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太宗赵光义想把帝位传给兄弟,宰相赵普拒绝说:你这是一误再误

宋太宗赵光义想把帝位传给兄弟,宰相赵普拒绝说:你这是一误再误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北方寻历史 访问量:2148 更新时间:2023/12/8 12:39:36

宋朝第二任皇帝赵光义,有一天把宰相赵普叫来假惺惺的说:“我想效仿太祖,把帝位传给我兄弟赵廷美或太祖子孙,你认为怎么样?”赵普直截了当的说:“太祖已误,陛下岂容再误?”。

在中国古代的宗法社会里,帝王继承,往往遵循父死子继制。就是当父亲的帝王死后,由他的儿子尤其是嫡长子来继位。但是北宋初年第一次君主更替却是兄终弟及。北宋的第一任皇帝宋太祖赵匡胤死后,没有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赵德昭而是传给了自己的弟弟赵匡义。赵匡义登基之后为了避自己皇兄赵匡胤的名讳就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赵光义,同时告诉天下说:我的皇位就是我哥哥传的,我哥哥为什么传位给我,而不传位给我的侄子赵德昭?是因为我哥哥遵照了我的母亲杜太后的命令。但是我们都知道,对于这个传位,历史上始终是一桩谜案。

这个谜案的名字就叫“烛光斧影”,野史中说:赵匡胤突然间暴死的那天晚上,赵光义去了赵匡胤的寝室,并且有人看到“烛光斧影”。所以很多人认为赵匡胤是被赵光义给害死的。那么赵光义的帝位传承,就是一个非法的传位。赵光义登基几年之后,太平兴国四年赵光义带着本来应该继承皇位的赵德昭,去讨伐幽州。结果返京之后不久,赵德昭就被迫自杀了,从侧面更加证明了赵光义的帝位来历不明。

转眼之间,这位宋太宗也已经到了暮年。这个时候,他也面临着把这皇位应该传给谁。按理说应该传给自己的儿子赵德昌,但是他自己说的,按杜太后的旨意是兄终弟及。这时候如果传给儿子,就证明自己的皇位不合法啊!那么不传给儿子就只能传给他兄弟赵廷美,或者传给自己那些侄子。赵光义这个时候当然想传位给自己的儿子了,那怎么办呢?赵光义只好假惺惺的把宰相赵普叫到面前商量,他说:“我想效仿太祖,把我的皇位传给我的弟弟赵挺美,或者传给太祖的子孙,赵卿家你看如何啊?”其实说这话,就是投石问路,虚情假意。宰相赵普是个聪明的人,他能不明白赵光义的意思吗?赵普当时直截了当的说了一句话:“太祖已误,陛下岂容再误。”

赵普的意思就是说:陛下,太祖当年把这个帝位传给你,这就是一个错误。现在你还想再犯这样的错误吗?反正赵普也不怕得罪赵光义,因为这句话本身就是向着赵光义说的。赵普的暗意就是:你心里也明白,就甭给我虚情假意的投石问路了。我也不拐弯抹角,咱们就一针见血把这件事儿给挑开吧。当年太祖传位给你,太祖的皇子赵德昭就死了。你想保全你的孩子,你就不能把皇位传给你兄弟,你必须把皇位传给你自己的孩子,省得这赵宋江山社稷计不保。赵光义听完心想:这是遇到明白人了,我也别装模作样了。就这样赵光义终于把自己的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赵德昌,后来改名叫赵恒,就是历史上的宋真宗

赵普这句话:太祖已误,陛下岂容再误。后人根据这句话就概括出了一个典故,就是“一误再误”。人们用这个典故来比喻坐失时机,一错再错。

标签: 赵普

更多文章

  • 你肯定不知道“金匮之盟”竟是宋太宗赵光义和宰相赵普伪造的

    历史人物编辑:汪结龙标签:赵普

    北宋开宝九年(976年),太祖赵匡胤崩于万岁殿,享年50岁,在位16年。赵匡胤死后,他的两个儿子赵德昭和赵德芳没能克承大统,而是由其弟晋王赵光义登基称帝,是为宋太宗。赵光义当皇帝的合法依据就是著名的“金匮之盟”。据元脱脱等《宋史》卷242记载,建隆二年(961年),杜太后将死之时,召宰相赵普入受遗命

  • 赵普:能与赵匡胤同坐,一起吃肉喝酒的人,到底有何过人之处

    历史人物编辑:元小二说历史标签:赵普

    北宋建立初期,一天深夜,大雪纷飞,北宋开国功臣赵普正准备睡觉,忽然听到敲门声,开门一看,来人竟是赵匡胤。天子到访,赵普可不敢怠慢,他立刻把赵匡胤跪迎进屋,又命人加了几盆炭火取暖,还安排自己的老婆取来美酒,并在炭火上烤了鲜肉。等到赵匡胤入座之后,赵普才坐到他下首的位置,看着赵匡胤问道:“今夜雪那么大,

