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赵普为何要帮助赵光义?金匮之盟果然是编造的?赵匡胤不愿重用他

赵普为何要帮助赵光义?金匮之盟果然是编造的?赵匡胤不愿重用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船长趣谈 访问量:2437 更新时间:2024/1/22 5:38:39

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管利弊。赵普帮助赵光义登基称帝,自己也换来了宰相的职权,两者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

赵匡胤重用赵普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因为这个老小子太不像话,总是为自己谋私利,甚至把手伸到了朝廷当中来。

赵匡胤一怒之下,就把赵普给贬出京城,从此赵普成了一个没人疼没人爱的旧臣。直到赵匡胤莫名其妙死了以后,赵普似乎又看到了希望。

一、赵普不是自污,他是真的贪。

赵普原本深得赵匡胤赏识,在朝中担任宰相之职。可赵普这个人自私啊,常常利用职权为自己谋私利。

吴越王钱俶为了自己的将来,自然是要巴结这位上国的宰相,所以就给赵普送了点礼物。这里送礼的细节可以说是现在某些人送礼的典范了。

礼单上写着海物十瓶,可是赵匡胤恰好到了赵普家里,赵普根本来不及将这些礼物挡起来。赵匡胤当然好奇,赵普只能说这些都是海鲜。

结果打开一看,十瓶全都是金瓜子,这是不很像某些人送茶叶的桥段?可能都是跟吴越王学来的。赵匡胤不好发难,臣子贪财对他来说不是坏事,后来赵普用这些钱给自己在汴京城修建了一座豪宅。

赵普为自己修建豪宅的时候,需要大量木料。可是当时朝廷是严禁私人贩卖木料的,赵普利用职权,派自己人在购买建房子的木料之余,将多余的木料拉到市场上去贩卖。

这件事被人告发以后,赵匡胤非常生气。不过赵匡胤依旧没有贬谪赵普,他始终认为赵普是个有大智慧的人,这应该是玩弄了萧何自污的一招罢了。

普又以隙地私易尚食蔬圃以广其居,又营邸店规利。卢多逊为翰林学士,因召对屡攻其短。会雷有粼击登闻鼓,讼堂后官胡赞、李可度受赇骫法及刘伟伪作摄牒得官,王洞尝纳赂可度,赵孚授西川官称疾不上,皆普庇之。太祖怒,下御史府按问,悉抵罪,以有粼为秘书省正字。普恩益替,始诏参知政事与普更知印、押班、奏事,以分其权。未几,出为河阳三城节度、检校太傅、同平章事。---《宋史》

不过赵普可不是自污这么简单,他是真的贪啊。他用一些闲置的地块,来换取皇家菜地,给自己扩建豪宅,这老小子是有多喜欢豪宅啊?此外赵普还专门经营各种客店给自己谋私利。宰相开的酒店,你能不去给个面子?

这就好比李鸿章兴建了那么多公司,很多人说他之所以有很多钱,都是自己开公司挣来的,不是贪污的一样。

除了贪财,这家伙还卖官鬻爵。他的手下将官职贩卖以后,被人举报,却能够得到宰相赵普的庇护,可见赵普贪到了何种地步。赵匡胤不用他,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了。

二、金匮之盟是赵普重登云霄的进阶之路。

赵普终于还是被赵匡胤给赶了出去,这样的人留在北宋官场,那是起到了带头贪污的作用。不过由于赵普对开国有功,所以赵匡胤依旧让他出任河阳三城节度。

但是赵普心里很不高兴啊,大豪宅还在汴京城,这玩意儿又搬不走。所以他还是非常希望回到汴京的,那么就必须要找机会。

赵匡胤驾崩了,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当时赵匡胤死的太突然,年仅50岁。他生前没有立太子,而当时赵匡胤有两个儿子有继承权,分别是赵德昭和赵德芳。此外赵匡胤还有两个弟弟也可以有继承权,分别是赵光义和赵廷美。这么一来到底谁来做皇帝呢?这个问题不解决清楚,宋朝很可能会在短期内发生政变。为此赵普结合自己的前途,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当时晋王赵光义的实力最强大,也是众望所归,当皇帝是近在眼前的事情,不过他没有一个合理的理由做皇帝。那么赵普就为赵光义创造了这么一个理由,他屁颠屁颠地从外地赶往汴京,进宫前还不忘看一眼自己的豪宅。

