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东魏高欢与河北士族的较量,开启南北朝恩倖政治

东魏高欢与河北士族的较量,开启南北朝恩倖政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骆春琴 访问量:1611 更新时间:2024/1/24 8:48:53

俗话说“强龙难压地头蛇”,北魏王朝分崩离析后,建立东魏政权的高欢面临的就是这一情形。东魏河北土族与高欢家族的较量从东魏建立到北齐灭亡,始终贯穿于高氏家族经营冀鲁大地始终。

接着上文(没看过的可点链接)从边镇草民到东魏缔造者,“识时务而不顾及脸面”在高欢这个枭雄身上淋漓尽致

挑战高欢统治基础的是整个河北士族群体,准确地说是河北士族干政。

可谓此一时也,彼一时也。当高欢带领北镇流民队伍,来到河北之时,那境况可是相当的狼狈。见到河北士族大户高乾之后,竟然立刻认高乾为叔父,以求得与河北士族的合作。虽然与河北士族的合作,高欢是最大的受益者,但并不意味着高欢心情始终是愉悦的。河北士族当然有自己的利益要求,高欢不得不妥协。

首先,逼迫高欢与扶持其崛起的尔朱家族进行公开决裂的是河北士族。一开始,虽然高欢与河北士族结成了反尔朱集团联盟,但是高欢尚未“显背尔朱氏”。而与其合作的河北人士李元忠袭杀殷州刺史尔朱羽生,迫使高欢与尔朱氏决裂。

其次,逼迫高欢拥立北魏皇族后裔孝武帝的是河北士族。高欢的被胁迫,在后来孝武帝西逃关中宇文集团时所说“其本欲立小者,正为此耳”有所体现。在当年击败尔朱集团之后,在选任新皇帝之前,高欢是主张拥立北魏皇族最年小皇帝的,但最终迫于河北士族的意见而拥立了后来背叛高欢的孝武帝。

第三,坚持将都城迁往邺的也是河北士族。洛阳还是邺,这在北魏王朝时期,经常是被提出来讨论的问题。北魏孝文帝定都洛阳,使得这一争执暂时平息,随着北魏的衰微,这一问题又凸显出来。而孝武帝刚刚上台,高欢就被迫将都城迁往河北士族的大本营邺城,他们的理由是洛阳夹在南朝和西魏政权的军事压力之下。

这三件事情未必不是河北士族“为高欢着想”,但是热心太过,以至于高欢感觉到“压力”很大,以为河北士族觊觎他的权力。高欢和河北士族的交流往往是这样,在一连串的误解中,艰难前行。

士族们其实很想讨好高欢。其中典型代表杜弼,甚至劝高欢取东魏而代之。高欢已经废了两个北魏后裔皇帝,撵跑一个孝武帝到了西边的西魏政权,对于是否篡夺自然顾虑重重,在没有消灭西魏的情况下不敢贸然取代之,高欢对于士族的好感并没有因此而增加。

高欢与河北士族的交流障碍,并不仅仅是权力的争夺与防范,文化上的隔膜也是一重要因素。

高欢的主簿意外死亡后,魏收被他的宠臣司马子如推荐给高欢,继任主簿。可高欢怎么都看不上魏收,

“以受旨乖忤,频被嫌责,加以箠楚,久不得志”。司马子如看不过去,对高欢说:“魏收天子中书郎,一国大才,愿大王借以颜色。”言下之意,魏收曾经做过北魏皇帝的秘书,希望高欢重新认识魏收的才华。

魏收虽然因为司马子如而升职,但高欢仍然“未甚优礼”,始终没有赏识魏收。其实,关键在于魏收不是高欢喜欢的类型。

先看魏收的前任孙塞。史书说他深受高欢的赏识,是因为文笔美,且作文迅速,不仅如此

“又能通鲜卑语,兼宣传号令,当烦剧之任”,所以“大见赏重”。司马子如推荐给高欢的另外一个幕僚赵彦深也深受高欢喜爱。史书称其:“性聪敏,善书计…文翰多出其手,称为敏给。”

孙塞、赵彦深和魏收的区别是明显的,魏收始终不能揣测到高欢的意思,而其他三位则能迅速领会。另外,魏收做事迟缓,其他两位都比较干练。

魏收和这两位最大的区别恐怕是身份上的,魏收是士族,其他两位都是庶人。魏收所受的教育是精英教育、贵族教育,所以和高欢格格不入,也就是和其他士族也有心理上的距离。这一种文化上的差异,加剧了高欢对河北士族过分的猜忌。二者之间的关系始终不能理顺。

