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看韩琦如何拥护宋英宗继承皇位,调节两宫关系,稳定朝堂秩序

看韩琦如何拥护宋英宗继承皇位,调节两宫关系,稳定朝堂秩序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小倾文史轩 访问量:552 更新时间:2024/1/16 8:04:21

李清臣曾赞韩琦曰:“公器量过人。性浑厚,不为田畛峭壁巉堑。功盖天下,位冠人臣,不见其喜。”韩琦,北宋时期的一位出色宰相,凭借着过人的才能,得到众人的尊重以及皇帝的赏识。

宋仁宗统治时期,韩琦凭借多年来积累的战功,被升迁为宰相,在朝堂中的地位已经无人可以超越。而在新任皇帝宋英宗继承皇位之后,这韩琦同样也是凭借才华得到新皇的认可。此人颇为正直,不为权势折腰,一心一意拥护宋朝的统治。

在当初庆历新政遭遇失败之后,韩琦对朝廷产生失望之心,因此自行到地方任职。通过多年的辗转,他也逐渐改变了自己的心态,在皇帝将他召回京城之时,他也欣然接受。对于这一位肱骨之臣,宋仁宗显得十分重视,不仅允许他自由的出入皇宫,甚至还将他拜为宰相。

回到京城之后的韩琦,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宋仁宗储君的确立问题。当时宋仁宗膝下没有儿子,储君人选也迟迟没有确定。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宋仁宗就经常生病,这也导致文武百官担心皇帝突然去世,没有储君使国家发生动荡。尽管大臣们极力劝谏,但宋仁宗却并不将这些放在心上。

等韩琦担任宰相后,他便立刻就这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同样认为储君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必须要尽早确立。宋仁宗这才同意让堂兄的儿子赵忠实担任皇太子,确立储君之后不久,宋仁宗便去世了,在韩琦等人的拥护之下,宋英宗继承皇位。这宋英宗也是一位识人之君,他也十分欣赏韩琦的才华,将其任命为兵部侍郎加魏国公。

正所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宋英宗刚刚继承皇位之后不久,就突然抱病在床。无奈之下,就只好暂时由曹太后垂帘听政,由于一些奸人作乱,导致曹太后与宋英宗的关系也逐渐紧张起来。为了缓解母子二人之间的关系,韩琦等人经常在其身边劝说,最终,使得曹太后放下心中不满,重新保持与宋英宗之间的友好关系。

治平元年,这个时候的宋英宗,病情已经完全好转,在韩琦等人的催促之下,曹太后最终撤出朝堂之中,将权力还给宋英宗。即使之前在病情中,宋英宗也将韩琦的举动看在眼中,在他看来,韩琦绝对是一位忠君报国之人,因此将其任命为尚书右仆射,当然,之前的宰相职位没有变动。

韩琦却多次请求辞去宰相之位,但没有得到宋英宗的答应。大半个月之后,韩琦等人就开始对宋英宗的亲生父亲追封这个问题,提出讨论。最终在争论的十八个月之久,韩琦等人决定顺应宋英宗的意思,将其追封为皇考,但遭到翰林学士王珪等人的反对。曹太后得知之后,也感到极不满意,下旨斥责韩琦。

韩琦便主动与曹太后进行交谈,最终让曹太后同意了他们的想法,为这件事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尽管这个时候的韩琦,早就已经不在边疆为官,但他对边境的发展确实格外关心。他曾经多次结合自身经验,对边疆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建议在河北河东等地召集百姓充当军人。

让他们在农闲的时候回归农田,而在战斗爆发时,又聚集起来。如此一来,既可以增强军事力量,又可以减少军队过多带来的军费开支,一举两得又何乐而不为呢?公元1066年,西夏大举进攻大顺城,得知消息,韩琦立刻派遣使臣向西夏方面问罪。

其他人都纷纷劝阻,认为可能会导致使臣因此丧失性命,但韩琦却对西夏进行分析,认为西夏皇帝只不过是个无能之人,根本就没有当初李元昊的智谋。果然如他所预料的那样,西夏皇帝主动来信请罪,立刻撤退了军队。

