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范仲淹、包拯、欧阳修,宋代最为著名的三位大孝子

范仲淹、包拯、欧阳修,宋代最为著名的三位大孝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何攀 访问量:378 更新时间:2024/1/16 1:19:10

【原创首发百家号,非授权严禁转载】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母亲节,小编在这里向天下所有伟大的母亲致敬!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小编最近在读《宋史》,从中也发现了不少对母亲非常孝顺的历史名人。

比如大家所熟知的范仲淹包拯欧阳修

【为母而寒窗苦读的范仲淹】

范仲淹本是名门望族之后,他的祖先范履冰曾经担任过唐朝的宰相——武则天掌权年间。

但在晚唐时期,因为战乱的缘故,他们家族举家从陕西迁往苏州。

不幸的是,范仲淹在两岁的时候,父亲就意外去世。

由于母亲没有能力单独抚养他长大成人,便改嫁给了一个姓朱的人,范仲淹也被改名换姓——名叫朱说。

十几岁的时候,范仲淹意外得知了自己的身世。

但他并没有怨恨自己的母亲,因为他理解母亲的难处——如果要求母亲一边照顾儿时的自己,一边想法挣钱养家糊口,是根本就行不通的。

为了不让母亲依靠别人,范仲淹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母亲过上幸福的生活。

于是,范仲淹泪别母亲,前去投奔生父的亲戚,到他们那里寒窗苦读了多年后,终于考中了进士。

考中进士后,范仲淹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自己的母亲从养父家中迎接回来,和自己住在一起(迎其母归养)。

多年后,范母因病去世,范仲淹辞官回家,为母守孝三年。

【包拯为母两次辞官】

对于包拯,大家肯定都不陌生。

但对于包拯为了父母而三次辞官的事情,相信很多人并不太清楚。

包拯考中进士后,朝廷任命他为建昌县的知县。

但因为父母已经年迈,包拯不忍心远离,而选择了辞官(以父母皆老,辞不就)。

不久之后,朝廷为了照顾包拯的心愿,安排他到附近的和州为官。

但又因为包拯父母不愿离开生活了几十年的家乡,包拯不得不再次辞官(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

在之后的数年时间里,包拯的父母先后去世。

为了表达自己孝心,包拯不仅坚持为父母守孝三年,而且还在父母的坟墓前建起了一座茅屋,住在了父母的坟前。

三年之后,守孝期结束,包拯才依依不舍地离开父母的坟墓,前去上任。

【四岁丧父的欧阳修】

欧阳修幼年的遭遇和范仲淹差不多——四岁丧父。

然而,欧阳修的母亲郑氏,为了不让儿子被别人歧视,而选择了守节(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欧阳修的母亲郑氏,还是一个文化修养极高的知识女性。

在之后的很多年里,她一边照顾儿子的生活起居,一边教授给他文化知识。

最初的几年中,由于家中生活实在贫困,买不起纸笔,郑氏就在院子里铺上一层泥土,然后用树枝在上面写字,教授给儿子。

欧阳修也没用辜负母亲的殷切期望,聪明好学的他,基本上一两次就能够学会母亲所教授的内容。

之后,凡是自己所学过的文章,欧阳修都会背诵下来(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

等到他二十岁的时候,就已经在当地小有名声了。

数年后,欧阳修在参加科举考试中,考中了进士中的会元——初考时的第一名,之后才是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

欧阳修用实际行动来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和教导,让母亲郑氏欣慰了好多年。

多年后,母亲郑氏去世,欧阳修也选择了辞官为母守孝三年(以母忧去)。

孝道,中华传统美德中最值得称赞的地方,代代相传,永不停息!

参考史料:《宋史·范仲淹传》、《宋史·包拯传》、《宋史·欧阳修传》

标签: 范仲淹

更多文章

  • 从范仲淹的自身经历,看他的政治思想的转变

    历史人物编辑:倚梦倾城标签:范仲淹

    范仲淹作为我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曾经主持了庆历新政的变革,在变革过程中,也能够充分地展现出范仲淹的各项政治思想的先进性和独特性,这都是与范仲淹一生的政治经历密不可分的,他的政治思想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他众多的经历不断地积累所形成,因此他的政治思想也经历了一定的发展历程。早年艰苦生活形成兼

  • 文武全才范仲淹,如何辅佐皇帝改革国家,且抵御西夏入侵

    历史人物编辑:黑夜中标签:范仲淹

    引言范仲淹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以及思想家。就是这样一位大文豪在他幼年时期便遭遇了不幸,他失去了父亲,母亲还改嫁。他立志要改变小时候的这种局面,更加努力读书,想要通过科举来改变自己的命运。皇天不负有心人,在公元1015年范仲淹最终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被任命为广德军司理参军。后来