可见,相较于秦皇汉武,高欢在驾驭豪强方面可说是相当的失败:发家的北镇势力骜不驯,河北士族难以沟通。高欢对于以上两种势力,难以形成平顺的统辖关系,这无疑令高欢比较烦恼,但他还是努力做了一些弥补:在确立相对于北镇勋贵与河北豪强的优势方面,高欢用了两类人,恩倖与吏干。

恩倖政治是南北朝政治史的显著特征之一。东魏北齐的恩倖是从高欢开始的。

高欢让长子高澄去邺城控制朝政,就是出自吏干孙搴的建议。高澄去邺城主政,是高家父子控制东魏政权最为厉害的一招。在此之前,代表高欢控制邺城的是高欢的堂兄弟高岳高隆之、司马子如、孙腾,当时称为四贵。

这几位虽然是高欢的心腹,但是高欢并不能完全掌控,尤其是高隆之、司马子如、孙腾卖官鬻爵、贪污腐败,已经严重影响到东魏政治的健康发展,而高欢对其无可奈何。高澄到邺城之后,四贵的权力相应地受到制约,而且高家对于邺城有了直接地控制。

之后,参与东魏国家大事决策的有:前面提到的宠信赵彦深“专掌机密”、陈元康“内掌机密”、杜弼“典掌机密,甚见信待”。赵彦深、陈元康、杜弼都是属于吏干人物。

将吏干人物引人最高的决策层,无疑是东魏政治的又一大特点。

东魏时期,山西晋阳的大丞相府,主持全国政务。而主管大丞相府财政工作的仓曹参军张耀,掌管大丞相府军事工作的外兵曹和骑兵曹的赵起、徐远、唐邕、白建,都是所谓的吏干。

借此恩倖政治的施行,高欢最大优势的获得就在于对东魏的粮食和财政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北镇军府是东魏最强悍的军事集团,但是北镇集团的缺陷则在于非常依赖河北地区的粮食和财赋。高欢掌握着财政大权,也等于掐着北镇集团的脖子。当时东魏的士兵管理工作是控制在外兵曹和骑兵曹。这一举措,就等于将勋贵与士兵隔离开来。手中无兵的勋贵很难对高欢形成威胁。

恩倖政治是魏晋南北朝皇权政治的变种,是中央集权不能正常实现的时候,就会出现的扭曲。恩倖与吏干往往又不分家,对于统治者而言,政治上的忠诚是基础,维护忠诚也必须有说干就干雷厉风行的手腕。因此,当皇权皇权处于弱势的一方,恩倖吏干就是时代的主角之一。

标签: 高欢

更多文章

  • 高欢和曹操很像,差在哪些方面没有能统一北方

    历史人物编辑:叶叶草说剧标签:高欢

    实际上南北朝时期实际上有三次提前统一的时机,第一次是刘裕,第二次是高欢,第三次就是宇文邕。如果仔细看一下的话,宇文泰与高欢其实不是南北之战,而是东西之战,二人谁赢了,谁就能统一北方。而当时的南梁根本无法抵御这二人其中的任何一个。这里顺便提一下世之枭雄尔朱荣,如若不意外死于刺杀,按尔朱荣的计划,一场志

  • 北齐神武帝高欢,在乱世之中,是怎么将六镇人马收归己用的?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有点风标签:高欢

    在北魏孝明帝在位期间,发生了对之后北方政局造成严重影响的六镇之乱。北魏北方的六个军镇因为对北魏政府的汉化政策不满而发动了叛乱,这让北魏的政局陷入了长期的动荡之中。由于北魏政府对于镇民的安置处理并不成功,六镇镇民在内迁至中原地区之后再度起义,这对北魏的统治基础造成了严重的打击。在这个时候,北魏的中央政

  • 北魏为何会一分为二?胡太后乱政是诱因,宇文泰和高欢是直接推手

    历史人物编辑:李行娱乐标签:高欢

    北魏在胡太后掌权时期,就已经出现要灭亡的局面了,后来被分裂成东西魏就算是相当不错的结果了。胡太后是个猛人,其实历史上比较猛的女性政治家还真不少,西汉的吕后、窦太后,东汉的邓太后,北魏的冯太后、胡太后,隋朝的独孤皇后,唐朝的武则天、韦皇后,宋朝的刘娥、高滔滔,清朝的孝庄太后、慈禧等等。一、胡太后为啥能