熙宁二年,王安石担任参知政事,开始对国家进行变法。之后他就提出青苗法,但韩琦却对这个政策持反对态度。在他看来,这青苗法不管百姓真实的经济状况,一律按照户籍人口来确定金钱,这种做法,根本就不能解决土地兼并,百姓贫困的问题。

宋神宗在阅读了韩琦的奏折之后,也一度改变了自己的决心,但王安石却对韩琦进行了一次猛烈的批判,最终让宋神宗选择相信王安石,而解除了韩琦的官职。纵然感到无奈,但皇命不可违,韩琦不能与皇帝相抗衡,只能接受这样的安排。

好在不久,韩琦就被授任永兴军节度使的官职,但他却极力推辞,不愿去赴职。直到之后,朝廷又根据韩琦本人的要求,让他前往象州管理,对此韩琦欣然接受,并慷慨前往任职。在三年之后,韩琦便主动向皇帝上奏请求退休,但皇帝挽留,没有批准。

这个时候的韩琦,在朝堂中的地位已大不如前,皇帝对他的信任,也是十分有限,韩琦自己十分明白这个道理,因而才不断的向皇帝请求辞官归家。直到他在象州去世之后,皇帝都没有同意他致仕归家的请求。得知韩琦去世的消息,宋神宗显得悲痛不已,下令为他罢朝三日。

袁桷语录曾有记载:堂堂魏王,龙章凤质。天实生之,以佐王室。射策玉墀,庆云耀日。中外践更,执德惟一。作为一位天生的政治家,这韩琦在政治方面的敏锐是旁人难以比拟的。

在当初王安石推行变法之时,韩琦其实是选择支持的,奈何王安石变法之中确实存在着一些不当之处,他也提出自己的看法。奈何没有得到皇帝的采纳,就连他自己也因此受到了惩罚。韩琦无奈,只好主动退出国家权力中心,依托在地方找到安慰。

参考资料:

《宋史·卷三百一十二·列传第七十一》

《史传三编·卷三十·名臣传二十二》

标签: 韩琦

更多文章

  • 观众爆棚,喝彩声险掀房盖;凌珂出错,陈世美杀死韩琦

    历史人物编辑:朝飞暮卷标签:韩琦

    2023年4月9日晚,中华戏院内再次出观众满坑满谷,喝彩声爆棚的火爆场面。场内的观众真忙,他们眼睛不闲着,耳朵不闲着,嘴里也不闲着,一会儿给演员叫好,一会儿又给琴师叫好。演出中的观众席演出结束时的观众席原来,这是天津市青年京剧团演出的全名家版的京剧《秦香莲》点燃了观众的激情。演出该剧的演员可谓阵容强

  • 清平乐:韩琦造谣曹氏入宫受冷,帝后CP终撒糖,原型截然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史海沧桑标签:韩琦

    清平乐持续热播,曹皇后一上线就展现了强大的姐妹团,令无数人惊呼,这真是最强朋友圈啊,一场插花聊天分别汇集了:欧阳修的老婆、苏舜钦的老婆、富弼的老婆,以及未出场的王拱辰的老婆,看看人家这朋友圈,真是北宋最强姐妹圈。曹皇后嫁入宫前,先是被大宋“营销号”韩琦造谣,形容她极丑,颜控宋仁宗当即对她失去了兴趣,

  • 押班事件中韩琦受宋神宗庇护,为何他依旧要辞职

    历史人物编辑:杨峰品车标签:韩琦

    韩琦是宋朝著名的宰相,他与他的家族也是宋朝历史上数一数二的官场豪门。他从宋仁宗嘉祐年间便开始出任朝廷的首相,横跨了整个宋英宗时期,一直掌权到宋神宗登基,是实打实的三朝老臣。在此期间韩琦权倾朝野,朝廷中几乎成了他的一言堂,堪称宋朝最有权势的人物。因此他也遭到了来自朝野各方的政敌的攻讦,引发了不少政治斗

