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清平乐》权相吕夷简,扒一扒牛掰的吕氏家族

《清平乐》权相吕夷简,扒一扒牛掰的吕氏家族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杨雷说历史 访问量:3885 更新时间:2024/1/21 9:11:26

一部以宋朝仁宗朝故事的热播剧《清平乐》,勾起了许多人对那个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的宋朝的关注。

剧里有一个老谋深算的权相吕夷简,吕夷简这人确实不简单,他所在的家族河南吕氏更不简单。

这个家族显赫来自吕夷简的伯父吕蒙正,他是吕氏家族荣耀的开创者。

如果你们对他不熟悉,我就说一句耳熟能详的名言“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句话来自吕蒙正的《破窑赋》。

从这篇文章,我们大致猜到了吕蒙正的遭遇。

吕蒙正之父吕龟图是宋朝的起居郎,一个下层文官。虽然官职不大,却养了几房小妾,嫡妻刘氏,也就是吕蒙正母亲,性子刚烈,吕龟图和她关系不好,对妻子看不顺眼,就将刘氏连同儿子吕蒙正一并赶出家门。这个吕龟图可真够狠的,连儿子都不要了。

刘氏发誓不嫁人,靠自己养活儿子。少年吕蒙正与母亲无处投靠,不得不寄宿于利涉院山寺的破窑洞里。

就是在这样恶劣环境下,吕蒙正依然刻苦读书。当时陪他一起读书的还有后来也做了宰相的寇准

太平兴国二年,三十四岁的吕蒙正参加了科举考试,崭露头角,夺得了殿试状元。仅仅过了六年,吕蒙正便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当时他才四十岁。又过了几年,端拱元年(988),宰相李昉罢相,吕蒙正“拜中书侍郎兼户部尚书、平章事,监修国史”,成为政府首脑——宰相。

吕蒙正出身贫寒,所以他能深刻体会穷人的苦难,在贫穷时体会了人间冷暖。后来做了宰相,更体会到人心的宠辱。所以他写了一段《破窑赋》。这首破窑赋被看作是吕蒙正的经典之作。

相传当初是为教化太子而作此文的。吕蒙正曾三次入相,兼任太子的老师。当时太子(后来的宋真宗)青春年少,目中无人,没有哪个太师敢当面教训太子。吕蒙正决定写一篇文章,来告诫太子。于是写了这篇《破窑赋》。这篇文章虽然内容短小,但是却包含了无穷智慧,聪明的太子一下子就懂得其中的道理。据说太子读过此文后,一改常态,常虚心向他人请教。

后来,吕蒙正退休后,宋真宗对他的老师家族待遇非常优厚。升任他的儿子吕从简为太子洗马,吕知简为奉礼郎。

吕蒙正在洛阳,有高朋大宅,每天与亲戚朋友宴会,子孙环列,怡然自得。后来宋真宗朝拜永熙陵,封禅泰山,祀祠后土,经过洛阳,两次都去他家拜访他,赏赐给他很多财物。

宋真宗依然还想提拔重用吕氏家族的人,就征求吕蒙正的意见,吕蒙正依然如任上一样,知人善任,举贤不避亲,极力推荐侄子吕夷简,说他具有宰相的才能。吕夷简从此被宋真宗格外关注。

果然在仁宗时期吕夷简做了宰相。

在《清平乐》里吕夷简的功劳还是有目共睹的。他辅佐年少的宋仁宗,刘太后刚愎自用又不太懂国政,都是吕夷简从中劝说调和,但大事上丝毫不让,他赞同仁宗废黜郭皇后,也是他极力支持册封曹皇后。

在仁宗前期的十几年,在他的勤勉治理下,保证了北宋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为仁宗亲政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宋史》给了他比较公允的评价:

“自仁宗初立,太后临朝十余年,天下晏然,夷简之力为多”,“其于天下事,屈伸舒卷,动有操术,后配食仁宗庙,为世名相”。

我们继续梳理这个家族的荣耀。

这个家族在北宋时期诞生了四位宰相:吕蒙正为太宗朝与真宗朝的宰相;吕夷简是仁宗朝的宰相;吕公弼(吕夷简之子)是英宗朝的副枢密使、神宗朝的枢密使(相当于副宰相);吕公著(吕公弼之弟)也是神宗朝的枢密使,还是哲宗朝的宰相。

此外,吕好问(吕公著之孙)是高宗朝的尚书右丞,也属于执政官。

所以南宋人王明清在《挥麈录》中大发感慨:本朝吕氏一家“相继执七朝政,真盛事也。”元人修《宋史·吕夷简传》,也说:“吕氏更执国政,三世四人,世家之盛,则未之有也。”

不过南宋时,吕氏家族在政治上的地位已不复显赫,但吕家又在文学与学术上延续了家族的荣耀,产生了两位大儒。

如吕好问之子吕本中是南宋前期的著名诗人。

吕本中的侄孙吕祖谦是南宋中期的著名学者。

从吕蒙正拜相至吕祖谦逝世,大约是两百年的时间,也就是说,河南吕氏家族在政治或文化领域至少引领了两百年风骚。非常不简单。你们说这个家族是不是很牛掰?欢迎评论。

喜欢文章就点个关注呗!

