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从边镇草民到东魏缔造者,“识时务”在高欢这个枭雄身上淋漓尽致

从边镇草民到东魏缔造者,“识时务”在高欢这个枭雄身上淋漓尽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袁军 访问量:2022 更新时间:2023/12/8 5:50:39

北魏王朝灭亡后,北方大地分裂为西魏东魏,继而转化为之后的宇文氏之北周和高氏之北齐王朝。东魏的缔造者——高欢,出身贫寒,青年时高欢的前途可谓是一片黑暗。

他的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是获得富家女子娄昭君的青睐。婚后,高欢的经济情况得到极大改善,顺利进入仕宦阶层,当了地主,并由此结交了一批朋友:怀朔省事司马子如、刘贵、贾显智;怀朔户曹史孙腾;怀朔外兵史侯景。

可见,婚姻改变人生、跨越阶级,在高欢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再加上“天时”庇佑——恰逢此时北魏王朝被北镇起义削弱,高欢由此又脱离土生土长的怀朔边镇,与他结交的这一批地方豪杰投身“打天下”的洪业,开了波澜壮阔的枭雄一生。

高欢在六镇起义中的动向颇不寻常。在北魏六镇起义的前中期,他一直留在起义队伍中,而他的朋友司马子如、赵贵、贾显智、孙腾、侯景都在起义刚爆发就投靠了当时最有实力的大军阀尔朱荣;高欢的小舅子娄昭、连襟窦泰、妹夫库狄干也都投向了尔朱荣。

和亲戚朋友的动向完全相反,让人觉得高欢十分另类。那么他出于什么目的不投靠尔朱荣,而是选择在北镇起义军队中发展呢?

史称高欢担任怀朔镇使在洛阳目睹了虎贲、羽林军焚烧地方领军张彝家之后,就变卖产业,结交豪杰,“自是有澄清天下之志”。史书中“澄清天下”可能有点夸大,不过高欢的确感觉到了社会动荡前的风潮云涌,提早做了一些准备,他将赌注押在了造反者一方,所以高欢对于起义的到来是持完全欢迎的态度。

投靠尔朱荣的确可以做到人身和财产的安全,但是高欢志不在此。这从高欢在起义军中的表现可以看出来。高欢后来参加了杜洛周的军队后企图刺杀杜洛周取而代之,投靠葛荣后也是这样。从这些事例中不难看出高欢的政治野心:

想要掌控局面,独立发展的愿望。

毕竟还是实力和经验都欠缺,高欢在杜洛周和葛荣那里接连遭遇挫折,不仅权力没有得到,反而常常处于被追杀的狼狈处境。于是高欢不得不投靠势力最强的尔朱荣,获得暂时的休整。

高欢这种到处搞叛变的人的处境可以想象,半路投来的高欢在尔朱荣那里并没有受到高规格的待遇,甚至在朋友刘贵的极力推荐下,尔朱荣对高欢也比较冷淡。高欢自然不愿意坐以待毙,他又一次在刘贵的操作下面见尔朱荣,向尔朱荣大胆进言:

“方今天子愚弱,太后淫乱,孽宠擅命,朝政不行,以明公之雄武,乘时奋发,讨郑偐、徐纥而清帝侧,霸业可举鞭而成。”

高欢的方略并不见得高明,尔朱荣及其幕僚也并不是没有想到,但是大家都还是慑于北魏朝廷的中央权威,不敢公开提出造反言论。

高欢的一番话,正中尔朱荣的下怀,尔朱荣也看到了高欢的价值。于是,高欢受到了尔朱荣的重视“自是每参军谋”。

不过高欢的经济处境并未得到改善,高欢不得不又一次做出出格的事情。当尔朱荣向洛阳灵太后朝廷公开决裂之际,高欢被委任为攻打洛阳的“前锋”。

河阴之变后(尔朱荣占据洛阳后屠杀北魏朝官2000余人),高欢又建议尔朱荣取代北魏拓跋氏当皇帝。虽然此事不果,但是高欢的谄媚显然收到了良好的回报,529年,高欢被任命为晋州刺史,终于获得了独立发展的机会。

在北魏六镇起义的过程中,高欢从不屈服于尔朱荣到发展为尔朱荣身边的幸臣,可以看出,高欢在他所在的那个怀朔军镇社会中实力、地位和影响力是非常有限的。

结合上面高欢在投身“革命”的前半程,我们会发现他循环往复的特点:识时务且不计自身之前嫌,言外之意就是能屈能伸且脸皮极厚。

在东魏武定四年末,高欢临终前看到儿子高澄忧心忡仲,就问儿子是否担心侯景造反。高欢说:

“景专制河南十四年矣,常有飞扬拨扈志,顾我能养,岂为汝驾御也?”