  • 赵普为何要帮助赵光义?金匮之盟果然是编造的?赵匡胤不愿重用他

    历史人物编辑:船长趣谈标签:赵普

    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管利弊。赵普帮助赵光义登基称帝,自己也换来了宰相的职权,两者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赵匡胤重用赵普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因为这个老小子太不像话,总是为自己谋私利,甚至把手伸到了朝廷当中来。赵匡胤一怒之下,就把赵普给贬出京城,从此赵普成了一个没人疼没人爱的旧臣。直到赵匡胤莫名其妙死了

  • 宋太祖赵匡胤生平最讨厌官员受贿,为何这次却鼓励宰相赵普受贿?

    历史人物编辑:张钒标签:赵普

    中国历史五千年里没有哪一个朝代,是像宋代那样的,涌现出一种令历史有些眩目的现象——众多文坛巨匠们跻身于最高权柄中枢,用极大的热情推行变法改革,又在短暂的改革跌宕起伏、反复中命运大起大落,上演一部慷慨激昂、悲天悯人的历史大剧。从宋太祖赵匡胤取得政权开始,到平定南方,赵普是主要的谋士,立了不少大功。宋太

  • “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为何能三落三起,得到赵匡胤宠爱?

    历史人物编辑:李晋霞标签:赵普

    宋太宗问赵普:听说你只读论语,这是真的吗?赵普回答说:臣所懂得的知识,确实不超过《论语》的范畴,但这已经足以让天下太平。“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显然是和“先定一个小目标,比方说我先挣它一个亿”的王健林一样,大佬无疑了。观其行事风格,赵普的才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创造机遇我们常说机遇总会选择有

  • 宰相肚里能撑船,赵普却是个小肚鸡肠之人,看赵匡胤怎么说他

    历史人物编辑:轻尘说历史标签:赵普

    赵普的名头可不小,就是那个“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他也是位列中国古代王朝著名宰相之列。常言道:“宰相肚里能撑船。”是说干大事都、位置显赫者,大多有能容人的气量。但是,赵普作为一代名相,他可不是那种大肚量的人,曾因一事给赵匡胤进言,被赵匡胤反问一句,顿时无地自容,羞愧难当。这人要是要交狗屎运的时候挡

  • 大明帝国25、冯国用、赵普胜:赵普胜为何抛弃朱元璋

    历史人物编辑:小手会生活标签:赵普

    ·“冯国用虽然不是读书人,但和读《弥勒佛传》长大的小重八相比,他就是读书人。冯国用清清嗓子说:“先把南京打了(够范儿、果然不是教书的),这地方一向是都城,然后依托它四面出兵,很快能打出一片天、然后平定天下。不过最重要的是对小朋友们好点,这样她们服你。”请看下集《大明帝国25、冯国用、赵普胜》”大明帝

  • 主持人赵普:15年离开央视回乡创业,后来大获成功,却仍叫人惋惜

    历史人物编辑:刘明宝标签:赵普

    赵普曾是央视著名主持人,却在2015年离开央视选择回家创业。虽然事业大获成功,可这位优秀主持人的离开,不免让人觉得惋惜。赵普究竟为何离开央视,在他的身上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参军入伍,遭受打击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导致六万多人遇难,近两千万人流离失所,这场灾难,至今仍

  • 半部论语平天下,半部论语治江山-赵普

    历史人物编辑:汉字背后的故事标签:赵普

    自古改朝换代除了武将冲杀,掌握兵权,还需要文臣谋划,运筹帷幄,如何合乎天心,顺应民意,在不引起社会动荡的前提下,较为名正言顺,最大程度上继承前朝的政治遗产。毫无疑问,这一点赵匡胤是成功的,陈桥兵变,巧妙利用太后的懦弱和士兵的从众心理,最终和平夺取后周政权,建立了北宋,之后虽有反抗,也是零星之地,不足

  • 赵匡胤问赵普,天下何物最大?赵普只说了两个字,皇帝大喜

    历史人物编辑:劲爆文史标签:赵普

    古代社会文官的地位一直都很高,到了宋朝更是发展到了顶峰,当时的社会风气就是重文轻武,所以整个国家的面貌,就是比较的懦弱,一开始也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到了北宋末年,就出现了问题。也是因为宋朝皇帝比较儒雅,国家风气也都是那样,所以文人生活的都很不错,当时有个叫做赵普的人,这个人只是一个村里的老师,虽然书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