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清平乐:韩琦造谣曹氏入宫受冷,帝后CP终撒糖,原型截然不同

清平乐:韩琦造谣曹氏入宫受冷,帝后CP终撒糖,原型截然不同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史海沧桑 访问量:569 更新时间:2024/1/16 23:12:13

清平乐持续热播,曹皇后一上线就展现了强大的姐妹团,令无数人惊呼,这真是最强朋友圈啊,一场插花聊天分别汇集了:欧阳修的老婆、苏舜钦的老婆、富弼的老婆,以及未出场的王拱辰的老婆,看看人家这朋友圈,真是北宋最强姐妹圈。

曹皇后嫁入宫前,先是被大宋“营销号”韩琦造谣,形容她极丑,颜控宋仁宗当即对她失去了兴趣,接着张茂则开始为她辟谣说:“闺中女儿容貌并没有几个人见过,外面的谣言不可信。

谣言一起,便很难停止。

颜控宋仁宗在新婚之夜,宁愿陪着一个爱伤小女孩也不愿意去皇后宫中(这个女孩就是后面的张贵妃)。

第二早上见到曹皇后时,直接被曹氏美貌所惊,不到三秒就直接改口叫丹姝,吃早餐时让吃什么吃什么,十分乖巧。入宫2集就开了撒糖路线,宋仁宗想留宿,却被曹皇后拒绝,官家也有吃瘪的时候。曹氏用实力证明谣言果然不可信,实力打脸韩琦。

曹皇后是在北宋历经三朝,从皇后到太后再到太皇太后,是除刘娥之后又一个强大的女性,刘娥的人生需用“逆袭”二字来概括,而曹皇后的一生却是如履薄冰,小心翼翼。

谈到曹皇后的上位,先得说说宋仁宗的原配郭皇后,在《清平乐》中郭氏因“家暴”宋仁宗被废。郭氏是太后刘娥强行塞给少年宋仁宗的妻子,而一直被仁宗所不喜欢,但由于刘太后的威严,宋仁宗温顺得如同小绵羊一般,根本不敢反抗,虽不喜欢,但若两人能相敬如宾倒也能过,但郭氏却凶恶善妒,因为宋仁宗不喜欢她,而经常将怒气撒到其他妃嫔上。

《宋史·郭皇后传》记载:

一日,尚氏于上前有侵后语,后不胜忿,批其颊,上自起救之,误批上颈,上大怒。

纵观中国历史,皇后打皇帝,也仅此一例,虽然她不是冲着皇帝来的,但宋仁宗脾气再好,也不能忍,最终在宰相吕夷简的助推下,废掉了郭皇后。

前皇后被废,中宫归属就成了朝臣们最关心的问题,在《清平乐》中朝臣们一致推荐开国元勋曹彬的孙女曹丹姝,理由有三点:

第一:出身名门,是开国元勋曹彬的孙女,而且曹家在朝中并没有人任要职,所以这样的皇后不会引起党争。

第二:她诚实守信,曾与李家定下娃娃亲,但李植一心想修道成仙,曹家想毁婚,她却坚持嫁入李家,也绝不毁坏曹家名声。

第三:外间传言曹氏极丑,这样的有品德有才华,却又貌丑的女子,是皇后的最佳人选,“貌丑不至惑君”,连宋仁宗本人都说:这大概是群臣最齐心的一次了。

而这一切都是剧中的安排。

历史上的曹皇后可没有曹丹姝这样的好运,她入宫并不是群臣举荐,而是宋仁宗养母所选的,宋仁宗共有三位母亲,分别是嫡母刘太后,生母李氏,养母杨氏。

杨氏与刘娥在宋真宗时期就关系很好,赵祯也是在这二人的共同抚养下长大的,两人一严一慈,刚柔并济。刘娥去世前,要求立杨太妃为后,宋仁宗并不敢违拗,而这位曹皇后正是由杨太后所选。

曹氏入宫后,知道宋仁宗并不喜欢自己,但她吸引了郭氏的前车之鉴,待人亲和、宽容、又因她出身名门,修养极高,深得人心,尽管宋仁宗不喜欢她,但却找不到她的错处,虽然有废后之心,但也不敢瞎操作,毕竟北宋有台谏制度,即使身为皇帝也不敢胡作非为,不然大臣们真敢喷死宋仁宗。

宋仁宗真正宠爱的是张贵妃,而张贵妃也经常仗着宋仁宗的宠爱顶撞曹皇后,但曹皇后却多次忍让,并不愿将事情闹大。张贵妃死后,宋仁宗十分伤心坚持要追封自己的爱妃为皇后,被大臣们极力反对,当时中宫皇后还在,又追封一个皇后,太不成体统,但宋仁宗却坚持要给心爱的女人的一个皇后名份,而曹皇后在这时也展现了她的大气、中宫风范,支持宋仁宗追封张贵妃为“温成皇后”。

曹皇后在中宫之位上坐了28年,其实这28年对她而言,真是万般苦楚,兢兢业业、恪尽本分,不敢踏错一步,才能让宋仁宗找不到废后的理由,同时也保住了家族的荣耀。

她在大臣们的心中,是一位贤良淑德的好皇后,曹皇后的一生,虽然有着无限的荣光,但这一生却过得无尽心酸,一句“貌丑不至惑君”成了她入主中宫的理由,她因貌入宫同样也因貌而倍受冷落。