“养”与“被养”,放在东魏具体的历史场景中高欢显然是被动的,他不能不养。汉族官僚杜弼三番五次提醒高欢,干涉一下东魏的勋贵们“掠夺万民”的行为,高欢的回答是:

“诸勋人身触锋刃,百死一生,纵其贪鄙,所取处大”。

这则例证,反映了高欢对于时局的清醒认识,即他的统治基础——与勋贵之间“养”的具体涵义:高欢纵容勋贵,换取勋贵在武力上的支持。其和勋贵之间的关系,在上下级之外,某种程度上带有对等的性质。

视线回到高欢投靠尔朱家族平定葛荣之后,北镇余众被安置于并、肆二州,过着被契胡“陵暴”的苦日子。高欢从尔朱家族那里骗取了对北镇余众的统帅权之后,镇民“素恶兆而乐神武,于是莫不皆至”。

尔朱家族不能完全控制北镇余众,而高欢统御镇民的权力来自尔朱家族,就更加不能确定对北镇余众的统御,高欢对镇民只能是尽力讨好。在去往山东的路上,高欢从尔朱兆的亲信手里解放镇民的家属,“于是士众咸悦,倍愿附从”。

一方面高欢探测到了笼络手段好的效果,另外洞悉到了北镇余众的独立性。

当高欢准备和尔朱兆决裂时,他仍不能确定是否得到北镇余众的支持,因此用计谋,“乃诈为书,言尔朱兆将以北镇人配契胡为部曲。”

在骗取了北镇余众的拥戴后,高欢说:

“尔乡里难制,不见葛荣乎,虽百万众,无刑法,终自灰灭。今以吾为主,当与前异,不得欺汉儿,不得犯军令,生死任吾则可,不尔不能为取笑天下。”

这是高欢取得统率权的关键一步,换言之,高欢的统率权并不是自然产生而是来源于欺骗与胁迫,所以并不牢靠。高欢深知和北镇势力的相互利用关系,所以高欢认识到此并不在乎什么面子,对其乐而养之。

高欢每每改姓投靠,骗取统率权的决定是始终基础于掌控局面、独立发展的愿望之上,基于此审时度势,充分认清当前形势后不顾面子做出最佳决策,他的一生始终体现着这一“枭雄”原则。

标签: 高欢

更多文章

  • 东魏高欢与河北士族的较量,开启南北朝恩倖政治

    历史人物编辑:骆春琴标签:高欢

    俗话说“强龙难压地头蛇”,北魏王朝分崩离析后,建立东魏政权的高欢面临的就是这一情形。东魏河北土族与高欢家族的较量从东魏建立到北齐灭亡,始终贯穿于高氏家族经营冀鲁大地始终。接着上文(没看过的可点链接)从边镇草民到东魏缔造者,“识时务而不顾及脸面”在高欢这个枭雄身上淋漓尽致挑战高欢统治基础的是整个河北士

  • 高欢和曹操很像,差在哪些方面没有能统一北方

    历史人物编辑:叶叶草说剧标签:高欢

    实际上南北朝时期实际上有三次提前统一的时机,第一次是刘裕,第二次是高欢,第三次就是宇文邕。如果仔细看一下的话,宇文泰与高欢其实不是南北之战,而是东西之战,二人谁赢了,谁就能统一北方。而当时的南梁根本无法抵御这二人其中的任何一个。这里顺便提一下世之枭雄尔朱荣,如若不意外死于刺杀,按尔朱荣的计划,一场志

  • 北齐神武帝高欢,在乱世之中,是怎么将六镇人马收归己用的?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有点风标签:高欢

    在北魏孝明帝在位期间,发生了对之后北方政局造成严重影响的六镇之乱。北魏北方的六个军镇因为对北魏政府的汉化政策不满而发动了叛乱,这让北魏的政局陷入了长期的动荡之中。由于北魏政府对于镇民的安置处理并不成功,六镇镇民在内迁至中原地区之后再度起义,这对北魏的统治基础造成了严重的打击。在这个时候,北魏的中央政