  • 长篇历史小说《北宋名相韩琦》150

    历史人物编辑:李陈东说历史标签:韩琦

    司马光展开奏章,只见上面写道:“自大宋立国,太祖皇帝为了避免汉唐致乱之源,将中书、枢密、三司分设。尤其,朝廷的赋税,由三司署理。现在,王安石与陈升之一同制置三司条例司,兼领军政和税赋,已经独揽朝廷大权,势必动摇天下。臣没有看到这样做的好处,却先见到这样做的危害。”司马光频频点头,深有同感。“臣听说大

  • 熙宁新法有何问题,为何司马光和韩琦强烈反对?

    历史人物编辑:月照一天雪标签:韩琦

    宋神宗熙宁变法年间王安石主持变法,引得朝野震动,遭到了朝廷上下各级官员的普遍反对。于是王安石收到整个文官集团的攻讦,拉开了北宋新旧党争的序幕。在反对变法的文武大臣中,表现最为激烈的是司马光和韩琦两位重臣。他们带领群臣和王安石公开辩论,要求他废除新法。而王安石的意志非常坚定,逐条批驳了对方的言论,双方

  • 好水川之战:信心满满的韩琦,为何一败涂地?

    历史人物编辑:阎丽标签:韩琦

    夏竦何曾耸,韩琦未足奇。满川龙虎辇,犹自说兵机——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张元随大驾至此。上面这首诗是公元1041年,好水川之战后,大汉奸张元留在战场上羞辱曾经的科举对手韩琦,满满的暴发户的嘴脸。这个韩琦有一句著名的话,就是东华门外唱名者方为好男儿。韩琦自己就是当年全国高考的状元。张元呢,不过就是陕北

  • 宋英宗看中苏轼文才欲提拔,为何韩琦出言阻挠?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大赛场标签:韩琦

    苏轼是宋朝最为著名的大文豪,在宋朝的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力。他不仅仅就在文学方面成就斐然,而且政治方面也有着非常杰出的成就,在后世有着大量的粉丝,被誉为“苏仙”。但是他一生做官坎坷多难,也让后世的粉丝们感到遗憾,这也成为他人生中难以逾越的坎。说起苏轼悲催的官场遭遇,就必须谈起他屡次被上司打压排挤的故

  • 韩琦为何心灰意冷,主动调离京城,地方为官发挥作用

    历史人物编辑:子曰读历史标签:韩琦

    文彦博评价韩琦道:“自至和以来,中外之臣献言甚众,臣等虽尝有请,弗果行。其后韩琦等讫就大事,盖琦功也”北宋的著名军事家韩琦,向来凭借着对国家的贡献而被后世所熟知。此人本来就颇有才华,实在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国家栋梁之才。他性格谨慎,敢于直言劝谏皇帝,拥有着坚定的为官信念,皇帝十分的信任他,百姓们也很尊重

  • 曾公亮推荐王安石主持变法,为何没坚决支持到底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天地标签:曾公亮

    宋神宗即位后任命王安石为宰相主持变法,遭到了朝野上下保守派文官集团的重重阻挠,使变法进程推进得非常困难。尽管如此,朝廷中还是有少部分老臣是支持王安石的,其中宰相曾公亮便是典型的代表。可让人遗憾的是,曾公亮对王安石的支持并没有坚持到最后。他后来以年迈为由请求此处宰相之位,退出了朝廷中新旧两党内斗的漩涡

  • 富弼为何得范仲淹看重,入朝为官出使辽朝,幸不辱命展现大国风范

    历史人物编辑:王二猛标签:富弼

    穆休曾这样评价富弼:“进士不足以尽子才,当以大科名世。”在当初宋朝进行庆历改革之时,朝当中曾经涌现出一大批锐意进取的改革之士。除了担任首要人物的范仲淹以外,这富弼同样发挥极大作用,也是此次改革的核心人物之一。富弼年轻时就颇为不凡,在范仲淹的推荐之下进入朝堂为官。事实证明,范仲淹的选择没有错误,这富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