他进宫以后,给大家拿出了一个金盒子,说是这盒子里有可以证明赵光义有合法继承权的东西。

太后因问太祖曰:“汝知所以得天下乎?”太祖呜噎不能对。太后固问之,太祖曰:“臣所以得天下者,皆祖考及太后之积庆也。”太后曰:“不然,正由周世宗使幼儿主天下耳。使周氏有长君,天下岂为汝有乎?汝百岁后当传位于汝弟。四海至广,万几至众,能立长君,社稷之福也。”太祖顿首泣曰:“敢不如教。”太后顾谓赵普曰:“尔同记吾言,不可违也。”命普于榻前为约誓书,普于纸尾书“臣普书”。藏之金匮,命谨密宫人掌之。”---《宋史》

赵普说,原来杜太后奄奄一息的时候,曾经指着赵匡胤的鼻子说,你得到天下是因为人家周世宗柴荣家里孩子小,等你死了,为了宋朝的安稳,你一定要把皇位传给你弟弟赵光义,回头赵光义可以再传回给你儿子。赵匡胤看老妈快走了,所以就勉强答应了。

这老太太自己还没死,就盘算着儿子死了以后的事情,果真是母子情深啊。不过有了这么一道诏书,赵光义的大位可就名正言顺了。帮了赵光义这么大的忙,赵普当然又成为了宰相,又可以住豪宅了。

三、赵匡胤已经不重用赵普,赵普当然可以更换门庭。

其实我们需要理解赵普,为什么赵普会这么做呢?因为赵匡胤已经抛弃了赵普,作为一个投机分子,赵普必须要为自己找后路。

而且赵普花了一辈子功夫,甚至连皇家菜地都给占了,好不容易建起来的豪宅,自己都还没住几天呢,就被赶出去了,他当然要回来。

其实按照现代说法,这刚建好的房子有甲醛,赵匡胤这么做还帮赵普躲过一劫。几年以后,赵普家的甲醛也散完了,赵普又可以回来开开心心过日子了。

太平兴国初入朝,改太子少保,迁太子太保。颇为卢多逊所毁,奉朝请数年,郁郁不得志。会柴禹锡、赵镕等告秦王廷美骄恣,将有阴谋窃发。帝召问,普言愿备枢轴以察奸变,退又上书,自陈预闻太祖、昭宪皇太后顾托之事,辞甚切至。太宗感悟,召见慰谕。俄拜司徒兼侍中,封梁国公。先是,秦王廷美班在宰相上,至是,以普勋旧,再登元辅,表乞居其下,从之。及涪陵事败,多逊南迁,皆普之力也。---《宋史》

赵普在赵光义登基以后的第二年就从河阳回到了朝廷,被加封为太子少保,此后更是将金匮之盟的事情抖了出来,帮助赵光义坐稳皇位。

因此赵光义十分感动,将赵普再次册封为宰相。甚至当时赵光义的弟弟赵廷美的地位,都在赵普之下。要知道赵光义做晋王的时候,可是位列百官之上的。

此后赵普过上了幸福的后半生生活,他的这一次所谓的叛变,为自己换来了一生的荣华富贵,可以说是真的值了。只不过他真的有点对不起赵匡胤。

总结:我认为金匮之盟显然是假的。

赵光义是赵匡胤的弟弟,可是赵匡胤还有一个弟弟赵廷美。为什么杜太后丝毫不在遗诏里提到赵廷美是否有继承权呢?

就算赵光义很优秀,可是赵匡胤的儿子当时已经二十出头了,可不是周世宗柴荣的儿子才八九岁。赵匡胤的儿子当然是可以继承皇位并且可以独立主政的。

杜太后怎么就能断定自己的儿子赵匡胤会英年早逝呢?如果说杜太后要挑老成持重的人做皇帝,那么赵光义死了,是否应该把皇位再交给赵廷美呢?这些杜太后都没有交代。

只是最后杜太后提到一句,将来赵光义再把皇位还给赵匡胤的儿子,可惜这一点赵光义没有做到,因为他登基以后,赵匡胤的俩儿子都离奇死去。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傻子都能猜得到的原因,可是在历史上却偏偏有人不愿意相信。赵光义杀赵匡胤成为疑案,赵光义杀赵德昭和赵德芳也是疑案,金匮之盟甚至也成了疑案。赵普呵呵一笑,管你疑案与否,还是豪宅住着舒服啊。

参考资料:《宋史》

标签: 赵普

更多文章

  • 宋太祖赵匡胤生平最讨厌官员受贿,为何这次却鼓励宰相赵普受贿?

    历史人物编辑:张钒标签:赵普

    中国历史五千年里没有哪一个朝代,是像宋代那样的,涌现出一种令历史有些眩目的现象——众多文坛巨匠们跻身于最高权柄中枢,用极大的热情推行变法改革,又在短暂的改革跌宕起伏、反复中命运大起大落,上演一部慷慨激昂、悲天悯人的历史大剧。从宋太祖赵匡胤取得政权开始,到平定南方,赵普是主要的谋士,立了不少大功。宋太

  • “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为何能三落三起,得到赵匡胤宠爱?

