱熹画像朱熹的疑问 一日,朱熹走在路上,正巧遇上了他的

  • 一代大儒朱熹,为何认为唐朝皇室不是汉人?

    历史人物编辑:摩擦知识火花标签:朱熹

    《朱子语类》记载,宋代大儒朱熹曾经说过:“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所谓“夷狄”,是指少数民族,也就是说,唐朝皇室李家出自少数民族,不是汉族。朱熹的依据是,李家的婚姻观与汉人不同。所谓“闺门失礼之事”说得比较含蓄,说穿了,是指唐朝皇室乱伦的事情比较多。对此,元朝胡一桂的《史纂通要》还

  • 朱熹的八大经典名句,国学经典值得收藏!

    历史人物编辑:社会摇标签:朱熹

    朱熹(1130年—1200年),字元晦,又字仲晦,世称朱文公。其一生主要从事著书和讲学活动,尤热衷于书院教育。值得一提的是,朱熹位列于大成殿十二哲者中,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的先贤。一、心大则百物皆通,心小则百物皆病。引自《近思录.为学》。做人谦虚宽容,待人接物就能豁达大度,即使遇到不如意的

  • 浅析朱熹理学主张

    历史人物编辑:怀旧历史影像馆标签:朱熹

    提到南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朱熹,很多人应该不会陌生,这位朱老先生在某种程度上有时被看作是同孔子一般的存在,有人甚至称他为朱子,而且这位朱老夫子也是唯一一位与孔子没有什么师生关系,却在去世后能够享受孔庙祭祀的人。朱熹的学说被后代人奉为经典,将他的理论与理学大师程颢的理论并称为程朱理学,而朱熹本人也被后世

  • 张养浩写的《三事忠告》,宋朝宰相杜衍教您作好准备,只做不说

    历史人物编辑:利利历史标签:杜衍

    元代有位张养浩,历任地方长官、大臣等职,是位有骨气又清廉的好官,他所写的《三事忠告》一书也成为后辈们学习的蓝本。书中有这么一段:“济弱救贫乃君子共通之心愿。然而心有余,力不足则无法成事;有能力没地位也无法成功;有地位而不为皇上赏识也难以成事;受皇上赏识却遭小人阻碍也难以成功,这些都是君子为官之难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