  • 高欢经过一番打拼登上权力巅峰,尔朱氏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历史人物编辑:钱冬霞标签:高欢

    文|历史回忆室(专注优质原创文章,拥有本文章版权,欢迎转发分享)尔朱兆杀了孝庄帝后,纥豆陵步蕃趁秀容空虚,率兵南袭。尔朱兆不敢大意,率军前往晋阳防御。但是尔朱大军在秀容被纥豆陵步蕃打败,尔朱兆非常害怕,只能向自己的大将高欢求救。高欢听从身边将领的计谋一边答应,一边缓慢行军。等到尔朱兆大军疲敝之时,才

  • 铁血北朝204:逼迫孝静帝禅位,高欢次子高洋实现了高家的愿望

    历史人物编辑:利利历史标签:高欢

    高洋是高欢的次子,字子进,高澄同母弟,从小就不爱玩耍,深沉有大度。高欢曾把几个孩子叫到一起考验他们的能力,每人发了一团乱麻绳,要求他们把麻绳理顺,别的孩子都在找线头,只有高洋抽刀断之,并说:乱者须斩!高欢大为惊奇,非常欣赏这个孩子,相信你已经猜到了成语“快刀斩乱麻”就是因高洋此举而来。又有一次,高欢

  • 东魏和西魏,谁的汉化程度更高?高欢继承了北魏绝大多数文化资源

    历史人物编辑:陈城标签:高欢

    与其比较东魏和西魏,倒不如直接比较北齐和北周。毕竟东魏和西魏都是傀儡政权,而且存在时间太短了。北魏末代皇帝元修被高欢扶持上台以后,发现高欢就是曹操的翻版有没有?不甘心做傀儡的元修,暗地里联系上了长安的宇文泰。宇文泰当年是北魏名将贺拔岳的部下,贺拔岳挂了以后,宇文泰成为了关中的扛把子。他一听说元修要来

  • 北齐皇帝高欢,守着战神一直不用,临终前让儿子用,果然保住江山

    历史人物编辑:千年回响标签:高欢

    历史上的北齐,是一个相当神秘的朝代,这个朝代的的很多皇帝都表现出了一种精神错乱的感觉。有的喜欢涂脂抹粉,有的秽乱后宫,制定出一个个规矩,娇奢淫逸。 而开国皇帝高欢也是一个奇人,他手握王牌战神,却迟迟不重用他,而是在临终前嘱咐儿子,让儿子用。高欢的儿子也是凭借着这个战神,保住

  • 韩陵之战,北齐王朝奠基人高欢如何领兵击败尔朱氏集团?该如何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带你观遍世界标签:高欢

    韩陵之战是指中国北魏普泰二年(532),尔朱氏集团与高欢集团为控制北魏朝政,互相争夺,在韩陵(今河南安阳市东北部)地区进行的战争。事件背景北魏永安三年(530)九月,魏孝庄帝因大丞相尔朱荣杀了胡太后等人,而将其诱杀。十二月,尔朱荣侄子、北魏天柱大将军尔朱兆攻入洛阳,俘杀孝庄帝,立元恭为帝(即节闵帝)

  • 身为城头大兵,又是囚犯后代,高欢却为何能让娄昭君委身下嫁?

    历史人物编辑:刘申伟标签:高欢

    文|历史回忆室(专注优质原创文章,拥有本文章版权,欢迎转发分享)高欢出身之地——人才辈出的怀朔镇三国鼎立之前,中原经历了南北乱战的分割中,其中,以北齐尤为突出。北齐皇帝的高洋借着父兄打下的基础,在公元550年,改北魏为齐,历史上称北齐。而鲜少人知道的是,北齐并非昏庸无能的高洋所打下来,而是高洋的老爹

  • 本占据上风局面,为何高欢接连遭遇失利,损失多位大将

    历史人物编辑:青书上标签:高欢

    只要国家没有真正的统一,那么战争就会不断地爆发。在高欢重新拥护年幼的皇帝之后,他也就真正成为了国家政权的掌控者,而北魏政权也被分裂成东魏和西魏。为能夺得胜利,东魏与西魏就进行了一系列的战争,而高欢作为一代军事家,自然也多次带领军队出征,最终赢得了最后的胜利,挫败了西魏军队。在战争的过程中,进展得也颇