  • 灾荒年间,范仲淹为什么还要拼命吃喝玩乐?上善不善

    历史人物编辑:追溯历史传奇标签:范仲淹

    灾荒年间,范仲淹领命去赈灾,而他不是开仓放粮拯救百姓,却是整日沉迷吃喝玩乐,然而离奇的是,百姓却对他的行为纷纷拍手称赞。明白范仲淹背后的用意后,才明白上善不善!当时在赈灾的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北宋年间,江淮一带发生了一场很严重的饥荒,朝廷派出范仲淹前去赈灾,不过接下来的情况让朝臣们都惊掉了下巴。范仲

  • 《清平乐》范仲淹和张妼晗才是“天生一对”

    历史人物编辑:邴潇寒标签:范仲淹

    《清平乐》大家看了吗?什么和什么呀?范仲淹和张妼晗怎么能整到一起去呢?先别急,请听苗苗细细道来。说真的,《清平乐》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剧。总之,不管怎么讲,《清平乐》都是一部良心的,国剧中的典范。用现代我们通俗的话说,高端,大气,上档次。且故事情节娓娓道来,有小时候听奶奶讲故事的既视感。但有一点不得不

  • 《清平乐》范仲淹又被贬,这枚直男有多直

    历史人物编辑:旧时微风拂晓城标签:范仲淹

    王凯饰演的宋仁宗赵祯,性情宽厚,不事奢华,还能够约束自己,对待臣僚、侍从宽厚。在政治上一生呵护“言路通畅”“监督国君”的风气。在人事上知人善用,在位时期,名臣辈出,国家相对安定,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其在位及亲政治理国家的时期被史家概括为“仁宗盛治”,史上有“庆历、嘉祐之治”之称

  • 范仲淹论兵西北,宋仁宗恍然大悟,官职连升三级

    历史人物编辑:张丽萌标签:范仲淹

    一、起复西夏元昊叛乱,范仲淹正被贬越州。宋仁宗看出范仲淹是一个忠正的能臣,国家有难,遂召回范仲淹,授天章阁待制,先主持永兴军(军是宋代行政区划名称,永兴军治所在西安)军政,又改任陕西都转运使,再升龙图阁直学士、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夏竦的副手,负责抗击元昊。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不掺和任何私心。之前,

  • 《清平乐》彩蛋:范仲淹喝洗脚水,路人“讽刺”皇帝没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家乡的美味标签:范仲淹

    电视剧《清平乐》持续热播,作为一部讲述北宋风貌的古装剧,导演张开宙用一种缓慢的节奏将这部剧徐徐展开,以期望观众能发现剧中隐藏的多处细节。剧情播出至今,《清平乐》中已经埋下了很多“隐藏剧情”和彩蛋,我们不妨来盘点一下,看看你都发现了没?开篇第一集中,宋仁宗得知亲生母亲的事情,纵马狂奔出场,在道路上差点

  • 范仲淹家族800年不衰,全靠这8个字!

    历史人物编辑:郭运说历史标签:范仲淹

    范仲淹可能并不为人所熟知,但是他的名句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出自范仲淹之口。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北宋时期,范仲淹一介布衣,为了考取功名利禄,范仲淹不断努力学习,最终走入仕途。北宋同时期官员称范仲淹为“本朝人物第一”,由此可见范仲淹的威望有多高。范仲淹家族至今已经

  • 范仲淹为宋朝鞠躬尽瘁,为何最终被宋仁宗厌恶?

    历史人物编辑:梁娜标签:范仲淹

    以一篇文章写红岳阳楼,范仲淹到底有多牛?如今岳阳楼依然耸立,却不见当年写文之人。千百年来,《岳阳楼记》惊艳了无数岁月,它早已成为了各大学子的座右铭,激励着无数人奋马扬鞭。范仲淹出生于北宋,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一生仕途坎坷,虽然他官至副丞相,但是却因为直言进谏惹得皇帝不爽。他屡次遭到朝廷的贬谪

  • 宋朝的官员升迁,为何要讲究论资排辈,范仲淹想改革为什么没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贪吃的骆驼标签:范仲淹

    今文资三年一迁 ,武职五年一迁 ,谓之磨勘 。——范仲淹 宋朝是我国古代科举取仕的第一波高潮,它宋朝和唐朝的国祚时间相差不是太大,国土面积更是逊于大唐的巅峰,但是录取进士的数量,竟然快达到了唐朝的近9倍。(唐朝的进士数量总数,大约为7000多人,唐朝的进士人数大约为60000人)那么宋朝进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