    历史人物编辑:李晋霞标签:赵普

    宋太宗问赵普:听说你只读论语,这是真的吗?赵普回答说:臣所懂得的知识,确实不超过《论语》的范畴,但这已经足以让天下太平。“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显然是和“先定一个小目标,比方说我先挣它一个亿”的王健林一样,大佬无疑了。观其行事风格,赵普的才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创造机遇我们常说机遇总会选择有

  • 宰相肚里能撑船,赵普却是个小肚鸡肠之人,看赵匡胤怎么说他

    历史人物编辑:轻尘说历史标签:赵普

    赵普的名头可不小,就是那个“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他也是位列中国古代王朝著名宰相之列。常言道:“宰相肚里能撑船。”是说干大事都、位置显赫者,大多有能容人的气量。但是,赵普作为一代名相,他可不是那种大肚量的人,曾因一事给赵匡胤进言,被赵匡胤反问一句,顿时无地自容,羞愧难当。这人要是要交狗屎运的时候挡

  • 大明帝国25、冯国用、赵普胜:赵普胜为何抛弃朱元璋

    历史人物编辑:小手会生活标签:赵普

    ·“冯国用虽然不是读书人,但和读《弥勒佛传》长大的小重八相比,他就是读书人。冯国用清清嗓子说:“先把南京打了(够范儿、果然不是教书的),这地方一向是都城,然后依托它四面出兵,很快能打出一片天、然后平定天下。不过最重要的是对小朋友们好点,这样她们服你。”请看下集《大明帝国25、冯国用、赵普胜》”大明帝

  • 主持人赵普:15年离开央视回乡创业,后来大获成功,却仍叫人惋惜

    历史人物编辑:刘明宝标签:赵普

    赵普曾是央视著名主持人,却在2015年离开央视选择回家创业。虽然事业大获成功,可这位优秀主持人的离开,不免让人觉得惋惜。赵普究竟为何离开央视,在他的身上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参军入伍,遭受打击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导致六万多人遇难,近两千万人流离失所,这场灾难,至今仍

  • 半部论语平天下,半部论语治江山-赵普

    历史人物编辑:汉字背后的故事标签:赵普

    自古改朝换代除了武将冲杀,掌握兵权,还需要文臣谋划,运筹帷幄,如何合乎天心,顺应民意,在不引起社会动荡的前提下,较为名正言顺,最大程度上继承前朝的政治遗产。毫无疑问,这一点赵匡胤是成功的,陈桥兵变,巧妙利用太后的懦弱和士兵的从众心理,最终和平夺取后周政权,建立了北宋,之后虽有反抗,也是零星之地,不足

  • 赵匡胤问赵普,天下何物最大?赵普只说了两个字,皇帝大喜

    历史人物编辑:劲爆文史标签:赵普

    古代社会文官的地位一直都很高,到了宋朝更是发展到了顶峰,当时的社会风气就是重文轻武,所以整个国家的面貌,就是比较的懦弱,一开始也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到了北宋末年,就出现了问题。也是因为宋朝皇帝比较儒雅,国家风气也都是那样,所以文人生活的都很不错,当时有个叫做赵普的人,这个人只是一个村里的老师,虽然书没

  • 赵普河散文:母亲的年与春天

    历史人物编辑:壹读写标签:赵普

    河南民权县人和镇第二初级中学教师 赵普河“清明时节雨纷纷。”今年的清明天气格外应景,下了一整天的雨。应该是我对母亲的思念感动了上天吧,它陪我流了一天的泪。母亲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五年了。这五年里,每当春节过后,人们还没有从欢乐中清醒过来,而我的心里便多了一丝忧虑,一丝惧怕……我惧怕春天的到来……在我六岁

  • 赵普河散文:“外地人”四婶

    历史人物编辑:壹读写标签:赵普

    河南民权县人和镇第二初级中学教师 赵普河四婶终于能拄着拐杖走路了,出院那天,我去看望了她。望着四婶那因发福而显笨拙的身体,我惊诧了,四婶原本可不是这个样子的。我对四婶有着非同一般的感情,我童年那段不堪回首而又美好的时光是在她的呵护中度过的。四婶不是本地人。她是徐州东边的农户人,她的父亲有病在床上躺了

  • 名相李昉李昉的主要成就有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史醉今迷标签:李昉

    李昉是五代至北宋初年名相、文学家,著有《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太平广记》等作品,他的诗风效仿白居易,是“白体诗”的代表之一,有着中晚唐诗风余韵。宰相李昉简介李昉(925年-996年2月22日),字明远,(《直斋书录解题》作明叔),深州饶阳(今河北饶阳县)人。五代至北宋初年名相、文学家。后汉时期,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