  • 北魏为何会一分为二?胡太后乱政是诱因,宇文泰和高欢是直接推手

    历史人物编辑:李行娱乐标签:高欢

    北魏在胡太后掌权时期,就已经出现要灭亡的局面了,后来被分裂成东西魏就算是相当不错的结果了。胡太后是个猛人,其实历史上比较猛的女性政治家还真不少,西汉的吕后、窦太后,东汉的邓太后,北魏的冯太后、胡太后,隋朝的独孤皇后,唐朝的武则天、韦皇后,宋朝的刘娥、高滔滔,清朝的孝庄太后、慈禧等等。一、胡太后为啥能

  • 高欢经过一番打拼登上权力巅峰,尔朱氏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历史人物编辑:钱冬霞标签:高欢

    文|历史回忆室(专注优质原创文章,拥有本文章版权,欢迎转发分享)尔朱兆杀了孝庄帝后,纥豆陵步蕃趁秀容空虚,率兵南袭。尔朱兆不敢大意,率军前往晋阳防御。但是尔朱大军在秀容被纥豆陵步蕃打败,尔朱兆非常害怕,只能向自己的大将高欢求救。高欢听从身边将领的计谋一边答应,一边缓慢行军。等到尔朱兆大军疲敝之时,才

  • 铁血北朝204:逼迫孝静帝禅位,高欢次子高洋实现了高家的愿望

    历史人物编辑:利利历史标签:高欢

    高洋是高欢的次子,字子进,高澄同母弟,从小就不爱玩耍,深沉有大度。高欢曾把几个孩子叫到一起考验他们的能力,每人发了一团乱麻绳,要求他们把麻绳理顺,别的孩子都在找线头,只有高洋抽刀断之,并说:乱者须斩!高欢大为惊奇,非常欣赏这个孩子,相信你已经猜到了成语“快刀斩乱麻”就是因高洋此举而来。又有一次,高欢

  • 东魏和西魏,谁的汉化程度更高?高欢继承了北魏绝大多数文化资源

    历史人物编辑:陈城标签:高欢

    与其比较东魏和西魏,倒不如直接比较北齐和北周。毕竟东魏和西魏都是傀儡政权,而且存在时间太短了。北魏末代皇帝元修被高欢扶持上台以后,发现高欢就是曹操的翻版有没有?不甘心做傀儡的元修,暗地里联系上了长安的宇文泰。宇文泰当年是北魏名将贺拔岳的部下,贺拔岳挂了以后,宇文泰成为了关中的扛把子。他一听说元修要来

  • 北齐皇帝高欢,守着战神一直不用,临终前让儿子用,果然保住江山

    历史人物编辑:千年回响标签:高欢

    历史上的北齐,是一个相当神秘的朝代,这个朝代的的很多皇帝都表现出了一种精神错乱的感觉。有的喜欢涂脂抹粉,有的秽乱后宫,制定出一个个规矩,娇奢淫逸。 而开国皇帝高欢也是一个奇人,他手握王牌战神,却迟迟不重用他,而是在临终前嘱咐儿子,让儿子用。高欢的儿子也是凭借着这个战神,保住

  • 韩陵之战,北齐王朝奠基人高欢如何领兵击败尔朱氏集团?该如何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带你观遍世界标签:高欢

    韩陵之战是指中国北魏普泰二年(532),尔朱氏集团与高欢集团为控制北魏朝政,互相争夺,在韩陵(今河南安阳市东北部)地区进行的战争。事件背景北魏永安三年(530)九月,魏孝庄帝因大丞相尔朱荣杀了胡太后等人,而将其诱杀。十二月,尔朱荣侄子、北魏天柱大将军尔朱兆攻入洛阳,俘杀孝庄帝,立元恭为帝(即节闵帝)

  • 身为城头大兵,又是囚犯后代,高欢却为何能让娄昭君委身下嫁?

    历史人物编辑:刘申伟标签:高欢

    文|历史回忆室(专注优质原创文章,拥有本文章版权,欢迎转发分享)高欢出身之地——人才辈出的怀朔镇三国鼎立之前,中原经历了南北乱战的分割中,其中,以北齐尤为突出。北齐皇帝的高洋借着父兄打下的基础,在公元550年,改北魏为齐,历史上称北齐。而鲜少人知道的是,北齐并非昏庸无能的高洋所打下来,而是高洋的老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