标签: 吕夷简

更多文章

  • 江苏女排集训新动态!昔日拦网王随队集训未退役,一人恐难战排超

    历史人物编辑:踏路已美食标签:王随

    正值周末之际,江苏女排依旧没有丝毫的松懈,正进行着紧张的集训工作,而就在江苏女排最新的集训动态当中,江苏女排的两大悬念也算是呈现在众多球迷的眼前,其中曾被认为将要退役的副攻悍将王辰玥,依旧在随着江苏女排挥汗如雨。昔日联赛拦网王状态复苏,反传出退役传闻早在2017年之时,王辰玥凭借着出色的表现,斩获联

  • 在阎罗王随佛教传入中国以前,中国的阴间主宰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芸汐说历史标签:王随

    世间万物都会经历生与死,大到我们的恒星太阳,小到一个细胞没有任何一样可以逃脱这两个命运。而人类由于有思想被称为站在生物链顶端的物种,但也终会入土为安。相信大部分同志都看过《西游记》,其中孙悟空大闹地府到阎罗王主管的《生死簿》上划去了自己的名字。这个情节给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相信很多同志就是从这儿

  • 他的朋友圈里大咖云集,被欧阳修点赞,为晏殊作序,与苏轼同游

    历史人物编辑:陈帅说历史标签:晏殊

    国内著名一线女星唐嫣在《梦幻诛仙》中饰演过一个角色叫做花弄影,这个名字正是出自词句“云破月来花弄影”。写这首词的人,名字叫做张先。张先的另一名句是“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并且因此被称为“张三中”。然而,他对这个外号并不满意,于是说道:“何不称为‘张三影’,‘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

  • 很多人在研究一个问题,为什么宋朝能出包拯,能出欧阳修,能出晏殊,能出柳永

    历史人物编辑:大大餐饮标签:晏殊

    很多人在研究一个问题,为什么宋朝能出包拯,能出欧阳修,能出晏殊,能出柳永,能出范仲淹,能出苏轼。很简单,因为出了仁宗这样的皇帝。仁宗十三岁登基,一直干了四十二年,是两宋期间坐龙椅时间最长的皇帝。他的眼光很独到。仅凭一篇策论,他就判断苏轼兄弟大有前途,对皇后说:“又为子孙得太平宰相两人。”历史上有“仁

  • 北宋名相韩琦的一首诗,比起晏殊或范仲淹,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历史人物编辑:南南历史标签:晏殊

    韩琦:情绪空缭乱,不是稳重花北宋一朝是文臣的天堂,但声名显赫之人必是以诗文显天下,这一时代的文臣几乎个个都能诗能词,这同他们步入政坛的经历有关,因为他们都是通过科考入仕,而诗词是必考之科目,特别是在北宋前期所占比例还相当大。要当官必须先进“作协”,这在宋代大概是个铁则,但有些名臣虽然也混进了“作协”

  • 晏殊,21岁时亲弟自尽,22岁时妻子病逝,两年后父母又相继过世

    历史人物编辑:小三说史标签:晏殊

    北宋向来是个集浪漫主义与悲剧色彩于一体的朝代,在这个绚烂而颓靡的朝代,有“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的三变,有“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的秦观,有“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的晏几道,有“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的范仲淹,有“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李清照……这些婉约而哀愁的辞藻充斥着北宋的诗词世界,将这个朝代

  • 北宋伯乐,晏殊发掘范仲淹,欧阳修提携苏轼,苏轼弟子黄庭坚!

    历史人物编辑:晨风晓月趣历史标签:晏殊

    北宋的科学文化水平在我国古代达到了最高峰,涌现出了一大批大文豪,文坛领袖,词派宗祖等大师级的人物。例如,晏殊,范仲淹,欧阳修,苏轼,王安石等等数不胜数,灿若星辰。这些人才的出现,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人,大公无私的相互提携。这些人不但在文学,政坛上取得很高成就,现实生活中,还是一名慧眼识珠的伯乐。我们来了

  • 晏殊的这首代表作很多人知道,却不知其中的名句只有一半是他写的

    历史人物编辑:杨小康标签:晏殊

    唐诗宋词,是中华文化不可替代的一部分,也是文学史上最璀璨的两颗明珠,唐人爱诗,宋人爱词,与之不同的是,唐诗只是达官贵人的玩物,而宋词却是上到皇帝,下到百姓,人人爱词,人人会词,就连宰相、大官,也是著名的词人。宋词中,辛弃疾的《青玉案》、柳永的《蝶恋花》、晏殊的《浣溪沙》都是宋词中的经典篇章,也是很多

  • 晏殊闲情雅致,写下最冷门艳词,描绘了仕女春梦,被称此词绝艳

    历史人物编辑:风趣的历史天空标签:晏殊

    在华夏文明历史上,宋代一直都是不可忽视的存在,这与当时社会“重文轻武”的风气大大有关,可以说是因果关系。唐宋八大家之中,就有五位是宋代人: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和曾巩。而且千古文章四大家里,其中两位也是宋代人:欧阳修和苏轼。足以说明了宋代的文化高度繁荣,明显在文化上胜于唐代。相信大家一定对

  • 晚辈偶得一句诗,被晏殊写入自己作品中,千古名言惊艳后世

    历史人物编辑:叶银强标签:晏殊

    在宋朝,虽然外交和军事上被后人诟病,但在内政和文化方面,却让人羡慕不已。当时的文人,可以上书言事,甚至可以冲撞皇帝也没有大不了的,顶多就是外放,不至于死罪。这比起明清大臣动不动挨板子、掉脑袋,已经是格外厚待了。更为重要的是,当时的士大夫俸禄优厚,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文人更是对仕途梦寐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