【END】

标签: 韩琦

更多文章

  • 押班事件中韩琦受宋神宗庇护,为何他依旧要辞职

    历史人物编辑:杨峰品车标签:韩琦

    韩琦是宋朝著名的宰相,他与他的家族也是宋朝历史上数一数二的官场豪门。他从宋仁宗嘉祐年间便开始出任朝廷的首相,横跨了整个宋英宗时期,一直掌权到宋神宗登基,是实打实的三朝老臣。在此期间韩琦权倾朝野,朝廷中几乎成了他的一言堂,堪称宋朝最有权势的人物。因此他也遭到了来自朝野各方的政敌的攻讦,引发了不少政治斗

  • 长篇历史小说《北宋名相韩琦》150

    历史人物编辑:李陈东说历史标签:韩琦

    司马光展开奏章,只见上面写道:“自大宋立国,太祖皇帝为了避免汉唐致乱之源,将中书、枢密、三司分设。尤其,朝廷的赋税,由三司署理。现在,王安石与陈升之一同制置三司条例司,兼领军政和税赋,已经独揽朝廷大权,势必动摇天下。臣没有看到这样做的好处,却先见到这样做的危害。”司马光频频点头,深有同感。“臣听说大

  • 熙宁新法有何问题,为何司马光和韩琦强烈反对?

    历史人物编辑:月照一天雪标签:韩琦

    宋神宗熙宁变法年间王安石主持变法,引得朝野震动,遭到了朝廷上下各级官员的普遍反对。于是王安石收到整个文官集团的攻讦,拉开了北宋新旧党争的序幕。在反对变法的文武大臣中,表现最为激烈的是司马光和韩琦两位重臣。他们带领群臣和王安石公开辩论,要求他废除新法。而王安石的意志非常坚定,逐条批驳了对方的言论,双方

  • 好水川之战:信心满满的韩琦,为何一败涂地?

    历史人物编辑:阎丽标签:韩琦

    夏竦何曾耸,韩琦未足奇。满川龙虎辇,犹自说兵机——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张元随大驾至此。上面这首诗是公元1041年,好水川之战后,大汉奸张元留在战场上羞辱曾经的科举对手韩琦,满满的暴发户的嘴脸。这个韩琦有一句著名的话,就是东华门外唱名者方为好男儿。韩琦自己就是当年全国高考的状元。张元呢,不过就是陕北

  • 宋英宗看中苏轼文才欲提拔,为何韩琦出言阻挠?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大赛场标签:韩琦

    苏轼是宋朝最为著名的大文豪,在宋朝的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力。他不仅仅就在文学方面成就斐然,而且政治方面也有着非常杰出的成就,在后世有着大量的粉丝,被誉为“苏仙”。但是他一生做官坎坷多难,也让后世的粉丝们感到遗憾,这也成为他人生中难以逾越的坎。说起苏轼悲催的官场遭遇,就必须谈起他屡次被上司打压排挤的故

  • 韩琦为何心灰意冷,主动调离京城,地方为官发挥作用

    历史人物编辑:子曰读历史标签:韩琦

    文彦博评价韩琦道:“自至和以来,中外之臣献言甚众,臣等虽尝有请,弗果行。其后韩琦等讫就大事,盖琦功也”北宋的著名军事家韩琦,向来凭借着对国家的贡献而被后世所熟知。此人本来就颇有才华,实在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国家栋梁之才。他性格谨慎,敢于直言劝谏皇帝,拥有着坚定的为官信念,皇帝十分的信任他,百姓们也很尊重

  • 曾公亮推荐王安石主持变法,为何没坚决支持到底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天地标签:曾公亮

    宋神宗即位后任命王安石为宰相主持变法,遭到了朝野上下保守派文官集团的重重阻挠,使变法进程推进得非常困难。尽管如此,朝廷中还是有少部分老臣是支持王安石的,其中宰相曾公亮便是典型的代表。可让人遗憾的是,曾公亮对王安石的支持并没有坚持到最后。他后来以年迈为由请求此处宰相之位,退出了朝廷中新旧两党内斗的漩涡

  • 富弼为何得范仲淹看重,入朝为官出使辽朝,幸不辱命展现大国风范

    历史人物编辑:王二猛标签:富弼

    穆休曾这样评价富弼:“进士不足以尽子才,当以大科名世。”在当初宋朝进行庆历改革之时,朝当中曾经涌现出一大批锐意进取的改革之士。除了担任首要人物的范仲淹以外,这富弼同样发挥极大作用,也是此次改革的核心人物之一。富弼年轻时就颇为不凡,在范仲淹的推荐之下进入朝堂为官。事实证明,范仲淹的选择没有错误,这富弼

  • 富弼和韩琦是庆历时的战友,为何最终反目成仇?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故事迷标签:富弼

    北宋虽然是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繁荣的巅峰时代,但也充斥着持续不断的政治斗争。斗争的双方有政见之争,也有朋党之争,最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便是曾经的朋党战友反目成仇而导致的政治斗争。北宋宰相富弼和韩琦之间的政治斗争便是这类,他们之间的斗争也成为了历史爱好者们谈论的焦点。富弼和韩琦曾经是宋仁宗庆历新政时期的朋党

  • 韩绛是保守派大臣,为何成为王安石变法的副手?

    历史人物编辑:彤彤爱读书标签:韩绛

    参与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变法的宋朝名臣很多,他们后来成为新党的核心力量,加入到了围绕新法的新旧党争之中。让很多历史爱好者难以理解的是,韩绛作为保守派的大臣,居然也加入了王安石的宰相班子中,成为了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帮手。而且从历史记载来看,韩绛出任政事堂的宰相或副相贯穿了整个熙宁年间,是除了王安石以外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